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术治疗距腓前韧带距骨侧止点撕脱骨折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开放性修复手术治疗距腓前韧带距骨侧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7年11月—2021年4月徐州仁慈医院足踝外科确诊为距腓前韧带距骨侧止点撕脱骨折的患者4例(4足)。其中男3例、女1例,年龄15~45岁(平均30.3岁),右足2例、左足2例。患者均采用外踝前外侧小切口开放性修复手术治疗距腓前韧带的距骨侧止点撕脱骨折,术后石膏制动。观察项目:(1)记录患者骨折愈合的时间、末次随访时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踝关节功能评价Karlsson-Peterson评分。(2)术前及末次随访时测量距骨前移距离(ATT)、距骨倾斜角(TT)。结果:4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均获随访8~25个月。(1)患者骨折愈合均良好,愈合时间3~5个月(平均3.8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疼痛VAS评分为0~2分(平均1.3分),AOFAS踝-后足评分为89~95分(平均92.8分),Karlsson-Peterson评分为89~94分(平均91.5分);患者1例踝关节疼痛消失,其余3例仅有轻微酸胀不适,不影响日常行走。(2)末次随访时ATT为(2.4±0.3)mm、TT为2.8°±0.8°,较术前(8.4±0.8)mm和10.0°±1.4°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14.40、19.62, P值均<0.001)。 结论:采用开放性小切口结合2枚锚钉修复距腓前韧带的距骨侧撕脱骨折,可有效恢复患者踝关节的稳定性。手术创伤小,操作简便,有临床推广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全踝关节镜手术治疗陈旧性外踝撕脱骨折并发踝关节不稳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全踝关节镜手术治疗陈旧性外踝撕脱骨折并发踝关节不稳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纳入2017年1月—2019年1月徐州市中心医院骨科陈旧性外踝撕脱骨折并发踝关节不稳患者21例(21足),其中男12例、女9例,年龄16~63 (31.34±12.17)岁,右侧13例、左侧8例。21足均采用全踝关节镜下修复治疗,术后定期门诊随访、拍摄影像学资料,观察患者踝关节稳定性、踝关节外观及步态等;通过对比术前与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及足踝功能测试(FAAM)评分以评价手术疗效。结果:21例中,7例采用加压钉固定骨块,14例采用带线锚钉重建腓骨侧止点。术后患者切口均获得一期愈合,未出现神经、血管、肌腱损伤等并发症。21例患者随访8~16 (12.63±6.80)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无感觉过敏现象以及瘢痕触痛,患者对切口外观恢复满意,踝关节正常活动恢复,踝关节抽屉试验阴性,未出现患肢肌肉萎缩,均恢复正常行走步态;末次随访时,VAS由术前的(5.71±1.19)分改善为(0.71±0.14)分,AOFAS评分由术前的(69.43±6.38)分提升到(88.52±0.79)分,FAAM由术前的(64.31±9.70)分提高为(86.37± 5.24)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7.386、19.923、8.310, P值均<0.01)。 结论:全踝关节镜下治疗陈旧性外踝撕脱骨折并发踝关节不稳具有创伤小、临床疗效确切、患者满意度高等优点,是治疗陈旧性外踝撕脱骨折并发踝关节不稳安全、可靠的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外踝撕脱骨折诊断与治疗临床循证指南(2022版)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外踝撕脱骨折是一种较常见的运动创伤,可导致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严重影响关节功能。目前,外踝撕脱骨折普遍存在容易漏诊、治疗不当、疗效差异大等问题,且临床上缺乏相应的诊断与治疗规范。中国医师协会运动医学医师分会足踝专业学组组织全国运动医学和足踝外科等领域的专家,组成中国外踝撕脱骨折诊断与治疗指南制订工作组,遵循循证医学原则,本着科学性与实用性,制订了《外踝撕脱骨折诊断与治疗临床循证指南(2022版)》。