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腹腔开放合并肠空气瘘的管理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腹腔开放合并肠空气瘘是普外科和整形外科医生面临的疑难问题。腹腔开放于1940年由英国医生Ogilvie提出,用于救治战伤导致的腹壁毁损。腹腔开放疗法是指术后敞开腹腔不关闭切口或主动打开腹腔的一种治疗手段。腹腔开放的适应证包括严重腹腔感染、创伤、肠缺血性疾病、急性重症胰腺炎、腹腔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等。2016版Bjork分类法将腹腔开放创面分为4类9种,第4类为肠空气瘘合并冰冻腹,其处置困难且致死率较高。肠空气瘘指肠腔瘘口周围无皮肤、皮下组织覆盖,直接暴露于空气中。腹腔开放后肠空气瘘发生率为7%~19%,一旦形成肠空气瘘,死亡率高达42%~66%。导致肠空气瘘的风险因素包括:(1)年龄大于60岁,身体机能差;(2)肠管暴露时间长,肠管干燥,缺血性损伤,机械性损伤;(3)伴有炎性肠病、憩室炎、弥漫性腹膜炎;(4)大容量复苏、再探查次数多;(5)消化道破裂、吻合口漏、腹腔高压等。腹腔开放合并肠空气瘘的非手术处理原则为早期识别和控制脓毒症,保护脏器功能;使用抗生素、穿刺引流等控制感染源;通过胃肠减压、抑酸剂、生长抑素等减少消化液;加强营养支持。江阴市人民医院综合普外一科收治3例腹腔开放合并肠空气瘘患者,通过负压辅助闭合技术(vacuum assisted closure,VAC)管理创面、控制感染,持续冲洗负压吸引,使创面处于负压、低氧、潮湿的环境,促进肉芽组织增生。腔内负压辅助闭合技术(endoluminal vacuum assisted closure,EVAC)管理漏出液,将聚氨酯海绵经瘘口插入近端肠管,主动引流消化液,并可将引流出的消化液进行回输。漂浮造口技术管理瘘口,将瘘口与周围创面进行隔离,以保护创面并能将消化液充分引流。通过异体皮或自体皮移植等修复腹壁创面。感染控制后,急性肠瘘转为慢性肠瘘,6~12个月后进行确定性手术,切除肠瘘,同时可联合化学组织结构分离技术、机械组织结构分离技术、补片修补术、肌皮瓣转移术等进行腹壁缺损修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前列腺热蒸汽消融术医护康一体化快速康复模式初探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结合文献回顾和经验总结,构建前列腺热蒸汽消融术医护康一体化快速康复工作模式。优化前列腺热蒸汽消融术围术期服务模式,促进医护患合作,改善患者治疗结局。方法:以2023年7月至2024年3月期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肇庆医院泌尿外科实施前列腺热蒸汽消融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2023年7月至11月的20例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2023年12月至2024年3月的25例为观察组,实施医护康一体化快速康复模式,通过制定医护康一体化工作清单,分术前、手术日、术后留置尿管期间、术后拔除尿管后四个阶段,从术前准备、手术治疗、术后护理、健康宣教、康复理疗、并发症防护、生活指导、术后随访等多个方面实施多学科、规范化、结构化照护。对比模式构建实施前后护士相关理论考核得分与相关护理活动规范执行率;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一次性拔除尿管成功率、整体满意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2周心理状态差异。结果:医护康一体化工作模式实施后护士相关理论考核得分(98.9±1.5)较实施前(82.2±11.3)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00,P<0.001);实施后护士相关护理活动规范执行率(100%)较实施前(7.7%)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术后一次性拔除尿管成功率(84%)高于对照组(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1,P=0.708);观察组整体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血尿、排尿困难)发生率(28%,20%)低于对照组(7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75,P=0.005;χ2=4.500,P=0.034),观察组其他并发症(尿路感染、尿急、尿痛)的发生率(8%,12%,12%)均低于对照组(25%、25%、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22,P=0.250;χ2=0.549,P=0.459;χ2=1.266,P=0.261);观察组术后2周PHQ-9量表和GAD-7量表得分[0(0,1.0),2.0(0.5,5.0)]均低于对照组[6.0(4.3,12.0),7.0(4.3,1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896,P<0.001;Z=-3.018,P=0.003)。结论:前列腺热蒸汽消融术医护康一体化快速康复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有助于提高护士相关理论知识水平和相关护理活动的规范执行率,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身心康复,提高患者整体满意度,利于新技术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贲门失弛缓症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后非典型血肿的早期发现与治疗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患者男性,43岁,因“吞咽困难、反酸2年”于2019年11月11日入院,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吞咽困难,进食馒头、面条等固体食物时明显,有时伴胸骨后疼痛、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进食食物,服用“奥美拉唑、枸橼酸铋钾”后症状改善不明显。