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鼻咽癌N 0-N 1期患者Ⅱa区临床靶区优化策略及对远期口干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N 0-N 1期鼻咽癌患者颈部Ⅱa区可疑淋巴结临床靶区(CTV)减量照射的安全性和对下颌下腺及远期静息口干保护的临床意义,探讨多模态影像对可疑阳性淋巴结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7年4月江苏省肿瘤医院同一治疗组连续收治的T 0-4N 0-1M 0期初诊鼻咽癌患者,收集临床、放射治疗计划、多模态影像等相关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颈部Ⅱa区个体化调强放疗(IMRT)、CTV处方剂量50.4 Gy(命名为CTV50)的优化方案。患者治疗中接受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I-DWI)、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PET-CT)及重复增强定位CT等检查,监测和评估可疑淋巴结影像学特征和治疗反应。用配对 t检验比较下颌下腺在降量照射后与标准治疗计划(CTV50∶CTV60)的剂量学差异。患者远期口干程度采用美国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RTOG)晚期放射损伤标准、江苏省肿瘤医院多维度放射性口干评估量表和简化版口腔干燥量表(SXI)进行评估,用秩和检验分析口干程度差异。 结果:共106例患者纳入研究,共149侧颈淋巴结阴性,其中73侧Ⅱa区可辨认淋巴结数≤3枚,76侧>3枚。106例患者中N 1期行对侧单颈Ⅱa区优化63例,行双颈Ⅱa区优化43例(N 0期及仅有咽后淋巴结转移的N 1期患者)。共发现109枚最大横断面上短径>5 mm的可疑淋巴结,其中105枚淋巴结门结构清晰,93例长短径之比≥1.5,76例PET-CT最大标准摄取值(SUV max)≥2.5。CTV优化区域内未发现淋巴结复发。优化后肿瘤靶区的大体肿瘤体积(GTV)平均剂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下颌下腺的D mean、V 39 Gy显著低于未优化的常规计划( P<0.01)。下颌下腺单侧和双侧优化患者的远期口干和静息口干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N 0-N 1期鼻咽癌患者颈部Ⅱa区进行CTV50减量照射的优化方案是安全有效的,下颌下腺剂量学优势明显,患者静息状态下口干主观反应良好。对于未达诊断标准的可疑淋巴结需要综合增强CT、MRI-DWI及PET-CT等多模态成像进行个体化评估处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放疗剂量分布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利用深度学习在图像处理上的优势与放疗结合是否会使放疗过程更加智能化。方法:生成对抗网络(GAN)是一种利用神经网络的生成模型,输入相关特征可生成高质量剂量分布图像。先使用随机无条件GAN进行模拟分布数据的验证,再使用条件GAN(cGAN)训练肿瘤病例的DICOMRT数据,利用靶区和器官轮廓信息直接生成剂量分布图。结果:对于理想数据验证,GAN生成模拟分布效果优良,通过提取靶区轮廓和真实剂量切片数据使用cGAN训练,得到病例计划靶体积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分布。结构中预测值与真实剂量之间最大值和平均值的绝对误差评价表现为[3.57%,3.37%](计划靶体积)、[2.63%,2.87%](脑)、[1.50%,2.70%](临床靶体积)、[3.87%,1.79%](大体肿瘤体积)、[3.60%,3.23%](危及器官-1)、[4.40%,3.13%](危及器官-2)。结论:利用GAN模型可以生成模拟分布数据,同时结合先验知识的cGAN模型可以建立靶区和器官信息与剂量分布之间的关系。通过输入靶区和器官轮廓信息直接快速生成对应的剂量分布,是剂量预测的一种有效尝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老年营养风险指数与接受根治性放化疗的老年食管癌患者的预后关系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研究老年营养风险指数(GNRI)与接受根治性放疗或放化疗的老年食管癌患者预后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197例接受根治性放疗或放化疗且年龄≥75岁的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患者放疗前后老年营养风险指数(GNRI)、体质量指数(BMI)并进行分组。Kaplan-Meier法对生存时间行单因素预后分析,Cox回归模型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放疗前GNRI评分正常组139例,异常组58例,两组5年生存率及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11.08%、9.82%和8.73%、6.18%( P>0.05)。放疗后GNRI评分正常组68例,异常组129例,5年生存率及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17.04%、7.42%和16.17%、3.65%(χ 2=12.316、14.617, 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T分期、N分期、TNM分期、大体肿瘤体积(GTV)、放疗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及放疗后BMI、放疗后血红蛋白水平、放疗后GNRI与总生存时间(OS)相关( χ2=6.569~22.434, P<0.05);T分期、GTV、放疗前NLR及放疗后的BMI、放疗后血红蛋白水平、放疗后GNRI与无进展生存时间(PFS)相关( χ2=4.579~18.990, 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T分期、N分期、放疗前NLR、放疗后血红蛋白水平、放疗后GNRI为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 P<0.05)。