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胃肠宁颗粒联合复方嗜酸乳杆菌片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及其对患者炎性因子、胃肠激素和肠黏膜屏障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胃肠宁颗粒联合复方嗜酸乳杆菌片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的疗效及其对患者炎性因子、胃肠激素和肠黏膜屏障的影响。方法:选择杭州市富阳区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D-IBS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复方嗜酸乳杆菌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胃肠宁颗粒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炎性因子、胃肠激素和肠黏膜屏障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37/40),高于对照组的70.00%(2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6.646, 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36.15±10.12)ng/L]、白细胞介素1β[(0.43±0.08)μg/L]和白细胞介素6[(12.18±3.06)ng/L]均低于对照组[(54.36±15.73)ng/L、(0.79±0.12)μg/L和(18.53±2.19)ng/L]( t=6.157、15.787、10.673,均 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生长抑素[(28.91±11.02)μg/L]和血管活性肠肽[(185.46±17.34)ng/L]均低于对照组[(45.63±12.54)μg/L和(235.12±18.29)ng/L]( t=6.334、12.462,均 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二胺氧化酶活性[(1.05±0.19)U/L]、内毒素[(0.62±0.19)U/L]和D-乳酸[(38.97±6.39)mg/L]均低于对照组[(1.53±0.28)U/L、(1.16±0.23)U/L和(49.81±4.25)mg/L]( t=8.972、11.448、8.934,均 P<0.05)。 结论:胃肠宁颗粒联合复方嗜酸乳杆菌片对D-IBS患者疗效明显,可减轻炎性反应,改善胃肠激素和肠黏膜屏障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联合“含铋剂四联”对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疗效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联合“含铋剂四联”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 (Hp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疗效以及对乳酸杆菌和肠球菌水平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0年9月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接诊的Hp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含铋剂四联”治疗;观察组除了对照组的“含铋剂四联”疗法之外,给予复方嗜酸乳杆菌片,每次2片,3次/d。两组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胃黏膜内镜分级评分、胃黏膜病理分级疗效、Hp根除率以及乳酸杆菌和肠球菌水平。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胃黏膜内镜分级评分(胃黏膜炎症、炎症活动度、萎缩、肠上皮化生)[(1.31±0.18)分、(1.24±0.18)分、(1.15±0.16)分、(1.04±0.15)分]明显优于对照组[(1.73±0.25)分、(1.59±0.21)分、(1.44±0.19)分、(1.30±0.18)分]( t=3.67、3.80、4.17、4.52,均 P < 0.01);观察组的胃黏膜病理分级疗效为94.23%(49/5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85%(41/52)(χ 2=4.04, P < 0.05);观察组Hp根除率为 92.31%(48/5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39/52)(χ 2=4.50, P < 0.05);治疗后,观察组乳酸杆菌、肠球菌的改善[(8.30±0.95)copies、(8.04±0.95)copies]明显优于对照组[(7.51±0.93)copies、(8.30±0.95)copies]( t=4.02、3.75,均 P < 0.01)。 结论: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联合“含铋剂四联”治疗Hp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疗效确切,且能有效改善肠道菌群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微生态制剂辅助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对结肠息肉的疗效及对患者肠道菌群和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 探讨微生态制剂辅助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结肠息肉的效果,为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368例结肠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手术组和联合组,各184例.手术组患者采用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联合组患者在手术组基础上给予微生态制剂(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辅助治疗.评估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术后4周肠道黏膜愈合情况,术前与术后3个月肠道菌群变化情况,术前与术后3个月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统计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复发率.结果 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组患者肠道黏膜修复情况优于手术组(P<0.05).术后3个月,联合组患者肠道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高于手术组,大肠埃希菌数量低于手术组,血清IL-6、TNF-α水平低于手术组(均P<0.05).联合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复发率(0.00%、2.72%)均低于手术组(3.80%、11.41%)(均P<0.05).