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麻醉的优化策略:复方利多卡因胸横肌平面阻滞-胸神经阻滞-全身麻醉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复方利多卡因胸横肌平面阻滞(TTPB)-胸神经阻滞(PECS)-全身麻醉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优化效果。方法:择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女性患者90例,年龄40~64岁,ASA分级Ⅰ或Ⅱ级,体重指数<30 kg/m 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 n=30):单纯全麻组(C组)、复方利多卡因TTPB-PECS-全身麻醉组(L组)和罗哌卡因TTPB-PECS-全身麻醉组(R组)。采用喉罩全凭静脉麻醉,L组和R组喉罩置入后依次进行PECSⅠ、PECS Ⅱ和TTPB,在上述3点分别注射0.4%复方利多卡因15、15、10 ml(L组)和0.375%罗哌卡因15、15、10 ml(R组)。术毕采用舒芬太尼行PCIA,PCA剂量2 ml/次,锁定时间15 min;VAS评分≥3分时,静脉注射舒芬太尼5 μg补救镇痛。记录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苏醒时间和拔除喉罩时间;记录拔除喉罩后10 min时Ramsay评分和术后镇痛持续时间。记录术后48 h内舒芬太尼用量、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实际按压次数比值(D 1/D 2比值)、补救镇痛情况和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心动过缓、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结果:与C组比较,R组和L组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减少,苏醒时间和拔除喉罩时间缩短,Ramsay镇静评分降低,术后VAS评分降低,镇痛持续时间延长,D 1/D 2比值升高,舒芬太尼用量减少,补救镇痛率和恶心呕吐发生率降低( P<0.05);与R组比较,L组术后镇痛持续时间延长,D 1/D 2比值升高,舒芬太尼用量减少,补救镇痛率降低( P<0.05)。 结论:相对于单纯全身麻醉而言,复方利多卡因TTPB-PECS-全身麻醉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有助于实现低阿片类药物麻醉模式,更有利于抑制术后痛敏反应和促进术后早期恢复,且其优化效果较罗哌卡因更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颅脑手术后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151例颅脑手术后颈源性头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发病特点,比较复方阿片类药物和颈部神经阻滞治疗前后患者的疼痛数字评分(NRS),并统计相关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151例患者头痛的发生时间为术后(5.5±2.0)d,其中131例(86.8%)为单侧疼痛,127例(84.1%)可由颈部活动诱发颈源性头痛,118例(78.1%)颈部活动受限。124例患者接受复方阿片类药物治疗,其中85例(68.5%)患者治疗前NRS为(8.01±0.82)分,治疗后 M( Q1, Q3)降为2.0(1.0,3.0)分( P<0.001)。39例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接受了颈部神经阻滞,在接受神经阻滞前后NRS分别为(7.49±1.12)分和2.0(1.0,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27例未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接受了颈部神经阻滞,治疗前后NRS分别为(9.0±0.9)分和1.0(1.0,3.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接受药物治疗的124例患者中,14例(11.3%)出现轻度头晕、恶心,停药后缓解,未发现其他药物相关不良反应。接受神经阻滞的患者均未发现神经阻滞操作相关并发症。本研究显示,复方阿片类药物对大多数颅脑手术后颈源性头痛患者治疗效果较好,颈部神经阻滞对于复方阿片类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以及未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均有较好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无阿片全身麻醉对乳腺癌手术患者围术期疼痛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无阿片类麻醉(opioid-free anesthesia, OFA)在乳腺癌手术中对减轻疼痛和促进康复方面的影响。方法:收集2021年11月至2022年8月在山西省儿童医院接受全身麻醉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79例,按随机数字法分配使用阿片类药物组(C组)和无阿片类药物组(O组)。记录所有患者在复苏室拔管时间,停留时间及Ramsay评分,术后24 h和48 h阿片类药物用量及相应的疼痛评分。同时记录患者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48 h内恶心呕吐发生率。同时采集术毕即刻,术毕1 d、2 d的静脉血,监测CD4/CD8比值及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 NLR)。