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波市儿童地中海贫血基因变异分析及其与红细胞参数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究宁波市儿童地中海贫血基因变异类型及构成,并分析其与红细胞参数的相关性。方法:以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进行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的785例儿童作为回顾性研究对象,分析当地儿童地中海贫血基因变异类型及构成情况;并从中选取地中海贫血基因变异携带者238例和同期体检的健康儿童100例(对照组)进行血常规检测,分析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类型与血液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在进行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的785例儿童中,共有571例确诊为地中海贫血基因变异携带者,检出率为72.7%,包括α-地中海贫血228例、β-地中海贫血337例、αβ-复合型地中海贫血6例,涵盖17种变异类型、25种基因组合形式。对照组、α-地中海贫血组和β-地中海贫血组的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浓度(Hb)、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和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H/ F = 125.03、86.24、141.06、192.99、121.46、198.63、178.06, P均< 0.001);本次检测中常见的4种基因型-- SEA/αα、β IVS-Ⅱ-654/β N、β CD41-42/β N、β CD17/β N患儿HCT、Hb、MCH、MCV和RDW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 = 5.03、3.34、6.24、10.33、6.83, P均< 0.05)。 结论:宁波市儿童地中海贫血基因型具有多样性,不同基因型的红细胞参数差异较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IGSF1基因变异所致中枢性甲状腺功能低下4例患儿的临床特点及遗传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 IGSF1基因变异所致先天性中枢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儿的临床表现及基因变异特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2017年至2021年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4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基因检测结果及随访数据。结果:4例患儿均为男性。患儿1因新生儿期黄疸入院,患儿2、3因儿童期生长迟缓查甲状腺功能提示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稍低,患儿4在新生儿期发现FT4降低,基因检测发现4例患儿均携带 IGSF1基因致病变异,且均遗传自母亲。给予患儿左旋甲状腺素口服并定期随访,复查甲状腺功能控制良好。 结论:IGSF1基因变异可导致先天性中枢性甲状腺功能减退,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基因测序有助于早期确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一例B淋巴细胞激酶新位点突变引起MODY11的临床特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分析1例青年起病的成人糖尿病11型(maturity-onset diabetes of the young, MODY11)的基因型和临床特征并做文献复习。患者为30岁女性,血糖升高2年,伴生长发育迟缓、原发性闭经、智力低下、严重高脂血症。患者外周血基因测序发现B淋巴细胞激酶(B lymphocyte kinase, BLK)基因外显子区域杂合突变c.1025C>T(p.A342V)。文献复习已知,BLK-MODY11突变位点报道迄今约10种,临床表现为高血糖外,多数有超重或肥胖,可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而本患者生长发育迟缓、原发性闭经、智力低下等临床特点均未在以往MODY11研究中报道。本研究报告病例进一步扩展了MODY11的新突变位点及临床表现多样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Ⅰ型遗传学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PHP)是由 GNAS基因突变引起的以多激素抵抗和Albright遗传性骨营养不良(AHO)为特征的疾病。PHP-Ⅰ型较为常见,可分为PHP-Ⅰa型、家族性PHP-Ⅰb型、散发性PHP-Ⅰb型及PHP-Ⅰc型。研究发现 GNAS基因突变具有突变位点多样性,不同分型的基因型与表型相关性低,现将已明确的该疾病遗传学研究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青海省2005-2019年人间布鲁氏菌病流行特征及分子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青海省人间布鲁氏菌病(布病)流行规律与趋势,对2005-2019年布鲁氏菌分离株进行分子分型,为制定青海省布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青海省2005-2019年布病报告数据,描述和分析其时间、地区和人群三间分布。