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纳武利尤单抗致免疫相关性垂体炎
编辑人员丨1天前
1例65岁男性患者因胃癌根治术后肿瘤复发接受免疫治疗联合靶向治疗(纳武利尤单抗360 mg静脉滴注、第1天,安罗替尼12 mg口服、1次/d,第1天至第14天;21 d为1个周期)。治疗第7个周期时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和手足综合征,停用安罗替尼,予左甲状腺素钠50 μg口服、1次/d。纳武利尤单抗治疗第9个周期,患者出现不明原因乏力,实验室检查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8:00)19.5 ng/L、皮质醇(8:00)191 nmol/L、促甲状腺激素19.3 mU/L、游离甲状腺素11.5 pmol/L。将左甲状腺素钠加量至100 μg口服、1次/d。此后患者ACTH和皮质醇水平继续下降,考虑为纳武利尤单抗所致的免疫相关性垂体炎。停用纳武利尤单抗,给予皮质醇替代治疗11 d后,患者乏力症状减轻。1年随访结果示患者皮质醇逐渐恢复,但ACTH仍<1.5 ng/L,提示纳武利尤单抗对本例患者的垂体损伤不可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的多内分泌腺体损伤的病例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ICIs)后出现多个内分泌腺体功能异常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使用ICIs后出现2个及2个以上内分泌腺体功能异常的病例,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征、治疗及预后。结果:共纳入12例患者,男女各6例,年龄(61.2±10.0)岁。全部患者使用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单抗。出现内分泌不良反应的时间为使用后的9~94周。全部患者出现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其中11例出现孤立性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缺乏,1例表现为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结论:ICIs可同时或先后累及多个内分泌腺体,主要表现为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及孤立性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缺乏。及时评估ICIs治疗中患者垂体及靶腺的功能,有助于提高免疫治疗的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孤立性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缺乏症的诊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孤立性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缺乏症(IAD)是一种罕见病,表现为单纯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受累,血清皮质醇水平降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绝对或相对不足,甲状腺轴、生长激素轴及性腺轴功能正常。IAD的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机体自身免疫性破坏、垂体缺血性损伤、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缺乏、POMC基因缺陷、转录因子基因突变、激素原转化酶1结构突变,以及药物性损伤有关;IAD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成人及部分型的IAD患者多表现为乏力、纳差、恶心,以及不同程度的低血糖、低血钠,完全型IAD的患者症状相对较重,常见有严重低血糖、癫痫发作、胆汁淤积性黄疸;IAD的诊断关键在于腺垂体和靶腺激素水平的测定,治疗以补充糖皮质激素为主。临床上,很多患者症状反复发作,长期得不到确诊,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因此,本综述通过对IAD临床特点的讨论,以提高医生对该疾病的认识,使患者能够得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获得良好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神经内镜经鼻入路手术治疗颅咽管瘤的疗效评价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经鼻入路手术治疗颅咽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0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采用神经内镜经鼻入路治疗102例颅咽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原发肿瘤82例,复发肿瘤20例。术后每3个月门诊随访患者的视力、视野,评估垂体-靶腺轴损伤数量以及有无尿崩症,复查头颅MRI观察肿瘤有无复发、进展。根据术后3个月的头颅MRI结果,评估肿瘤的切除程度。结果:102例患者中,92例(90.2%)肿瘤全切除,10例(9.8%)次全切除;其中原发肿瘤全切除77例,复发肿瘤全切除15例。术后5例患者发生脑脊液漏并行神经内镜经鼻修补术,3例患者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无一例患者死亡或出现昏迷。102例患者随访时间的中位数(范围)为12(6~19)个月。至末次随访,96例术前视力、视野受损的患者中,62例视力明显改善,27例稳定,7例恶化;术前视力正常的6例患者中,仅1例术后视力短暂下降,术后3个月复查时视力恢复正常。99例合并尿崩症,其中72例尿崩症持续时间≤3个月,27例持续时间>3个月。