结论 微生态制剂辅助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结肠息肉的效果良好,可纠正患者肠道菌群紊乱,促进肠道黏膜修复,减轻炎症反应,有助于患者降低复发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探讨不同浓度的清郁和降汤对反流性食管炎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清郁和降汤对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36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其中1组为假手术组,剩余5组大鼠采用"前胃结扎+外置幽门部分结扎术"手术造模方法建立反流性食管炎模型.造模2周后将术后全部存活的30只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中药高剂量组(予高剂量清郁和降汤)、中药中剂量组(予中剂量清郁和降汤)、中药低剂量组(予低剂量清郁和降汤)、西药组(予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枸橼酸莫沙比利分散片+复方嗜酸乳杆菌片),每组6只.于术后第15天开始灌胃,其中假手术组及对照组予蒸馏水灌胃,其他组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灌胃,持续灌胃14 d后将所有大鼠处死后进行取材.以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观察大鼠食管组织的病理学改变;采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检测其肠道黏膜的菌群构成.[结果]反流性食管炎大鼠存在着较为明显的肠道菌群结构变化及肠道菌群多样性较低的情况,B组(对照组)中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占比减少,变形菌门占比增多,且假单胞菌属、青枯菌属等细菌增多.低、中、高3种浓度的清郁和降汤均能够提升RE大鼠的肠道菌群多样性,增加拟杆菌门及厚壁菌门,降低变形菌门的占比,从属水平上看,清郁和降汤能够提升大鼠肠道中拟杆菌属、乳杆菌属、瘤胃球菌属、颤螺旋菌属、双歧杆菌属和狄氏副拟杆菌属等益生菌占比.以D组(中剂量组)对大鼠肠道菌群多样性提升最为明显,其效果最接近假手术组.特征微生物方面,B组以变形菌门为特征性微生物,D、E两组出现了放线菌门及拟杆菌门下属细菌为特征微生物的情况,在门水平与F组相同.[结论]清郁和降汤能够有效地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其机制可能与改变RE大鼠的肠道菌群结构、减少有害菌、提升益生菌的占比和改善肠道菌群多样性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中药泡浴联合小儿推拿对湿热郁蒸型新生儿黄疸总胆红素和中医证候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目的 观察中药泡浴联合小儿推拿对湿热郁蒸型新生儿黄疸总胆红素(TBiL)和中医证候的影响.方法 将300 例湿热郁蒸型新生儿黄疸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 组,对照组100 例予复方嗜酸乳杆菌片治疗,中药泡浴组100 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泡浴,联合组100 例在中药泡浴组基础上加用小儿推拿.3 组均治疗7 天.比较3 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3 组治疗前后TBiL水平;比较3 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变化;比较3 组黄疸持续时间.结果 试验过程中,因依从性差脱落9 例,最终中药泡浴组 96 例、联合组 97 例、对照组 98 例完成研究.中药泡浴组总有效率98.96%(95/96),联合组总有效率100%(97/97),对照组总有效率74.49%(73/98),中药泡浴组、联合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中药泡浴组与联合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 组治疗后TBiL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中药泡浴组、联合组治疗后TBi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中药泡浴组与联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 组治疗后各项中医证候评分及总积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中药泡浴组、联合组各项中医证候评分及总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中药泡浴组黄疸持续时间(15.03±3.24)天,联合组黄疸持续时间(14.13±3.20)天,对照组黄疸持续时间(20.43±10.18)天,中药泡浴组、联合组黄疸持续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0.05);中药泡浴组与联合组黄疸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泡浴联合小儿推拿治疗湿热郁蒸型新生儿黄疸,能降低TBiL水平,改善中医证候,缩短病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
儿科门诊应用微生态制剂的合理性与安全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9/16
目的 了解医院微生态制剂临床应用合理性与安全性现状,为儿童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医院信息系统,检索2022年1-12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含微生态制剂的门诊处方,并根据处方审核建议进行分析.结果 共筛选出含微生态制剂的处方236 604张,包含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等7种微生态制剂.其中,超适应证用药处方共61 549张,占26.01%;非常规剂量用药处方共103 666张,占46.94%,其中剂量过大处方数占81.10%,剂量不足处方数仅占18.90%;复方嗜酸乳杆菌片及酪酸梭菌二联活菌胶囊为幼儿期群体开具的处方有2084张,占总处方数的0.88%;临床应用中有重复用药的情况,但处方数所占比例不足1%.结论 微生态制剂在儿童中超适应证用药的发生率较高,用药有循证医学证据均较低.用药规范程度有待提升,无论是在用药剂量还是用药剂型的选择上.微生态制剂在儿童疾病的扩大应用研究需更多更可靠的研究证据,且应尽可能规范处方行为,促进合理用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口服补液盐Ⅲ联合复方嗜酸乳杆菌片治疗婴幼儿急性腹泻病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究口服补液盐Ⅲ联合复方嗜酸乳杆菌片对婴幼儿急性腹泻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儿科病房收治的急性腹泻病的婴幼儿246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123例)和对照组(123例),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实验组给予口服补液盐Ⅲ联合复方嗜酸乳杆菌片,对照组仅给予口服补液盐Ⅲ,对两组治疗结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性别、年龄、脱水程度、血清电解质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72小时,观察组患儿大便次数和大便量明显减少,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差异,且观察组显效患儿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无效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差异;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均自觉服用药物,依从性100%;两组患儿在治疗期间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事件.