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扎格雷钠和长春西汀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奥扎格雷钠和长春西汀联合高压氧(HBO)治疗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9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72例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1∶1∶1∶1抽签法分为A、B、C、D组,每组43例;A组采用奥扎格雷钠治疗,B组采用长春西汀治疗,C组采用长春西汀和奥扎格雷钠治疗,D组采用长春西汀和奥扎格雷钠联合HBO治疗。观察4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4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患者血清氧化应激因子如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脑损伤反应因子如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神经血管生长因子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结果:治疗4个疗程后,D组总有效率(93.0%)明显高于C组(83.7%), C组总有效率(83.7%)明显高于B组(74.4%)和A组(7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D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C组,MoCA评分高于C组;C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A、B组,MoCA评分高于A、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D组患者血清MDA水平明显低于C组,SOD水平高于C组;C组患者血清MDA水平明显低于A、B组,SOD水平高于A、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D组患者血清sICAM-1和M-CSF水平明显低于C组,C组患者血清sICAM-1和M-CSF水平明显低于A、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D组患者血清BDNF、VEGF水平明显高于C组,C组患者血清BDNF、VEGF水平明显高于A、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奥扎格雷和长春西汀联合HBO能明显提高ACI患者的临床疗效,其机制主要是通过调节机体脑损伤反应因子、氧化应激因子及促神经血管生长因子的水平而实现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丁苯酞联合奥扎格雷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ADL评分和凝血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奥扎格雷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古交市医疗集团中心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1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n=47)、观察组( n=47),对照组应用奥扎格雷钠治疗,观察组采用奥扎格雷钠联合丁苯酞治疗,两组疗程14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NIHSS、ADL评分,凝血功能[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D-D)、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双侧大脑中动脉血流状态[平均血流速度(Vm)、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脑组织损伤因子[脑利钠肽(BN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治疗前,两组NIHSS、ADL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8.70±1.62)分]低于对照组[(9.45±1.2)分],ADL评分[(65.15±7.41)分]高于对照组[(61.20±6.32)分]( t=2.51、2.78,均 P < 0.05)。治疗前,两组TT、PT、D-D、APT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治疗后,观察组TT、PT、APT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D-D水平低于对照组( t=4.34、3.00、2.63、3.39,均 P < 0.05)。治疗前,两组大脑中动脉Vm、RI、P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治疗后,观察组Vm水平高于对照组,PI、RI均低于对照组( t=3.23、2.14、3.16,均 P < 0.05)。治疗前,两组BNP、NSE、S100β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治疗后,观察组BNP、NSE、S100β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t=3.09、2.18、3.33,均 P <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8%(3/47),对照组为2.13%(1/4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丁苯酞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可减轻患者脑神经功能及脑组织损伤,改善其凝血功能、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状态,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且未增加不良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针灸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58例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n=58)、观察组( n=58)。对照组采用奥扎格雷钠治疗,观察组采用针灸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两组疗程14 d。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中医证候积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凝血功能指标。 结果: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中医证候积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凝血功能指标均显著改善(均 P < 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均 P <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28%(57/58),高于对照组的86.21%(50/5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5.90, P < 0.05)。 结论:针灸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指标,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复方脑肽节苷脂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探讨复方脑肽节苷脂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 8 月—2023 年11 月佳木斯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4 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 52 例.对照组静脉滴注注射用奥扎格雷钠,80 mg/次,于 0.9%氯化钠注射 250 mL中充分溶解,2 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复方脑肽节苷脂注射液,10 mg/次,于 0.9%氯化钠注射 250 mL中充分稀释,1 次/d.两组疗程均为 14 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患侧大脑中动脉(MCA)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是 90.3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75.00%(P<0.05).治疗 7、14 d后,治疗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对照组在治疗 14 d后NIHSS评分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 7、14 d后,治疗组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侧MCA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MBP、MMP-9、bFGF、HMGB1 水平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MBP、MMP-9、bFGF、HMGB1 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复方脑肽节苷脂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疗效,能在良好安全性的基础上有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及炎症反应缓解,改善脑血流动力学,提高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基于加权TOPSIS法的奥扎格雷钠药物利用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基于加权优劣解距离(TOPSIS)法评价奥扎格雷钠的临床使用,为提高奥扎格雷钠合理使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参考奥扎格雷钠药品说明书、相关指南和文献,并通过德尔菲法,制定奥扎格雷钠药物利用评价标准,采用属性层次分析法赋予各指标权重,并通过TOPSIS法对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2021年1月—2022年4月108例出院患者使用奥扎格雷钠的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 两轮专家咨询的问卷回收率均为100%,权威系数(Cr)分别为0.85,0.83(>0.70),且专家对标准各条目给予了充分肯定.纳入评价的108份病历中,37份(34.26%)判定为合理,52份(48.15%)判定为基本合理,19份(17.59%)判定为不合理.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为超适应证用药、给药时机不恰当、用药疗程不足、疗效和实验室监测不充分等方面.结论 基于加权TOPSIS法进行用药合理性评估更直观、科学.该院奥扎格雷钠的使用总体较为规范,但在用药疗程、适应证、给药时机等方面存在问题,应加强医师与药师协作,建立完善药学干预机制,促进其临床合理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奥扎格雷氨丁三醇注射用浓溶液使用中及低温冻融稳定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4/13
