-
不同正畸矫治阶段的唾液多肽组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不同正畸矫治阶段唾液多肽组学的差异。方法:纵向观察不同矫治阶段(初戴矫治器2个月、矫治18个月)的正畸患者共30例,在两个时间点分别收集其总唾液,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s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MALDI-TOF MS)结合弱阳离子磁珠进行检测分析,并利用数据库和软件进行蛋白预测。结果:MALDI-TOF质谱分析结果平均检测到了130个有意义的多肽谱峰,两组比较结果显示不同矫治阶段患者的唾液多肽组分存在明显差异,统计分析发现两组共有7个多肽峰其峰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有5个谱峰在18个月组的峰值强度高于2个月组,另外2个谱峰在18个月组的峰值强度低于2个月组;此外本研究预测2022.1Da为C3补体,2863Da为载脂蛋白A1。结论:本研究提示正畸矫治及牙齿移动的过程中唾液多肽组分存在着变化和差异,相关生物学标记物可能发挥重要作用,可能与正畸过程中的机械力作用产生的牙槽骨改建、牙根吸收等有关,提出了基于唾液检测的精准医疗探索正畸矫治及牙齿移动相关的生物标记物的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环状RNA生物特性与非小细胞型肺癌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环状RNA(circRNA)是一类反向剪切、由下游剪接供体与上游剪接受体相连接,形成一个共价闭合环路结构的非编码RNA。它既没有5′-7甲基鸟嘌呤的帽结构,也没有3′-腺苷酸尾结构,不被核酸外切酶水解,在细胞、组织、唾液及外泌体中稳定存在。circRNA可以通过"海绵"miRNA直接参与基因转录、转录后及剪接过程,可作为模板直接翻译成多肽或蛋白质等发挥作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circRNA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可能成为非小细胞肺癌诊断、治疗及预测预后的生物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昆虫分泌物介导的昆虫与植物互作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5/11
昆虫和植物是自然界生物类群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长期进化的过程中形成了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如植物进化出了复杂的防御策略来抵御昆虫为害,同时,昆虫为了获取更多的生存资源也进化出了更多的适生方式.因此,分析和了解昆虫与寄主植物相互适应的研究进展对害虫的有效防治和抗虫植物的培育具有重要作用.在昆虫与寄主植物互作的研究中,植食性昆虫的口腔分泌物(唾液或反刍液)、卵分泌物、肠道合成物及微生物等作为连接昆虫和植物的中间媒介,其有效成分不仅起着诱导或增强植物防御的作用,而且部分还具有抑制或削弱植物防御的功能,因此,按有效成分发挥的作用,植食性昆虫的口腔分泌物主要可分为激发子和效应子.本文从昆虫分泌物的角度介绍了昆虫钙结合蛋白类、酶类和毒液蛋白类等效应子与脂肪酸氨基酸共轭物类、多肽类和酶类等激发子及其介导植物防御的主要方式,明确了植食性昆虫适应寄主植物防御的不同策略,不仅有助于对昆虫和植物两者互作机制的深入解析,而且为绿色有效防治害虫和植物抗性品种的选育提供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唾液酸结合性免疫球蛋白凝集素6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多克隆抗体制备
编辑人员丨2023/12/9
目的 表达并制备唾液酸结合性免疫球蛋白凝集素6(Siglec-6)的多克隆抗体,并对其特异性进行鉴定.为下一步探讨Siglec-6在介导细胞信号转导和调节造血细胞及免疫细胞的功能,研究其在免疫调节和炎症反应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 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预测Siglec-6蛋白的跨膜结构、理化特性、疏水性等因素,设计出两个多肽,两个多肽各自与血蓝蛋白(KLH)交联后对新西兰兔进行免疫,结果发现这两个多肽均可作为抗原免疫生物试剂,并成功获得高效价的抗Siglec-6多克隆抗体.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其效价,经过亲和层析纯化,用Western blotting测定抗体的特异度.