结论:ORSⅢ联合复方嗜酸乳杆菌片治疗婴幼儿急性腹泻病比单一用药疗效更确切、具有良好的依从性,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两种益生菌联合铋剂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评价复方嗜酸乳杆菌片或布拉氏酵母菌散联合铋剂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ylor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360例H.pylori感染者随机分为3组.四联组: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20 mg+枸橼酸铋钾220 mg+阿莫西林1 000 mg+呋喃唑酮100 mg2次/d,口服10 d;复方嗜酸乳杆菌组和布拉氏酵母菌组分别在四联组基础上,于服药第1天开始加用复方嗜酸乳杆菌片1 000 mg 3次/d或布拉氏酵母菌散500 mg 2次/d,口服14 d.治疗期间观察患者不良反应,治疗结束停药至少4周后行13C或14C-尿素呼气试验,结果阴性者判定为根除成功,比较3组间H.pylori根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四联组、复方嗜酸乳杆菌组和布拉氏酵母菌组意向性(ITT)分析的根除率分别为81.7%(98/120)、84.2%(101/120)、85.0%(102/1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8);3组方案(PP)分析的根除率分别为92.5%(98/106)、90.1%(101/111)、93.6% (102/1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770);复方嗜酸乳杆菌组不良反应的总体发生率(P =0.008)以及腹泻(P <0.001)的发生率均低于四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布拉氏酵母菌组不良反应的总体发生率(P =0.003)以及腹泻(P<0.001)、腹胀(P =0.004)、便秘(P =0.002)的发生率均低于四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益生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嗜酸乳杆菌片和布拉氏酵母菌散均可降低铋剂四联方案中不良反应的总体发生率,前者可降低腹泻的发生率,后者可降低腹泻、腹胀、便秘的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喜炎平注射液联合复方嗜酸乳杆菌片对肺炎继发性腹泻患儿血清T细胞亚群及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喜炎平注射液联合复方嗜酸乳杆菌片对肺炎继发性腹泻患儿血清T细胞亚群及预后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6年3月该院收治的74例肺炎继发性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7例.对照组仅采用喜炎平注射液,研究组采用喜炎平注射液+复方嗜酸乳杆菌片,两组均持续治疗7 d.疗程结束后统计对比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临床疗效、入院时及疗程结束后血清T细胞亚群指标 (CD3+、CD4+、CD8+、CD4+/CD8+) 水平变化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及1周后疾病复发率.结果 研究组止泻时间、脱水纠正时间、退热时间及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 (91.89%) 高于对照组 (67.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治疗前CD3+、CD4+、CD8+、CD4+/CD8+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各指标水平较治疗前有所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11%) 与对照组 (8.11%)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疾病复发率 (5.41%) 低于对照组 (24.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喜炎平注射液联合复方嗜酸乳杆菌片治疗婴幼儿肺炎继发性腹泻患儿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血清T细胞亚群指标水平,增强患儿免疫功能,促使临床症状恢复,提高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疾病复发率较低,预后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复方嗜酸乳杆菌联合匹维溴铵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复方嗜酸乳杆菌联合匹维溴铵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至2017年9月确诊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17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88例.对照组患者口服匹维溴铵片3次/d,50 mg/次.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增加口服复方嗜酸乳杆菌片3次/d,1.0 g/次.对照组及治疗组均连续治疗4周后进行门诊随访,记录治疗前后腹胀、腹泻、腹痛等腹部不适以及日排便次数、排便急迫天数以及焦虑抑郁评分的变化.结果 经复方嗜酸乳杆菌联合匹维溴铵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日排便次数、排便急迫天数及腹部不适评分均明显下降(P<0.001),且治疗组以上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0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18%(P<0.05).治疗后,治疗组HAMA评分(14.55±2.14)分、HAMD评分(15.23±2.99)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HAMA评分(19.11±2.76)分、HAMD评分(19.81±3.62)分(P均<0.05).结论 复方嗜酸乳杆菌联合匹维溴铵治疗腹泻性肠易激综合症,能够有效地缓解腹痛、腹泻、腹部不适症状,改善肠道功能,改善患者精神状态,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