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胃肠宁颗粒联合复方嗜酸乳杆菌片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及其对患者炎性因子、胃肠激素和肠黏膜屏障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胃肠宁颗粒联合复方嗜酸乳杆菌片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的疗效及其对患者炎性因子、胃肠激素和肠黏膜屏障的影响。方法:选择杭州市富阳区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D-IBS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复方嗜酸乳杆菌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胃肠宁颗粒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炎性因子、胃肠激素和肠黏膜屏障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37/40),高于对照组的70.00%(2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6.646, 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36.15±10.12)ng/L]、白细胞介素1β[(0.43±0.08)μg/L]和白细胞介素6[(12.18±3.06)ng/L]均低于对照组[(54.36±15.73)ng/L、(0.79±0.12)μg/L和(18.53±2.19)ng/L]( t=6.157、15.787、10.673,均 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生长抑素[(28.91±11.02)μg/L]和血管活性肠肽[(185.46±17.34)ng/L]均低于对照组[(45.63±12.54)μg/L和(235.12±18.29)ng/L]( t=6.334、12.462,均 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二胺氧化酶活性[(1.05±0.19)U/L]、内毒素[(0.62±0.19)U/L]和D-乳酸[(38.97±6.39)mg/L]均低于对照组[(1.53±0.28)U/L、(1.16±0.23)U/L和(49.81±4.25)mg/L]( t=8.972、11.448、8.934,均 P<0.05)。 结论:胃肠宁颗粒联合复方嗜酸乳杆菌片对D-IBS患者疗效明显,可减轻炎性反应,改善胃肠激素和肠黏膜屏障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胃的胃肠间质瘤合并腹壁颗粒细胞瘤一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胃的胃肠间质瘤(GIST)合并腹壁颗粒细胞瘤非常罕见。2018年3月30日宁波市第一医院胃肠外科收治1例病例,经病理学检查证实胃GIST合并腹壁颗粒细胞瘤。患者于同年4月10日行手术切除治疗,胃肿瘤病理检查示核分裂像约5个/50 HPF,免疫组化:CD34(+++),CD117(+++),Dog-1(+++),S-100(-),Ki67(+)<5%,为高危GIST;基因检测提示,CKIT11外显子点突变,PDGFRA12外显子同义突变。腹壁肿块病理检查示CIK、PDGFRA均无突变。术后随访15个月无复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小儿感冒宁颗粒对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肠运动及血清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考察小儿感冒宁颗粒对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大鼠模型的药效作用.方法:特制饲料喂养制备SD大鼠脾虚型FD模型.造模前大鼠随机分为 6 组,即对照组,模型组,儿宝颗粒组(EB,7.10 g·kg-·1 d-1),小儿感冒宁低、中、高剂量组(3.55、7.10、14.20 g·kg-1·d-1),每组 10 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每日给予特制饲料喂养进行造模.持续造模 1 周后开始给药,连续 20 d.每周 2 次测定各组大鼠一般状态评分、体质量、24 h进食量、24 h饮水量;给药结束后测定各组大鼠胃排空率、胃重指数、小肠推进率、胸腺指数、脾脏指数;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大鼠十二指肠、结肠、胃窦部位的组织病理学改变;Image J软件测量小肠绒毛高度、宽度、绒毛间隙、结肠固有层厚度、腺体横截面积、胃窦黏膜浅层破损厚度;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胃泌素(GAS)、胃动素(MTL)、胆囊收缩素(CCK)、血管活性肠肽(VIP)及瘦素(LEP)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小儿感冒宁颗粒可降低脾虚型FD模型大鼠一般状态评分,缓解体质量增长缓慢及饮水减少,显著增加胃排空率、小肠推进率(P<0.05,P<0.01),改善十二指肠、结肠及胃窦组织病理学特征异常.此外,小儿感冒宁颗粒能够显著升高模型大鼠血清GAS、MTL水平(P<0.05,P<0.01),显著降低血清CCK、VIP、LEP水平(P<0.05,P<0.01).结论:小儿感冒宁颗粒可通过促进胃排空和小肠推进、调节血清胃肠激素水平起到改善脾虚型FD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乳必宁颗粒"治疗乳腺增生症50例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目的:探讨乳必宁颗粒治疗乳腺增生症(HMG)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HMG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枸橼酸他莫昔芬片口服,治疗组予南通市通州区中医院院内制剂"乳必宁颗粒"冲服,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个月后观察疗效,并于治疗结束后1个月随访并复查,评估病情反复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以及随访时乳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乳房肿块大小、血清雌激素[孕酮(P)、雌二醇(E2)、泌乳素(PRL)]水平等指标的变化情况,治疗后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记录治疗期间与治疗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及随访时2组患者乳房疼痛VAS评分、肿块大小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随访时2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治疗后(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乳房肿块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随访时治疗组患者乳房疼痛VAS评分、乳房肿块大小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及随访时2组患者血清E2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随访时2组患者E2 