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耳肌阵挛性耳鸣56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中耳肌阵挛性耳鸣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1年8月山东大学山东省耳鼻喉医院收治的中耳肌阵挛性耳鸣患者56例,其中男23例,女33例;年龄6~75岁,中位年龄35岁;单侧耳鸣47例,双侧耳鸣9例;耳鸣时间20 d至8年。记录耳鸣的声音特点、诱发因素、性质(频率等)、耳鸣时鼓膜情况、听力学相关检查(长时程声导抗、镫骨肌声反射、纯音听阈、短增量敏感测试、重振试验、响度不适阈)结果、前庭功能检查、面肌电图、影像学检查。采用口服卡马西平和/或手术治疗,随访6~24个月,观察治疗后耳鸣变化。结果:耳鸣声音多样,有“踩雪声、节律性击鼓声、白噪声”等。诱发因素包括外部声音、体位变化、触摸面部及耳周皮肤、讲话及咀嚼、眨眼等。单一因素诱发44例;2种及以上因素诱发9例;无明确诱发因素1例;1例耳鸣伴癫痫;1例外伤性面神经麻痹行面神经减压术后耳鸣患者于耳廓活动时可诱发患侧耳鸣。耳镜检查可见与耳鸣频率一致的鼓膜扇动12例,长时程声导抗可见与耳鸣频率一致的波形;耳镜检查未见鼓膜扇动,长时程声导抗亦可见与耳鸣频率一致波形者7例,但波形改变速率较可见鼓膜扇动者相比更快。56例患者听力均无改变。1例耳鸣合并癫痫的6岁患儿,予抗癫痫药物(托吡酯)后耳鸣消失;1例外伤性面神经麻痹行面神经减压术后耳鸣患者,未行特殊治疗。54例口服卡马西平治疗的患者中症状完全控制10例;症状减轻23例;无效21例。卡马西平治疗无效的21例患者中采用手术治疗8例,7例术后耳鸣消失,1例先后行3次手术,第3次手术后随访6个月,未再出现耳鸣;余13例因个人原因拒绝手术治疗。结论:中耳肌阵挛性耳鸣患者的耳鸣声音多样化、诱发因素多样化,口服卡马西平等镇静类药物部分患者有效,无效者可行手术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经直肠超声造影参数及临床资料建立机器学习模型诊断临床显著性前列腺癌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基于前列腺经直肠超声造影参数及临床相关资料建立机器学习模型,并探讨各模型诊断临床显著性前列腺癌的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8年11月至2021年9月接受经直肠超声造影检查并行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的患者151例。采用VueBox软件绘制时间-强度曲线,定量分析上升时间、达峰时间、平均渡越时间、峰值强度、上升斜率等12个参数。将年龄、总前列腺特异抗原、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比值、体积、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及经直肠超声造影参数共18个特征参数,通过相关属性值及信息增益属性值进行特征分析及特征筛选。将筛选特征通过机器学习单一算法及集成算法进行模型训练及测试,后通过F1值及ROC曲线下面积(AUC)进行模型评价。结果:相关属性值及信息增益属性值分别筛选出12个变量及5个变量建立机器学习模型,集成算法建立模型均优于单一算法,两种变量筛选方式基算法为决策树的Bagging集成算法模型AUC(0.810比0.789)及F1值(0.748比0.742)均为最高,其次AUC及F1值均依序为Logistic回归、支持向量机(SVM)。结论:基于经直肠超声造影参数及临床资料,在决策树、SVM、Logistic回归及集成算法中,基算法为决策树的Bagging集成算法模型诊断临床显著性前列腺癌性能最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儿童单侧听神经病的识别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对比分析单侧听神经病(unilateral auditory neuropathy,UAN)与单侧聋(single-sided deafness,SSD)患儿听力学评估结果,获得UAN临床听力学特征,为儿童UAN的鉴别诊断提供有效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23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就诊的UAN和SSD患儿的听力学及影像学评估结果。UAN患儿共17例,其中男10例、女7例,平均年龄4.7岁;SSD患儿共43例,其中男27例、女16例,平均年龄6.5岁。听力学评估包括听性脑干反应(ABR)、听觉稳态反应(ASSR)、行为测听、耳蜗微音器电位(CM)、畸变耳声发射(DPOAE)和声导抗测试。应用SPSS 27.0统计软件分析两组儿童听力学检测结果及影像学表型差异。结果:①UAN组和SSD组患儿ABR波Ⅲ L的出现率分别为77.8%和20.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8.780, P=0.003)。