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声引导下外侧弓状韧带上腰方肌前侧阻滞在减重手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外侧弓状韧带上腰方肌前侧阻滞(QLB-LSAL)和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用于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LSG)术中及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择期行LSG的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QLB-LSAL组和TAPB组,各45例.两组均于全身麻醉诱导前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神经阻滞,均每侧单次注入0.375%罗哌卡因20 mL.两组患者全身麻醉方法相同,术毕患者均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记录两组阻滞后不同时间的阻滞平面节段、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记录术中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用量、手术结束至第一次按压镇痛泵的间隔时间及术后48 h内镇痛药物用量、补救镇痛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QLB-LSAL组切皮后1、5 min MAP和HR,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术后2、6、12、24 h VAS评分,及术后48 h内镇痛药物用量和恶心呕吐发生率均显著低于TAPB组(P<0.05).QLB-LSAL组阻滞后5 min、10 min、6 h、24 h的阻滞平面节段,手术结束至第一次按压镇痛泵的间隔时间多于TAPB组(P<0.05).两组术中舒芬太尼用量、补救镇痛率以及呼吸抑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QLB-LSAL联合全身麻醉可使LSG术中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减少术中阿片类药物用量,并提供有效的术后镇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艾司氯胺酮不同给药方式对胸腔镜肺手术术后疼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究静脉推注和静脉泵注艾司氯胺酮对胸腔镜肺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择青岛市市立医院2023年1月至6月择期行胸腔镜肺手术的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艾司氯胺酮1组(EK1组,气管插管后予以艾司氯胺酮0.25 mg/kg静脉推注);艾司氯胺酮2组(EK2组,气管插管后以0.125 mg·kg-1·h-1的速度静脉泵注艾司氯胺酮2 h);对照组(C组,不给予艾司氯胺酮),各30例.三组均采用静脉快速诱导,双腔气管插管后,超声引导下行手术切口肋间神经阻滞.术后疼痛数字分级评分法(NRS)评分≥4分时,给予地佐辛静脉注射补救镇痛,单次剂量5 mg.记录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的NRS评分、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气指标.比较三组补救镇痛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三组间NR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司氯胺酮组(EK1组、EK2组)在各时间点的NRS评分低于C组(P<0.05).EK1组、EK2组、C组术后48 h内补救镇痛例数分别为2、3、13例.艾司氯胺酮组(EK1组、EK2组)的补救镇痛率、地佐辛用量均低于C组(P<0.05),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晚于C组(P<0.05).三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腔镜肺手术患者术中应用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单次静脉推注和持续静脉泵注均可达到减轻患者术后急性疼痛的目的,不增加术后不良反应.术前单次静脉注射较持续静脉泵注操作简便,且无苏醒延迟的顾虑,更推荐用于胸腔镜肺手术的镇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新型无植入心房分流导管单中心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初步评估基于射频切割的新型无植入心房分流导管用于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心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单组研究.2023年1-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连续入选5例符合标准的心衰患者,采用深圳佰特威心房分流导管行心房分流术.术前及术后即刻行右心导管测量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右心房压(RAP)、肺动脉压(PAP)、全肺阻力(TPR)、肺血管阻力(PVR)及肺/体循环血流量比(Qp/Qs);术后对患者进行90 d随访,完善超声心动图、右心导管检查及心脏功能学评价指标.研究主要终点为手术成功;次要终点包括术后90 d临床成功、超声心动图变化、6 min步行距离(6MWD)变化、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变化、堪萨斯城心肌病问卷调查(KCCQ)评分变化及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变化.安全性终点为术后90 d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及器械相关不良事件.结果 5例患者均成功实现左心房向右心房分流.与术前相比,5例患者术后即刻PCWP均明显下降,手术成功率100%,术前和术后即刻RAP、PAP、TPR和PVR无明显变化.随访90 d后,4例患者存在持续的左心房向右心房分流,且PCWP较基线明显减低,临床成功率80%.与术前相比,5例患者术后90 d左心室射血分数均有所升高,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均有所降低,三尖瓣瓣环收缩期位移、右心室面积变化分数无明显受损;KCCQ评分、6MWD均有所提高,NT-proBNP水平均有所下降,NYHA心功能分级无明显变化.随访期内无死亡,无心衰再住院,无脑卒中相关不良事件,无器械相关不良事件.结论 新型无植入心房分流导管可安全有效地改善心衰患者血流动力学、超声心动图及心脏功能学评价指标,未来仍需更大规模的临床研究验证其临床长期有效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血流动力学参数和血清维生素D、HCY对RSA患者再次妊娠流产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分析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患者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血清维生素D、同型半胱氨酸(HCY)的表达水平及其对RSA患者再次妊娠流产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9月到2022年9月绵阳市中心医院82例RS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再次妊娠结局是否正常分为再次正常组(33例)和再次流产组(49例),选择同期产前检查结果正常孕妇50例为对照组.3组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血清检测,比较3组搏动指数(PI)、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峰值流速(S/D)、阻力指数(RI)及血清25(OH)D、HCY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RSA发生的影响因素,各个指标和RSA的相关性则采用Pearson相关性法予以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对RSA的诊断价值.