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胃十针”结合多潘立酮片治疗胃肠神经官能症伴失眠症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基于“胃不和则卧不安”理论探讨“胃十针”结合多潘立酮片对胃肠神经官能症伴失眠症患者临床症状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20年3月-2021年3月本院98例胃肠神经官能症伴失眠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9例。对照组口服多潘立酮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胃十针”治疗。2组均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证候评分,采用胃肠道症状评定量表(GSRS)评估胃肠道症状的严重程度,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焦虑和抑郁程度,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估睡眠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胃脘疼痛、嗳气、脘腹痞胀、食少纳呆、嘈杂反酸、倦怠乏力、大便黏滞不爽或便溏评分及总分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19.61、19.30、23.10、22.05、20.43、21.81、20.51、16.38, P<0.01);典型症状、腹痛症状、反流症状、腹泻症状、便秘症状评分及总分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10.10、11.14、11.04、9.31、11.24、5.30, P<0.01);HAMA、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6.96、6.85, P<0.01);入睡时间[(1.15±0.56)分比(2.11±0.75)分, t=7.18]、睡眠时间[(0.92±0.63)分比(1.52±1.12)分, t=3.27]、睡眠质量[(1.02±0.66)分比(1.96±0.80)分, t=6.35]、睡眠效率[(0.86±0.62)分比(1.68±0.85)分, t=5.46]、睡眠障碍[(0.92±0.36)分比(1.48±0.55)分, t=5.96]、日间功能障碍[(0.96±0.42)分比(1.97±0.87)分, t=7.32]、催眠药物[(0.98±0.45)分比(1.81±0.62)分, t=7.58]评分及总分[(6.85±1.47)分比(12.73±2.95)分, t=12.49]低于对照组( P<0.01)。 结论:“胃十针”结合多潘立酮片可有效改善胃肠神经官能症伴失眠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睡眠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高压氧治疗中陪同人员肺气囊破裂致脑气栓症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患者,男,38岁,因亲属脑外伤昏迷行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治疗时进氧舱陪护。陪舱前(2019年9月20日)心电图、血常规、肺部X线检查无异常(图1A),于2019年9月23日上午10∶03首次进入医用空气加压氧舱陪同亲属行HBO治疗。HBO治疗方案:治疗压力升至0.16 MPa(1.6 ATA)后,稳压吸氧20 min 3次,每次间歇5 min;升、减压各10 min,减压前5 min吸氧(减压速度6 kPa/min)。本例患者为陪护人员,治疗全程无吸氧,亦无任何不适,与其他陪护交流正常。减压出舱前1 min本例患者突然出现站立不稳(舱内其他人员无类似症状),出舱后迅速被送至急诊科。影像学检查:肺部X线片示右上肺野直径约32 mm圆形高密度影,边界清,提示肺大泡出血(图1B);头部CT示右额顶枕叶多发性斑片状低密度影,其内夹杂散在小气泡影(图1C)。初步诊断为脑气栓症,给予美国海军减压病加压治疗表Ⅴ方案行HBO治疗,安排医护陪舱、心电监护;入舱时患者神志清醒,对答切题,但右侧肢体躁动,给予约束带固定,经安抚可吸氧;治疗全程患者神志清醒,躁动,心率121次/min,血压130/90 mmHg,呼吸21次/min,血氧饱和度(SPO 2)100%;出舱后精神状态欠佳,嗜睡,可简单对答,左侧肢体无力,多次呕吐(为胃内容物)。HBO治疗2 h后头部MRI检查示右侧顶枕叶皮层白质斑状异常信号,无占位征象,加权像示右侧枕叶皮质下小斑片状高信号影(图1D),考虑缺血梗塞灶,收入神经内科治疗。入科后患者呈中度昏迷,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 [1]睁眼反应为1分,语言评分为1分,运动评分为3分,总分为5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2]评分为27分,左侧Gordon征(+),余正常。临床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三低饮食及抗血小板、降脂、脱水、营养神经、改善循环等对症治疗。