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岛市区5家医院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杆菌耐药基因检测及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通过对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杆菌(CRKP)的碳青霉烯酶表型的筛查及耐药基因检测,明确青岛市区该细菌耐药基因的分布及构成,为临床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10月至2019年9月青岛市区5家三甲医院临床分离出的非重复CRKP共54株,采用琼脂稀释法或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常用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应用改良Hodge试验进行碳青霉烯酶表型筛查;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 blaKPC-2、 blaNDM-1、 blaOXA-48、 blaIMP、 blaVIM目的基因,扩增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 结果:药敏试验显示,CRKP对阿米卡星耐药率最低(35.2%),其次为复方新诺明(53.7%)、庆大霉素(55.6%)、左氧氟沙星(75.9%)、亚胺培南/西司他丁(88.9%),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美罗培南、头孢噻肟、头孢哌酮/舒巴坦钠的耐药率均高于90%。改良Hodge试验阳性菌株有43株(阳性率为79.63%),阴性菌株为11株。PCR耐药基因检测共检出带有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的菌株40株,目的耐药基因检出率为74.07%。其中35株携带KPC-2基因,7株携带OXA-48基因,4株携带NDM-1基因,1株携带IMP基因,其中携带有OXA-48基因的菌株均同时携带KPC-2基因,未检测出携带VIM基因的菌株,剩余14株未检测出目标碳青霉烯酶基因。结论:青岛市区5家医院CRKP携带的产碳青霉烯酶基因主要为KPC-2,其次为OXA-48及NDM-1。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地诺孕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快速卫生技术评估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目的:快速评价地诺孕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旨在为临床药物选择和决策提供循证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SinoMed、万方数据、国内外卫生技术评估(HTA)机构官方网站及相关数据库,收集地诺孕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HTA报告、系统评价/Meta分析和药物经济学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起至2023年9月.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对纳入研究的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系统评价(Meta分析)、2篇药物经济学研究.Meta分析文献质量偏低,经济学研究质量较好.有效性方面,与无治疗相比,地诺孕素可以显著降低术后复发率、盆腔疼痛(VAS)评分,提高妊娠率及有效率;地诺孕素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复方口服避孕药(COC)在复发率方面疗效相当;在复发率、妊娠率方面,地诺孕素优于达那唑,孕三烯酮以及米非司酮.安全性方面,与安慰剂对比,地诺孕素阴道出血、头痛的发生率显著增高,骨质丢失情况无差异;地诺孕素阴道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GnRHa,但潮热、骨质丢失的发生率低于GnRHa.经济性方面,与GnRHa比较,地诺孕素更具有成本-效益优势;而与COC比较,地诺孕素不具有经济性.结论:地诺孕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经济性优于GnRHa,但劣于COC.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基于PI3K/Akt/HIF-1α通路探讨桂枝茯苓胶囊-散结镇痛胶囊-宫血宁胶囊联用抑制子宫腺肌病进展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4/4/13
目的 探究桂枝茯苓胶囊-散结镇痛胶囊-宫血宁胶囊联用(GSG)方案对人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衍生细胞(adenomyosis derived cells,AMDC)异常增殖的抑制作用,评价对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AM)模型小鼠的改善效果,并探讨相关分子机制.方法 提取AMDC原代细胞并培养,采用CCK-8法检测GSG对AMDC活力的影响;采用克隆形成实验、EdU增殖检测实验确定GSG对AMDC克隆形成和增殖能力的影响.新生ICR小鼠滴喂他莫昔芬制备AM模型,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复方米非司酮(3.25mg/kg)组和GSG低、中、高剂量(0.635、1.270、2.539 g/kg)组,给药干预后,采用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观察小鼠子宫、肝、脾和肾的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子宫组织中磷酸化磷脂酰肌醇 3-激酶(phosphorylated 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PI3K)、磷酸化蛋白激酶 B(phosphorylated protein kinase B,p-Akt)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 α,HIF-1α)的表达;检测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活性和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水平.结果 GSG能有效抑制AMDC活力和克隆形成能力,并呈剂量相关性地抑制AMDC增殖能力(P<0.001).子宫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子宫内膜与肌层边界模糊,多处腺体深度侵入子宫肌层;GSG低剂量组边界欠清晰,有腺体侵入子宫肌层,浸润深度减轻,数量减少;复方米非司酮组和GSG中剂量组边界较清晰,偶见腺体侵入肌层;GSG高剂量组边界清晰,少见明显腺体侵入肌层.免疫组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子宫组织p-PI3K、p-Akt和HIF-1α表达显著增加(P<0.01、0.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p-PI3K、p-Akt的表达显著降低(P<0.01、0.001),复方米非司酮组和GSG中、高剂量组HIF-1α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0.01).