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帝内针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研究黄帝内针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广州市天河区中医医院内科治疗的70例慢性偏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氟桂利嗪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黄帝内针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采用中医证候评分),治疗前后的偏头痛每周发生天数、次数、偏头痛发作持续时间(采用头痛日记法)和头痛程度{[采用头痛视觉模拟量表(VAS-H)]以及生活质量[采用头痛影响测试量表-6(HIT-6)]};于治疗前后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情况[大脑前动脉(ACA)、中动脉(MCA)、后动脉(PCA)的血流速度].随访4周比较两组患者的偏头痛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显效率分别为94.29%、74.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42.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偏头痛发作次数、天数及发作持续时间分别为(1.37±1.33)次、(0.91±0.85)d,(1.03±0.91)h,明显少(短)于对照组的(2.37±1.73)次、(1.37±0.84)d、(2.03±1.12)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VAS-H、HIT-6与中医证候评分分别为(1.34±1.30)分、(36.31±5.17)分、(5.91±4.8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9±1.60)分、(42.91±5.15)分、(8.91±3.94)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ACA、MCA、PCA分别为(89.15±4.15)cm/s、(99.69±3.19)cm/s、(68.61±4.20)cm/s,明显慢于对照组的(92.97±3.67)cm/s、(108.56±6.94)cm/s、(75.59±6.07)c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4周,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为11.4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帝内针联合氟桂利嗪能够有效改善偏头痛患者的症状与生活质量,其作用与调节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紊乱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基于多源地理数据的广州市精细尺度登革热传播风险预测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目的 开展精细尺度登革热传播风险预测研究,为满足精细化预防和控制的现实需求和疾控部门制定更加精准的登革热疫情应对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广州市2017-2019年的登革热病例数据,结合降水、地表温度、人口密度、道路密度、归一化植被指数、医院可达性、公交站点密度和土地利用香农均匀度指数等自然和社会经济数据,采用随机森林模型实现1 km×1 km精细尺度登革热传播风险预测.结果 基于过采样方法的预测模型精度优于欠采样和组合采样,检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999,准确率为0.978,精确率为0.999,查全率为0.959,F1分数值为0.979.分析单一因素对登革热预测的重要性程度发现,人口密度的重要性程度远高于其他变量,其均方误差增加量平均值为63.76.医院可达性为第2重要特征变量,平均地表温度在所选变量中重要性程度最低,其均方误差增加量平均值为35.42.广州市登革热传播风险分布与人口区分布一致,高风险区面积占总面积的6.18%,位于高风险区内的风险人口占总人口的39.13%.越秀、荔湾、海珠和天河区4个区均有80.00%以上的人口处于高风险区.结论 广州市登革热传播风险区主要分布于广州市中心城区,以越秀、荔湾和海珠区为中心,向北延伸至自云区中部,向南延伸至番禺和南沙区交界处,向东延伸至黄埔区东部.预测结果中的风险区域与病例分布高度吻合,表明该研究提出的方法能够较为准确描述登革热传播风险地理分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基于欧洲五维健康量表的中医治未病门诊就诊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及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26
背景 中医治未病是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特色,但就医患者的整体健康状态仍有待阐明和评价.目的 评价中医治未病门诊就诊患者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HRQoL)及影响因素.方法 于 2022 年 5-6 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从广州市 4 个行政区(荔湾区、天河区、白云区、花都区)各随机抽取一家区属中医院作为调研场所,采用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5L)对在基层中医治未病门诊就诊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根据中国健康效用值积分体系计算健康效用值,采用最优尺度回归分析对EQ-5D-5L健康效用值和视觉模拟标尺(EQ-VAS)评分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本次调查共完成 660 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 630 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 95.45%.630 例就诊患者中 29.4%(185/630)因日常养生保健就诊;38.4%(242/630)因初感不适、疾病初起就诊;34.6%(218/630)因已经患病、防止病情进一步变化就诊;10.6%(67/630)因病后康复理疗就诊.