结果 通过ELISA检测其效价分别为1∶51 200和1∶12 800,Western blot结果表明该方法所制备的抗体具有特异度.结论 该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成功预测了抗原表位,并据此预测成功制备了高效价、高特异度的抗Siglec-6多克隆抗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家蝇AMP17基因的克隆及其分子特性和表达模式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克隆家蝇AMP17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对其时空表达模式进行初步探索. 方法 从微生物诱导的家蝇转录组数据库中筛选差异高表达唾液腺蛋白AMP17基因.以该基因的cDNA文库质粒为模板进行PCR扩增,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编码蛋白进行结构与功能分析.取家蝇不同生活史时期标本(卵,各龄幼虫,蛹,雄雌成虫)及3龄幼虫不同组织部位(体壁、气管、唾液腺、脂肪体、马氏管及中肠)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AMP17基因表达情况. 结果 PCR扩增得到约495 bp的特异性AMP17基因片段.AMP17基因ORF全长495 bp,编码164个氨基酸,理论分子质量单位17.4×103,等电点为6.09,整个多肽链表现为亲水性.该蛋白属于分泌蛋白,主要分布在细胞外(包括细胞壁).磷酸化位点分析该蛋白,有5个丝氨酸、3个苏氨酸、1个色氨酸可能成为蛋白激酶磷酸化位点.其二级结构中主要以α-螺旋,不规则卷曲和延伸链为蛋白最大量的结构元件.时空表达谱显示,家蝇不同发育时期中,以卵期作为参照,AMP17基因在3龄及雄成虫时期表达量高,表达水平排列顺序为3龄幼虫>雄成虫>1龄幼虫>雌成虫>蛹期>2龄幼虫>卵,3龄幼虫时期表达量比卵期上调了20 320.98倍(P<0.01);雄成虫上调了10 936.37倍(P<0.01).以体壁作为参照,AMP17基因在家蝇3龄幼虫不同组织的表达以马氏管表达最高,比体壁上调了2.40倍(P<0.05);其次为唾液腺,比体壁上调了1.31倍(P<0.01). 结论 成功克隆了家蝇AMP17基因并初步探索了其时空表达模式,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奠定了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蚂蟥Guamerin基因的克隆及吸食后时空表达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该研究对非吸血蛭蚂蟥体中弹性蛋白酶抑制剂基因(wpGuamerin)进行了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对该基因在蚂蟥不同组织、不同吸食阶段的时空表达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蚂蟥wpGuamerin基因全长295 bp,相对分子质量为9 145.95 Da,包含1个编码83个氨基酸的开放阅读框,与吸血蛭Guamerin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均在29% ~ 65%;wpGuamerin编码的蛋白无信号肽,属于亲水性蛋白,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延伸链、折叠和无规则卷曲组成.wpGuamerin在肌肉中表达量显著高于唾液腺,在嗉囊和肠中无表达;吸食后wpGuamerin在肌肉和唾液腺的表达量分别在第1,3天达到最高.因此,wpGuamerin是有别于吸血蛭Guamerin的小分子多肽蛋白,在蚂蟥消化道中不表达,主要在肌肉中表达,吸食行为可刺激蚂蟥肌肉和唾液腺wpGuamerin基因的表达而不能诱导蚂蟥消化道wpGuamerin的表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唾液宏蛋白质组学的重度低龄儿童龋患者唾液微生物群落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采用宏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重度低龄儿童龋患者唾液微生物群落的特征.方法 采集重度低龄儿童龋及无龋儿童非刺激性唾液,提取唾液中的蛋白质、酶解形成多肽后进行质谱分析,对比微生物库分析唾液微生物群落的特征.