对再次流产组的流产胎儿绒毛组织染色体进行分析,比较绒毛染色体正常组和异常组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及血清25(OH)D、HCY水平.结果 再次流产组PI、S/D、RI值、HCY水平高于对照组和再次正常组,血清25(OH)D水平低于对照组和再次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S/D、RI值与HCY水平上升、25(OH)D水平下降为有RSA史患者再次流产的危险因素(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有RSA史患者再次流产与PI、S/D、RI值及HCY水平呈正相关,与25(OH)D水平呈负相关(P<0.05).ROC曲线显示,PI、S/D、RI及血清25(OH)D、HCY单独检测的AUC分别为0.827、0.849、0.804、0.834、0.813,联合检测的AUC为0.984,灵敏度为92.7%、特异度为96.0%,诊断价值高于单独检测.再次流产组胎儿绒毛染色体29例存在异常,20例正常;绒毛染色体正常与异常组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血清25(OH)D、HCY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SA患者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PI、S/D、RI值和HCY水平升高,血清维生素D水平下降是有RSA史患者再次流产的危险因素,各指标联合检测对有RSA史患者再次流产有一定预测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D-shant心房分流器用于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短期结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评估单中心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患者植入D-shant心房分流器的短期临床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入住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的12例接受经皮植入D-shant的HFrEF患者.使用超声心动图评估心腔大小和心室功能,同时收集右心导管测量的数据和患者临床指标,并将术后12个月的随访数据与D-shant植入前所搜集的数据进行比较.研究的主要终点为随访期间发生的重大心脏、神经或肾不良事件.次要终点为功能状态的提升,包括心功能、生活质量和运动能力.结果 对12例患者都成功使用D-shant实施了经皮心房分流术.术后即刻透视和超声心动图证实所有患者的D-shant定位准确、血流通畅.术后血流动力学评估显示,平均肺毛细血管楔压显著下降[(29.8±3.4)mmHg比(17.8±0.8)mmHg,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个月随访时,累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3%(因1例患者接受心脏移植),左心房内径从(65.8±6.5)mm显著缩小至(48.0±4.5)mm(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此外,临床心功能指标、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运动能力均有显著改善.结论 这项单中心研究发现,使用D-shant心房分流器对HFrEF患者实施经皮心房分流术是安全有效的.短期随访表明,分流管持续通畅,并且干预措施与改善功能状态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子宫动脉多普勒超声血流成像相关参数与妊娠期高血压产妇妊娠结局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成像技术对子宫动脉血流和妊娠结局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诊断妊娠期高血压患者 102 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的正常妊娠孕妇 50 例为对照组,均进行子宫动脉多普勒超声血流成像检测,记录阻力指数(RI)、动脉搏动指数(PI)以及胎儿脐动脉收缩压与舒张压比值(S/D)和母婴不良结局.结果 观察组子宫动脉超声血流参数 PI、RI、S/D 结果分别为(1.30±0.35)、(0.71±0.22)、(3.32±0.40),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患者子宫动脉超声血流参数PI、RI、S/D 结果分别为(1.33±0.34)、(0.81±0.24)、(3.42±0.41),均高于预后良好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子痫前期、子痫前期患者子宫动脉超声血流参数PI、RI、S/D结果及不良预后发生率均高于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母婴结局与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呈现一定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多模态超声对中孕期胎盘功能不全预测模型的建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使用常规超声、三维能量多普勒及剪切波弹性成像建立中孕期对胎盘功能不全的预测模型.资料与方法 前瞻性分析 2021 年 4 月—2022 年 4 月在三峡大学附属仁和医院行超声检查的前壁胎盘孕妇 209 例,依据临床诊断分为正常组 118 例和胎盘功能不全组 91 例,从血流动力学(脐动脉、子宫动脉的血流参数和脑胎盘率)、血流灌注(血管指数、血流指数和血管-血流指数)、机械组织特性(弹性模量平均值)等方面评估胎盘功能.对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预测模型并评估其效能.结果 两组子宫动脉的血流参数、脑胎盘率、血管指数、血管-血流指数和弹性模量平均值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74、-10.28、-11.01、7.02、7.00、-11.97,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子宫动脉阻力指数(≥0.65)、脑胎盘率(≤1.53)及弹性模量平均值(≥4.14 KPa)为独立危险因素,其中弹性模量平均值的诊断效能最大,曲线下面积为0.904.联合3项参数建立预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945,敏感度为87.91%,特异度为94.92%,诊断效能较单一参数明显提高.结论 基于多模态超声建立的预测模型对胎盘功能不全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和高度特异性,可指导临床尽早干预以改善围生期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包覆二氧化锰的纳米平台用于双模态成像及化学动力疗法治疗胰腺癌:体外实验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制备具有化学动力疗法(CDT)疗效的多功能二氧化锰包覆二氧化硅纳米平台(SiO2@MnO2 NPs),并观察其体外MRI/超声的成像效果.