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发展轨迹及相关因素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考察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动态发展轨迹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在2019-2021年间,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每年10月对广东省某高校1438名学生进行3次纵向追踪.采用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测量自杀意念水平,使用潜变量混合增长模型(LGMM)分析大学生自杀意念发展轨迹,建立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自杀意念各潜在类别变化的相关因素.结果 2019-2021年间,大学生自杀意念总分分别为3.79±2.87、3.71±2.90、3.32±2.87,随时间呈现一定的下降趋势;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发展轨迹可划分为3个类别:C1自杀意念加重组(11.8%)、C2持续低自杀意念组(79.6%)、C3自杀意念缓解组(8.6%);相对于C1组,童年生活一般(OR=2.52,95%CI:1.31~4.86)或童年生活幸福(OR=3.95,95%CI:2.02~7.74)、无自杀未遂史(OR=9.03,95%CI:3.49~23.36)、外向(OR=1.03,95%CI:1.01~1.05)的大学生更容易进入C2组,而生源地为城市(OR=0.54,95%CI:0.31~0.93)、神经质得分高(OR=0.86,95%CI:0.84~0.88)的大学生更不容易进入C2组;童年生活幸福(OR=3.29,95%CI:1.40~7.74)的大学生更容易进入C3组,而生源地为城市(OR=0.37,95%CI:0.18~0.78)的大学生更不容易进入C3组.结论 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发展轨迹可划分为3个类别:自杀意念加重组、持续低自杀意念组、自杀意念缓解组,自杀意念的发展轨迹与生源地、童年生活、自杀史、人格特质等因素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HIV阳性男男性行为者心理健康素养的潜在类别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索HIV阳性男男性行为(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心理健康素养的潜在类别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于2023年11月至2024年1月,便利选取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26名HIV阳性MSM,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和多元心理健康素养量表进行调查.运用潜在类别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该群体心理健康素养的分类特征与影响因素.结果 HIV阳性MSM心理健康素养特征可分为低素养组(22.1%)、资源匮乏组(38.1%)、高素养组(39.8%)3类.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低素养组相比,年龄18~34岁(OR=5.573,95%CI=1.020~30.449)的患者更易进入资源匮乏组;参加过心理健康技能学习(OR=0.126,95%CI=0.033~0.476)的患者更易进入高素养组.与高素养组相比,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OR=15.992,95%CI=2.036~125.591)、高中或专科(OR=2.805,95%CI=1.098~7.166)、HIV 感染确诊时长<1 年(OR=8.440,95%CI=1.628~43.742),有并发症(OR=6.619,95%CI=1.077~40.663)的患者更容易进入低素养组;家庭人均月收入<3 000元(OR=6.241,95%CI=1.088~35.814)的患者更易进入资源匮乏组.结论 HIV阳性MSM心理健康素养存在3个潜在类别,未来应根据该群体不同类别特征和影响因素制定针对性干预策略,以提高其心理健康素养水平,进一步改善其心理健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学龄前儿童龋病相关口腔健康行为潜在类别及异质关联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确定3~6岁学龄前儿童龋病相关的口腔健康行为(OHB)潜在类别及异质关联性,为制定儿童口腔健康干预措施,改善口腔健康状况提供一种有效途径.方法:使用潜在类别分析(LCA),对595例学龄前儿童的口腔卫生、饮食习惯和预防保护3个维度内的8项行为习惯进行分类,通过模型拟合和解释性度量确定最优类别;基于双变量关联检验和多变量回归模型进行聚类数据边际效应估计.采用SPSS 27.0软件包中的卡方检验和对应分析探讨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行为与龋病的相关性.结果:学龄前儿童的患龋率为54%,LCA将OHB分成有利型(88%)和不利型(12%)2个潜在类别.与有利型OHB相比,不利型OHB具有较高患龋率(58%:52%)、较差龋患状况(平均dmft为3.52∶2.44)以及较低定期检查经历(63%:66%);2个潜在类别组的龋患严重程度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学龄前儿童龋病相关口腔健康行为存在明显异质性分类特征,不同潜在类别与龋病之间存在关联性,应根据这种异质性对儿童口腔健康行为制定干预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上海市急诊科护士抗逆力的潜在类别及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上海市急诊科护士抗逆力的潜在类别,分析抗逆力潜在类别的影响因素,为护理管理者制定个性化的抗逆力干预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2021年6-10月,以方便抽样法选取上海市2所三级医院和2所二级医院349名急诊科护士,采用《医护人员抗逆力量表》《工作重塑量表》《员工工作激情量表》《领导选择感知量表》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使用潜在剖面分析模型识别抗逆力的潜在类别,并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潜在类别的影响因素.