既往高血压病史10余年,血压最高可达160/120 mmHg,平素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 mg 1/日”,未规律监测血压。于我院行上消化道泛影葡胺造影诊断意见示:贲门失弛缓症(achalasia,AC)()。该患者临床诊断为贲门失弛缓症,Eckardt评分7分,临床分级Ⅲ级。入院后规律服用降压药物,血压控制良好。患者无内镜下治疗禁忌,2019年11月15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消化内科行超声内镜检查示:贲门部位固有肌层增厚,其余各层次回声分界清晰连续;中段食管固有肌层回声尚清晰连续()。后行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POEM)()。术后暂禁食,常规抑酸、补液等治疗。术后第2天开始进食流食,进食顺畅,无胸痛、反流等不适。POEM术后第4天,患者未遵医嘱进食油条,进食中吞咽顺畅,无明显不适,半天后出现饮水时吞咽困难,无明显胸痛,无呕血、黑便,复查上消化道泛影葡胺造影示:食管扩张、食管下端狭窄。术后第5天复查胃镜示:食管管腔迂曲,见少量食物残留,距门齿25 cm原隧道开口部位见钛夹留置,原隧道部位隆起明显,呈蓝色改变,触压有波动感,下段管腔狭窄,齿状线清,贲门松弛,开闭正常()。考虑隧道内迟发性出血,隧道内血肿形成,遂于内镜下行隧道内血肿清除术:距门齿30 cm原隧道顶端dual刀切开顶端黏膜,建立隧道口,可见大量陈旧性淤血流出,流出后观察黏膜隆起处较前明显缩小,进入隧道内观察可见部分血凝块沉积(),充分冲洗后观察未见活动性渗血部位(),尝试用网篮清理部分血凝块,用甲硝唑注射液冲洗隧道腔,无出血,置放钛夹封闭隧道口();留置胃管于胃内。术后持续监测血压、鼻饲饮食,给予营养、补液治疗,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无不适。内镜下隧道开窗减压及血肿清除术后第6天恢复半流质饮食,进食顺畅,无吞咽困难,Eckardt评分3分,临床分级Ⅰ级。2021年3月26日门诊复查上消化道泛影葡胺造影、胃镜(),患者手术部位愈合良好,出院后无吞咽困难、反流、恶心、呕吐等症状。我科医师电话随访2年,患者一般状况良好,未再出现吞咽困难等症状,Eckardt评分0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新斯的明肌注联合电针并超短波治疗在产后尿潴留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新斯的明肌注联合电针并超短波治疗在产后尿潴留(PUR)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赣州市妇幼保健院 2022 年 3 月—2023 年 10 月收治的PUR患者 84 例,以抽签法分为对照组(42 例)、观察组(42 例).对照组予新斯的明肌注治疗,观察组予新斯的明肌注联合电针并超短波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首次排尿时间与首次排尿量、膀胱残余尿量、尿痛与排尿困难程度及留置尿管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首次排尿时间较对照组早,首次排尿量较对照组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h,观察组膀胱残余尿量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2 h、治疗后1 d,观察组尿痛与排尿困难程度积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留置尿管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UR患者采用新斯的明肌注联合电针并超短波治疗效果较好,利于患者尽早排尿,减少膀胱残余尿量,减轻尿痛与排尿困难程度,降低留置尿管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RMUS术中通过解剖定位调整中段尿道吊带张力治疗尿失禁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经阴道经耻骨后无张力尿道中段合成吊带术(RMUS)中通过解剖定位调整吊带张力治疗尿失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8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采用RMUS治疗的36例尿失禁患者的资料。均为女性,年龄(60.83±7.93)岁,体质指数(24.43±2.44)kg/m 2。36例术前压力诱发试验、尿道抬举试验均为阳性。其中单纯性压力性尿失禁(SUI)20例(55.6%),混合性尿失禁(MUI)16例(44.4%)。1h尿垫试验提示轻度尿失禁5例(13.9%),中度14例(38.9%),重度13例(36.1%),极重度4例(11.1%)。17例术前完成尿动力学检查,其中5例(29.4%)出现逼尿肌过度活动(DO),3例(17.7%)表现为固有括约肌功能缺陷(ISD)。所有患者RMUS术中均通过解剖定位调整吊带张力:在尿道与吊带之间放置一把直角钳,腹侧端紧贴耻骨联合下缘,背侧端平行于处女膜环后缘,调整吊带张力。术后不留置尿管。分析术后主观疗效、客观疗效及安全性(术后尿潴留发生率及术后3个月残余尿情况)。主观治愈:术后无漏尿发生,或在过度憋尿、剧烈咳嗽等状态下极少量漏尿,不影响正常生活。主观有效:术后尿失禁程度较术前改善≥50%。客观治愈:术后压力诱发试验阴性。 结果:本研究36例住院时间8(5~95)h。术中无膀胱穿孔及输血病例。术后无尿潴留者。术后3个月27例获得随访,其中22例有残余尿量数据,23例有主观疗效数据,23例有客观疗效数据;残余尿量7.5(5~64)ml,主观治愈率为91.3%(21/23),客观治愈率为95.7%(22/23);排尿困难2例(2/23,8.7%),无需临床处理。术后无尿道侵蚀和阴道裸露病例。