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预后关联因素分析及预测意义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究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MAS)预后结局的关联因素及预测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22年5月本院收治的MAS新生儿108例临床资料,根据治疗结果分为成功组与失败组并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新生儿MAS预后结局的关联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关联因素对新生儿MAS预后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108例MAS新生儿中,有21例院内死亡或放弃治疗(失败组),不良预后19.4%;成功组87例.多因素分析显示,窒息史(OR=1.370)、羊水污染程度高(OR=1.563)均是影响新生儿MAS预后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补充益生菌(OR=0.700)、高动脉血氧分压(PaO2)/吸入氧浓度(FiO2)(OR=0.770)是新生儿MAS预后结局的保护因素(均P<0.05),PaO2/FiO2预测新生儿MAS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970,价值较高.结论:窒息史、羊水污染程度、补充益生菌、PaO2/FiO2均与是新生儿MAS预后结局影响因素,PaO2/FiO2有一定预测价值,早期识别危险因素并制定干预措施对改善患儿预后有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先兆流产患者保胎结局影响因素及与血清sHLA-G、ACA水平关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索先兆流产患者保胎结局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其与血清可溶性人白细胞抗原-G(sHLA-G)、抗心磷脂抗体(ACA)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6月—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80例先兆流产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保胎结局分为保胎失败组与保胎成功组,对比两组一般资料,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sHLA-G、ACA水平,经单因素及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探讨先兆流产保胎结局的影响因素及与血清sHLA-G、ACA水平关系.结果:两组年龄、既往流产史、合并阴道炎、生殖道感染、妊娠期糖尿病、接触有毒化学物质等方面有差异;保胎失败组sHLA-G(7.43±1.20 U/ml)水平低于保胎成功组(50.14±4.56 U/ml),ACA阳性率(74.1%)高于保胎成功组(20.8%)(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高龄、既往流产史、合并阴道炎、生殖道感染、妊娠期糖尿病、接触有毒化学物质、sHLA-G水平低、ACA阳性率高均是影响先兆流产患者保胎结局的重要因素;Pearson相关性分析,年龄、既往流产史、合并阴道炎、生殖道感染、妊娠期糖尿病、接触有毒化学物质与血清sHLA-G水平呈负相关,与ACA阳性率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先兆流产患者保胎结局可能与高龄、既往流产史、合并阴道炎、生殖道感染、妊娠期糖尿病、接触有毒化学物质、sHLA-G水平及ACA阳性率有关,临床可针对上述因素给予密切关注,并通过监测sHLA-G水平及ACA阳性率的变化来指导临床早期干预,以确保母婴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子宫内膜容受性的评估及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子宫内膜容受性是指子宫内膜对胚胎的接受程度,对于胚胎成功植入和正常妊娠至关重要.正确理解子宫内膜容受性对生殖健康至关重要.本综述深入探讨子宫内膜容受性的评估方法,分析调节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激素和分子因素,寻找用于评估容受性的生物标志物,阐明其复杂的机制和对生育能力的影响.此外,还将讨论影响容受性的外部因素和潜在病理疾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Th1/Th2、Th17/Treg型细胞因子群在稽留流产病因学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近年来稽留流产发病率逐年上升,然病因复杂,免疫相关因素是其病因学研究的热点.妊娠被看作是一次成功的同种异体移植,母体对胎儿形成免疫耐受,但母胎界面免疫微环境的任何失衡都可能导致妊娠失败.辅助型T细胞1(Th1)/辅助型T细胞2(Th2)、辅助型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因子共同构成的细胞因子网络对维持母胎界面免疫微环境的平衡至关重要,该文以Th1/Th2、Th17/Treg型细胞因子群为中心,对其在稽留流产病因学领域的研究概况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无创-有创机械通气序贯性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中切换时机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无创-有创机械通气序贯性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时的切换时机,有效降低气管插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9年3月入住开封市中心医院急诊抢救室和呼吸科行机械通气的AECOPD患者临床资料。将入组时存在无创机械通气(NIV)相对禁忌证仍坚持使用NIV者纳入NIV组(118例),使用气管插管有创正压机械通气(IPPV)者纳入IPPV组(52例),比较两组患者总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病死率。收集患者年龄、性别、体温、呼吸频率、体重指数(BMI)、平均动脉压(MAP)、氧合指数(PaO 2/FiO 2)、呼吸指数(RI)、pH值、D -二聚体、血红蛋白(HB)、白蛋白、血乳酸(Lac)、脑钠肽(BNP)、C -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血肌酐(SCr)、白细胞计数(WBC)、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是否存在排痰障碍等临床指标,对影响NIV失败的因素进行二分类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检验NIV失败风险预测模型的价值。 