至末次随访,73例术前存在垂体-靶腺轴功能障碍的患者,垂体-靶腺轴功能均无改善;29例术前垂体-靶腺轴功能正常的患者中,22例出现垂体-靶腺轴功能障碍。102例患者随访期间复查头颅MRI均未见肿瘤复发或进展。结论:采用神经内镜经鼻入路手术可更充分地观察肿瘤与视神经、垂体柄及下丘脑等结构的界限,为术者提供更清晰的术野,肿瘤全切除率较高,部分患者术后视力、视野改善,但术后尿崩症和垂体-靶腺轴功能障碍发生率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补肾方药治疗肾虚所致男性生殖功能衰减的药效和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有关高龄育子和少子化的现状表明,男性生殖功能衰减带来不育风险的防治问题日益突出.男性生殖功能衰减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氧自由基、血睾屏障、生精细胞凋亡等因素有密切关系.中医认为,肾藏精,主生殖,生殖功能衰减与肾之阴阳失衡密切相关,运用补肾法可治疗肾虚导致的生殖功能衰减.补肾类方药通过系统调节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功能,可显著延缓生殖功能的衰退;补肾类方药可清除体内过多的氧自由基,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补肾类方药可通过维持血睾屏障而改善生精功能,并能调控生精细胞的凋亡.通过补肾改善肾虚所致生殖功能衰减的代表性方剂有五子衍宗丸、肾气丸、右归丸、六味地黄丸、左归丸及龟鹿二仙膏.这些方剂并非只针对单一机制产生效果,而是通过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发挥治疗作用,综合调节机体内环境,以达到改善男性生殖功能的目的.中医补肾疗法在男性生殖功能衰减的治疗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深入研究其作用机制,可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为改善男性生殖功能衰减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颈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与肠道菌群的关系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3/16
颈脊髓损伤除了造成严重的躯体运动、感觉障碍外,也可导致影响患者生命安全与生活质量的严重并发症.肠道菌群作为人体内最大的微生态系统,在维持宿主稳态和多种疾病发生发展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年来,脊髓损伤后肠道菌群的相关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使得肠道菌群用于脊髓损伤治疗的临床价值受到越来越多的肯定.肠道菌群不仅与脊髓损伤程度有关,还可以为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提供治疗靶点.现从肠道菌群在脊髓损伤后迷走神经、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及代谢产物 3 个方面探讨其作用机制,分析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发生发展与肠道菌群变化的关系,有助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基于淫羊藿治疗下丘脑-垂体-肾上腺/性腺/甲状腺轴功能损伤药物有效化学成分及其作用靶点的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1/18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联合分子对接技术分析淫羊藿治疗下丘脑-垂体-肾上腺/性腺/甲状腺轴功能损伤药物有效化学成分及其作用靶点,并初步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TCMSP)数据库和分析平台结合相关文献资料获取淫羊藿的有效化学成分及其对应的靶点蛋白,采用Uniprot数据库将靶点蛋白信息标准化得到对应的标准基因名,检索GeneCards 数据库和DisGeNET数据库收集下丘脑-垂体-肾上腺/性腺/甲状腺轴功能损伤的相关靶点基因,采用Cytoscape 3.7.1软件绘制淫羊藿有效化学成分和疾病作用靶点关系的网络图,采用STRING数据库绘制药物与疾病的交集靶点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图,采用基迪奥生物信息平台(OmicShare)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采用Pymol软件和Autodock Tools软件进行淫羊藿药材有效化学成分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性腺/甲状腺轴功能损伤靶点蛋白的分子模拟对接和可视化.结果:筛选得到27个淫羊藿有效化学成分和217个相对应作用靶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性腺/甲状腺轴功能损伤靶点基因465个,其中62个靶点基因与淫羊藿治疗下丘脑-垂体-肾上腺/性腺/甲状腺轴功能损伤有密切关联.得到淫羊藿关键有效成分为槲皮素、木樨草素、山柰酚和淫羊藿苷等,关键靶点蛋白为含半胱氨酸的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白细胞介素6(IL-6)、低聚糖(FOS)、肿瘤坏死因子(TNF)、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白细胞介素1B(IL-1β)、雌激素受体1(ESR1)、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TGS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等.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其共同靶点主要富集于免疫炎症、激素调节和能量代谢等相关通路上.分子对接,淫羊藿中的潜在有效成分与IL-6、PTGS2、醛糖还原酶(AR)和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APK1)等靶点蛋白有较好的亲和作用.结论:淫羊藿可通过多靶点和多通路在抗炎免疫、激素调节及能量代谢等方面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性腺/甲状腺轴功能损伤发挥潜在的治疗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8
