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伤性腰5椎体完全性前脱位一例及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报道1例少见的创伤性L 5椎体完全性前脱位病例,并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特点、发生机制及治疗策略。 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52岁女性创伤性L 5椎体完全性前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及PubMed等数据库中,以"创伤性腰骶椎完全性脱位""创伤性腰骶椎完全性滑脱"和"traumatic complete lumbosacral dislocation""traumatic lumbosacral spondyloptosis"为中英文关键词,检索2019年1月前有关L 5椎体创伤性完全性前脱位的相关文献,共纳入10篇10例L 5椎体创伤性完全性前脱位的英文文献报道。结合本例诊治过程,总结该损伤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损伤原因及治疗方法。 结果:本文1例成年女性因交通事故致L 5椎体完全性前脱位伴神经损伤,行单纯后路减压、复位及椎间植骨融合术,术后完全复位,随访6个月复位无丢失,内固定物无松动,患者神经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结合文献报道的10例,共11例创伤性L 5椎体完全性前脱位,男9例、女2例,年龄18~57岁,多由高能量暴力伤导致腰骶部肿胀、疼痛、活动受限及不同程度神经功能损伤;影像学提示L 5椎体相对于骶骨椎体前移超过100%,多合并脊柱后方附属结构破坏;治疗多提倡早期手术减压、复位、内固定植骨融合术以重建腰骶段稳定性及改善神经功能状态。 结论:急性创伤性L 5椎体完全性前脱位临床较为罕见,生物力学极不稳定,且多合并神经损伤。其发生机制尚存争议。早期采取手术减压、复位及融合有助于改善预后。尽管需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具体手术方式,但单纯后路减压复位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是处理创伤性L 5椎体完全性前脱位的一种安全、有效术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儿童急性过伸性脊髓损伤的回顾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回顾分析儿童急性过伸性脊髓损伤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情况。方法:纳入2010年9月至2020年9月间在武汉协和医院、武汉儿童医院收治的因持续或反复过伸脊柱后儿童脊髓损伤病例资料,根据美国脊髓损伤协会残损等级(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 impairment scale,AIS)标准,将患者分为完全性脊髓损伤组和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组,回顾分析两组脊髓损伤病例的年龄、损伤后症状及演变、神经损伤情况、影像学资料、实验室检查资料、预后及并发症等数据,总结这一类型疾病的特征。结果:共有44例儿童发生儿童过伸性脊髓损伤,年龄分布在3~10岁,95%的患儿<8岁且为女童。完全性脊髓损伤组与不完全脊髓损伤组患儿的发病年龄、舞蹈训练时间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发病特征为持续或者反复过伸脊柱过程中出现腰腿疼痛、下肢无力或感觉异常,随后短时间内症状进行性加重至截瘫。相关血液、脑脊液常规及生化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全脊柱无骨折及脱位,MR检查显示胸腰段脊髓髓内弥漫性水肿高信号影。完全性脊髓损伤患儿占比达60%,预后差,后期脊髓萎缩,并发症多。结论:10岁以下的儿童在反复过伸脊柱后可发生急性过伸性脊髓损伤;完全性损伤患儿预后差,并发症多,因此预防这一类型的损伤最为重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骨性和软组织性髌骨脱位模型中滑车发育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通过股骨截骨术增大股骨前倾角和髌骨内外侧软组织失平衡手术制作髌骨脱位模型,观察股骨滑车局部形态和骨小梁结构的变化。方法:取40只3个月龄的新西兰幼兔,分别对其右膝进行两种手术方式(每组20只):①截骨组,接受股骨旋转截骨术,股骨远端内旋来增大股骨前倾角;②软组织组,行髌骨内侧支持带松解和外侧支持带紧缩缝合术。所有左膝作为正常对照组。术后观察4个月至骨骼成熟,将股骨远端进行Micro-CT扫描,测量滑车形态:外侧髁、滑车沟和内侧髁的高度,滑车沟角,滑车的外侧和内侧关节面倾斜角等,并对骨小梁进行分析:骨体积分数、骨小梁厚度、骨小梁数量、骨小梁分离度和骨密度等。相关指标的结果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截骨组中1例发生髋关节脱位,而髌骨未发生脱位;3例在屈膝状态下出现完全性的髌骨脱位;16膝在膝关节被动伸直时,髌骨发生脱位。软组织组中15膝在屈膝状态下出现完全性的髌骨脱位,5膝未发生髌骨脱位。截骨组的股骨滑车在滑车入口处伴有局部的突起形成,称为"骨突",而滑车关节面比较光滑,未出现明显的软骨破裂等,而软组织组的股骨滑车未见"骨突"形成,滑车关节面出现软骨破裂、缺损等关节炎表现。与对照组相比,截骨组和软组织组的滑车均变浅和变宽,滑车沟高度和滑车沟角变大,但两组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与对照组相比,截骨组骨小梁发生汇聚,内侧髁和外侧髁的骨小梁厚度增大,内侧髁骨小梁数量减少,而软组织组表现为骨质疏松,内侧髁和外侧髁的骨体积分数、骨小梁厚度、骨小梁数量和骨密度都减少,骨小梁分离度增大。