采用BCSP31聚合酶链式反应(BCSP31-PCR)、AMOS聚合酶链式反应(AMOS-PCR)和多位点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16)方法鉴定布鲁氏菌分离株,进行聚类分析。结果:2005-2019年青海省累计报告病例577例,平均发病率为0.07/10万,不同年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一年四季均可发病,集中在每年的3-10月。577例病例分布在6个自治州(市)的31个县(市、区)中,病例数位居前5位的是门源回族自治县(22.88 %,132/577)、天峻县(10.57 %,61/577)、西宁市(10.57 %,61/577)、河南蒙古族自治县(10.51 %,58/577)和海晏县(9.53 %,55/577)。年龄范围8~82岁,男女性别比为1.8∶1(374/203),职业分布以牧民为主(47.83 %,276/577)。从人全血中分离的10株菌株均为羊种Ⅲ型布鲁氏菌,分为5种基因型(2种基因型为单基因型,3种基因型为相同基因型),MLVA-16分型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同青海省已发表文献的26株羊种Ⅲ型布鲁氏菌的遗传关系较近。 结论:青海省布病疫情呈回升趋势,应加强人群监测和疫情通报,MLVA-16分型呈基因多态性,提示MLVA-16可用于遗传多样性分析和分子流行病学溯源调查,以提高布病监测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2019年上海市松江区手足口病A组肠道病毒病原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上海市松江区2019年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病原中A组肠道病毒(enterovirus, EV)VP1基因特征。方法:使用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检测HFMD疑似病例的标本,EV阳性标本接种人横纹肌肉瘤细胞(rhabdomyosarcoma cells, RD)培养病毒。分离到的A组EV毒株经VP1区基因测序后使用MEGA X软件进行系统进化分析及核苷酸、氨基酸同源性分析。结果:2019年共检测207份HFMD标本,其中188份检出EV,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 CV)-A6、CV-A16、CV-A10、CV-A4阳性分别为47.34%(89/188)、41.49%(78/188)、3.72%(7/188)、2.66%(5/188),其他EV阳性为4.79%(9/188),未检出EV-A71。HFMD夏季流行高峰(5~7月)多检出B1基因亚型的CV-A16,B1a和B1b进化分支共同流行,秋冬季的次高峰(9~12月)检出D3a进化分支的CV-A6较多。CV-A10和CV-A4散在发病,均为C2基因亚型。与原型株相比,CV-A6、CV-A16、CV-A10、CV-A4 VP1基因核苷酸(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79.22%~81.78%(95.97%~97.19%)、62.70%~65.54%(90.10%~91.30%)、81.76%~82.65%(91.63%~92.03%)、81.09%~81.79%(97.27%~97.67%)。结论:HFMD病原体流行的多样性及复杂性增加了HFMD防控难度。EV监测项目的拓展及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有助于防控HFMD。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2018年天津市儿童GⅡ型诺如病毒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2018年天津市儿童医院患儿GⅡ型诺如病毒(NoV)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单中心研究。2018年1至12月就诊于天津市儿童医院疑似病毒感染引起急性胃肠炎患儿粪便标本2 185份,采用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NoV,对阳性标本的衣壳蛋白VP1(VP1)区进行基因扩增并测序,分析基因型并运用MEGA5.05作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2 185份粪便标本中检出NoV阳性标本610份,阳性率为27.9%(610/2 185),全部为GⅡ型,共发现7个基因型,以GⅡ.3型和GⅡ.4型为主,分别占46.2%(151/327)和40.1%(131/327),GⅡ.2型占4.6%(15/327),其他亚型占9.1%(30/327)。不同年龄组间NoV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7.050, P=0.002),其中阳性标本中以≤3岁年龄组检出率最高,占阳性标本总数的89.2%,不同月份NoV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225.153, P<0.001),其中11、12月为高发月份。GⅡ.3型和GⅡ.4型NoV感染的患儿在伴随粒细胞减少症方面,两种亚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1.270, P=0.001),在伴随呼吸道症状方面,两种亚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7.257, P=0.007)。 