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师生交流情况与留学生中医药知信行状况的关系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师生交流情况与留学生的中医药"知信行"状况(即对中医药认知、认同与信念、应用及传播状况)之间的关系,为增强留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同与传播提供参考。方法:2021年6月,以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中药学、针灸推拿学等专业304名留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其师生交流情况、对中医药的"知信行"状况,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师生交流与留学生的中医药"知信行"之间的关系。结果:留学生对师生交流的评分为(14.69±3.17)分(总分20分),对中医药认知、认同与信念、应用及传播状况的评分分别为(13.40±4.78)分(总分20分),(11.88±2.08)分(总分15分),(15.70±3.63)分(总分20分)。师生交流可通过留学生的中医药认知、认同与信念间接影响留学生对中医药的日常应用与传播状况( b=0.349, P=0.008),也可仅通过中医药认同与信念间接影响留学生对中医药的日常应用与传播状况( b=0.918, P=0.001)。 结论:师生交流、留学生的中医药"知信行"状况有待改善。师生交流能影响留学生的中医药"知信行"状况,应切实改善中医药专业留学生的师生交流质量,优化中医药国际教育方案,不断提高留学生对中医药的认知程度与认同感,促进中医药文化传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来华医学留学生全科医学教育的问题和对策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在我国医学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医学留学生的全科医学教育起步较晚,尚存在课程体系不够健全、统一规范化教材缺乏、社区带教师资语言素质有待提升、实践课程开展困难、跨文化鸿沟等问题。结合我国全科医学留学生教育教学现状,提出解决策略:坚持规范质量管理,构建科学培养方案;了解生源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现状,促进文化融合,主动挖掘培养与需求的契合度;建设适合实践需求的双语教材;突破语言壁垒,完善社区英语师资队伍建设;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全方位提升留学生全科医学教学质量,促进我国基层医疗卫生理念的交流与传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高等中医药院校留学生通识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以上海中医药大学为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来华学习中医药的留学生数量,长期处于自然科学类留学生的首位。他们较多来自发展中国家,热衷中国传统文化,偏爱针灸等实用专业。中医药留学生的通识教育,能够帮助他们学好专业知识,更快融入中国社会,促进中华文化的全球传播。上海中医药大学在近20年的留学生通识教育中,明确教学思路方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重视学生反馈,调整课程与时俱进,促进兄弟院校间的经验互补,进一步推动了国际交流;尤其《中国医学史》等课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国内中医药院校及世界各地中医药孔子学院,积极开展留学生通识教育,将是全球中医药人才培养、中医药传承与发展的有效途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微视频结合双语标准化病人在留学生皮肤性病学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索基于微信平台的微视频结合双语标准化病人的教学方法在留学生皮肤性病学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至6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进行实习课的中国医科大学2013级国际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56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习课中实验组采用基于微信平台的微视频结合双语标准化病人的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课程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理论考试、临床病例考核及满意度调查,以评估学习效果。应用SPSS 21.0软件进行独立样本的 t检验和卡方检验。 结果:两组理论考试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48, P=0.144),但是实验组的临床病例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 t=2.22, P=0.031)。满意度调查显示更多留学生希望接受新的教学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7.24, P=0.007);在巩固理论知识( χ2=4.766, P=0.029)、提高学习兴趣( χ2=4.073, P=0.044)、提高临床实践技能( χ2=4.667, P=0.031)、提高与患者沟通能力( χ2=6.411, P=0.011)、提高学习效果( χ2=4.667, P=0.031)方面,留学生对新的教学方法更满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留学生的皮肤性病学教学中,应用基于微信平台的微视频结合双语标准化病人的方法可提高教学效果,可以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进一步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微格教学在留学生儿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微格教学在留学生儿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和意义。方法:选取2017至2018年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实习的英语国际班留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按照期别将学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人。实验组儿科实习课上采用微格教学法进行授课,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实习结束对两组进行技能考试和调查问卷,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 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 结果:对技能考核成绩进行分析,对实习课满意度评分进行分析。实验组技能考核成绩为(89.05±3.49)分,对照组成绩为(78.05±3.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在巩固理论知识、提高临床能力、教学方法实用性和激发学习兴趣四个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微格教学法可显著提高留学生儿科临床实习教学效果,提升留学生对教师及教学内容的满意程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来华留学生急诊医学教学现状分析与思考——以浙江大学为例