术后2年完成电话随访34例,主观治愈率为91.2%(31/34),排尿困难1例(1/34,2.9%)。术后3个月,SUI与MUI患者的主观治愈率[100.0%(12/12)与81.8%(9/11)]和客观治愈率[91.7%(11/12)与100.0%(11/1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尿失禁患者的主观治愈率[75.0%(3/4)与100.0%(6/6)与90.0%(9/10)与100.0%(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例术前行尿动力学检查的患者中,DO与非DO患者的主观治愈率[66.7%(2/3)与88.9%(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SD与非ISD患者主观治愈率[0(0/1)与90.9%(10/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后2年,SUI与MUI患者的主观治愈率[94.7%(18/19)与86.7%(13/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尿失禁患者的主观治愈率[80.0%(4/5)与100.0%(13/13)与83.3%(10/12)与100.0%(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例术前行尿动力学检查的患者中,DO与非DO患者的主观治愈率[60.0%(3/5)与90.9%(10/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SD与非ISD患者的主观治愈率[66.7%(2/3)与84.6%(11/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RMUS术中通过解剖定位调整吊带张力对压力诱发试验和尿道抬举试验阳性的患者安全有效,术后并发症少,残余尿量少,主观、客观治愈率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可弯曲支气管镜联合颈部超声在婴幼儿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中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可弯曲支气管镜联合颈部超声在婴幼儿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1年5月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介入科收治的24例应用可弯曲支气管镜联合颈部超声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患儿的临床资料。24例患儿中,男12例,女12例,男女比例为1∶1;年龄21 d~2岁,中位年龄5个月;中位体质量5.8 kg。在进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时,先使用超声评估患儿甲状腺位置及血管走形,选择合适穿刺入路并标记穿刺点,然后在可弯曲支气管镜引导下完成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结果:术前接受持续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支持治疗患儿19例(79.2%),间断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支持治疗患儿2例(8.3%),无创呼吸机支持治疗3例(12.5%)。24例患儿中,先天性上呼吸道发育畸形9例(37.5%);双侧声带麻痹8例(33.3%);上呼吸道占位性疾病3例(12.5%);外科术后撤机困难2例(8.3%);神经肌肉疾病2例(8.3%)。24例患儿均在30 min内成功完成手术,出血量均少于5 mL,术中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可弯曲支气管镜联合颈部超声辅助使婴幼儿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能够顺利完成,并显著降低手术操作难度,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补救性颈动脉穿刺机械取栓治疗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的临床分析(附8例报道)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补救性颈动脉穿刺机械取栓治疗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自2021年6月至2023年9月于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西安市第九医院、西安大兴医院、西电集团医院神经内科行补救性颈动脉穿刺机械取栓的8例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分析患者的血管闭塞部位、发病至股动脉穿刺时间、补救性颈动脉穿刺原因、股动脉穿刺至补救性颈动脉穿刺时间、颈动脉穿刺成功至血管再通时间、术后即刻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术后24 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等资料。结果:8例患者中7例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1例大脑中动脉M2段闭塞;3例因Ⅲ型主动脉弓、1例因主动脉弓置换术后、1例因右侧颈总动脉成折角迂曲、2例因左侧颈总动脉起始处成折角迂曲、1例因双侧股动脉闭塞而无法建立经股动脉穿刺路径。8例患者均在局麻下穿刺颈动脉成功,其中7例术后即刻为mTICI分级3级、1例为mTICI分级2b级;颈动脉穿刺至血管再通时间平均约35 min,最短者为10 min,最长者为90 min。所有患者术后24 h NIHSS评分均较术前下降,均未发生颈动脉穿刺部位血肿、气道受压等并发症。