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后(P<0.05).治疗后及随访时2组患者血清P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随访时2组患者P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后(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时治疗组患者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PRL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随访时治疗组患者PRL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后(P<0.05),对照组患者PRL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后(P<0.05),随访时治疗组患者PR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00%(P<0.05).2组患者胃肠道反应、阴道出血等与治疗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必宁颗粒治疗HMG疗效确切,可有效减轻患者乳房疼痛,缩小乳房肿块,调节雌激素水平,临床疗效显著,其疗效的稳定性和持续性较枸橼酸他莫昔芬更具优势,且有较好的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口服中成药辅助治疗儿童轮状病毒肠炎的网状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19
运用网状Meta分析对不同口服中成药辅助治疗儿童轮状病毒肠炎(RVGE)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价.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数据库,从建库至 2022 年10 月22 日所收录的口服中成药辅助治疗儿童RVGE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运用Cochrane风险偏倚工具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4、Stata 16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最终纳入 63 项RCTs,包含醒脾养儿颗粒、胃肠安丸、秋泻灵合剂、儿泻停颗粒、肠炎宁颗粒/糖浆等 11 种口服中成药.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临床总有效率方面,排名前 3 的干预措施为肠炎宁颗粒/糖浆+常规西医、小儿广朴止泻口服液+常规西医、小儿双解止泻颗粒+常规西医;在止泻时间方面,排名前 3 的干预措施为参苓白术颗粒+常规西医、秋泻灵合剂+常规西医、双苓止泻口服液+常规西医;在止吐时间方面,排名前 3 的干预措施为肠炎宁颗粒/糖浆+常规西医、醒脾养儿颗粒+常规西医、小儿双解止泻颗粒+常规西医;在退热时间方面,排名前 3 的干预措施为参苓白术颗粒+常规西医、小儿双解止泻颗粒+常规西医、秋泻灵合剂+常规西医;在轮状病毒(RV)转阴率方面,排名前 3 的干预措施为醒脾养儿颗粒+常规西医、儿泻停颗粒+常规西医、苍苓止泻口服液+常规西医;在降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方面,排名前 3 的干预措施为胃肠安丸+常规西医、醒脾养儿颗粒+常规西医、小儿双解止泻颗粒+常规西医;在不良反应方面,所有研究均未报告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口服中成药辅助治疗儿童RVGE各有优势,其中肠炎宁颗粒/糖浆+常规西医侧重于提高临床总有效率和缩短止吐时间;参苓白术颗粒+常规西医侧重于缩短止泻时间和退热时间;醒脾养儿颗粒+常规西医侧重于提高RV转阴率;胃肠安丸+常规西医侧重于降低CK-MB水平.由于纳入研究样本量及文献质量等限制,结论有待更多大样本、高质量的RCT加以验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
腹痛宁颗粒治疗小儿功能性腹痛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研究腹痛宁颗粒治疗小儿功能性腹痛(FA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7例功能性腹痛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122例和对照组65例.治疗组患儿给予腹痛宁颗粒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复方胃蛋白酶散治疗,比较2组患儿治疗前后胃肠证候积分的变化情况,并评价其近远期疗效.[结果](1)治疗组总有效率及腹部中寒、 脾胃虚寒、 乳食积滞、 肝郁气滞、 血络瘀阻、 胃肠结热等各证型总有效率分别为92.3%、92.9%、95.0%、95.2%、90.3%、85.7%、90.0%,对照组分别为71.0%、69.2%、69.2%、86.7%、66.7%、50.0%、60.0%,治疗组的总疗效及各证型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2组患儿各证型胃肠证候积分及其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且治疗组的降低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经6个月的随访观察,治疗组的随访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痛宁颗粒治疗小儿功能性腹痛,疗效确切,可显著缓解临床症状,减少疾病复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治疗流感样患儿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治疗流感样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7年9-11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门急诊就诊的流感样患儿共87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44例,给予热毒宁静脉滴注及磷酸奥司他韦颗粒口服,连续给药5d;对照组43例,仅给予热毒宁静脉滴注,同样连续给药5d.