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荫奇运用药对治疗风湿病经验撷菁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胡荫奇教授提出,风湿病病机本虚标实,治疗应以肾虚为本,肝脾为纲,“虚、毒、瘀”为核心,攻补兼施,临证常活用药对治疗,急性期从湿热毒瘀论治,缓解期以调补肝脾肾为主。胡教授遣方用药基于传统药性理论,并注重现代药理研究成果,或用土茯苓-土贝母、海桐皮-秦艽、鹿角胶-鹿衔草等协同增效;或以青风藤-穿山龙、白术-莪术合而兼治,急性期通经络、祛痰瘀,缓解期补中寓行、消补并举;或在补益肝肾之常法基础上,施以佛手-郁金行调肝理气之变法,临床常获佳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土贝母苷甲抗肿瘤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土贝母苷甲为葫芦科植物土贝母中含量较大,水溶性、稳定性较好的三萜皂苷类活性成分,对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胃癌等多种肿瘤具有广泛的抑制作用。其机制主要与抑制肿瘤细胞生长、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侵袭转移、诱导细胞自噬、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等途径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HPLC指纹图谱结合一测多评的土贝母标准汤剂质量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采用HPLC法建立土贝母标准汤剂指纹图谱,并采用一测多评法对结构相似的3个有效成分含量进行测定,评价土贝母标准汤剂的质量。方法:采用HPLC法建立15批土贝母标准汤剂指纹图谱,色谱柱为Waters XBridge苯基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以共有峰的相对峰面积为依据,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并采用与指纹图谱相同的方法建立土贝母标准汤剂土贝母苷甲、乙、丙的一测多评法。结果:土贝母标准汤剂指纹图谱有14个共有峰,其中峰3为 L-色氨酸,峰11为土贝母苷乙,峰12为土贝母苷丙,峰13为土贝母苷甲;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将15批不同产地的土贝母标准汤剂分为3类;一测多评法通过系统适用性考察,与外标法测定结果无显著差异。 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专属性良好,可有效评价土贝母标准汤剂的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鲍威尔写本》“十甜药”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鲍威尔写本》是19世纪在新疆地区出土的梵文文书,其中常用的10种性味甘甜的配伍药物被称为“十甜药(jīvanīya)”。参考印度阿育吠陀经典古籍和现代阿育吠陀药典,研究发现:十甜药味甘、性凉,主要用于滋补、缓和过盛的风。该药存在酥油剂、油剂、灌肠剂、外敷膏药等多种剂型。《鲍威尔写本》医学卷中,该组合可用于治疗肺相关的消耗性疾病、癫痫、儿童的虚劳和发热。《鲍威尔写本》对十甜药的应用,源于阿育吠陀经典理论。再与中医理论进行对比发现,十甜药治肺虚的理念与《素问》论“风消”的理念相符。由此可见,印度传统医学与中医的理论,存在很多共性,如均以甜味药滋补,以甘草、川贝母为治肺病常用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不同初加工方式对太白贝母性状及化学成分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7/20
为探究不同初加工方式对太白贝母品质的影响,该研究分别考察了防褐变处理、干燥方式和干燥温度对太白贝母性状、色度和生物碱及核苷类成分的影响,并通过相关性分析(CA)、主成分分析(PCA)和层次聚类分析(HCA)对结果进行综合评价.与直接干燥(WD60)组相比,刮去外皮(FHB1)组和拌石灰粉(FHB2)组的色度值ΔE?显著降低,可降低褐变程度;拌原生土(FHB3)组和FHB2 组的总生物碱含量无明显变化,5%NaClO溶液漂洗(FHB4)组的总生物碱含量最低.与恒温鼓风干燥(WD50)组相比,冷冻干燥(FS6)组和减压干燥(FS5)组ΔE?显著降低,总生物碱含量升高;阴干(FS1)组和晒干(FS2)组的ΔE?显著增加,褐变严重,总生物碱含量降低;热泵干燥(FS4)组的总生物碱含量变化不大,ΔE?显著降低,褐变程度轻,商品性状佳.在 40~80℃,鼓风干燥的样品总生物碱含量呈先升后降趋势,70℃时最高;高温下(70~80℃)ΔE?更小,褐变程度轻,但质地紧实,粉性不足.CA表明,尿嘧啶含量与太白贝母色度值关系显著(P<0.05);PCA和HCA结果可视化地展现了不同处理组样品间的聚类关系.综合分析表明拌石灰鼓风干燥及 50~60℃鼓风干燥更适合于大生产,热泵干燥可作为未来推广发展的方向.该研究为优选太白贝母产地加工方法提供了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联合熵权TOPSIS法的乳癖清胶囊综合质量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在HPLC法检测乳癖清胶囊中12个成分的基础上,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GRA)联合熵权TOPSIS法评价其综合质量.方法:采用Shimadzu C18(250 mm×4.6 mm,5 μm)色谱柱;以乙腈-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分别为210、275、230 nm.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法挖掘影响乳癖清胶囊质量差异的标志性成分,并通过GRA和熵权TOPSIS法对其进行综合质量评价.