结果:NIV组与IPPV组间总机械通气时间、住院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65.6±11.11比66.9±12.1,6.8%比9.6%,均 P>0.05),但NIV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IPPV组(d:12.3±2.1比14.2±2.5, P<0.05)。NIV组有101例持续完成NIV,17例NIV失败转为IPPV,NIV失败率为14.4%。NIV失败患者与NIV成功患者性别、PaO 2/FiO 2、RI、pH值、D -二聚体、PCT、WBC、Lac、排痰障碍、GCS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将上述临床相关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I、pH值、WBC、排痰障碍是NIV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RI:优势比( OR)=3.879,95%可信区间(95% CI)为1.258~11.963, P=0.018;pH值: OR=3.316,95% CI为1.270~8.660, P=0.014;WBC: OR=3.684,95% CI为1.172~11.581, P=0.026;排痰障碍: OR=0.125,95% CI为0.042~0.366, P=0.000〕。用上述独立危险因素建立的NIV失败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优度( χ2=9.02, P=0.34)。ROC曲线分析显示,NIV失败风险预测模型对AECOPD患者NIV失败具有较高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18±0.051,95% CI为0.718~0.918, P=0.000〕。 结论:存在NIV相对禁忌证仍坚持使用NIV的AECOPD患者,需对NIV失败进行进一步危险分层,对于RI、pH值、WBC异常和排痰障碍者选择NIV风险显著增大,需要更加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及时切换成IPPV,避免延误病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HIV-1低病毒血症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艾滋病,也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目前仍位居全球最重要的三大公共卫生问题之首。抗病毒治疗能够有效地抑制病毒复制,达到降低HIV相关的发病率、死亡率的治疗目标。然而,部分患者在标准的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不能实现病毒学抑制(virological suppression,VS),发生低病毒血症(low-level viremia,LLV)。目前国内外一些临床研究发现,该人群发生病毒传播、病毒学失败(virological failure,VF)、免疫活化等的风险增加。LLV作为一个新出现的临床问题逐渐受到关注。本文对LLV的流行病学概况、危险因素、及其危害展开简要陈述,有助于临床医生更全面了解LLV,以期提高LLV患者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及化疗二线或以上治疗HER-2阴性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及化疗二线或以上治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晚期胃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1年9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一线治疗失败的HER-2阴性晚期胃癌患者66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研究组( n=22例)和对照组( n=44例),研究组采用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及化疗方案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化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Cox回归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结果:治疗至少2~4个周期后,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分别为9.1%(2/22)、0(0/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108);DCR分别为77.3%(17/22)、45.5%(20/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03, P=0.014)。研究组患者未达到中位OS,对照组患者中位OS为11.7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1.59, P=0.207);研究组患者未达到中位PFS,对照组患者中位PFS为3.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0.13, 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治疗方法是HER-2阴性晚期胃癌患者PFS的独立影响因素( HR=0.33,95% CI为0.15~0.75, P=0.008)。在不良反应方面,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谷丙转氨酶升高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1.8%(7/22) vs. 6.8%(3/44), χ2=5.32, P=0.021]。两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相关的死亡。 结论:与单纯化疗比较,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及化疗二线或以上治疗HER-2阴性晚期胃癌,可延长患者PFS,提高DCR,但谷丙转氨酶升高发生率显著增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左侧或右侧原位乳内动脉至前降支系统血运重建后的血流比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比较两侧原位乳内动脉至前降支系统血运重建后的血流表现。