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习期口腔医学生叙事医学实践的初步探索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叙事医学教学实践对实习期口腔实习生叙事能力和共情能力的提升效果,并尝试以此为参考,建立一套有效的叙事医学教学实践方法.方法:选择2022年6月-2023年5月参加临床实习的口腔医学本科生34名,分为实验组(14名)和对照组(20名).对照组按规范开展临床实习活动,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叙事医学实践,包括理论授课、细读、平行病历、讨论会等实践内容.采用人际反应指数量表(Interpersonal Reactivity Index,IRI)评估2组学生的共情力,并对实验组进行叙事医学实践情况问卷调查.采用SPSS 1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共情力量表的总分和各模块得分在实习后较实习前无明显变化,而对照组在"个人忧伤"模块的得分在实习后显著下降(P<0.05),说明没有接受叙事教育的对照组学生经过学习后共情有所降低.调查问卷结果和平行病历内容,也反映出实习生经过叙事医学实践后,叙事能力有所增强,对于医患双方心理社会因素的理解也更深刻.结论:叙事医学实践有助于提升叙事能力和共情能力,培养职业素养,缓和医患关系,应在口腔医学本科教学和医生职业生涯中持续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科研反哺教学在生物力学实验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生物力学课程具有学科交叉性和前沿性等特点.然而目前该课程实验教学仍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实验工具高度封装化,学生和教师都难以理解其具体的构造和原理;实验设计中教学与教师的科研方向偏离较远.以上问题极大地限制了学生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同时也制约了生物力学课程中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学科交叉意识的培养功能.因此,生物力学课程的实验教学中急需针对以上问题进行改革.方法 本文基于对首都医科大学"生物力学A"课程实验教学的实践,提出了用科研反哺教学的方式改进生物力学课程的实验教学.具体而言,在传统生物力学实验课程内容的基础上,新增了两项由教师科研成果转化的实验内容,学生在实验课上能基于教师的科研前沿成果,理解和搭建生物力学测量装置,并用其进行生物力学参数的测量.结果 根据课后的反馈信息,科研反哺教学的改革思路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生物力学知识点的理解,提高了学生对生物力学课程的兴趣,锻炼了动手能力,还使学生对科学研究有了初步认识.结论 科研反哺教学的课程改革思路在首都医科大学"生物力学A"课程实验教学中的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解决了目前生物力学实验课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该方式可为未来生物力学课程实验教学的改革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建构主义的分子生物学实验虚实结合教学模式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已经成为探究生物学和医学等相关学科的重要基础工具,探究有效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模式必将提高学生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技能和自主学习能力。方法: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为载体,以构建系统的基本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为基本要求,建立引导学生自主预习实验的教学平台。整合优化实体实验项目,增加虚拟仿真实验项目,虚实结合,提高学生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技能和自主学习能力。结果:建立了线上教学平台,有效地引导和提高了学生预习实验的效果,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实体实验项目整合优化和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相结合的实验教学模式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操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结论:建立了基于建构主义的分子生物学虚实结合教学模式,该模式是提高学生分子生物学实验技能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卫生信息管理学》仿真实验教学改革实践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以首都医科大学卫生信息管理课程实验教学改革为例,探索适合卫生管理专业特点的实验教学改革路径。分3个阶段进行研究,第一阶段开展需求调查;第二阶段以医院信息系统平台为基础开展实验教学实践;第三阶段对实验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医学院校本科生对开展该课程实验教学的需求较大,采取实验教学方式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教学实施效果良好,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有较大帮助。卫生管理专业引入实验教学是必要而且可行的,需要将教学改革实践与软硬件配置、人员培训、管理秩序等密切结合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学生标准化病人在留学生骨科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学生标准化病人在留学生骨科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骨科学习的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共116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8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床旁教学,在带教教师指导下参加管床值班;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每周增加1~2次标准化病人教学。教学结束后,进行临床操作技能考核,并采用评分制问卷调查来采集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运用SPSS 13.0进行统计 t检验。 结果:实验组学生在系统问诊[(15.23±3.15)vs.(13.56±3.54), P=0.008]、体格检查[(17.24±4.23)vs.(10.32±3.75), P=0.000]、基本操作[(17.32±2.58)vs.(13.22±3.65), P=0.000]等各项临床实践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问卷调查结果也表明实验组学生在学习兴趣[(8.25±1.04)vs.(4.82±0.93), P=0.000]、沟通能力[(6.22±1.12)vs.(5.59±0.89), P=0.001]等方面也明显高于对照组。 