治疗后1 d呼叫可睁眼能回应;治疗后2 d GCS评分为13分,可自主睁眼,呼叫能应答;左侧肢体肌力为0级,右侧肢体肌力为5 -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开放手术治疗中小型腹壁切口疝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开放手术在治疗中小型腹壁切口疝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10例中小型腹壁切口疝行疝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开放组( n=57),腔镜组( n=53),开放组采用前入路腹膜外补片置入术行切口疝修补,腔镜组采用腹腔镜后入腹腔内补片置入术行切口疝修补。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排气、排便)、拔除胃管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首次进食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Mean± SD)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 结果:两组患者均康复出院。开放组术后1、3、5 d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分别为(4.02±0.19)、(2.21±0.26)、(1.39±0.98)分,腔镜组分别为(4.68±0.62)、(2.76±1.18)、(1.84±0.62)分,开放组均小于腹腔镜组,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开放组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拔除胃管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首次进食时间分别为(50.73±14.69) h、(87.21±13.75) h、(9.64±3.92) h、(3.42±1.22) d、(37.11±9.76) h,腔镜组分别为(65.14±9.54) h、(89.73±11.56) h、(11.43±5.61) h、(2.81±1.39) d、(38.92±7.59) h,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开放组住院时间(9.14±0.03) d,腔镜组住院时间(9.74±0.49) d,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开放组住院费用(1.51±0.36)万元,腔镜组住院费用(2.13±1.06)万元,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中小型腹壁切口疝采用开放式腹壁切口疝修补术安全有效,费用低,有利于减少患者痛苦,加速患者术后的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老年人餐后不适综合征的治疗:一项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估米曲菌胰酶片治疗老年人餐后不适综合征(PD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及其与促胃肠动力药物的疗效差异。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老年PDS患者用随机数表法抽样分为3组,莫沙必利组采用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5 mg/次,3次/d,餐前服用,疗程2周),米曲菌胰酶片组采用米曲菌胰酶片治疗(244 mg/次,3次/d,餐中或餐后服用,疗程2周),联合治疗组采用枸橼酸莫沙必利片和米曲菌胰酶片治疗(用法用量同前,疗程2周)。采用改良的尼平消化不良指数(NDSI)评分标准,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周、2周、停药4周后,对患者进行NDSI评分、不适强度评分和PDS评分,同时进行疗效分析和药物不良反应评估。结果:全国16家三级甲等医院参加本研究,共有323例患者入组,其中,莫沙必利组105例,米曲菌胰酶片组109例,联合治疗组109例。研究对象中,男148例(45.8%),女175例(54.2%),年龄60~100(71.4±9.0)岁;3组的基线特征无差异。治疗后,3组的NDSI评分均明显下降( P<0.001);不论是米曲菌胰酶片组还是联合治疗组,治疗1周、2周的NDSI评分与莫沙必利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3组的不适强度评分和PDS评分在治疗后均下降( P<0.001),其中联合治疗组的评分下降最明显;米曲菌胰酶片组第1周和第2周的不适强度评分和PDS评分均低于莫沙必利组[不适强度评分:第1周,4.0(2.8,8.0)分比6.0(3.0,10.0)分;第2周,3.0(0.0,5.0)分比4.0(2.0,6.0)分; P值均<0.05。PDS评分:第1周,6.0(3.0,9.0)分比7.0(3.5,10.5)分;第2周,3.0(0.0,5.0)分比4.0(2.0,7.0)分; P值均<0.05]。莫沙必利组、米曲菌胰酶片组和联合治疗组在治疗1周时的总有效率均超过15.0%,治疗2周时总有效率分别为55.2%、68.8%和73.4%,其中米曲菌胰酶片组和联合治疗组的2周总有效率均高于莫沙必利组( P=0.041和 P=0.006)。停药后,莫沙必利组的复发率最高(9.5%),显著高于米曲菌胰酶片组(1.8%, P<0.05)和联合治疗组(1.8%, P<0.05)。