放疗前NLR、放疗后血红蛋白水平、放疗后GNRI为患者PFS的独立影响因素( 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T分期、放疗后的血红蛋白水平、GNRI均为影响患者近期疗效的独立相关因素(χ 2=4.716、13.083、4.519, P<0.05)。 结论:营养指标GNRI可作为老年食管鳞癌患者的有效预后指标。临床工作中对GNRI评分风险较高的老年患者可积极行营养干预以改善患者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125I粒子植入治疗放化疗后进展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 125I粒子植入治疗放化疗后进展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在河北省人民医院接受 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放化疗后进展肺癌患者44例(男39例、女5例,年龄41~84岁)。随访≥12个月,观察其疗效。采用 χ2检验比较不同组别有效率。通过建立ROC曲线,获得最佳术后90%大体肿瘤体积所接受的剂量( D90)界值。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探讨临床疗效影响因素。 结果:44例患者治疗后6个月的总有效率为72.73%(32/44)。ROC曲线示术后 D90的最佳界值为120 Gy,AUC为0.771。术后 D90≥120 Gy组的有效率(18/19)高于<120 Gy组[56.00%(14/25); χ2=8.17, P=0.004]。44例患者的1年生存率为77.27%(34/44)。单因素分析示,年龄( χ2=3.99, P=0.046)、术前Hb( χ2=10.60, P=0.001)、肿瘤最大径( χ2=11.50, P=0.001)、术后 D90( χ2=5.81, P=0.016)均可影响患者生存。多因素分析示,术前Hb[风险比( HR)=0.023,95% CI: 0.001~0.882, P=0.043]、肿瘤最大径( HR=40.889,95% CI: 1.458~1 146.586, P=0.029)是预后因素。 结论:125I粒子植入治疗放化疗后进展肺癌患者疗效较好,术后 D90≥120 Gy患者的近期疗效优于<120 Gy患者。术前Hb、肿瘤最大径是肺癌粒子植入术后患者的生存预后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T1~2N0M0期食管癌根治性放疗的预后分析:泛京津冀食管肿瘤多中心协作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3JECROG R-01H)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T1~2N0M0期食管癌根治性放疗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泛京津冀食管癌协作组10家医疗中心的196例行根治性放疗的T1~2N0M0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放疗118例,放疗辅助化疗78例;三维适形放疗(3DCRT)96例,调强放疗(IMRT)100例。计划靶区(PTV)和大体肿瘤区(GTV)中位照射剂量均为60 Gy。中位随访59.2个月。预后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采用Log 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模型回归分析。结果:全组患者双肺20 Gy剂量照射的体积占总体积的百分比(V 20)为(18.65±7.20)%,平均剂量为(10.81±42.05)Gy。心脏V 30为(14.21±12.28)%,脊髓最高剂量为(39.65±8.13)Gy。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为14.80%(29/196),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为65.82%(129/196),均以1~2级为主,无4级以上急性不良反应。全组患者中位总生存时间和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70.1和62.3个月,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6.1%、65.2%和55.8%,1、3、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5.1%、57.4%和53.2%。多因素Cox模型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 HR=1.023, P=0.038)、GTV最大横径( HR=1.243, P=0.028)是食管癌患者总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GTV体积( HR=1.718, P=0.025)是食管癌患者无进展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T1~2N0M0期食管癌患者行根治性放疗疗效较好,患者年龄、GTV最大横径和GTV体积影响放疗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DWI及 18F-FDG PET-CT勾画胸段食管癌大体肿瘤体积变化与比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食管癌原发肿瘤弥散加权像(DWI)高信号区域指导个体化局部加量放疗的可行性。