与软组织组相比,截骨组内侧髁和外侧髁的骨体积分数、骨小梁厚度、骨小梁数量和骨密度都较大,骨小梁分离度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股骨截骨术增大股骨前倾角和髌骨内外侧软组织失平衡手术可成功构建髌骨脱位的骨性和软组织型模型,并继发形成不同的滑车形态学改变和骨小梁结构变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2018年中国创伤性脊髓损伤流行病学特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统计和分析2018年中国创伤性脊髓损伤发病率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从我国3个区域、9个省、27个市随机抽取具有收治脊髓损伤患者能力的医院,回顾性调查2018年收治的符合条件的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计算全国及各区域的发病率。通过病案调查表采集患者的一般资料、致伤原因、损伤水平、损伤程度、合并骨折节段和类型、合并伤、并发症、死亡情况等数据,并根据地理区域、年龄、性别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纳入4 134例患者的医疗记录,其中男女比例为2.99∶1。中国2018 年创伤性脊髓损伤发病率为50. 484人次/100万人(95% CI 50.122~50.846)。东部地区的发病率最高为53. 791人次/100万人(95% CI 53.217~54.365)。主要致伤原因在全国为高处坠落伤(29.58%),西部地区同全国(40.68%),而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为交通伤(31.22%、30.10%)。主要损伤水平在全国为颈髓(64.49%),且中部地区颈髓损伤的比例最高(74.68%),西部地区腰骶髓损伤的比例最高(32.30%)。损伤程度发生率最高的为不完全性四肢瘫(55.20%),且在各个地区的分布规律一致。65.87%的患者合并骨折或脱位,其中西部地区合并比例高达77.95%,而中部地区合并比例仅54.77%。在全国,以头颈部为最主要合并伤(37.87%),东部、中部地区的合并伤分布规律同全国,而西部地区以胸部合并伤(38.57%)的比例最高。32.90%的患者并发呼吸系统并发症。23例(0.56%)患者院内死亡,其中17例(73.91%)因呼吸功能障碍死亡。 结论:我国创伤性脊髓损伤的高发病率地区是东部,主要致伤原因为高处坠落伤,以颈髓损伤为最主要损伤节段,以不完全性四肢瘫发生率最高,以头颈部损伤为最主要合并伤,以呼吸系统并发症为最主要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跳舞"下腰"致脊髓损伤后继发麻痹性脊柱侧凸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目的:探讨因跳舞"下腰"致脊髓损伤后继发麻痹性脊柱侧凸(paralytic scoliosis secondary to spinal cord injury)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23年8月跳舞"下腰"致脊髓损伤后继发脊柱侧凸于南京鼓楼医院脊柱外科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坐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检查.记录患者脊髓损伤时年龄、确诊脊柱侧凸年龄、手术时年龄、截瘫平面、侧凸弯型、累及节段数、顶椎旋转情况,是否合并髋关节脱位,并于全脊柱正、侧位和Bending位X线片上测量冠状面侧凸主弯Cobb角、骨盆倾斜角和矢状面成角,计算侧凸柔韧度.对骨盆倾斜角和主弯Cobb角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共19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均为女性,脊髓损伤时年龄5~9岁(6.8±1.1岁),确诊脊柱侧凸时年龄6~11岁(8.6±1.3岁),手术时年龄10~26岁(13.2±3.9岁).损伤平面以下均为完全性瘫痪,其中13例截瘫平面位于T10水平,2例位于T9水平,4例位于T8水平.主弯均为长C型腰弯或胸腰弯,主弯累及节段数为7~13个(9±2个),Cobb角为50°~110°(74.2°±14.6°),主弯柔韧度为 30%~54%(41%±10%).顶椎旋转按 Nash-Moe 法分级,Ⅳ度 12 例,Ⅲ度 6例,Ⅱ度1例.矢状面上,腰椎后凸15例(78.9%),局部后凸角为27°~47°(34.3°±5.8°),腰椎前凸角为-47°~55°(-16.9°±34.1°);胸椎呈代偿性后凸减小甚至前凸,胸椎后凸角为-10°~25°(10.4°±9.1°).所有患者均合并髋关节半脱位,其中单侧17例(89.5%),大部分位于主弯凹侧;双侧2例(10.5%),主弯凹侧半脱位更严重.所有患者均合并骨盆倾斜,骨盆倾斜角为9°~39°(22.8°±8.4°).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骨盆倾斜角与主弯Cobb角存在显著相关性(r=0.635,P<0.05).结论:跳舞"下腰"致脊髓损伤后继发麻痹性脊柱侧凸的主弯为长C型腰弯或者单胸腰弯,弯曲跨度大,节段长,椎体旋转严重,畸形相对柔软,在主弯近端可出现短的代偿弯,且均合并骨盆倾斜和位于主弯凹侧的髋关节半脱位,骨盆倾斜与侧凸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矢状面表现为胸椎代偿性的后凸减小,腰椎或胸腰段后凸畸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静脉注射联合鞘内注射对颈脊髓不完全性损伤术后患者的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monalsialic acid four hexose ganglioside sodium, GM-1)静脉注射联合鞘内注射对颈脊髓不完全性损伤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我们收治79例伴有难复位性关节突交锁的颈椎骨折脱位合并颈脊髓损伤患者,均进行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并给予激素、脱水、促进骨细胞生长、营养神经等药物治疗.