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343份,有效回收率98.28%.343名护士抗逆力得分为(71.33±11.41)分,其中决策应对维度(24.84±3.91)分,人际联结维度(16.93±2.57)分,理性思维维度(15.70±2.93)分,柔性自适维度(15.87±3.02)分.急诊科护士抗逆力可分为3个潜在类别,即低抗逆力组(51名,占14.9%)、中等抗逆力组(103名,占30.0%)和高抗逆力组(189名,占55.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工作重塑得分每增加1分,低抗逆力组护士转变为中等抗逆力(波动型)组护士的可能性增加到1.109倍(P<0.001).工作重塑、工作激情得分每增加1分,低抗逆力组护士转变为高抗逆力组护士的可能性分别增加到1.194、1.094倍(均P<0.01).结论 急诊科护士抗逆力的3个潜在类别呈现出人群特征差异.护理管理者应因人而异,采取阶段性的干预措施,如提升护士的工作激情和工作重塑等方式,增加急诊科护士的抗逆力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头颈部恶性肿瘤放疗患者护理未满足需求发展轨迹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头颈部恶性肿瘤放疗患者护理未满足需求发展轨迹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7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放疗的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23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癌症患者未满足需求简明量表(SF-SUNS)评价放疗前(T1)、放疗结束时(T2)、放疗结束后3个月(T3)、6个月(T4)患者护理需求未满足情况.基于潜类别增长模型分析头颈部恶性肿瘤放疗患者护理未满足需求发展轨迹,采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其影响因素.结果 T1~T4时间点患者SF-SUNS评分分别为(70.23±5.20)分、(78.10 士6.15)分、(72.65±6.84)分及(72.20±6.21)分,各时间点SF-SUN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6.330,P<0.05).潜类别增长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当潜变量类别数为3时,Akaike信息标准(AIC)、经过校正Bayesian信息标准(aBIC)值最小,3类别模型为最佳模型,按未满足需求量表评分>60分为高需求未满足为参照,1类别在T1时SF-SUNS评分高于此水平,然后T4时间点降低,命名为高需求降低组,共69例(31.36%);2类别起始SF-SUNS评分较高后缓慢降低,命名为高需求稳定组,共77例(35.00%);起始SF-SUNS评分较低后升高,命名为低需求上升组,共74例(33.64%).3组年龄、受教育年限、家庭月收入、社会支持量表(SSR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SRS评分、受教育年限为头颈部恶性肿瘤放疗患者护理未满足需求上升的危险因素,年龄、家庭月收入>5 000元为未满足需求上升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头颈部恶性肿瘤放疗患者护理未满足需求发展轨迹存在个体差异,应重点关注患者年龄、受教育年限、家庭经济情况及社会支持度,针对头颈部恶性肿瘤放疗患者需求未满足发展轨迹类型及影响因素制定个性化干预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术后疲劳发展轨迹及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患者术后疲劳发展轨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8月在我院心脏外科行CABG的145例患者为研究,随访过程中剔除18例,最终共纳入124例患者.分别在出院前1 d及出院后1、2、4个月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多维疲劳量表(multidimensional fatigue inventory-20,MFI-20)及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对患者术后疲劳水平进行追踪调查,利用潜类别增长模型(latent class growth model,LCGM)识别潜在的术后疲劳轨迹类别,采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术后疲劳轨迹类别的影响因素.结果患者术后MFI-20得分随时间呈下降趋势(F=310.039,P<0.001),得分从出院前1 d(58.44±8.65)分降至出院后4个月(36.92±9.89)分;最终识别出3种术后疲劳轨迹类别,根据其特征分别命名为中至轻度明显下降组、中度缓慢下降组、重至中度缓慢下降组,分别占比53.2%、32.3%、14.5%.单因素分析显示:有无心肌梗死病史、有无脑卒中病史、NYHA心功能分级、术后ICU停留天数、术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术后疲劳轨迹类别有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ICU停留天数、有无心肌梗死病史、NYHA心功能分级、有无脑卒中病史、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是CABG患者术后疲劳轨迹类别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o结论CABG患者术后疲劳发展轨迹存在异质性,医护人员应根据不同变化轨迹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积极改善可控因素,缓解患者术后疲劳程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老年慢性肌肉骨骼疼痛患者睡眠特征潜在剖面分析及其生活质量差异比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基于潜在剖面分析(latent profile analysis,LPA),探讨老年慢性肌肉骨骼疼痛(chronic musculo-skeletal pain,CMP)患者睡眠质量的潜在亚型,并分析各亚型在生活质量上的差异.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1-7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疼痛科和关节外科的508例老年CMP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世界卫生组织生命质量测定量表简表进行调查.