SSD组250~8 000 Hz行为测听阈值均高于UAN组,且500、1 000 Hz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SSD组500~4 000 Hz ASSR阈值均高于UA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②UAN组与SSD组听力损失程度分级均以完全性听力损失为主,SSD组完全性听力损失占比(93.0%,40/43)显著高于UAN组占比(63.6%,7/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353, P=0.037);UAN组极重度听力损失占比(27.3%,3/11)显著高于SSD组占比(2.3%,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23)。听力曲线构型方面,UAN组平坦型占比36.4%(4/11)、上升型占比27.3%(3/11)、下降型占比18.2%(2/11)、其他型占比18.2%(2/11),SSD组平坦型占比76.7%(33/43)、下降型占比18.6%(8/43)、上升型占比2.3%(1/43)、其他型占比2.3%(1/43);其中SSD组平坦型占比显著高于UAN组,UAN组上升型占比显著高于SSD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③UAN组影像学评估正常者占比为81.8%(9/11),显著高于SSD组(37.1%,13/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695, P=0.015)。 结论:UAN与SSD患儿在听力学及影像学特征上存在明显差异:UAN患儿ABR波Ⅲ L出现率显著高于SSD患儿;UAN患儿听力损失程度分级显著低于SSD患儿,UAN患儿上升型听力曲线的比例显著高于SSD患儿;UAN患儿ASSR阈值显著优于SSD患儿;UAN患儿影像学评估正常的比例显著高于SSD患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腭裂患儿中耳功能状况的长期随访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腭裂患儿的中耳功能状态与病程以及腭裂分型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腭裂患儿的诊疗经过,其中男44例、女32例,接受腭裂手术时年龄为6~23个月。记录其新生儿听力筛查,腭裂修补术前、术后3个月、1~2年、2~4年及5年的病史以及电耳镜检查、声导抗、听觉诱发电位测试等临床资料,分析患儿中耳功能状态的变化。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从腭裂病程看,除外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中耳功能异常的比例逐渐较少( χ2=12.130, P<0.05);从腭裂分型看,软腭裂、不完全腭裂、完全腭裂发生中耳功能异常的比例存在差异( χ2=8.316, P=0.016);从手术月龄来看,中耳功能是否正常与手术时月龄无关( P>0.05);从耳科处理及结局看,虽然腭裂患儿中耳功能异常的比例较高,但适时接受鼓膜置管手术者仍占比很小。 结论:腭裂患儿中耳功能长期存在异常,且与腭裂程度、病程相关,需要建立完善的长期随访与多学科干预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底外侧杏仁核-上边缘皮质BDNF在小鼠围术期神经认知紊乱中的作用:与TrkB受体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基底外侧杏仁核(BLA)-上边缘皮质(PL)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小鼠围术期神经认知紊乱中的作用及其与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受体的关系。方法:清洁级健康C57BL/6J小鼠48只,6月龄,体重25~3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 n=12):对照组(C组)、手术组(S组)、BLA区BDNF过表达组(B组)和BLA区BDNF过表达+PL区注射ANA-12组(A组)。S组于条件恐惧记忆实验训练期结束后30 min时行腹部探查术;B组在BLA区注射重组腺病毒0.3 μl,3周后进行条件恐惧记忆实验,于训练期结束后30 min时行腹部探查术;A组在BLA区域注射重组腺病毒0.3 μl,并在PL区置管,3周后进行条件恐惧记忆实验,于训练期开始前30 min时,经PL套管注射TrkB受体拮抗剂ANA-12 0.25 μg,于训练期结束后30 min行腹部探查术。均于条件恐惧记忆实验训练期结束后24 h开始测试期,计算僵直时间百分比。行为学测试结束后30 min,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脑区BDNF、磷酸化TrkB(p-TrkB)和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p-ERK1/2)的表达,采用反转录荧光定量PCR法进行检测BLA区BDNF mRNA的表达。 