应用计算机随机分组,静脉注射组42例于术后给予GM-140 mg/d静脉注射,出院后改为甲钴胺片0.5 mg/次,3次/d,口服30 d;联合鞘内注射组37例,术后给予GM-140 mg/d,静脉注射15 d,出院后每周鞘内注射1次,40 mg,共4周.脊髓损伤程度按照Frankel分级评估;颈椎功能按照JOA评分评估;影像学评价植骨融合、颈椎稳定性和脊髓损伤程度.结果 静脉注射组与联合鞘内注射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4.15±0.65)h和(4.10±0.85)h,术中出血量分别为(850.50±35.10)ml和(858.60±25.20)ml,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375、1.452,P均>0.05).联合鞘内注射组GM-1的用药总量为(785.20±3.28)mg,明显高于静脉注射组[(610.55±5.28)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542,P<0.05);79例患者获得12.0~24.0个月随访,平均(15.2±1.3)个月.术后末次随访时联合鞘内注射组的神经功能改善率为(64.35±4.33)%,明显高于静脉注射组[(55.50±5.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13,P<0.05);两组术后12个月JOA评分分别为(13.55±1.75)分和(12.85±1.97)分,均明显优于术前[(7.25±0.83)分和(7.19±0.9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前和术后两组间的日本骨科学会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末次随访时X线提示植骨处均获得骨性融合、内固定位置良好、牢固;MR提示颈脊髓变性信号面积不同程度减小、水肿及炎性反应均消失.结论 GM-1静脉注射联合鞘内注射用于伴有难复位性关节突交锁的颈椎骨折脱位致不完全性颈脊髓损伤的术后治疗安全可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1例完全脱位3小时的年轻恒牙再植及术后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牙完全脱位常发生于年轻恒牙,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是牙再植术和夹板固定,但常出现根尖炎症、牙根外吸收及骨性粘连等不良预后,最终导致牙齿无法保留.本文报道的是1例8岁男性患儿撞伤致混合牙列的左右下颌中切牙完全脱位3 h,脱位牙牙根尚未发育完成,经牙再植术及弹性夹板固定后,随访观察15个月,维持在稳定的功能位置,未见根尖周炎症及骨性粘连等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双ENDOBUTTON技术重建肩锁关节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Endobutton带袢纽扣钢板治疗完全性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8例完全性肩锁关节脱位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9例.观察组行带袢纽扣钢板重建喙锁韧带治疗;对照组行肩锁关节切开复位锁骨钩板内固定,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评价、术后疼痛缓解程度、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Endobutton带袢纽扣钢板治疗完全性肩锁关节脱位临床疗效确切,术后并发症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超声引导神经根阻滞在老年患者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C5、C6神经根阻滞在老年患者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80例急诊行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超声引导组(U组)和传统方法定位组(C组)各40例.U组为高频超声引导下行C5和C6神经根阻滞,C组为臂丛(肌间沟入路)神经阻滞.观察2组麻醉起效时间、感觉阻滞完善时间、麻醉效果、膈肌麻痹程度,记录不良反应以及患者对麻醉效果的满意度.结果 U组麻醉完成时间、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和感觉阻滞完善时间显著短于C组(P<0.05),U组完全性膈肌麻痹的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P<0.05),U组麻醉效果显著优于C组(P<0.05).结论 超声引导C5和C6神经根阻滞可缩短麻醉起效时间,为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提供良好的麻醉效果,不良反应较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成人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临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随着我国城市化和道路交通的发展,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是交通事故中最常见的损伤之一,常导致患者不完全或完全性瘫痪,也包括肌肉撕裂、 椎间盘周缘损伤等颈椎不稳定;还有的是产生身体慢性疼痛和劳动力丧失,给社会资源和家庭生活造成巨大的负担.临床治疗可分为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本文就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