方法:收集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期间363例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外科行左侧乳内动脉至前降支旁路移植(LIMA-LAD)和右侧乳内动脉至前降支旁路移植(RIMA-LAD)的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临床病例资料。按照不同动脉移植血管分为左侧乳内动脉移植血管组(LIMA-LAD组,329例)和右侧乳内动脉移植血管组(RIMA-LAD组,34例)。术前行经胸乳内动脉超声检查,术中使用TTFM测量并记录移植血管的血流量、搏动指数和舒张期血供比例(DF值)等参数,术后1周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结果:术前右侧乳内动脉相较于左侧直径更粗、流量更大、搏动指数更优( P<0.05)。吻合于前降支系统后,左、右两侧乳内动脉旁路移植血管在流量、搏动指数和DF值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右侧骨骼化获取的原位乳内动脉旁路移植血管并未体现出血流量增加的优势。与术前自身乳内动脉血流相比,术中左或右侧乳内动脉旁路移植血管在血流量和搏动指数方面均明显改善( P<0.001)。考虑到两组间年龄因素差异巨大,使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后再次比较流量、搏动指数以及DF值,组间差异仍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周LIMA-LAD组完成冠状动脉CTA检查313例,其中4例存在不同程度问题。RIMA-LAD组34例均完成冠状动脉CTA检查,1例提示远端显影浅淡,余者结果未见明显异常。两组在术后冠状动脉CTA完成率( P=0.381)和旁路移植血管失败率( P=0.405)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与术前自身乳内动脉血流相比,术中左、右两侧乳内动脉旁路移植血管的血流量、搏动指数均显著改善。尽管术前右侧乳内动脉血流参数优于左侧,但吻合于前降支靶血管后两组在流量、搏动指数以及DF值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骨骼化获取的乳内动脉移植血管的血流量优势并未体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放疗联合内分泌治疗期间前列腺癌患者血红蛋白降低影响因素及对预后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放疗联合内分泌治疗期间前列腺癌患者血红蛋白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并初步探讨血红蛋白减低程度与远期预后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11-2015年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放疗科放疗合并内分泌治疗的145例前列腺癌患者联合治疗期间血红蛋白变化情况。放疗采用常规分割IMRT技术,内分泌治疗采用联合雄激素阻断。结果:放疗联合内分泌治疗期间血红蛋白减少中位值为8 g/L。放疗前患者血红蛋白基线、盆腔照射、GS评分越高,治疗期间患者血红蛋白降低越明显( P<0.001),盆腔放疗增加患者治疗期间血红蛋白减低趋势(86.8%∶72.8%, P=0.05)。患者放疗前内分泌治疗时间( P=0.53)和单纯内分泌治疗期间患者血色素的变化( P=0.837)与后续放疗期间血色素减低程度无关。血红蛋白明显减低组患者与轻度减低组患者年无生化失败率相似( P=0.686)。 结论:放疗前血红蛋白基线水平与联合治疗期间血红蛋白减少呈负相关。盆腔放疗与联合治疗期间血红蛋白减少呈正相关。患者治疗期间血红蛋白减低程度与患者远期生化失败无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后凸矫形内固定术后并发症与椎旁肌退变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陈旧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后凸矫形内固定术后的机械并发症与椎旁肌退变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21年1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接受后路单节段截骨后凸矫形内固定术治疗OVCF后凸畸形患者80例,男17例、女63例,年龄(63.21±8.07)岁(范围47~77岁)。术后机械并发症包括近端交界性后凸(proximal junctional kyphosis,PJK)、螺钉松动、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远端交界性后凸及失败。比较发生和未发生机械并发症患者的多裂肌脂肪浸润率(fat infiltration,FI)、相对总横截面积(relative gross cross-sectional area,rGCSA)、相对功能性横截面积(relative functional cross-sectional area,rFCSA)。使用二分类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导致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80例患者中19例发生PJK、61例未发生,PJK组多裂肌FI(0.44±0.05)高于无PJK组(0.38±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7例发生螺钉松动、73例未发生,螺钉松动组多裂肌FI(0.47±0.05)高于无螺钉松动组(0.38±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30例发生ASD、50例未发生,ASD组多裂肌FI(0.45±0.07)高于无ASD组(0.36±0.10)、rFCSA(0.09±0.03)低于无ASD组(0.13±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多裂肌FI、rFCSA不是发生ASD的独立危险因素;23例发生远端交界性后凸及失败、57例未发生,远端交界性后凸及失败组多裂肌FI(0.48± 0.08)高于无远端交界性后凸及失败组(0.37± 0.09),rGCSA(0.16±0.04)和rFCSA(0.09±0.03)低于无远端交界性后凸及失败组(0.20±0.09和0.13±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多裂肌FI、rGCSA和rFCSA均不是发生远端交界性后凸及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陈旧性OVCF后凸矫形内固定术后发生PJK、螺钉松动、ASD和远端交界性后凸及失败可能与较高的多裂肌FI相关,且发生ASD和远端交界性后凸及失败可能也与较小的多裂肌rFCSA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