方法:对比32例胸段食管癌患者放疗前和放疗第15次时增强3DCT、 18F-FDG PET-CT及增强MRI定位扫描图像,基于放疗前和放疗中3DCT、PET-CT及基于MRI的DWI与T 2WI融合图像勾画食管癌大体肿瘤体积(GTV)并分别定义为GTV CTpre和GTV CTdur、GTV PETpre和GTV PETdur、GTV DWIpre和GTV DWIdur,分别测量放疗前及放疗中标准摄取值(SUV)、代谢肿瘤体积(MTV)、病灶糖酵解总量(TLG)、表观弥散系数(ADC)并计算其变化。 结果:治疗前与治疗中基于PET-CT和DWI图像所勾画食管癌GTV体积及其变化与相应增强3DCT之间均呈正相关(均 P<0.001);SUV、MTV、TLG、AD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无论治疗前还是治疗中GTV的SUV与ADC、△SUV与△ADC均无相关性(均 P>0.05);GTV PETpre与GTV DWIpre间适形指数(CI)明显高于GTV PETdur与GTV DWIdur间的CI ( P<0.001);基于DWI的GTV最大径退缩率及体积退缩率均>基于PET者(24%∶14%, P=0.017;60%∶41%, P<0.001)。 结论:无论放疗前还是放疗中食管癌SUV与ADC值、△SUV与△ADC均无相关性;放疗中期基于PET-CT图像高FDG摄取区勾画的GTV与基于DWI高信号区勾画者空间位置差异明显,且后者GTV退缩率明显大于前者。因此,放疗中基于DWI高信号区的变化进行放疗后程食管癌局部加量照射的可行性并不明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3D打印模板辅助CT引导 192Ir组织间插植治疗复发妇科肿瘤的可行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通过比较3D打印个体化模板(3D-PIT)辅助CT引导后装组织间插植治疗中央型复发妇科肿瘤的术前计划与术中实际物理剂量学参数,评价3D打印个体化模板辅助下CT引导的组织间插植治疗的剂量准确性。方法:纳入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肿瘤放疗科中央型复发妇科肿瘤患者38例,均行3D打印个体化模板辅助CT引导 192Ir后装组织间插植治疗。大体肿瘤靶区(GTV)处方剂量10~36 Gy,2~6分次,5~6 Gy/次。比较患者治疗前、治疗时计划的90%靶区体积剂量( D90)、100%靶区体积剂量( D100)和100%处方剂量体积百分比( V100)。危及器官膀胱、直肠和结肠2 cm 3体积接受的剂量( D2 cm 3)。近距离治疗质量参数包括适形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靶区外体积指数(EI)。同时观察围手术期并发症。 结果:研究共纳入治疗194例次,单次中位插植针6(5~13)根,单次处方剂量5~6 Gy。术前和术中的GTV D90、 D100、 V100、CI、HI、E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前和术中危及器官膀胱和结肠 D2 cm 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中直肠 D2 cm 3剂量略高于术前计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0.335, P=0.027)。 结论:3D打印模板辅助CT引导下高剂量率 192Ir后装组织间插植治疗计划完成质量良好,达到术前剂量设计要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导航系统辅助三维打印模板引导下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剂量评估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对比导航系统辅助三维(3D)打印模板联合引导下 125I粒子治疗恶性肿瘤的术前、术后计划差异,验证光学导航辅助下的粒子植入计划完成质量。 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12月至2019年11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接受导航系统辅助3D打印模板引导下粒子植入治疗的肿瘤患者共20例(男10例,女10例,中位年龄60.5岁),植入部位为头颈部8例、胸壁1例、盆腔9例、椎旁和(或)腹膜后2例,中位处方剂量150 Gy。对比术前、术后计划中的粒子数、针数、相关剂量学参数等。剂量学参数包括靶区90%大体肿瘤靶区(GTV)所接受的处方剂量( D90)、GTV分别接受100%、150%、200%处方剂量的体积百分比( V100、 V150、 V200)、GTV接受的最小边缘剂量(MPD)、适形指数(CI)、靶区外体积指数(EI)、均匀性指数(HI)以及2 cm 3范围脊髓接受剂量( D2 cm 3)。采用配对 t检验及Wilcoxon符号秩检验分析数据。 结果:术后使用针数与术前计划一致[均为12 (9,19)根];术后实际粒子数较术前计划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1(35,68)和49(35,63)颗; z=1.859, P>0.05]。术后计划的MPD较术前计划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0.52±14.89)和(67.22±20.56) Gy; t=-3.769, P=0.001];其余剂量学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值:-0.533,-0.423, z值:-0.849~1.416,均 P>0.05)。