结果:方法学考察结果符合现行药典要求;多元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5批样品聚为3类,橙皮苷、芸香柚皮苷、柴胡皂苷d和土贝母苷甲是影响乳癖清胶囊产品质量的主要潜在标志物.GRA和熵权TOPSIS法显示乳癖清胶囊的质量呈现一定批间差异,且2种方法结果基本一致.结论:GRA与熵权TOPSIS融合模型操作便捷、客观全面,可为乳癖清胶囊的品质评价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肺结节方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目的:挖掘肺结节的中医证候与用药特点,为肺结节的中医治疗提供诊疗思路.方法:收集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PubMed等数据库自建库到 2022 年 12 月肺结节相关的中医证候和中医处方,筛选并用Excel软件和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建立证候和方剂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挖掘中医证型规律、药物频次,提取内在核心组合和新方组合.结果:纳入文献 145 篇,筛选出中医证型 93 种,中医验方 211 首,中药 268 味,其中频次≥80 的证型有 14 种.肺结节常见证候以痰瘀互结证为主,病性证素以气虚、痰、气滞、血瘀、阴虚为主;病位证素以肺、脾、肝为主.使用的药物类别以补虚药、清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利水渗湿药和活血化瘀药为主.常用的高频次中药有16 味,前 3 味是甘草、茯苓、浙贝母.挖掘出药物内在核心组合 16 个,如党参-金荞麦-玄参、紫菀-款冬花-麻黄等;得到新方组合 8 组,如党参-金荞麦-玄参-牡蛎-浙贝母、紫菀-款冬花-麻黄-枇杷叶-土茯苓.结论:肺结节以脏腑辨证为主,证型多为虚实夹杂,治疗上多运用补益扶正、化痰散结、软坚散结、清热解毒散结、活血化瘀的药物,这对肺结节的诊治有一定的参考作用,但仍需进一步的临床及基础研究验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土贝母苷甲通过AKT/NF-κB信号通路抑制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迁徙和侵袭能力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探究土贝母苷甲(TBMS1)对三阴性乳腺癌(TNBC)细胞系MDA-MB-468的影响,并探求其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MTT实验测定TBMS1对细胞活性的影响并确定给药浓度,通过EDU细胞增殖实验测定TBMS1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通过细胞划痕实验测定TBMS1对细胞迁徙能力的影响,通过Transwell实验测定TBMS1对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实验测定TBMS1作用于MDA-MB-468细胞的具体作用机制.结果 TBMS1对MDA-MB-468细胞的增殖、迁徙和侵袭能力呈剂量依赖性抑制.而Western Blot及挽救实验结果表明:TBMS1通过抑制AKT/NF-κB信号通路发挥作用.结论 TBMS1作为一种天然药物成分,在TNBC的治疗中显示出潜在的抗肿瘤活性,且具有较低的药物毒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生防菌剂对浙贝母产量、质量及根际土壤环境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探究施用生防菌剂对浙贝母产量、质量、蛴螬防治效果及根际土壤的影响.方法:以江苏浙贝母鳞茎为实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设置不同浓度的金龟子绿僵菌孢子粉+三菌合剂"宁盾"(S1、S2、S3)、常规化学药剂(40%辛硫磷乳油,CG)四个组,以不施药作为空白对照(CK),进行试验.结果:菌剂处理的三个组(S1、S2、S3)的浙贝母植株各外观性状指标大多比CK、CG组高,且CG组略高于CK组.S1、S2、S3 三个组的鳞茎受蛴螬的危害较CK、CG组明显降低,且产量均有显著提高.同时S1、S2、S3 三个组的生物碱含量及土壤中的速效钾、有效磷和电导率明显高于CK组,但与CG组差异不大.S2 组的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均较CK组显著提高,与CG组无显著差异.S1、S2、S3 三组土壤细菌中的厚壁菌门相对丰度较CK、CG组有所提高.S1、S2、S3 三组土壤真菌中的子囊菌门相对丰度较CK组有所提高,较CG组有所降低.结论:施用生防菌剂能够防治蛴螬、促进浙贝母的生长和改善其品质,并能提高土壤营养和改善微生物群落结构.本研究为在浙贝母生产中合理应用生防菌剂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严光俊从"痞积转化"论治肠息肉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严光俊教授认为,"痞积转化"是肠息肉发生及癌变的重要病机,"痞化为积"的原因归结为两方面:脾虚为"痞积转化"的土壤;湿热、浊毒、痰瘀等病理因素则是"痞积转化"的种子.严教授治疗肠息肉,以通痞消积为治疗原则,"通"最为关键.扶正以补脾、运脾为主要治法,方用四君子汤补健运皆兼顾.若大便干燥用生白术20~30 g,大便溏软者用炒白术12~20g;气虚兼有内寒者,可用黄芪,兼阴虚或气胀,宜用山药;伴有腹胀,舌苔白腻者,用苍术、厚朴、陈皮、白蔻仁等;脾胃虚寒,可用吴茱萸、肉桂、炮姜等以温脾助运;若虚寒气血凝滞,可加白芍养血,赤芍活血散瘀,木香行气止痛.祛邪以行气调中、化痰活血、除湿清热、化浊解毒为法.行气调中,药用紫苏梗、陈皮、木香、香附、枳壳、厚朴、柴胡、郁金等;化痰活血,宜将活血化瘀药当归、川芎、丹参、赤芍、鸡血藤等与三棱、莪术、金刚藤、山慈菇、浙贝母、瓦楞子、夏枯草、半夏等化痰散结药同用;除湿清热,方用三仁汤、半夏泻心汤;化浊解毒,药用白花蛇舌草、白英、半枝莲、半边莲等,以祛湿之功化其"浊",以清热之力解其"毒",同时与芳香化湿之药合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