结果:与C组相比,O组可显著减少复苏室内拔管时间(11.6±2.2 vs. 8.2±1.3)( t=9.63, P<0.001)、总停留时间(33.5±6.8 vs. 27.6±5.2)( t=20.43, P<0.001),术后肠道排气时间[10.6 vs. 7.2, P<0.001]、首次下床活动时间(18.2±4.5 vs. 16.0±4.2, t=2.39 P=0.027)、术后48 h恶心呕吐发生率[30.0% vs. 5.1%, χ2=5.49, P=0.006]及术后NLR比值(24 h:11.25±3.10 vs. 8.75±2.61, t=8.42, P<0.001; 48 h: 7.54±1.78 vs. 6.62±1.42, t=2.71, P=0.013)。同时提高术后CD4/CD8比值(24 h:1.21±0.15 vs. 1.42±0.22, t=4.09, P<0.001; 48 h: 1.27±0.14 vs. 1.50±0.23, t=9.32, P<0.001)两组在术后24 h、48 h阿片类药物用量(24 h P=0.346,48 h P=0.217)和疼痛评分(24 h P=0.999,48 h P=0.99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OFA在乳腺癌手术中可减少复苏时停留时间,术后恶心呕吐,缩短术后排气时间和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但并未增加术后阿片类药物使用,术毕对患者免疫功能影响更小,对加速术后康复有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含大剂量复方倍他米松鸡尾酒注射液在一期翻修治疗假体周围感染中的应用及安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研究一期翻修治疗假体周围感染(PJI)中局部应用含大剂量复方倍他米松鸡尾酒注射液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比较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我院接受一期翻修治疗并在术中使用两种不同配方鸡尾酒注射液的170例PJI病人,其中A组72例,其鸡尾酒配方中含有复方倍他米松,B组98例,配方中不含复方倍他米松.比较两组术后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阿片类药物需求,以及术后恶心和呕吐(PONV)、感染复发、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肺栓塞(PE)和切口愈合不良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术后12、24、48 h,A组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B组(P<0.05),但两组术后72h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关节液白细胞计数在术后24 h明显高于A组(P<0.05),但在48 h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C反应蛋白(CRP)在术后48 h内明显高于A组(P<0.05),但在术后72 h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PONV发生率和阿片类药物使用率较B组显著较低(P<0.05).值得注意的是,两组之间感染复发率、DVT形成、PE和切口愈合不良等并发症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含有大剂量复方倍他米松的鸡尾酒注射液作为一期翻修术后早期的多模式局部浸润麻醉镇痛方案,可以有效减轻术后疼痛、减少阿片类药物的消耗以及PONV发生率,但对再感染和其他并发症没有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口服阿片类药物的滥用现状分析与建议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口服阿片类药物主要用于中、重度癌痛的治疗,随着使用人群不断增加,滥用问题日趋明显.口服类阿片药物滥用已成为国家药监部门重点关注问题.对典型口服阿片类药物羟考酮及其复方制剂、曲马多及其复方制剂、复方地芬诺酯片进行滥用和监管现状分析,从不同层面展开思考,并提出建议,以期为我国口服阿片类药物的监管和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术后阿片类药物长期使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12/9
术后阿片类药物长期使用(PPOU)尚无标准定义,多数研究采用的定义为术后使用阿片类药物超过90 d.PPOU的不良反应不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还可能威胁患者生命安全.PPOU可能的危险因素包括术前、术后阿片类药物的使用,控释制剂和复方制剂的不恰当应用,患者存在焦虑、抑郁,以及出院后患者重复或补充开药等.在多学科团队合作的基础上实施涵盖术前、术中、术后住院期间乃至出院后各个阶段的综合疼痛管理措施有望减少PPOU.而近年研究表明,去阿片化镇痛对缓解患者出院后疼痛和减少PPOU似乎并无明显作用,还可能增加严重不良反应,其能否在临床推广仍需进一步研究;这也意味着阿片类药物将在围手术期疼痛管理中继续占据重要地位,PPOU的不利影响将持续存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PDCA循环在提高癌痛患者阿片类用药合理性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PDCA循环在提高癌痛患者阿片类药物合理使用性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PDCA循环前后的患者资料,评估PDCA循环对阿片类药物合理使用率的影响.