本指南内容涵盖外踝撕脱骨折的影像学诊断、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的适应证与方法及术后康复等,旨在为临床诊疗提供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腓骨肌腱正常解剖及损伤的磁共振表现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腓骨肌腱正常解剖和损伤的磁共振(MR)表现,以及MR对腓骨肌腱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至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20名(40侧踝关节)健康志愿者,男10名、女10名,年龄20~30(26±3)岁,62例踝关节扭伤并经手术证实的腓骨肌腱损伤患者,男34例,女28例,年龄14~78(41±14)岁,所有志愿者及患者均行MR检查。分析腓骨肌腱正常解剖结构的MRI表现特点,并根据腓骨肌腱损伤的MR诊断标准,对损伤患者进行分型,研究腓骨长、短肌腱不同损伤类型的MRI表现特点,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20名健康志愿者腓骨肌腱在T 1WI及质子压脂序列上均表现为椭圆形和条带状均匀低信号,走形自然,边界清晰。腓骨肌腱不能在同一层面显示全长,需多层面、多方位观察。腓骨肌腱损伤患者62例,其中腓骨肌腱撕裂46例,部分层厚撕裂7例(11.3%),全层厚撕裂39例(62.9%);腓骨肌腱脱位16例,鞘内脱位15例(24.2%),鞘外脱位1例(1.6%)。其中部分层厚撕裂7例(腓骨短肌腱撕裂4例,腓骨长肌腱撕裂3例),MR表现为肌腱形态不规整,局部连续性中断。39例全层厚撕裂患者(腓骨短肌腱撕裂31例,腓骨长肌腱撕裂8例),MR表现为撕裂口由足背侧至跖侧贯穿肌腱全层,撕裂范围不一,撕裂肌腱可伴发肌腱炎或腱鞘积液。15例鞘内脱位(A型脱位3例,B型脱位12例),A型脱位MR表现为腓骨长肌腱位于腓骨短肌腱深部走行,B型脱位MR表现为腓骨长肌腱移位至腓骨短肌腱纵行撕裂口内。1例鞘外脱位(Ⅲ型),MR表现为腓骨肌上支持带连同附着的外踝骨皮质一同发生撕脱,腓骨肌腱移位至撕脱的骨折片下方。 结论:MR可清晰显示腓骨肌腱的精细解剖结构及损伤的影像学表现特点,对腓骨肌腱损伤的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Mimics软件重建踝部模型分析距骨周围脱位的损伤特征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利用Mimics软件重建踝部模型分析距骨周围脱位的损伤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市第四医院骨科2008年1月至2022年4月期间诊治的36例距骨周围脱位患者资料。男28例,女8例;年龄(46.0±14.6)岁;左侧16例,右侧20例。调取CT数据导入Mimics软件重建踝部模型,观察距骨后内侧突骨折的发生情况、距骨之外周围骨性结构的附属损伤情况,距舟关节完全或不完全脱位情况。结果:36例患者中,32例(88.9%,32/36)患者发生距骨后内侧突骨折;24例(66.7%,24/36)患者发生除距骨之外周围骨性结构的附属损伤,共计33处,其中外踝撕脱性骨折12处,内踝撕脱性骨折4处,舟骨损伤7处,跟骨损伤6处,骰骨3处,第5跖骨骨折1处。16例患者合并1处附属损伤,7例患者合并2处附属损伤,1例患者合并3处附属损伤。两处或以上附属损伤的患者共8例均为距舟关节完全脱位。36例患者中距舟关节完全脱位26例,距舟关节不完全脱位10例;距舟关节完全脱位患者中合并有附属损伤的发生率84.6%(22/26)显著高于距舟关节不完全脱位患者的20.0%(2/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结论:距骨周围脱位多数合并有距骨后内侧突骨折,距舟关节完全脱位者占比高,且附属损伤的发生率高,甚至是2处及以上的多处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全踝关节镜下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青少年陈旧性外踝撕脱骨折伴踝关节不稳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全踝关节镜下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青少年陈旧性外踝撕脱骨折伴踝关节不稳的临床效果。方法:病例系列报告。纳入2018年11月—2022年9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手足显微外科收治的陈旧性外踝撕脱骨折伴踝关节不稳的青少年患者13例(13足),其中男6例、女7例,年龄13~18(16.1±1.3)岁,左侧5例、右侧8例,受伤至手术时间6~11(8.2±1.7)个月。所有患者在全踝关节镜下行骨折复位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定期随访,观察并记录患者骨折愈合时间、踝关节稳定性及行走步态;比较术前与末次随访时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足踝预后评分(FAOS)以评价手术临床效果及踝关节功能。