各组肝、脾和肾形态学均未见明显改变,血清ALT活性和BUN水平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GSG方案在体内实验中可通过抑制PI3K/Akt/HIF-1α通路阻断AM进展,所选GSG剂量在动物体内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是潜在的AM治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复方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应用于异位妊娠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 探讨复方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应用于异位妊娠的临床观察.方法 该研究进行前瞻性研究的方式,总计选取2019年1月—2022年5月于该院进行诊治的异位妊娠(输卵管妊娠)女性136例,将其作为干预对象.收集患者的资料,依据随机数字表编号方法,均分入两组各有68例.对照组予以复方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予以复方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记录两组患者的阴道流血消失时间、包块消失时间、月经恢复正常时间及血清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转阴时间,治疗前及治疗4周抽取患者的血液样本,测定血清β-HCG、雌二醇(E.)、孕酮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8)水平.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5.29%(58/68)]低于观察组[95.59%(65/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阴道流血消失时间、包块消失时间月经恢复正常时间及血清β-HCG转阴时间,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两组治疗4周血清β-HCG、E2和孕酮水平均下降,并且观察组治疗4周血清β-HCG和孕酮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两组治疗4周血清TNF-α、IL-8水平均下降,并且观察组治疗4周血清TNF-α、IL-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可以提高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缩短恢复时间,改善性激素水平及减少炎症因子,值得大力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观察复方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期妊娠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究复方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期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8月至2018年1月在昆山市千灯人民医院自愿要求终止妊娠的120例早孕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入院先后实施分组,对照组60例,餐前2h空腹给予复方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观察组60例,清晨空腹给予复方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对两组孕妇用药后孕囊排出时间、出血量、出血时间等临床指标、流产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观察组孕妇用药后孕囊排出时间、流产后24h出血量及出血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用药后完全流产率、不全流产率及清宫率分别为86.7% (52/60)、10.0% (6/60)、13.3% (8/60),与对照组呈现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孕妇用药后均伴随轻微腹泻、发热、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未给予特殊处理均自行消失,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期妊娠,操作简单,能够促进孕囊排出,减少出血量,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药复方化瘤汤配合西药治疗对子宫肌瘤中医症候量化评分、临床症状及血清激素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化瘤汤配合西药治疗对子宫肌瘤患者中医症候量化评分、临床症状及血清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2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复方化瘤汤配合米非司酮)和对照组(米非司酮)进行治疗,疗程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症状和血清激素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积分及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雌激素(E2)水平明显升高(P<0.05),孕激素(P)、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T)、催乳素(PRL)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E2水平高于对照组,P、FSH、LT、PRL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差情况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复方化瘤汤配合西药治疗子宫肌瘤可明显改善患者激素水平,减轻患者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改良Bishop评分指导低剂量米索前列醇在孕16~27周病理妊娠引产中应用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改良Bishop评分指导低剂量米索前列醇(50~200μg)对孕16~27周病理妊娠的引产效果.方法 选择孕16~27周因病理妊娠必须终止妊娠孕妇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入院后根据改良Bishop评分评估宫颈成熟度,改良Bishop评分>6分者经阴道后穹隆给予米索前列醇50μg;改良Bishop评分4~6分者每12 h口服复方米非司酮1片,共口服2片,末次服药后经阴道后穹隆给予米索前列醇100或200μg;改良Bishop评分<4分者每12 h口服复方米非司酮1片,共口服4片,末次服药后经阴道后穹隆给予米索前列醇100或200μg.对照组入院后每日口服复方米非司酮1片,连服2日;口服复方米非司酮首日,B超引导下羊膜腔内注射乳酸依沙吖啶100 mg.