结果 无龋儿童唾液微生物来源于19个门1216个种,高丰度的微生物以变形菌门、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梭杆菌门以及乳糖奈瑟氏菌、肺炎链球菌、干燥奈瑟氏菌、副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奈瑟氏菌、流感嗜血杆菌、浅黄奈瑟氏菌、淋病奈瑟氏菌、金氏金菌、黏膜奈瑟氏菌、多糖奈瑟氏菌等11种细菌为主;重度低龄儿童龋儿童唾液微生物来源于24个门1698个种,高丰度的微生物以变形菌门、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蓝藻菌门以及肺炎链球菌、乳糖奈瑟氏菌、干燥奈瑟氏菌、流感嗜血杆菌等4种细菌为主.结论 宏蛋白质组技术可以全面、快速分析口腔唾液微生物群落的构成.重度低龄儿童龋儿童唾液微生物群落结构相比无龋儿童更加复杂,这种复杂性可能与龋病的产生及唾液微生态失衡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蛋白免疫印迹的水蛭抗凝活性成分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建立Native-PAGE结合Western blot检测水蛭活性多肽与凝血酶相互作用产物的方法,探究水蛭有效抗凝成分.方法:本研究分别提取宽体金线蛭、日本医蛭两种水蛭虫体总蛋白及日本医蛭唾液蛋白,用凝血酶滴定法测定其抗凝血酶活性,Western blot检测凝血酶-活性多肽复合体.结果:研究发现两种水蛭Native-PAGE-WB均检测到凝血酶-活性多肽复合体,且SDS-PAGE-WB检测到复合体变性后产生凝血酶条带.结论:建立的Native-PAGE-WB法可有效检出水蛭活性多肽和凝血酶相互作用产物,且发现同水蛭素类似,宽体金线蛭活性抗凝多肽与凝血酶在体外也能形成稳定的蛋白复合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应用质谱技术检测牙龈炎治疗前后唾液及龈沟液多肽组的变化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通过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 MS)探索菌斑性龈炎患者治疗前后唾液和龈沟液多肽组的特征性变化,为多肽标志物应用于疾病监测奠定基础.方法 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预防科2017年1至9月就诊患者中选择符合标准的17例菌斑性龈炎患者(男性6例,女性11例,年龄24~62岁),分别于基线、洁治后1周记录受试者的探诊出血、出血指数,收集唾液、龈沟液样本,处理后利用MALDI?TOF MS检测样本中多肽表达水平差异.纳米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技术(nano?liquid chromatography?electrospray ionization?tandem mass spectrometry,nano?LC/ESI?MS/MS)用于识别差异多肽的蛋白质来源.结果 17例菌斑性龈炎受试者治疗前后的唾液样本经比较筛选出4个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多肽峰(P<0.05),这4个差异多肽峰在治疗后均呈下降趋势,质荷比分别为1 030.6、1 043.4、1 053.4和1 064.6;治疗前后的龈沟液样本经比较筛选出5个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多肽峰(P<0.05),其中多肽峰1 055.5和1 168.3在治疗后强度显著下降(P<0.05),而3 363.7、3 480.9和3 489.5则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唾液、龈沟液的个别差异多肽峰之间、差异多肽峰强度与探诊出血、出血指数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利用这些差异多肽峰进行的主成分分析显示治疗前与治疗后个体的分布集中趋势不同,龈沟液差异多肽峰代表的个体分离趋势略明显.经nano?LC/ESI?MS/MS鉴定,龈沟液中多肽峰1 055.5来源于血清白蛋白,唾液中1 064.6来源于补体C3.结论 唾液和龈沟液中存在与牙龈炎治疗相关的差异多肽峰,可成为潜在的生物学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白血病患者血清、尿液及唾液中上皮细胞生长因子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人上皮细胞生长因子(EGF)是一种多肽激素,与多种生理和病理调节有关,近发现EGF与癌基因的表达有关,C-erbB2癌基因(neu癌基因)与EGF受体(EGFR)极其相似。而人类白血病的发生与癌基因的活化、扩增和过度表达有关[中华血液学杂志,1991,12:21]。为此,我们对白血病患者EGF的变化特点和意义进行了初步观测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