结论:采用学生标准化病人开展教学,能够有效提高留学生的学习兴趣及临床实践能力,明显改善留学生教学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机能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实验动物伦理问题及解决办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调查医学实验及实验教学中的实验动物伦理观及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应对措施,使动物伦理和动物福利在医学实验中得以真正地体现。方法:本研究针对实验动物伦理认知情况、动物实验是否道德和如何看待动物伦理与实验教学问题,以及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认知情况等3个方面,制定了含25条问题的“基础机能实验中心动物实验问卷调查表”。采用发放问卷调查表的方式对湖北医药学院2017级留学生(五年制)、2017级五年制本科生和2018级护理(四年制)学生及教师、科研人员及实验动物中心从业人员(均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进行调查。调查结果以百分比表示。结果:本研究调查表回收率为98.04%(2 451/2 500)。其中实验动物中心从业人员、教师及科研人员实验动物伦理观清晰明了,但学生中普遍存在伦理观滞后现象。有16.24%(398/2 451)的学生未接受过动物实验伦理教育和培训,29.46%(722/2 451)的不清楚动物保护相关法律法规,7.14%(175/2 451)的认为动物实验不道德。对动物福利及伦理知识的认知情况模糊占比29.54%(724/2 451)。不熟悉操作步骤的占25.91%(635/2 451)。操作失误导致动物额外受伤中,无所谓的占9.38%(230/2 451);动物大出血后如何处理中,选择放弃实验的占7.83%(192/2 451),及时止血并输液后继续实验仅占5.43%(133/2 451),而是否做与本次实验无关操作的占9.26%(227/2 451)。在实验结束后采用放血处死动物的占2.28%(56/2 451)、只有5.51%(135/2 451)的学生选择过量麻醉安乐死,且仍有1.96%(48/2 451)选择颈椎脱臼、暴力处死。对动物尸体时选择缅怀2 min的仅占15.79%(387/2 451)。仅有32.56%(798/2 451)的被调查者了解虚拟仿真实验,34.92%(856/2 451)的被调查者认为可以应用虚拟仿真实验或实验教学录像代替现有活体动物实验,77.56%(1 901/2 451)的被调查者认为应该加强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结论:加强学生实验动物伦理观教育势在必行,这有利于医学生建立正确的实验动物伦理观,使“3R”原则和动物福利得以真正落实于实验教学和科研实验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的混合式教学在基础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基于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的混合式教学在基础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抽取2018级104期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生240人为研究对象。对照组(120人)采用教师通过课件进行讲授、学生听讲的传统教学模式;实验组(120人)采用基于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方法。对两组学生进行统一考试。在课程结束后,对实验组学生进行教学满意度问卷调查。采用SPSS 13.0进行独立样本 t检验。 结果:实验组综合成绩(76.45±2.62)分高于对照组(65.38±3.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9.472, P<0.001)。实验组学生对混合式教学方法的满意度达到75%以上。 结论:基于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方法有助于提升基础化学教学质量和效果,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医学本科生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实践探索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是当今开展医学研究的必备技术,医学院校各专业本科生对此类技术的学习需求都非常迫切,而现有本科实验教学体系无法满足其学习需求。本研究通过为北京大学医学部本科生开设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选修课程"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学习坊",探索符合当前医学教育需要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新模式。自2020年起,来自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等专业共33名本科生选修了本课程。学生教学反馈结果表明,本课程通过小班精品化教学,采用主动学习、分散式学习和同伴互助学习等方式,为本科生补充了必修课程之外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学习平台,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受到学生的好评和推荐。课程教学符合医学本科教育需求,对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研技能有较强的实际意义,可以作为本科生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的补充形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医学实习生腹腔镜技能教学模式的探索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最佳腹腔镜技能教学模式及培训效果。方法:将进入临床实习阶段的临床实习生随机分组,实验组进行外科基本操作培训后进行腹腔镜技能培训,对照组直接进行腹腔镜技能培训,包括持物传递、剪切纸片、缝合打结以及组织分离。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比较,同时对学生发放调查问卷。结果:两组学生基础腹腔镜技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短期集中腹腔镜技能培训后,均有显著提升( P<0.01)。实验组学生的持物传递及缝合打结能力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但两组学生的剪切能力及分离组织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有95%及85%的学生对培训模式及培训结果满意。 结论:短期集中腹腔镜技能培训有利于提高临床实习生的腹腔镜技能水平,掌握开放外科基本操作有利于提高掌握腹腔镜技能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创新性人体机能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传统机能学实验以验证性动物实验为主,强调固定的步骤程序和操作规范,几乎不涉及临床使用的动态检测技术、仪器等。此种教学模式中,学生缺乏自由探索的机会,与临床、科研结合不够紧密,不符合医学教育早临床、早科研、自主学习的要求,不能充分实现以胜任力为导向的培养目标。南京医科大学近年大力推行的人体机能实验是以人体为实验观察对象,可直接获取人体数据的实验模式,与临床结合紧密,具有极强的参与性、互动性、体验性、探索性和创新性。本研究通过深入探索自主研发穿戴式实验仪器,实现多路生理信号的长时程检测,实施体验探究式教学设计等,构建了人体机能实验教学体系,让学生能够沉浸式学习,将医学教育基础和临床结合、实训和虚拟互补、教学与科研融通,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