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课程形式指导低年级医学本科生阅读科研文献的探索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科研文献阅读是医学生需要尽早掌握的一项必备技能,也是培养其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以课程形式指导低年级本科生阅读科研文献,有助于学生掌握系统、科学的文献阅读方法,为其日后学习和深造奠定扎实基础。本研究以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教学团队为北京大学医学部各专业二年级和三年级本科生开设的校级通识选修课程"科研文献学习与交流"为例,阐述了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并通过课程考核和问卷调查评价教学效果。结果显示,选修过本课程的137名学生中,99.3%(136/137)的学生均能够顺利完成本课程的学习并通过考核。对2020至2021年选修本课程的72名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以课程形式指导低年级本科生阅读科研文献能够提升学生的文献阅读能力[88.9%(64/72)]和口头报告能力[66.7%(48/72)],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51.4%(37/72)],并使学生从同伴学习中获益[63.9%(46/72)]。本课程初步建立了一套以独立课程为形式,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早期科研训练体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基本科研素养,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构思-设计-实施-运作"探索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早期接触临床科研项目管理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早期接触临床科研项目对培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科研能力与兴趣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早期接触科研项目的管理方案及效果评价尚比较缺乏。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自2021年起进行临床医学本科生早期接触临床科研项目管理的探索,通过3年的探索,建立了基于"构思-设计-实施-运作"(conceiving-designing-implementing-operating,CDIO)的管理方案。对参与项目的127名临床医学本科生和111名临床医学教师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08名(85.0%)学生和92名(82.9%)教师对项目感到满意,102名(80.3%)学生通过参加项目获得了成就感,其中99名(97.1%)学生认为提高了临床科研能力,89名(87.3%)学生认为提高了学术写作能力,70名(68.6%)学生认为提高了学术表达能力。91名(71.6%)学生在项目结束时能够撰写并投稿一篇综述或论著。基于CDIO对学生早期接触临床科研项目进行管理,有助于促进医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迷惘困境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索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读期间经历的迷惘困境,为基于转化学习理论的教学改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及最大差异法,于2019年3—6月选取江苏省3所高校23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全日制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法,对其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应用传统内容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提炼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迷惘困境4个主题:新环境挑战课程学习的预期假设;科研能力与培养目标存在差距;调整在临床实践中的自我定位;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准备度不足。结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课程学习、科学研究、临床实践和毕业准备方面存在迷惘困境,护理教育者可以此为触发点,开展基于转化学习理论的教学改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整合式教学在妇产科临床见习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串联式情景模拟结合症状为中心整合式教学在妇产科临床见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6级临床医学专业181名学生(实验组)为研究对象,实施疾病串联式情景模拟结合症状为中心的整合教学方式,通过形成性评价和满意度问卷调查,与2015级临床医学专业195名学生(对照组)对比,评价教学效果。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结果:实验组形成性评价成绩(88.66±5.92)分高于对照组(81.11±7.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学生对教学灵活性、创新性以及提高学习兴趣及临床思维能力方面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0.05);实验组教师在教学灵活性、整合性,学生课堂参与度、活跃度以及对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及岗位胜任力培养方面较对照组更满意( P<0.05)。 结论:串联式情景模拟结合症状为中心的整合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良好的临床思维能力和有助于学生建立疾病整体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综合性大学医学传播学通识课程的实践探索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为了提高高校学生健康素养、培养学生对媒体传播医学知识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促进健康理念和行为的形成,同济大学同济临床医学院面向通识教育阶段各专业学生开设"健康疾病传播"医学传播学通识选修课程。课程在设计上关注学生需求,提升高阶性和挑战度,应用案例教学方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方法,通过医学传播案例分析、传播作品创作、研究性项目任务等促进学生学习投入度,提高了学生健康素养,提升了学生思维、综合、创造能力。课程运行2轮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以为医学传播学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医学英语课程中的医学生共情能力培养探索与思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共情能力是人文精神的重要体现。培养医学生共情能力呼应了"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医学教育改革的总体目标和要求,有助于培养兼具医术和医德的卓越医学人才。本研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探索通过医学英语课堂培养医学生共情能力,紧扣共情能力的认知、情感和行为3个维度,结合语言和人文课堂的教学特色,选择医疗题材的影视片段作为教学素材,设计了符合医学生本科教育阶段特点的教学方案。在对参与教学的109名学生的调查中,有95人(87.2%)对教学形式非常认可,认为医学英语对提升共情能力有帮助。教学实践证明,该方案充分体现了语言类课程的人文属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构建不同层次医生肿瘤心脏病学培训标准及考核体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肿瘤心脏病学已经发展成为现代心脏病学中一个新的重要分支,临床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医学生对这一前沿领域的关注。目前在肿瘤心脏病学培训中存在诸多不足,缺乏完善的教学培训及评价体系。为了适应肿瘤心脏病学科人才培养的目标与定位,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采用多学科团队教学模式,针对不同培训阶段的学员,设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和培训目标,并配合多样的教学方法和考核形式,探索并建立了不同层次医师肿瘤心脏病学培训及考核体系,并付诸实施,教学效果突出,得到师生广泛认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岗位胜任力培养的法医物证学实验教学设计与探索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传统法医物证学实验教学模式多局限于实验操作,无法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岗位胜任力,因此寻求创新的教学培养模式迫在眉睫。目前法医物证学实验教学以教师为主体,存在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不足、教学和考评模式单一、与实际应用脱节等问题。本研究提出基于岗位胜任力培养的法医物证学实验教学设计方案,将课程植入于模拟案件框架中,并借助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和小组讨论学习方式,以期实现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模式。通过对部分章节教学内容进行初步改进发现,与接受传统教学比较,该教学模式下学生完成规定实验操作用时平均缩短4 min,理论课考试案例分析题平均得分提升1.5分,并且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岗位胜任力均得到提升,值得进一步探索和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自我认知的医学生职业素养发展阶段性比较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不同年级医学生职业素养发展阶段性特征并提出相关建议。方法:通过自主设计问卷,从汕头大学医学院2014级至2018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中分层随机抽取427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等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医学生职业素养的合格率为70.9%(303/427),优良率为49.6%(212/427)。从一年级至五年级医学生职业素养评分依次为51.8分、70.7分、68.2分、73.8分、71.9分,相邻年级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医学生职业素养总体情况良好,呈波浪式前进和不平衡性的发展特征,高年级学生职业素养高于低年级学生。医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应当加强人文知识教育,重视临床育人功能,根据不同年级学生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翻转课堂的线上教学方式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基于翻转课堂的线上教学方式以学生学习时间和地点灵活为特点,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本文以胸部局部解剖学教学为例,阐述了基于翻转课堂的线上教学方式在人体解剖学课程中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过程。课程考核结果显示,98.0%(96/98)的学生成绩合格;问卷调查结果表明,85.7%(84/98)的学生认为该方式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93.9%(92/98)的学生对课程整体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