材料与方法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SiO2纳米粒(SiO2 NPs),并基于氨水、聚乙二醇与高锰酸钾的还原反应制备SiO2@MnO2 NPs.观察两种纳米粒的形貌、粒径大小和表面电位,验证SiO2@MnO2 NPs产生毒性羟基自由基的能力,评估纳米粒体外MRI/超声成像的效果,观察细胞对纳米粒的摄取以及纳米粒在细胞内产生活性氧的能力,并评估纳米粒对人胰腺癌细胞PANC-1的CDT疗效.结果 成功制备SiO2@MnO2 NPs,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碎片状MnO2的壳层包覆在球形SiO2 NPs表面,平均粒径(115.9±2.0)nm,平均电位(-32.51±0.30)mV.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到亚甲基蓝随SiO2@MnO2 NPs浓度的升高逐渐降解,提示毒性羟基自由基的生成.体外模拟肿瘤微环境见SiO2@MnO2 NPs可增强MRI/超声成像效果;于PANC-1细胞内检出大量活性氧生成并发挥CDT效应杀伤肿瘤细胞.结论 本研究成功制备了多功能性SiO2@MnO2 NPs,体外显示了良好的CDT效应和双模态成像效果,对PANC-1细胞具有一定的杀伤作用,为增效CDT和构建多功能纳米平台奠定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默里定律的定量流量比诊断心脏结构异常和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患者的准确性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旨在从单一血管造影角度深入探讨基于默里定律的定量流量比(Murray-law quantitative flow ratio,μQFR)在诊断心脏结构异常和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广东省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患者的90条血管数据.这些患者在接受干预前接受了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和μQFR检测,同时通过超声心动图评估了心脏结构和功能.FFR≤0.80被定义为具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冠状动脉缺血.结果 μQFR与FFR之间存在中等程度的相关性(r=0.75,P<0.001),但Bland-Altman图显示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平均差异=0.00;标准差=0.08;P=0.69).根据FFR标准,μQFR的诊断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PPV)和阴性预测值(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NPV)分别为95.56%(95%CI:89.01%~98.78%)、90.91%(95%CI:89.01~98.09)、98.25%(95%CI:90.61~99.96)、96.77(95%CI:81.04~99.53)和94.92%(95%CI:86.38~98.21).进一步分析表明,μQFR/FFR的一致性与左心室舒张功能和心脏结构异常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μQFR与FFR之间存在良好的一致性,且在心脏结构异常和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患者中,μQFR的诊断准确性并未受到显著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超声血流动力学参数与颈动脉狭窄程度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关系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超声血流动力学参数与颈动脉狭窄程度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相关性.方法 选取西安高新医院2022年11月~2023年10月收治的TIA患者(研究组,n=80)及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n=80).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金标准将研究组细分为A组(轻度狭窄,n=30)、B组(中度狭窄,n=28)、C组(重度狭窄,n=22).研究组与对照组均进行DSA、超声检查,分析超声血流动力学参数及其与颈动脉狭窄程度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流动力学参数对TIA的影响;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流动力学参数对TIA的诊断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89.12±14.89)cm/s、(91.57±10.56)cm/s、(31.99±8.29)cm/s]比较,A组、B 组、C 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82.01±10.08)cmis、(76.81±9.01)cm/s、(71.68±8.04)cm/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87.06±9.62)cm/s、(82.01±9.01)cm/s、(77.02±8.12)cm/s]、平均血流速度(MV)[(27.58±9.13)cm/s、(22.15±9.63)cm/s、(17.46±4.12)cm/s]低于对照组,且 B 组、C 组低于 A组,C 组低于 B 组(P<0.05);C 组搏动指数(PI,1.52±0.40)、阻力指数(RI,1.11±0.03)高于 A 组[(1.19±0.34)、(0.71±0.22)]、B 组[(1.22±0.37、0.81±0.28)]及对照组[(1.52±0.40、1.11±0.03)],B 组 RI 高于对照组[(0.81±0.28)比(0.62±0.24),P<0.05];颈动脉狭窄程度与 PSV、EDV、MV 呈负相关性(r=-0.786、-0.767、-0.541,P<0.05);颈动脉狭窄程度与 PI、RI 呈弱正相关性(r=0.28 l、0.318,P<0.05);PSV(OR=3.047,95%CI 1.602~5.794)、EDV(OR=2.743,95%CI 1.509~4.987)、MV降低(OR=1.887,95%CI 1.238~2.876)、高血压(OR=1.926,95%CI 1.356~3.772)、糖尿病(OR=2.104,95%CI 1.473~3.030)均是导致TIA 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SV、EDV、MV单独及联合评估 TIA,AUC 分别为 0.773(0730~0.813).0.729(0.683~0.771)、0.719(0.673~0.762)、0.942(0.913~0.963),三项指标联合评估效能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P<0.05).结论 超声血流动力学参数可监测TIA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其中PSV、EDV、MV与颈动脉狭窄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诊断TIA的可靠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