结果:与C组比较,S组环境和声音依赖的僵直时间百分比降低,BLA区BNDF及其mRNA、PL区BDNF、p-TrkB、p-ERK1/2表达下调( P<0.05)。与S组比较,B组环境和声音依赖的僵直时间百分比升高,BLA区BNDF及其mRNA表达上调,PL区BDNF、p-TrkB、p-ERK1/2表达上调( P<0.05);与B组比较,A组环境和声音依赖的僵直时间百分比降低,PL区p-TrkB和p-ERK1/2表达下调( P<0.05)。 结论:小鼠围术期神经认知紊乱的发生机制可能与BLA区BDNF表达下调导致BLA区向PL区释放的BDNF减少,降低突触后TrkB受体磷酸化水平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低龄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宽频声导抗特点及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低龄儿童分泌性中耳炎(OME)宽频声导抗(wideband tympanometry,WBT)声能吸收率(energy absorbance,EA)特点,探讨其在低龄儿童OME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诊断为OME且有完整WBT测试结果的95例(190耳)低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2例(104耳),女43例(86耳),年龄1~72月龄。另选取61名(121耳)行WBT测试且听力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其中男41名(81耳),女20名(40耳),年龄1~72月龄。两组儿童均按照月龄分为1~6月龄、7~36月龄和37~72月龄三个年龄段。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分析比较不同月龄OME患儿和对照组儿童在WBT峰压下的EA参数特点,运用接受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WBT对OME的诊断价值。结果:OME患儿500~2 000 Hz的EA在不同月龄组间存在明显差异( P<0.05);与对照组相比,1~6月龄组OME患儿峰压下EA在4 000 Hz以下频率明显下降( P<0.05),7~36月龄组OME患儿峰压下EA在545~1 600 Hz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37~72月龄组OME患儿峰压下EA在545 Hz以上频率明显下降( P<0.05)。OME组总体特征:ROC曲线显示EA在1 000 Hz处诊断价值最高,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890,其次为1 500 Hz以及500~2 000 Hz(AUC分别为0.883和0.881)。运用约登指数(Youden index)计算出截断值为0.56的1 000 Hz处EA具有最佳的OME诊断敏感性(90.8%),高于传统单频声导抗诊断OME的敏感性(85.8%)。组合使用WBT的EA、峰压值以及226 Hz声导抗声顺值作为预测因子,可以获得最大的AUC(0.932)。 结论:OME患儿WBT的EA与听力正常儿童相比显著降低。与传统单频声导抗相比,WBT对低龄儿童OME的预测更为准确,且与226 Hz声导抗联合应用时,预测准确率更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职业性和非职业性噪声接触导致高频听力损失的交互作用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讨职业性和非职业性噪声接触的交互作用对噪声作业工人高频听力损失(HFHL)发生风险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以某汽车生产企业2016-2018年上岗的602名听力正常男性噪声作业工人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纯音听阈测试和问卷调查;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职业性与非职业性噪声接触对HFHL发生风险的交互作用.结果 研究对象于2020年的HFHL发生率为34.1%,无发生语频听力损失者.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职业性噪声接触强度超标、自评居住环境嘈杂、职业性噪声接触强度超标且自评居住环境嘈杂人群发生HFHL的风险均增加(P值均<0.01).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职业性噪声接触强度超标+自评居住环境嘈杂的联合作用[相对危险度(RR)=2.40,P<0.01]分别高于职业性噪声接触强度超标的单独作用(RR=2.09,P<0.01)和自评居住环境嘈杂的单独作用(RR=2.39,P<0.01),职业性噪声接触强度超标与自评居住环境嘈杂之间存在拮抗作用(交互作用指数<1.00).结论 职业性与非职业性噪声接触均可增加噪声作业工人发生HFHL的风险,且两者存在交互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中文版hearWHO应用程序在听力筛查中的验证