最近一次接受中医治未病服务患者的前 3 位中医病种是不寐、胃脘痛、痹病.中医治未病门诊就诊患者EQ-5D-5L健康效用值为 0.942(0.893,1.000),EQ-VAS评分为80(70,90)分.按困难频率对各个维度排序依次为疼痛/不舒服(50.2%)、焦虑/沮丧(46.9%)、日常活动(14.4%)、行动能力(9.9%)和自我照顾(6.0%).影响EQ-5D-5L健康效用值的因素按重要性排列从大到小依次是最近一次接受中医治未病服务的主要病因(0.366)、年龄(0.281)、中医病种共病情况(0.145)、职业(0.111)和学历(0.098).影响EQ-VAS评分的因素按重要性排列从大到小依次是婚姻状况(0.378)、对中医治未病了解程度(0.353)、年龄(0.176)、月收入(0.092).结论 广州市基层中医治未病门诊就诊患者的HRQoL处于中等水平,患有肺癌、中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骨质疏松症、乳腺癌等中医病种、60 岁以上、患有 2 种及以上中医病种、从事体力劳动、学历较低的中医治未病就诊患者健康效用值较低,不在婚状态、对中医治未病非常不了解、年龄超过 60 岁、较高月收入者自评健康状态较差.应将HRQoL作为一个重要的结局评价指标加以合理运用,关注中医治未病就诊患者中HRQoL较差的群体,加强中医治未病理念和内涵的宣传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26
-
广州市儿科医生资源配置现状及公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广州市儿科医生资源配置现状及公平性,为广州市儿科医生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调查问卷,收集2012年10月31日-2013年10月31日广州市12个区(县级市)所有儿科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等情况,采用基尼系数分析儿科医生资源配置现状和公平性.结果 广州市儿科医生资源按人口分布的基尼系数为0.46,处于较为不公平状态,按人口医生数平均为0.97人/千人,按人口医生数最高的是天河区,达4.08人/千人,最少的是南沙区,仅有0.24人/千人.儿科医生资源按面积分布的基尼系数为0.72,处于绝对不公平状态,儿科医生数区域按面积为3.31人/km2,最高的是越秀区,达10.15人/km2,最少的是从化区,仅有0.02人/km2.结论 广州市儿科医生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儿科医生资源配置现状不合理,床位医疗资源按人口和区域面积配置均不公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广州市天河区社区康复服务能力的调查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调查广州市天河区社区康复服务能力,为社区康复服务能力建设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6年9~11月天河区3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放问卷对社区康复医务人员情况、康复设施设备、康复治疗方法等服务能力进行调查,并抽样调查社区康复治疗脑卒中患者现状.结果 共收回2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完整调查相关资料,其中24家有社区康复服务内容,1家未有社区康复服务内容.2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康复医务人员共131名,其中康复医师占51.91%,康复治疗师占32.06%,康复护士占16.03%.拥有康复医师中级和初级职称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别占70.83%和83.33%,拥有高级职称医师的社区机构较少.大部分在社区工作的康复治疗师为大专学历的康复治疗士,属于初级以下职称,拥有初级治疗师职称的机构仅为20.83%.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有物理治疗、传统康复治疗项目,但开展言语吞咽治疗的仅为4.17%.进行脑卒中康复科普宣传教育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占87.50%,行残疾人再就业康复训练的占29.17%.抽样调查社区脑卒中患者19例,68.42%的患者自行在家中行康复训练,仅57.89%到相关专业机构进行康复.结论 目前广州市天河区社区康复服务能力有一定基础,但脑卒中患者在社区难以获得较好的康复服务,社区需重视康复医疗建设,普及推广康复意识,积极发展中西医结合社区康复服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广州地区Mtb/HIV双重感染筛查情况及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广州市结核病控制项目结核病/艾滋病(Mtb/HIV)双重感染筛查转介防治效果.方法 收集分析广州市6个区(荔湾区、越秀区、海珠区、天河区、白云区、番禺区)2013-2014年登记的13697例结核病患者和可随访到的9093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或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患者双向筛查情况,以及筛查出的肺结核与艾滋病双重感染患者治疗转归情况.结果 2013-2014年登记的结核病患者接受HIV抗体检测率为18.77%(2571/13926),HIV阳性检出率为0.19%(5/2571).可随访到的艾滋病患者经肺结核筛查,结核病患者检出率为1.87%(170/9093).艾滋病患者和结核病患者在Mtb/HIV双筛检出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055,P<0.01).