结果 PDCA循环后阿片类药物的合理使用率从20.24%升高至87.59%,其中,强阿片类药物合理使用率从34.19%升高至91.20%,弱阿片类药物合理使用率从3.45%升高至66.67%,阿片类复方制剂合理使用率从6.12%升高至62.50%.结论 PDCA循环管控模式有效提高了阿片类药物的合理使用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复方阿片类镇痛药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一、引言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换,疼痛管理成为重要的健康问题之一.且在快速康复外科中,多模式镇痛被视为不可或缺的一环[1].单方药物镇痛不能完全满足临床需要.由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与弱/强阿片类镇痛药按固定比例组成的复方阿片类镇痛药,临床应用日趋广泛,是治疗伤害感受性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癌性疼痛等急慢性、中重度疼痛的重要药物.与单方相比,复方阿片类镇痛药具有协同镇痛作用、不良反应少、获取便捷、用药依从性好等优点被国内外专家广泛推荐[2-4].但临床应用中仍有潜在的安全性风险[5],且国内外关于复方阿片类药物临床应用的循证医学证据较少,无法对复方阿片类镇痛药的临床应用进行有效指导.为规范复方阿片类镇痛药的临床应用,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组织国内疼痛科专家撰写了本共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全膝置换术三种局部注射镇痛配方效果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比较人工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中使用的三组局部注射镇痛药物配方的效果.[方法]连续观察230例行单侧初次TKA患者,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将患者分为三组.假体置入前于关节腔周围注射镇痛药物,A组167例,采用罗哌卡因75 mg+复方倍他米松2ml+生理盐水10 ml;B组50例,采用罗哌卡因75 mg+肾上腺素0.3 mg+生理盐水10ml;C组13例,采用罗哌卡因100 mg+复方倍他米松2ml+生理盐水10ml.[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完成术后28d随访.三组在手术时间、引流量及总失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术后时间推移,三组患者的膝ROM显著增加(P<0.05),相应时间点,三组间ROM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术后时间推移,三组患者VAS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术后2、7、28d,B组的VAS评分显著高于A组和C组(P<0.05),而A组与C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额外使用阿片类药物比率和阿片不良反应比率显著高于A组和C组(P<0.05),而A组和C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镇痛药物配方中使用罗哌卡因+复方倍他米松相较于罗哌卡因+肾上腺素能够更好地减轻TKA患者的术后疼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普瑞巴林联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神经病理性癌症疼痛患者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评价普瑞巴林与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在治疗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malignant neuro-pathic pain,MNP)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1年4月66例疼痛评分大于等于4分的MNP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排列表方法将其随机分为:A组:盐酸羟考酮缓释片30 mg,q12 h 口服,B组:盐酸羟考酮缓释片30 mg,q12 h口服,联合普瑞巴林口服,至最大剂量300 mg/d.C组:盐酸羟考酮缓释片30 mg,q12 h 口服,联合普瑞巴林口服,至最大剂量300 mg/d,并配合给予复方苦参注射液20 mL,qd,iv.观察3组患者疼痛控制情况,不良反应情况、生活质量及睡眠改善情况.结果 C组疼痛控制比A组明显改善(x2=7.333,P=0.007),C组的生活质量比A组明显改善(t=13.803,P=0.0001),睡眠质量改善明显(t=8.340,P=0.0001),在不良事件中,C组的不良事件明显少于A组(x2=7.333,P=0.007).结论 C组疗效优于A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皆有明显改善,且不良事件发生更少.普瑞巴林联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及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控制疼痛效果较好,优于单用阿片类药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