结果:13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35~75(53.2±11.1)min、术中出血量4~8(5.1±1.2)mL、住院时间5~7(6.1±1.0)d,所有患者手术切口一期愈合,未出现血管、神经及肌腱损伤等并发症。1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4~40(24.3±3.5)个月。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术后7~11(9.1±1.0)周。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踝关节外观满意、稳定性恢复良好,踝关节抽屉试验阴性,无屈伸活动受限、行走步态异常及负重行走性疼痛。末次随访时,患者踝关节疼痛VAS评分为(0.69±0.48)分、低于术前的(6.62±1.45)分,AOFAS踝-后足评分和FAOS分别为(92.77±2.62)分和(93.54±2.93)分、高于术前的(65.54±5.79)分和(66.38±5.8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17.01、23.45、24.63, P值均<0.001)。 结论:全踝关节镜下骨折复位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可精准重建外踝解剖结构,恢复踝关节功能及稳定性,是治疗青少年陈旧性外踝撕脱骨折伴踝关节不稳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改良弧形跗骨窦切口在跟骨骨折合并腓骨肌腱脱位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观察采用改良弧形跗骨窦切口手术治疗跟骨骨折合并腓骨肌腱脱位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21年1月至2023年2月,采用改良弧形跗骨窦切口手术治疗跟骨骨折合并腓骨肌腱脱位患者24例.男18例,女6例;年龄19~61岁,中位数41岁;左侧10例,右侧14例.跟骨骨折Sanders分型,Ⅱ型7例、Ⅲ型17例.合并外踝撕脱骨折1例.手术采用自外踝后方向下切开至外踝尖下再向第4跖骨基底方向切开的改良弧形跗骨窦切口,采用跟骨微创锁定钢板固定跟骨骨折,并复位脱位的腓骨肌腱,修补腱鞘,缝合腓骨肌上支持带.分别于术前和术后6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评价患足疼痛情况,采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评分标准评价患足功能.术后6个月复查MRI观察腓骨肌腱情况.记录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2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均获随访,随访时间7~15个月,中位数12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3~8个月,中位数4个月.术后6个月MRI显示腓骨肌腱均位置良好.患足疼痛VAS评分,术前(5.13±1.09)分、术后6个月(0.65±0.41)分.AOFAS踝与后足评分,术前(29.2±10.1)分、术后6个月(90.1±8.5)分.均无切口感染、皮肤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改良弧形跗骨窦切口手术治疗跟骨骨折合并腓骨肌腱脱位,骨折愈合和腓骨肌腱复位良好,有利于患足疼痛的缓解和功能的恢复,且并发症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老年足踝部隐匿性骨折MSCT三维重建、磁共振成像特点及联合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 研究老年足踝部隐匿性骨折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磁共振成像特点及联合检查的诊断价值,以期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21 年3 月—2024 年1 月收治的120 例疑似老年足踝部隐匿性骨折为研究对象,入院后均行MSCT、磁共振成像检查.分析老年足踝部隐匿性骨折的MSCT三维重建、磁共振成像特点.比较MSCT三维重建与磁共振成像检查对老年足踝部隐匿性骨折显示率.比较MSCT三维重建、磁共振成像及联合检查诊断老年足踝部隐匿性骨折的应用价值.结果 120 例疑似老年足踝部隐匿性骨折中,最终确诊101 例,常规 X 线检查均为阴性,其中外踝撕脱性骨折 33 例(32.67%)、跟骨前外侧缘骨折 26 例(25.74%)、距骨骨折19 例(18.81%)、内踝骨折 8(7.92%)、后踝骨折 6 例(5.94%)、胫腓骨远端骨折 5 例(4.95%)、骰骨骨折2 例(1.98%)、跖骨近端骨折1 例(0.99%)、跟骨体骨折1 例(0.99%).MSCT三维重建影像特点表现为骨折处骨小梁断裂,骨皮质连续性消失,合并有一定程度的骨片撕裂脱落.磁共振成像显示骨髓不规则片状信号,T1WI不规则细线状、条索状低信号,T2WI略高或低信号,脂肪抑制序列高信号或混杂高信号.