双筛出的结核病与HIV双重感染患者抗痨治疗初治涂阳肺结核治愈率为69.23%,复治涂阳肺结核治愈率为42.86%,总体治疗成功率为72.05%,总体病死率为8.70%.结论 Mtb与HIV感染双向筛查是发现Mtb与HIV双重感染患者的主要途径,应加强结防机构与艾防机构合作机制,提高Mtb/HIV双重感染患者治疗成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广州市960名三至六年级小学生生死态度在死亡概念与生活质量间的中介效应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小学生死亡概念、生死态度与生活质量现状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为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整群抽样方法,使用死亡概念量表、生死态度量表和儿童少年生活质量量表在广州市天河区及白云区各抽取1所小学三至六年级96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变量间的直接与间接效应.结果 三至六年级小学生死亡概念总均分为(13.24±2.78)分,生死态度量表总均分为(75.28±12.21)分,生活质量总均分为(144.85±18.60)分.路径分析显示,模型拟合良好(x2/df=6.489,TLI=0.900,CFI=0.935,RMSEA=0.076,SRMR=0.041),死亡概念对生死态度具有正向影响(P<0.05),而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死态度对生活质量具有正向影响(P<0.05),生死态度在死亡概念与生活质量间起完全中介作用(效应值为0.03,95%CI为0.003~ 0.057,P<0.05).结论 三至六年级小学生的死亡概念认知较好,生死态度和生活质量处于中等水平,死亡概念通过生死态度对生活质量产生间接影响.小学阶段可通过生死教育提升儿童的死亡认知,促进形成积极的生死态度,从而提高儿童青少年的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社区人群对中风知识认知和就医行为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调查社区人群的中风知识认知和就医行为特点,为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和设计健康教育方案提供依据.方法:2016年9月~2017年5月,采取便利抽样的方法对广州市天河区四个社区就诊人群进行一对一访谈式问卷调查;问卷由专家提供,由经统一培训人员发放,现场回收.结果:对中风早期六大识别症状进行调查,其单一症状识别率最高为78.8%,六大症状全部识别率为12.8%;且64.4%的脑卒中知识来源为亲朋或他人;就医行为与学历、是否知晓脑中风危害和中风早期症状识别之间有相关性(P<0.05);就医行为与学历、中风早期症状识别的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分别为0.20、0.29.结论:社区人群对中风知识的认知严重不足,需提高其对中风早期症状的识别能力,推进其寻求正确的就医行为方式,所以,加强社区人群中风知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自测健康评定量表评价广州市5家三级甲等医院护理人员的信效度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评价自测健康评定量表应用于广州市5家三级甲等医院护理人员健康状况的信度和效度.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于2016年4-10月在广州市白云区、越秀区、海珠区、天河区、荔湾区各随机抽取1家三级甲等医院的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和自测健康评定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验证性因子分析显示,模型的初始拟合结果为:x2/df=5.942>5,IFI=0.850<0.9,TLI=0.835<0.9,CFI=0.849<0.9,RMSEA=0.600<0.08,绝对拟合效果可以接受,但相对拟合效果及简效拟合效果不甚理想.因此,根据模型的修正指数表对其进行了9次修正,修正后模型的拟合结果为:x2/df=3.977<5,IFI=0.910>0.9, TLI=0.900>0.9,CFI=0.910>0.9,RMSEA=0.47<0.05,拟合效果较为理想.总量表及生理、心理、社会维度的 Cronbach α系数分别为0.924、0.778、0.870、0.862.结论 采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考察广州市5家三级甲等医院护理人员的健康状况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因此可以采用该量表进行下一步的健康水平测量、影响因素分析及干预措施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2015年-2017年广州市社区幼儿园健康体检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研究2015年-2017年广州市社区幼儿园3~6岁儿童健康体检结果,发现幼儿园集体儿童存在的问题,为儿童保健管理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广州市天河区棠下街社区10家幼儿园2015年-2017年集体儿童体检资料数据.结果 2015年-2017年体格发育情况整体波动不大,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育不良和肥胖均保持在较低水平;2017年贫血率4.39%,低于2016年的6.22%(P<0.05);2015年-2017年肋外翻率呈下降趋势(P<0.05);听力3年未检出耳聋阳性;2015年-2017年单双眼视力低下率、龋齿率均呈上升趋势(P<0.05);包茎率3年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包茎率保持在较高水平.结论 广州市天河区棠下街社区幼儿园的3~6岁儿童的健康情况良好,监测和管理干预视力低下、口腔龋齿、包茎是幼儿园保健工作的重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