术后剂量质量评价为优者17例(17/20),为良者2例(2/20),为中者1例(1/20)。 结论:联合模式引导对植入计划的完成质量良好,术后实际靶区剂量可达到术前预计划的要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预估免疫细胞受照剂量对周围型早期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研究放疗过程中机体免疫系统的受照射剂量对接受立体定向放疗(SBRT)的周围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ES-NSCLC)患者疾病进展和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经病理确诊为周围型ES-NSCLC且接受SBRT治疗患者的资料。引用并验证放疗过程中“估计机体免疫细胞所受的辐射剂量”(EDRIC)对接受SBRT治疗的ES-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EDRIC的计算公式采用孔凤鸣教授团队首先提出并由Ladbury等改进的公式。采用Kaplan-Meier法和Cox比例风险回归估计肿瘤特异性生存(CSS)、无进展生存(PFS)、无局部进展生存(LPFS)和无远处转移生存(DMFS)。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79例患者SBRT的中位处方剂量为60(范围为48~60)Gy,中位分割次数为5(范围为3~10)次,中位随访时间为52.17(范围为1.17~154.77)个月。中位大体肿瘤体积(GTV)和中位EDRIC分别是10.98(范围为0.91~120.34)cm 3和2.064(范围为0.426~6.015)Gy。Person相关分析显示,GTV和EDRIC呈正相关( r=0.712, 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EDRIC是CSS和DMFS重要的预后变量,较高的EDRIC与较差的CSS( HR=1.763, P=0.004)和DMFS( HR=1.902, P=0.004)显著相关。依据EDRIC的四分位数进行分组的组间比较:与EDRIC≤1.56 Gy的患者相比,EDRIC>2.64 Gy( P<0.001)和EDRIC为<2.06~2.64 Gy( P=0.049)患者的CSS明显降低。DMFS在EDRIC按照四分位数分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EDRIC≤1.56 Gy相比, P值分别是<0.001、0.004、0.022)。 结论:EDRIC是接受SBRT治疗的周围型ES-NSCLC患者CSS和DMFS的重要预测因素,提示在放疗过程中免疫系统所受辐射剂量对预后的影响不容忽视,EDRIC有助于量化SBRT对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放疗相关因素对伴恶性胸腔积液非小细胞肺癌生存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回顾分析伴恶性胸腔积液(MPE)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原发灶放疗相关因素对生存影响。方法:2007—2019年间经病理学证实、初治的伴MPE的NSCLC共256例,其中117例纳入分析。按放疗剂量<63 Gy与≥63 Gy分为2个组,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均衡组间混杂因素(卡钳值=0.1)。 Kaplan- Meier法计算生存并log-rank单因素分析, 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放疗相关因素对总生存(OS)影响。 结果:原发灶放疗可延长OS( P<0.001),且随剂量36.0~44.1 Gy、45.0~62.1 Gy、63.0~71.1 Gy提高OS延长( P<0.001),中位生存期分别为5、13、18个月。匹配前单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灶剂量≥63 Gy、大体肿瘤体积<157.7 cm 3、引流区淋巴结转移≤5站的OS延长(均 P<0.05),T 4N 3期较其他期患者OS降低( P=0.018);匹配后单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灶剂量≥63 Gy的OS仍延长( P=0.013),≤5站引流区淋巴结转移OS呈延长趋势( P=0.098)。匹配前多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灶放疗剂量≥63 Gy是延长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 HR=0.566,95% CI为0.368~0.871, P=0.010),GTV<157.7 cm 3有延长OS趋势( HR=0.679,95% CI为0.450~1.024, P=0.065);匹配后多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灶放疗剂量≥63 Gy仍是延长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 HR=0.547,95% CI为0.333~0.899, P=0.017)。3级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和放射性肺炎分别为9.4%、5.1%,无≥4级不良反应。 结论:MPE-NSCLC在胸腔积液可控的前提下,原发灶放疗剂量对延长OS可能起关键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