目的 考察奥扎格雷氨丁三醇注射用浓溶液使用中及低温、冻融稳定性,为其临床使用、贮藏和运输提供参考.方法 奥扎格雷氨丁三醇注射用浓溶液分别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于0,2,4,6,8和24 h检测配伍后溶液的性状、pH、有关物质、不溶性微粒、可见异物及含量;奥扎格雷氨丁三醇注射用浓溶液分别经低温(2~8 ℃)和冻融(-10~-20 ℃)各3个循环,考察性状、pH、有关物质、不溶性微粒、可见异物及含量的变化.结果 奥扎格雷氨丁三醇注射用浓溶液分别用0.9%氯化钠注射液与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24 h内各项检测指标均符合规定,且与0时相比无明显变化;奥扎格雷氨丁三醇注射用浓溶液经历低温、冻融各3个循环,各检测指标也均符合规定,且与0时相比无明显变化.结论 奥扎格雷氨丁三醇注射用浓溶液与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在24h内配伍稳定性良好;短期内经历低温或冷冻条件,不影响奥扎格雷氨丁三醇注射用浓溶液的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奥扎格雷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及对其脑血管储备能力和凝血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研究奥扎格雷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疗效及对其脑血管储备能力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治疗的120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阿司匹林组(n =60)及联合用药组(n =60).阿司匹林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联合用药组给予奥扎格雷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脑血管储备能力、凝血功能、血小板指标及神经损伤.结果:治疗后,联合用药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为 96.67%,高于阿司匹林组的81.67%(P<0.05);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MCV)、脑血管储备(CVR)水平均高于阿司匹林组(P<0.05),血流灌注指标(PI)水平低于阿司匹林组(P<0.05);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水平均高于阿司匹林组(P<0.05),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低于阿司匹林组(P<0.05);血浆 6-酮-前列腺素F1a(6-K-PGF1a)水平高于阿司匹林组(P<0.05),血栓素B2(TXB2)水平、彩超测定颈动脉(IMT)内中膜厚度低于阿司匹林组(P<0.05);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低于阿司匹林组(P<0.05).结论:奥扎格雷钠联合阿司匹林临床效果良好,能够维护脑血管储备功能,降低高凝血状态,促进局部血液流通,减轻脑部神经功能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舒血宁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治疗下肢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的临床价值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1/13
探究舒血宁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治疗下肢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的临床价值研究. 方法:将于2020年5月-2021年4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50例下肢骨折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中予以奥扎格雷救治的25 例病患设为对照组,而采用奥扎格雷联合舒血宁的25例患者为观察组.观察比较2组下肢骨折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病患接受救治后凝血功能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情况差异.结果:2组病患治疗后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等指标显著低于治疗前(P<0. 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凝血酶激活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 05);同时,在治疗后,观察组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等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凝血酶激活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全血黏度显著低于治疗前(P<0. 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静脉血流速度显著高于治疗前(P <0. 05);同时,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全血黏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静脉血流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下肢骨折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治疗发现,采用舒血宁联合奥扎格雷进行治疗能有效缓解患者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提升治疗效果,具有应用价值和实际意义,建议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13
-
双侧延髓内侧梗死一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患者男,58岁,因"头晕、四肢麻木无力、言语不利伴饮水呛咳,恶心、呕吐15 h"于2022年11 月13 日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急诊.查体:BP 215/100 mmHg(1 mmHg=0.133 kPa),HR 80次/min,头颅CT提示右侧基底节区及左侧丘脑缺血灶可能,予硝苯地平缓释片,BP未下降,改为泵入乌拉地尔降压、甲氧氯普胺止吐、奥扎格雷等改善循环治疗,上述症状未见好转,转入神经内科病房.发病以来精神一般,饮食及大小便正常,体质量无明显变化.既往高血压病6年,最高210/100 mmHg,口服替米沙坦降压,BP控制不详.吸烟40余年,平均30支/d,未戒烟;饮酒8年,平均100 ml/d,未戒酒.家族史无特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
灯盏花素注射剂用于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9/23
目的 系统评价灯盏花素注射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资讯、PubMed、Cochrane Library、Springer Link、Web of Science等中英文数据库,检索时间为数据库建库至2023年5月.筛选灯盏花素注射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RCTs,使用RevMan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7篇RCTs,共计3031例患者(灯盏花素联合对照药物组1521例、单独使用对照药物组151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灯盏花素注射剂联合对照药物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总有效率高于单独使用对照药物如奥扎格雷钠组(RR=1.20,95%CI:1.11~1.30,P<0.01)、硫酸氢氯吡格雷组(RR=1.17,95%CI:1.11~1.24,P<0.01)、依达拉奉组(RR=1.19,95%CI:1.09~1.30,P<0.01)和常规治疗组(RR=1.27,95%CI:1.17~1.37,P<0.01);治疗后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灯盏花素注射剂联合组明显低于单独使用奥扎格雷钠组(MD=-3.63,95%CI:-4.34~-2.91,P<0.01)、硫酸氢氯吡格雷组(MD=-2.02,95%CI:-2.58~-1.46,P<0.01)、依达拉奉组(MD=-6.73,95%CI:-7.00~-6.46,P<0.01)和常规治疗组(MD=-2.10,95%CI:-2.82~-1.39,P<0.01);灯盏花素注射剂联合常规治疗与单独使用常规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66,95%CI:0.32~1.38,P>0.05).结论 灯盏花素注射剂联合对照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较单独使用对照药物更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