6例患者术后90 d mRS评分为0~2分,2例患者的mRS评分为6分(死亡原因均为肺部感染)。结论:对于伴Ⅲ型主动脉弓、颈总动脉成折角迂曲、腹主动脉闭塞等致经股动脉穿刺建立机械取栓路径困难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快速改行补救性颈动脉穿刺机械取栓是一种可行且有效的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急诊甲状腺手术的临床特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急诊甲状腺手术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9年5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19例急诊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9例,女性10例,年龄24~79岁。结节性甲状腺肿6例,甲状腺恶性肿瘤13例;其中1例术前已行气管支架置入术。急诊手术原因均为呼吸困难。分析总结患者的治疗及预后。结果:19例患者均采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有1例行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治疗,2例备体外循环。6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行甲状腺近全切除术;8例恶性肿瘤患者行甲状腺全切除术,其中有6例侵犯气管的病例行气管部分切除后端端吻合+气管切开术,有1例行胸骨劈开肿瘤切除+颈淋巴及纵隔淋巴清扫+全喉切除+气管低位造瘘术;2例恶性肿瘤患者病变侵犯范围广,仅给予明确诊断及气管造瘘术;3例恶性淋巴瘤患者,1例行甲状腺全切术,2例仅给予明确诊断及气管造瘘术。所有患者术后未出现出血、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损伤等并发症。随访6~50个月,除2例患者因肿瘤进展死亡,其余均健在。结论:甲状腺肿瘤所致呼吸困难的患者,病死率较高。急诊手术不仅能缓解呼吸道梗阻,挽救患者生命,部分患者更能达到根治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初期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防控情况的定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了解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防控工作的情况及存在的困难,为下一步基层防控工作和应对未来公共卫生疫情提供借鉴。方法:2020年2月6—16日,采用目的抽样方法,在来自全国不同等级医疗卫生机构从事全科医学领域的医务人员微信群中招募疫情期间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参与新冠肺炎防控工作的全科医生、管理者、辅助科室医生等人员共30名为研究对象,采用线上个人访谈的方式进行资料收集。访谈提纲包括:(1)在此次疫情中承担的工作;(2)抗疫过程中面临的困难与挑战;(3)对本次疫情防控工作的看法;(4)对未来疾病疫情防控的建议。应用NVivo 12.0软件,采用主题框架分析法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提炼访谈主题。结果:基于访谈资料共提炼出6个主题:(1)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根据抗疫工作需要进行工作部署,但工作分配和防控流程不完善,全科医生工作量较大;(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预检分诊工作,全科门诊持续开放,积极推进线上诊疗、咨询,以减少人员流动及接触;(3)全科医生发挥专业技术优势,深入参与联防联控工作;(4)全科医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居民防护意识;(5)基层全科医生能力不足,需要加强培训,但目前培训有时流于形式;(6)基层用于防护和诊疗的物资不足,全科医生担心自身感染风险增加。基层医生在疫情期间承担了社区管理、门诊诊疗、联防联控和健康教育等工作,同时存在物资不足,能力不足等问题。结论:基层医生在新冠肺炎防控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建议进一步规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等的设置,加强基层医生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远端桡动脉止血器的设计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经桡动脉路径是冠状动脉造影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经典穿刺路径。随着介入手术数量的增加,也发现一些经桡动脉路径的弊端,其容易导致各类并发症,如桡动脉闭塞、桡神经损伤、桡动脉痉挛后穿刺困难等。因此,有专家提出了经远端桡动脉路径进行介入治疗,该途径具有定位方便、术后易止血、对近端桡动脉损伤少、可提高患者舒适度等优点。但目前临床上尚无专门的远端桡动脉止血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路径的发展。因此,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医生通过解剖学和物理学原理,设计并发明了一种远端桡动脉止血器,并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 2021 2 2097829.6)。该止血器由内面含有凸向皮肤的硅胶垫片的手套本体和束缚组件组成。患者手部套入手套本体内,经束缚组件固定后,硅胶垫片可对桡动脉穿刺点位置进行有效压迫,以较小的压力即可起到良好的止血效果,避免产生近端桡动脉止血时的常见并发症,降低患者不适感,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