编辑人员丨3周前
近年来,中国医学教育领域的留学生规模不断扩大,保证留学生教学质量成为新的挑战。本研究通过总结分析浙江大学《Emergency Medicine》课程教学经验,深入探讨留学生急诊医学教学现状,并结合国际教育的发展趋势及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从语言沟通、教学模式、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四个方面探索解决当前问题的措施,旨在优化急诊医学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急诊医学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基于微信平台的整合医学教学模式在国际留学生妇产科临床实习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 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整合医学教学模式在国际留学生妇产科临床实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妇产科临床实习的79名国际留学生为研究对象.入组者均须按要求完成4周的妇产科实习.将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微信平台实习组(39名)及传统实习组(40名),其中传统实习组学生以带教老师的口头讲述以及教材学习为主,微信平台实习组在传统实习组基础上,增加微信平台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基础理论、临床实践及以案例和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模块,相关内容均以英文呈现,由妇产科教学干事或带教老师通过微信平台发送给学生.主要观察指标是两组学生的理论考核成绩和实践考核成绩,次要观察指标是两组同学在学习兴趣、自学能力、交流能力、对临床问题的理解深度、团队合作能力等五个方面的改善情况.结果 微信平台实习组学生的理论考核成绩和实践考核成绩均高于传统实习组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信平台实习组学生在学习兴趣、自学能力对临床问题的理解深度等三个方面的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传统实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微信平台的整合医学教学模式在国际留学生妇产科临床实习中取得了良好效果,有助于国际留学生的培养,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虚拟现实技术在留学生心肺复苏技能培训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探讨虚拟现实(VR)技术在留学生心肺复苏(CPR)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浙江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20 名本科留学生,随机分配至接受传统模式心肺复苏组(T-CPR)或接受运用VR技术模式心肺复苏组(VR-CPR).对两组留学生分别进行教学后,比较两组留学生CPR和电除颤等技能的掌握情况,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两种培训模式进行对比和反馈.结果 本研究纳入留学生年龄为(19.60±1.09)岁;男性11 人,女性 9 人;临床医学专业 7 人,护理专业 13 人.VR-CPR组CPR技能培训考核总评分[(84.30±8.24)vs.(74.50±6.45)]、胸外按压系列项目得分[(33.90±3.24)vs.(30.40±3.06)]、辅助呼吸系列项目得分[(21.40±2.06 vs.18.90±2.28)]均高于 T-CPR 组.VR-CPR 组电除颤考核总分高于 T-CPR 组[(92.50±6.58)vs.(88.00±5.4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R-CPR组留学生满意度较T-CPR组留学生高,问卷调查总分分别为(39.70±2.50)和(29.40±3.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VR技术运用在留学生CPR技能培训中可以提高留学生CPR技能的综合水平,为国际医学教育和国际临床实践教学提供了新的途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来华留学医学生线上线下教学满意度单组及多组潜类别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目的 通过比较来华留学医学生线上和线下教学服务质量满意度的差异及影响因素,促进学校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学校医学教育的国际影响力.方法 收集 2019 年新冠疫情前(代表线下)和 2021 年疫情期间(代表线上)的MBBS学生教学满意,采用潜类别分析探讨 14 个满意度条目的类别,进一步采用多群组潜类别分析,比较线上和线下满意度的潜类别模式及影响因素.结果 线上和线下分别收集 174 例和 112 例留学生,分为 3 个潜类别模型(高、中和低满意度组),多群组潜类别分析提示线上教学留学生高满意度的比例较高(55.6%),线下则以中低满意度组为主(43.2%和 53.2%).无论是在线上还是线下教学中,多分类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性别、年级和国籍影响是否归属于高满意组(P<0.05),其OR值分别为 1.917、0.591 和0.413.结论 线上教学模式,近一半的留学生是比较满意的,而与之相反,大部分线下教学留学生属于中或低满意组,且男性、低年级、非印度籍留学生均显示相对有更高的教学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
上海口岸出境人群在美国境内不良行为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根据上海口岸出境人群在美国不良行为情况,分析几种主要不良行为的人群结构,确定高危人群并探索干预措施.方法 选取2013年1月1日-2017年5月31日期间从美国领事馆转诊至上海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委托评估的261人,参照美国精神病学会《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及《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及诊断标准(第3版)(CCMD-3)》进行诊断评估.具体诊断结论及人数分布等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酒精相关不良行为占比最高,留学生占绝大多数,普遍存在低龄饮酒、过度饮酒等情况,不良行为一般出现在开始饮酒后7年内.家庭暴力占比仅次于酒精相关行为,男性远多于女性,以青年留学生为主,主要以针对恋人、配偶的肢体暴力为主.精神心理疾病也以留学生为多,半数以上主诉在境外遭遇巨大压力致适应不良.物质依赖案例主要为中青年,其中半数在境外首次接触毒品.情绪控制不良案例以出境旅游人群为主.结论 青年留学生是口岸出境人群中不良行为的高发人群,有必要在留学生出境前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宣教干预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