观察2组患儿病情变化、不良反应及预后情况,了解磷酸奥司他韦颗粒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前2组患儿在一般情况、病情严重程度及化验血常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发热消退时间为(27.52 ±6.32)h,对照组发热消退时间为(36.13±8.51)h,治疗组发热消退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3.2%,对照组为76.1%,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4例行病原学检测,2例甲型流感阳性,对照组2例行病原学检测,结果均为甲型流感阳性,因样本太小,未进行统计学检验;不良反应轻微,均为胃肠道反应,治疗组有恶心呕吐3例,改换服用方式后缓解.结论 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治疗流感样患儿,发热消退时间明显缩短,完成药物疗程者更利于退热.且不良反应小,应用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养胃颗粒联合四联疗法治疗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养胃颗粒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辽宁省抚顺市中医院收治的Hp阳性CAG患者81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和研究组(41例).对照组给予四联疗法治疗,研究组给予养胃颗粒联合四联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90 d后临床疗效、Hp根除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90 d后胃动素(MLT)、内皮素(ET)、胃泌素(GAS)、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PGⅠ/PGⅡ水平,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90 d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 0.05).研究组的Hp根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90 d后MLT、ET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GAS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与治疗90 d后PG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90 d后PGⅠ、PGⅠ/PGⅡ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养胃颗粒联合四联疗法治疗Hp阳性CAG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胃蛋白酶原、胃肠激素水平,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1975张门诊治疗功能性胃肠病中成药处方用药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了解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金山医院(以下简称“我院”)门诊功能性胃肠病患者中成药使用情况,为促进中成药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2015年9月至2019年3月我院消化内科门诊1 975张使用了中成药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处方进行分析,评估用药合理性.结果:1 975张门诊治疗功能性胃肠病中成药处方中,女性患者处方1 031张,男性患者处方944张;处方主要诊断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和肠易激综合征,其中,诊断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处方用药以复方扶芳藤合剂(687张,占34.78%)、肉蔻五味丸(571张,占28.91%)为主,诊断为肠易激综合征的处方用药以痛泻宁颗粒(471张,占23.85%)、枫蓼肠胃康颗粒(281张,占14.23%)为主.结论:我院门诊功能性胃肠病患者中成药的应用整体较为合理,且体现了中成药治疗的优势,可为临床诊疗提供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2017—2020年我院医院制剂应用情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分析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近年来医院制剂的应用情况,探讨中医院制剂的未来发展趋势.方法:利用医院库存管理信息系统,对2017——2020年我院医院制剂出库数量、出库金额及制剂品种数等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将使用量、不同剂型用药构占比、各专科用药构成比、用药频率(DDDs)等作为评价指标,分析医院制剂的使用特点及发展趋势.结果:我院医院制剂出库数量和金额整体呈增长趋势,中药制剂占医院制剂总销量比高于99%;专科用药方面,骨伤科、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医院制剂用药量连续4年稳居前3,年用药金额构成比均在10%以上;用药剂型以片剂、合剂、胶囊剂、颗粒剂为主导剂型;通痹宁片、复方川贝枇杷止咳露、加味胃炎消片、昆藤通痹合剂、袁氏生脉成骨片、胃肠舒片、柴葛感冒退热颗粒、消胀片连续4年在内服医院制剂中DDDs排名前10位;五味双柏散、加味双柏膏、舒乐宁洗剂、通络祛风散、痔冲洗洗剂的使用量连续4年在我院外用医院制剂中排前5位.结论:我院医院制剂用量逐年增长,持续发展空间大,人用经验丰富.基于医院"专科优势"特色,发挥医疗机构制剂在人用经验中药创新药研发的优势,能帮助医疗机构制剂向中药新药的研究路线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