结论:2018年天津地区儿童NoV感染主要以GⅡ.3型和GⅡ.4型为主,基因型呈现多样性,提示本地区在今后应继续加强监测和预防儿童的NoV感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污水中诺如病毒检测及其与人胃肠炎的相关性:系统性评价和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诺如病毒(norovirus,NoV)是导致急性胃肠炎(acute gastroenteritis,AGE)散发和暴发主要原因,对全球健康构成威胁。目前尚不清楚污水中NoV载量如何反映人AGE发病率;因此,我们对已发表的NoV污水监测研究进行了系统性评价和Meta分析。我们进行了文献检索,并确定了所有关于NoV污水监测的研究,对定量结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污水中NoV的总检出率为82.10%(95% CI: 74.22%~89.92%);不同季节间NoV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冬春季较高。污水中NoV GII浓度与GII相关的AGE病例数( rs=0.51,95% CI: 0.18~0.74, I2=0%)、总AGE病例数( rs=0.40,95% CI: 0.15~0.61, I2=23%)和NoV暴发起数( rs=0.47,95% CI: 0.30~0.62, I2=0%)均呈正相关关系。对于部分数据进行交叉相关分析结果表明,GII浓度的变化与AGE病例数的变化一致或早于AGE病例数的变化。文章还指出污水中NoV其基因型具多样性,其优势毒株与导致人AGE的毒株具有一致的时间分布特征。我们的研究证明了污水中检测到的NoV与AGE感染具潜在关联,但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证实这一结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国老年人生活方式和载脂蛋白E基因与认知衰弱发生风险关联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中国老年人群生活方式和载脂蛋白E(ApoE)基因及两者交互作用对认知衰弱风险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来自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基于问卷调查收集生活方式信息,基于特定生活方式与结局关联的 β系数构建加权生活方式评分以评估综合生活方式,ApoE基因型由rs429358和rs7412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评估,认知衰弱状态基于认知功能和躯体衰弱评估。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生活方式、ApoE基因与认知衰弱风险的关联,并评估生活方式和ApoE基因的相乘和相加交互作用。 结果:5 676名老年人年龄 M( Q1, Q3)为76(68,85)岁,共615名发生认知衰弱。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显示,中等和高水平的膳食多样性可分别降低18%[风险比( HR)=0.82,95% CI:0.68~1.00]和28%( HR=0.72,95% CI:0.57~0.91)的认知衰弱风险;中等和高水平的体力活动可分别降低31%( HR=0.69,95% CI:0.56~0.85)和23%( HR=0.77,95% CI:0.64~0.93)的认知衰弱风险。整体健康的生活方式可降低40%( HR=0.60,95% CI:0.46~0.78)的认知衰弱风险。ApoE ε4等位基因可使认知衰弱风险升高26%( HR=1.26,95% CI:1.02~1.56)。生活方式和ApoE基因间不存在相乘和相加交互作用。 结论:膳食多样化和积极参与体力活动对老年人群认知衰弱具有保护作用,无论是否携带ApoE ε4等位基因,整体健康的生活方式均可降低老年人群认知衰弱的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青藏高原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菌CRISPR基因分型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青藏高原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菌规律间隔成簇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的基因型及其地区分布。方法:选取青海省地方病预防控制所保存的1954-2011年在不同地区宿主、媒介体内分离的1 004株鼠疫菌作为实验对象,采用传统的苯酚-氯仿混合抽提法提取鼠疫菌DNA。分别对3个CRISPR位点(YPa、YPb和YPc)进行PCR扩增、测序,将所测得CRISPR序列与文献最新报道的CRISPRDictionary数据库进行检索比对,以鉴定间区序列(spacer);对CRISPR各位点新发现的spacer,在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数据库进行Blast序列比对,推测基因序列来源。根据CRISPR spacer阵列的多态性对青藏高原鼠疫菌进行基因分型。结果:1 004株鼠疫菌共发现53种spacer,其中新发现6种,分别为a105、a106、a107、b51、b52、c14;1 004株鼠疫菌被分成44个不同的CRISPR基因型,10大类群,新发现基因型15种,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菌CRISPR基因型以G26-a1′、G7、G22、G24-a1′、G22-a1′、G9、G26-a1′a60型为主,青海田鼠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菌CRISPR基因型为G37-a6′型。结论:青藏高原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菌CRISPR基因型具有高度多样性,且地区分布特征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