统计两组引产效果、宫缩发动时间、胎儿排出时间、产程、阴道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引产成功率分别为96.67%(58/60)、83.33%(50/60),两组比较P<0.05.观察组宫缩发动时间、胎儿排出时间、产程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阴道出血量比较P>0.05.两组均未出现宫颈、穹隆、阴道裂伤及子宫破裂等并发症.结论 孕16~27周病理妊娠在改良Bishop评分指导下采用低剂量米索前列醇引产不仅成功率高,还能缩短产程和住院时间且不增加宫颈裂伤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戊酸雌二醇配伍复方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治疗稽留流产54例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戊酸雌二醇配伍复方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治疗稽留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7年3月至2018年7月期间在广东省计划生育专科医院收治的稽留流产病人10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4例).观察组病人给予戊酸雌二醇配伍复方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治疗,对照组病人给予复方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治疗,用药后观察10~12 d,对比两组病人临床治疗疗效.结果 观察组病人胚胎排出时间(51.55±14.87)min、药物流产出血量(82.90±16.11)mL、清宫术时间(5.74±1.85)min、药物流产不良反应发生率(1.85%)、二次清宫率(0)、术后宫颈粘连发生率(1.8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69.74±17.39)min、(99.07±25.69)mL、(9.89±2.49)min、14.82%、14.82%、12.9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效比较,观察组病人显效率为81.48%、有效率为14.82%、总有效率为96.30%,对照组病人显效率为25.93%、有效率为51.85%、总有效率为77.78%,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戊酸雌二醇配伍复方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治疗稽留流产临床疗效显著,且药物流产并发症发生率低,临床依从性好,有推广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Logistics回归分析剖宫产瘢痕妊娠治疗后再入院治疗的影响因素及不同治疗方案的最佳获益人群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剖宫产瘢痕妊娠治疗后再入院治疗的影响因素及不同治疗方案的最佳获益人群.方法 收集湖北省妇幼保健院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430例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治疗后是否再次入院治疗分为未再次入院组(389例)和再次入院组(41例).采用复方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进行药物流产后联合B超引导下刮宫术治疗的患者为A方法 组,共240例;采用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甲氨蝶呤动脉灌注化疗联合B超引导下刮宫术为B方法 组,共190例.分别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对年龄、孕周、孕次、囊胚大小、瘢痕厚度、瘢痕妊娠至剖宫产时间、术前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术后hCG下降速率、治疗方法 、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因素进行分析并筛选相关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对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并分析不同治疗方法 的最佳获益人群.结果 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显示未再次入院组和再次入院组间孕周、孕次、胎囊大小、瘢痕厚度、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上述5项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 显示孕周≥7周、囊胚大小≥2.5 cm、瘢痕厚度≤3 mm是影响剖宫产瘢痕妊娠治疗后再入院治疗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确定孕周临界值为7.12周,囊胚大小临界值为2.52 cm,瘢痕厚度临界值为2.98 mm.B方法 组患者中孕周≥7.12周,囊胚≥2.52 cm,瘢痕厚度≥2.98 mm患者比例均高于A方法 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入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周、胎囊大小、瘢痕厚度是影响剖宫产瘢痕妊娠治疗后再入院治疗的独立危险因素,当孕周≥7.12周,胎囊大小≥2.52 cm,瘢痕厚度≤2.98 mm时发生率最高.对这部分患者建议采用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甲氨蝶呤动脉灌注化疗联合B超引导下刮宫术进行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加味芍药甘草汤调控β-catenin/EGFR对子宫腺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究中药复方加味芍药甘草汤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子宫腺肌细胞,以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后随机分为中药高浓度组(40 mg/ml)、中药低浓度组(20 mg/ml)、西药组(米非司酮)和空白组4组,分别培养24 h后通过透射电镜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的情况,细胞划痕实验分析细胞的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β-catenin、EGFR和p-EGFR蛋白的表达.结果:与西药组和空白组比较,中药高浓度组细胞凋亡的形态改变显著,细胞愈合能力受抑制,细胞凋亡率高,同时中药高浓度组和中药低浓度组β-catenin、EGFR和p-EGFR蛋白的表达量下降.结论:加味芍药甘草汤能促进子宫腺肌细胞凋亡,抑制细胞迁移,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β-catenin和EGFR实现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