编辑人员丨2024/7/27
目的 验证中文版hearWHO应用程序,一款噪声下数字言语测试工具,在听力筛查中的有效性.方法 招募听力正常者12名,听力损失患者92例.所有受试者依次完成纯音听阈测试、声导抗测试以及中文版hearWHO测试.分析双耳PTA0.5~4 kHz和hearWHO得分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及曲线下面积等参数,确定hearWHO得分在最佳诊断截点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hearWHO得分与较好耳和较差耳纯音听阈均值PTA0.5~4 kHz均呈显著负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552和-0.693(P<0.001).按PTA0.5~4 kHz≥20 dB HL为存在听力损失的标准,当hearWHO得分≤60时,提示至少单耳出现听力下降,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33、0.690;当hearWHO得分≤50时,提示受试者可能存在双耳听力下降,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15、0.917.结论 hearWHO对检出单耳或双耳听力损失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当hearWHO得分≤60时,提示受试者有必要转诊进行进一步的听力检测及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397例听神经瘤听力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6/1
目的 分析听神经瘤患者听力学特征,为筛查听神经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2022年4月诊治的397例单侧听神经瘤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纯音测听、声导抗测试、言语识别率(SDS)、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BR)和颅脑增强MRI.结果 以典型症状就诊者312例,非典型症状就诊者85例.以突发性聋就诊者25例;患耳听力正常者54例,包含大型甚至特大型肿瘤,99例全聋者亦包含内听道和中型肿瘤.5例全聋者言语识别能力未完全消失.DPOAE 一致型245例,耳蜗型72例,蜗后型79例.ABR阳性率98.0%(389/397),8例ABR波形正常者中3例为双侧非对称听力损失.结论 非典型症状就诊者占比21.4%,以突发性聋就诊、听力正常或ABR正常者不能排除听神经瘤;DPOAE和ABR可作为筛查听神经瘤的重要检查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
-
婴儿分泌性中耳炎的听力学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 探讨226、1 000 Hz鼓室声导抗测试和气-骨导听性脑干反应(ABR)以及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在诊断低月龄婴儿分泌性中耳炎(OME)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年龄为1~6个月的119例(192耳)中耳积液患儿(异常组)和66例(132耳)正常婴儿(正常组)的226、1 000 Hz鼓室声导抗测试和气-骨导ABR,以及DPOAE检测结果.结果 (1)OME婴儿,1 000 Hz鼓室声导抗异常图形(As型、B型、C型)有189耳(98.44%),226 Hz鼓室声导抗异常图形(As型、B型、C型)有135耳(70.31%);(2)OME婴儿ABR波Ⅰ潜伏期延长179耳(93.23%),ABR波V反应阈中度异常69耳(35.94%)、轻度异常97耳(50.52%)、阈值正常26耳(13.54%),骨导ABR阈值正常164耳(85.42%),阈值轻度异常28耳(14.58%),气-骨导ABR阈值差值变大162耳(84.37%);(3)OME婴儿DPOAE未引出151耳(78.65%).结论 1 000 Hz声导抗异常、气-骨导ABR阈值差变大、ABR波Ⅰ潜伏期延长和气导ABR阈值异常对低月龄婴儿中耳积液的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226 Hz声导抗对部分低月龄婴儿中耳积液的诊断不能提供准确信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