磁共振成像对骨挫伤/骨髓水肿显示率高于MSCT三维重建(P<0.05).MSCT三维重建、磁共振成像及联合检查分别检出老年足踝部隐匿性骨折97、95、101 例;联合检查的敏感度 100.00%(101/101)、准确度 100.00%(120/120)高于MSCT三维重建[94.06%(95/101)、93.33%(112/120)]、磁共振成像检查[93.07%(94/101)、93.33%(112/120)],漏诊率为0 低于MSCT三维重建 5.94%(6/101)、磁共振成像检查 6.93%(7/101)(P<0.05).结论 磁共振成像、MSCT三维重建联合检查可有效提高老年足踝部隐匿性骨折诊断准确率,临床可通过该方法进行早期诊断,以制订后续治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关节镜下改良Broström术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合并外踝撕脱骨折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目的 分析关节镜下改良Brostr?m术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合并外踝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7-01-2020-06采用关节镜下改良Brostr?m术治疗的46例因训练伤导致的慢性踝关节不稳合并外踝撕脱骨折,比较术前与术后1年美国骨科足踝协会AOFAS评分、Karlsson踝关节功能评分、疼痛VAS评分.结果 4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31(12~65)个月.1例术中腓浅神经损伤,术后1年完全恢复;2例术后残留部分不稳,但未再手术治疗.随访期间未发生切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石膏并发症.术后1年美国骨科足踝协会AOFAS评分、Karlsson踝关节功能评分、疼痛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患者主观满意度评价:满意39例,一般5例,不满意2例.主要不满意为运动强度大时外踝前方轻度疼痛,分析其原因为线结反应引起;术后6个月内部分患者内翻、跖屈略降低,术后1年时基本恢复正常;其中2例术后未定期复查,末次随访评分与术前相当,满意度差,且疼痛评分较术前加重.结论 关节镜下改良Brostr?m术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合并外踝撕脱骨折疗效良好,患者接受度高,可有效恢复踝外侧稳定性,降低韧带重建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3D打印技术在内外踝尖部撕脱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3D打印技术用于内、外踝尖部撕脱骨折的疗效及优势.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1月,采用塑形阻挡钢板内固定术治疗20例内外踝尖部撕脱骨折患者(A组),术前3D打印制备骨折模型用于钢板塑形;并与同期采用传统石膏外固定治疗的18例患者(B组)进行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受伤至手术时间、侧别及骨折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两组患者骨折是否愈合以及愈合时间、术后开始踝关节功能锻炼时间、术后踝关节残留疼痛情况,采用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评分评价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 ~ 24个月,平均15.5个月.A组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开始踝关节功能锻炼时间为(14±3)d;骨折愈合率为100%,骨折愈合时间为(10.15±2.00)周;随访期间均未出现踝关节残留疼痛及功能障碍;术后6个月踝关节AOFAS评分为(90.35±4.65)分,获优13例、良7例.B组开始踝关节功能锻炼时间为(40±10)d;1例骨折未愈合,骨折愈合率为94.44%,骨折愈合时间为(13.83±7.49)周;随访期间3例(16.67%)患者存在踝关节不同程度疼痛;术后6个月踝关节AOFAS评分为(79.28±34.28)分,获良15例、中2例、差1例.两组患者术后骨折愈合率、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开始踝关节功能锻炼时间、AOF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打印技术用于内外踝尖部撕脱骨折,操作简便、安全、固定骨折可靠,尤其对骨折块较小的撕脱骨折,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