-
垂体强化MRI对垂体柄阻断综合征的诊断价值及其与垂体-靶腺功能损伤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研究垂体强化核磁共振成像(MRI)对垂体柄阻断综合征(PSIS)的诊断价值并对其与垂体-靶腺功能损伤的相关性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80例PSIS患者,经垂体强化MRI进一步诊断后将其分为部分垂体柄阻断组(38例)和完全垂体柄阻断组(42例);另选取80名正常健康者为健康对照组.检测三组相关激素水平,分析MRI表现与缺乏的激素种类、数目及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部分垂体柄阻断组垂体前叶高度<3 mm为10例,3~5 mm为23例,>5 mm为5例.垂体后叶缺失4例,异位15例,体积变小11例.完全垂体柄阻断组垂体前叶高度<3 mm为23例,3~5 mm为16例,>5 mm为3例.垂体后叶缺失8例,异位32例,体积变小1例.完全垂体柄阻断组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游离甲状腺素、血清促甲状腺激素、皮质醇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均显著低于部分垂体柄阻断组和健康对照组,与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24.92,F=2571.80,F=369.50,F=67.73,F=2677.94,F=24.17;P<0.05).除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及游离甲状腺素,部分垂体柄阻断组生长激素、血清促甲状腺激素、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部分垂体柄阻断组垂体-性腺激素的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雌二醇、睾酮、泌乳素水平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54.94,F=247.00,F=247.83,F=655.05,F=48.10;P<0.05).部分垂体柄阻断组和完全垂体柄阻断组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雌二醇、睾酮、泌乳素水平无显著差异.结论:垂体区强化MRI能够有效诊断垂体柄阻断综合征的进程及垂体-靶腺功能的损伤程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颅脑创伤相关下丘脑—垂体功能损伤的临床特点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颅脑创伤(TBI)是引起下丘脑-垂体功能异常的重要病因之一.TBI急性期比慢性期更容易出现下丘脑-垂体功能紊乱,其中垂体/性腺轴和生长激素轴受累最多,垂体后叶受损表现为中枢性尿崩症或抗利尿激素不适当分泌综合征.TBI康复期常见垂体前叶功能异常,较急性期有所减少,但对患者生活质量有显著影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低、高体质量指数、缺氧、高龄、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时长和昏迷时长、影像学可识别的急性脑损伤和颅内压增高为高危因素.儿童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发生的TBI相关垂体功能异常可对患者的认知及行为造成深远影响.TBI相关下丘脑-垂体功能损伤的机制研究在组织学、蛋白质等层面有所进展,但临床尚无可应用的预测标志物.对于中重度(GCS≤8)及轻度(GCS> 13)但有临床症状、生活质量受到影响的患者,应重视垂体功能的评估,及时恰当进行靶腺激素替代,尤其水电解质紊乱或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者.青少年应重视生长激素和性激素的替代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垂体强化MRI对垂体柄阻断综合征的诊断价值及对垂体-靶腺功能损伤的评估意义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垂体强化磁共振成像(MRI)在垂体柄阻断综合征中的诊断价值及对垂体-靶腺功能损伤的评估意义.方法 选取该院86例垂体柄阻断综合征者为病例组,另选取50例健康儿童和青少年为对照组.根据病例组垂体MRI表现,其中完全性垂体柄阻断者为A组,部分性垂体柄阻断者为B组.比较A组、B组与对照组相关激素参数的水平,并分析MRI表现与垂体-靶腺功能损伤的关系.结果 病例组86例患者中垂体后叶正常4例(4.65%),体积变小16例(18.60%),发生异位56例(65.12%),缺失10例(11.63%).A组、B组睾酮(T)、雌二醇(E2)、促黄体生成素(LH)等性激素水平较对照组均降低(P<0.05),而A组T水平较B组降低(P<0.05),而A、B两组其他性激素水平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等激素的水平较对照组、B组均降低(P<0.05);B组COR和FT4的水平较对照组均降低(P<0.05),而其他激素水平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因垂体激素缺乏引起继发性肾上腺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减退和中枢性尿崩症的发生率较B组升高(χ2=10.24、7.35及9.35,均P<0.01).结论 垂体强化MRI能够有效诊断垂体柄阻断综合征者垂体-靶腺功能损伤的状况,其在评估垂体柄阻断综合征垂体功能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