结果老年CMP患者睡眠质量可分为4个亚型:低睡眠效率型(29.70%)、睡眠良好型(51.80%)、睡眠时间不足-高用药型(14.80%)、主观睡眠不良-睡眠紊乱型(3.70%),4个类别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文化程度、现存疼痛程度、疼痛发作情况、疼痛部位数量、口服镇痛药物情况及规律运动情况在不同类别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个类别患者世界卫生组织生命质量测定量表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CMP患者睡眠质量可分为4个潜类别,不同类别群体在生活质量上表现各异.应重点关注文化程度低、疼痛程度重、疼痛部位多、疼痛持续发作、长期口服镇痛药物和无规律运动的患者,并根据不同类别患者的特征进行合理的睡眠卫生教育和心理支持,以便更好地应对并缓解睡眠稳态失衡问题,提高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青年腹膜透析患者症状特征的潜在类别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对中青年腹膜透析患者症状特征进行分类,探讨不同症状类别患者在人口学特征及疾病特征上的差异。方法:2019年12月至2020年8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上海市3所医院腹膜透析中心就诊的179例中青年腹膜透析患者,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腹膜透析症状困扰量表进行调查,采用潜在类别分析将腹膜透析患者按照症状特征进行分类,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探讨不同类别患者人口学特征和疾病特征的差异。结果:腹膜透析患者按照症状特征可分为3个潜在类别( P<0.05),根据每个类别的条件概率,分别命名为"症状低发组"(111例占62.0%)、"高心理-中躯体症状组"(22例占12.3%)、"症状高发组"(46例占25.7%)。不同潜在类别的中青年腹膜透析患者在工作状况( OR值为0.029, P<0.01)、教育程度( OR值为152.799, P<0.01)、透析龄( OR值为81.307, P<0.05)、糖尿病肾病( OR值为80.619, P<0.01)及Charlson合并症指数( OR值为91.188, P<0.01)的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中青年腹膜透析患者存在3个潜在症状类别。在临床实践中,医护人员应重点关注低学历、透析早期中青年腹膜透析患者的心理状态,鼓励其回归工作岗位;同时,应定期评估糖尿病肾病及高合并症指数腹膜透析患者的症状负担,以提供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防止病情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三级甲等医院护士管理关怀感知的潜在剖面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通过分析天津市三级甲等医院护士管理关怀感知的分类特点及不同类别间人口学特征的差异,为护理管理者提供针对性的关怀干预方案提供参考借鉴。方法:于2020年5—7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天津市6所三级甲等医院456名护士,通过网络问卷星平台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和中文版管理关怀感知量表。结果:456名护士根据护士管理关怀感知构建4个潜在类别,分别为低决策尊重低关怀组(C1组)占20.5%(94/456)、中度决策尊重高关怀组(C2组)占35.6%(162/456)、偏高决策尊重低关怀组(C3组)占18.9%(85/456)、高决策尊重高关怀组(C4组)占25.0%(115/456)。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类别护士在科室、工作年限、科室氛围和家庭支持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为19.119~55.947,均 P<0.01)。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科室、工作年限、科室氛围可影响护士管理关怀感知水平( P<0.05或0.01),其中内科、妇产科、重症监护室护士更倾向于C2组( OR值为2.435、5.224、22.291, P<0.05或0.01);外科护士更倾向于C4组( OR值为4.146, P<0.01);工作年限≤5年的护士更倾向于C1、C2组( OR值为0.326、3.811, P<0.05或0.01);科室氛围感知一般的护士更倾向于C1组( OR值为0.057, P<0.01)。 结论:护士管理关怀感知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可分4个类别。外科、高年资护士、科室氛围感知很融洽及家庭很支持的护士管理关怀感知水平较好;而内科、妇产、重症监护室、科室氛围感知一般及低年资护士的管理关怀感知水平一般,亟待提升。护理管理者可根据不同类别的护士特征制订针对性的关怀管理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术中体温变化轨迹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术中体温变化轨迹的潜在类别及影响因素,为术中体温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舟山分院收治的150例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资料,采集手术开始时、术中30 min、术中60 min、术中90 min、术中120 min、手术结束时的体温数据。使用潜类别增长模型识别其体温变化的潜在类别,多元Logistic分析影响潜在类别的因素。结果:患者术中体温变化可分为3种轨迹,分别为体温正常组占30.0%(45/150)、低体温复苏组占38.7%(58/150)、低体温未复苏组占31.3%(47/150)。患者术中体温轨迹的3个潜在类别在年龄、BMI、输液量、手术和麻醉时间等指标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值为3.39~30.01,均 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输液量、手术和麻醉时间是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术中体温轨迹潜在类别的重要预测指标(均 P<0.01)。 结论: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术中体温呈现3种变化轨迹,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术中体温的不同轨迹特征实施针对性干预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