3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米曲菌胰酶片可以安全、有效改善老年人PDS症状,其治疗老年人PDS的效果与莫沙必利相近,且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米曲菌胰酶片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老年人PDS的效果优于单用一种药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SPINK1及 CFTR双基因变异致儿童遗传性胰腺炎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患儿,女,10岁3月,以"呕吐、腹痛2 d"入院。2 d前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呕吐,非喷射状,为黄绿色胆汁,量中,伴腹痛,左上腹为主,家长自行予口服"庆大霉素、炎宁消炎片"等治疗1 d,经治疗腹痛稍减轻,但仍间断呕吐,就诊于当地医院行腹部CT检查提示"急性胰腺炎、脾脏外缘、双肾周间隙、胃壁周围、双侧结肠旁沟渗出液,腹腔积液,脂肪肝",后住院治疗,入院后予头孢曲松钠、甲硝唑抗感染,奥美拉唑、生长抑素、腹腔穿刺引流等对症支持治疗,治疗1 d后转诊至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急诊以"急性胰腺炎"收住PICU。自发病以来,患儿无发热,无抽搐,无咳嗽、咳痰,无腹泻,禁食水中,小便稍减少。既往史:既往无特殊病史。家族史:否认家族遗传病及类似疾病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除湿胃苓汤加减联合火针治疗慢性湿疹脾虚湿蕴证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除湿胃苓汤加减联合火针治疗慢性湿疹脾虚湿蕴证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8年1月-2020年1月山东省泰山医院106例慢性湿疹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53例。对照组口服氯雷他定片与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观察组给予除湿胃苓汤加减联合火针治疗。2组均治疗8周,随访12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证候评分,采用湿疹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eczema area and severity index,EASI)评估湿疹严重程度,瘙痒VAS量表评估瘙痒程度;采用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IgE水平,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行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EOS)计数。记录不良反应与复发情况,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34%(50/53)、对照组为77.36%(41/5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29, P=0.012)。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EASI、瘙痒VAS评分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11.97、6.31、10.61, P值均<0.001);血清IgE水平[(57.19±7.54)IU/ml比(81.55±12.08)IU/ml, t=12.45]、EOS计数[(310.54±52.84)×10 6/L比(465.51±58.04)×10 6/L, t=14.37]均低于对照组( P<0.01)。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9%(8/53)、观察组为3.77%(2/5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98, P=0.046)。观察组复发率为6.00%(3/50)、对照组为21.95%(9/4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01, P=0.025)。 结论:除湿胃苓汤加减联合火针可有效改善慢性湿疹脾虚湿蕴证患者皮损和瘙痒症状,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远期复发率,且安全性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伏立康唑干混悬剂防治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期间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在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术期间应用伏立康唑干混悬剂防治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患儿依从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1日至2021年4月30日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应用伏立康唑干混悬剂防治IFI的25例allo-HSCT患儿的临床资料。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监测伏立康唑血药谷浓度,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法检测 CYP2C19基因分型。采用秩和检验分析 CYP2C19基因型对伏立康唑血药谷浓度的影响, Fisher′ s精确检验法分析胃肠黏膜炎严重程度对allo-HSCT患儿伏立康唑血药谷浓度的影响。 结果:25例allo-HSCT患儿,男18例,女7例;中位年龄为6岁(2~13岁)。移植术期间初始给予常规剂量伏立康唑干混悬剂后间断监测伏立康唑血药谷浓度,仅13例(52.0%)患儿血药谷浓度达标,11例(44.0%)患儿需依据血药谷浓度调整剂量后方可达标,另1例(4.0%)上调剂量2倍后仍不能达标。20例患儿行 CYP2C19基因型检测,其中慢代谢基因型(PM)4例,中间代谢基因型(IM)9例,快代谢基因型(EM) 6例,超快代谢基因型(UEM)1例,各组血药谷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24.012 , P<0.01)。移植术期间12例患儿出现轻中度胃肠黏膜炎,重度胃肠黏膜炎7例,重度胃肠黏膜炎患儿血药谷浓度达标率(1/7例,14.3%)明显低于轻中度胃肠黏膜炎患儿血药谷浓度达标率(9/12例,7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2),5例(71.4%)重度胃肠黏膜炎患儿药物剂量上调后可达到目标谷浓度,提示重度胃肠黏膜炎对伏立康唑干混悬剂血药浓度影响较大。25例allo-HSCT患儿新发IFI的发生率为0,患儿服用伏立康唑干混悬剂的依从性为100.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0%,经对症治疗后均缓解。 结论:伏立康唑血药浓度在不同儿童个体间及同一个体不同状态下有较大差异,临床有必要进行药物谷浓度监测调整用药剂量。儿童移植术期间使用伏立康唑干混悬剂防治IFI安全有效,且患儿服药依从性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托法替布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小鼠早期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探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托法替布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探究狼疮肾炎(LN)与SLE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可能的关系。方法:选择8周龄无特定病原体(SPF)级雌性MRL/lpr小鼠16只,体质量20~25 g,通过完全随机法分为治疗组与安慰剂组,每组8只。治疗组通过0.9%氯化钠溶液稀释托法替布,按照10 mg·kg -1·d -1剂量灌胃,安慰剂组(淀粉片剂)用药方法同治疗组,共给药8周。ELISA方法检测2组小鼠血清抗dsDNA抗体水平;Bradford法蛋白浓度测定小鼠尿蛋白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脂、尿素氮、血肌酐、补体C3、补体C4水平;蛋白印迹法测定主动脉及肾组织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非受体型蛋白酪氨酸激酶家族1(JAK1)、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STAT)1、STAT2蛋白表达水平;主动脉弓切片后采用油红O染色,使用Image J软件评估血管斑块面积及内中膜厚度;肾脏取病理切片后采用HE染色,使用肾小球活动性评分系统评估LN活动性病变;组间统计学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相关性分析使用Spearman法。 结果:①治疗组血清抗dsDNA抗体表达水平[(5.2±1.0)U/ml]低于安慰剂组[(6.9±1.2)U/ml]( Z=-3.07, P=0.008),补体C3、补体C4水平均高于安慰剂组[(293±10)mg/L与(260±19)mg/L, Z=2.72, P=0.017;(16±6)mg/L与(8±9)mg/L, Z=3.78, P=0.006]。治疗组与安慰剂组血清尿素氮、血肌酐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6±0.7)mmol/L与(11.5±1.1)mmol/L, Z=-1.96, P=0.071;(17±5)μmol/L与(22±6)μmol/L, Z=-1.79, P=0.095]。②与安慰剂组相比,治疗组小鼠LDL、TC、TG水平均下降[(0.83±0.15)mmol/L与(1.08±1.05)mmol/L, Z=-3.95, P=0.001;(2.90±0.08)mmol/L与(1.81±0.97)mmol/L, Z=-5.17, P=0.001;(1.10±0.08)mmol/L与(1.60±0.42)mmol/L, Z=-3.23, P=0.013],HDL水平升高[(2.02±0.99)mmol/L与(1.81±0.97)mmol/L, Z=4.42, P=0.001]。③治疗组主动脉MCP-1、JAK1、STAT1、STAT2水平较安慰剂组降低(0.17±0.30与0.23±0.05, Z=-3.06, P=0.009;0.83±0.09与1.05±0.19, Z=-3.07, P=0.008;0.77±0.07与0.94±0.13, Z=-2.83, P=0.014;0.70±0.07与0.82±0.09, Z=-2.83, P=0.013),主动脉斑块面积及主动脉内中膜厚度低于安慰剂组[(12±31)μm 2与(1 242±1 101)μm 2, Z=-3.12, P=0.016;(63±7)μm与(82±8)μm, Z=-5.13, P<0.001]。④与安慰剂组相比,治疗组尿蛋白水平及肾小球肾炎活动性评分均降低[(0.08±0.03)mg/ml与(0.20±0.11)mg/ml, Z=-3.08, P=0.015;(1.79±0.38)分与(2.79±0.14)分, Z=-7.08, P<0.001],肾组织MCP-1、JAK1、STAT1、STAT2水平较安慰剂组降低(0.364±0.040与0.425±0.021, Z=-3.85, P=0.003;0.689±0.074与0.838±0.068, Z=-4.19, P=0.001;0.508±0.070与0.646±0.119, Z=-2.85, P=0.015;0.618±0.062与0.740±0.101, Z=-2.94, P=0.013)。⑤2组小鼠肾小球活动性评分与LDL、TC、TG、主动脉斑块面积、主动脉内中膜厚度均呈正相关( r=0.51, P=0.043; r=0.79, P<0.001; r=0.64, P=0.008; r=0.82, P<0.001; r=0.74, P=0.001),与HDL呈负相关( r=-0.53, P=0.036)。2组小鼠尿蛋白水平与LDL、TC、TG、主动脉斑块面积、主动脉内中膜厚度均呈正相关( r=0.67, P=0.004; r=0.68, P=0.004; r=0.53, P=0.033; r=0.80, P<0.001; r=0.74, P=0.001),与HDL呈负相关( r=-0.57, P=0.021)。 结论:LN严重程度与SLE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及血脂异常具有一定相关性;托法替布可能减轻MRL/lpr小鼠早期动脉硬化程度及LN程度,并降低血脂水平,对于改善SLE预后、提高患者生存率可能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自体舌黏膜补片输尿管成形术治疗输尿管狭窄的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采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自体舌黏膜补片输尿管成形术治疗输尿管狭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至2022年8月贵州省人民医院收治的6例输尿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例,女3例;年龄(40.2 ± 11.5)岁。术前均行泌尿系B超、CT尿路造影和输尿管逆行造影等检查评估肾积水程度和输尿管狭窄情况。病变位于左侧2例,右侧4例;上段狭窄4例,中段狭窄2例;患侧肾盂分离3.2(2.1,4.2)cm,输尿管狭窄长度为3.8(2.5,4.3)cm(1.0~5.0cm),术前血肌酐90(71,97)μmol/L。所有患者均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自体舌黏膜补片输尿管成形术。术中充分暴露并纵行切开输尿管狭窄段,根据狭窄情况切取长2.5~5.0 cm、宽1.0~1.5 cm的舌黏膜,修剪后与狭窄段输尿管吻合修复输尿管狭窄。术中均于患侧输尿管内留置双J管1根。分析围手术期结果及并发症情况。比较治疗前后血肌酐和患侧肾盂分离情况。结果:6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90.8 ± 59.0)min,术中出血量中位值40(20,63)ml,术后术区引流管留置时间6(4,6)d,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3(2,3)d,术后住院时间6(6,7)d。所有患者术后1周舌部伤口愈合良好,言语清晰;术后2周拔除尿管;术后拔除双J管时间8(6,10)周。术后第3个月复查肾功能及影像学检查,血肌酐79(71,104)μmol/L,患侧肾盂分离1.2(1.2,1.4)cm,均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自体舌黏膜补片输尿管成形术治疗输尿管狭窄,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围手术期并发症少等特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胸腔镜治疗Kluth Ⅲb3型新生儿食管闭锁2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女,出生后3 d诊断为先天性肛门闭锁于2022年8月1日转至淮安市妇幼保健院小儿外科。患儿系其母孕39 +4周于外院经阴道分娩,孕1产1,出生时患儿体重为2.3 kg。入院后患儿口水较多且无法进食,并伴有呛咳和窒息。体格检查显示肛门闭锁合并直肠前庭瘘,无腹胀。食管造影提示食管闭锁,近端闭锁盲端位置在第一至第二胸椎水平(图1)。腹部X线片显示胃肠道气体影,根据Gross分型初步诊断为Ⅲ型食管闭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