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闭症患儿口腔健康状况及家长认知程度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自闭症患儿家长对儿童口腔健康行为与口腔保健的认知程度,为更好制定自闭症患儿口腔健康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8年1月-12月收治的自闭症患儿117例为试验组,同期就诊的非自闭症患儿121例为对照组,检查患儿口腔卫生情况.以问卷形式调查患儿口腔保健行为,包括每天刷牙次数、是否使用牙膏、是否由家长协助刷牙及进食零食频次;同时采用标准化措施评估家长口腔健康知识,获取其对口腔健康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并记录家长基本情况.采用SPSS 2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自闭症患儿龋齿和牙周疾病比例较高,分别为74.36%和52.14%.多数患儿口腔卫生情况不佳,刷牙≥2次/天和一直使用牙膏的比例较低,分别为17.09%和13.68%.试验组患儿家长口腔健康知识得分[(6.40±2.55)分]低于对照组[(6.95±2.47)分],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3.16%的试验组患儿由母亲(72.65%)或父亲(20.51%)全职照顾,多数试验组患儿家庭月收入不高.对照组患儿主要照顾者及其教育程度和家庭收入与试验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自闭症患儿口腔健康的因素包括刷牙习惯、主要照顾者及其最高教育程度.结论:自闭症患儿家长对儿童口腔健康行为与保健认知程度较差,应加强患儿家长口腔健康教育,提高其口腔健康认知水平,共同维护患儿口腔健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陕西省康复治疗专业学生专业观和就业情况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陕西省康复治疗专业学生专业观,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提供指导依据。方法:2020年12月至2021年1月,对陕西省320名康复治疗专业实习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专业认知态度、就业意向和职业规划。采用描述性统计和 χ2检验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在专业认知态度方面,82.4%(257/312)的学生选择本专业的主要因素是个人兴趣、家长意见和方便就业;96.2%(300/312)的学生对本专业表示很喜欢、较喜欢或一般。在就业意向方面,73.4%(229/312)的学生认为就业形势严峻,90.1%(281/312)的学生有明确的就业方向。在职业规划方面,60.3%(188/312)的学生选择从事临床康复工作。男生选择较难和很难就业的比例低于女生[64.5% (80/124)比79.3%(149/188)],选择较易就业的比例高于女生[29.8% (37/124)比18.6%(35/188)],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2)。 结论:影响学生专业观的内在优势因素是学生自身的实践技能强、热爱专业;劣势因素是就业期望过高,职业规划不清晰。外在机会因素是"健康中国"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威胁因素是人才需求层次提高,就业性别因素差异等。学校应当重视学生的专业认知和专业思想教育,引导和鼓励毕业生从事基层康复工作。康复机构要改善康复治疗师执业环境,为其提供利于专业发展的优惠政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门诊患儿家长雾化吸入疗法认知-态度-需求的现况调查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门诊患儿家长对雾化吸入疗法的认知水平,认同度及知识需求情况,为制定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提高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在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儿科门诊进行雾化吸入治疗的260名患儿家长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的雾化吸入疗法相关知识调查问卷对其进行调查。结果:本研究共发放问卷260份,回收有效问卷243份,有效回收率为93.5%。患儿家长雾化吸入疗法认知总分为(50.33±8.38)分;雾化吸入疗法态度总分为(17.86±2.61)分;31.7%(77/243)的患儿家长认为自己非常需要得到雾化吸入疗法相关知识;58.4%(142/243)的患儿家长认为自己需要得到雾化吸入疗法相关知识;67.9%(165/243)的患儿家长首选通过当面演示方式获取雾化吸入疗法相关知识。结论:门诊患儿家长对雾化吸入疗法的认同度较高,希望得到相关知识的宣教。护理人员应主要采取当面演示,并辅以视频及宣教手册等方式对患儿家长进行健康宣教,以提高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家长面对面健康教育对儿童疫苗接种影响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价家长面对面健康教育对≤6岁儿童疫苗接种的影响效果。方法:检索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数据库、考克兰协作网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全文数据库,将有关评价家长面对面健康教育对≤6岁儿童疫苗接种影响效果的随机对照研究纳入本次分析。对文献报道的各项干预结局指标进行合并,求其效应合并值及95% CI。对疫苗接种率指标合并计算组间的 RR值及95% CI;对预防接种知晓程度、态度、接种意愿等指标合并计算组间的标准化均数差( SMD)及95% CI。使用RevMan 5.1进行Meta分析。 结果:研究共纳入8篇文献,其中6篇为随机对照研究,2篇为群组随机对照研究。干预组儿童疫苗接种率与对照组相比的 RR为1.20(95% CI:1.04~1.37);家长预防接种知晓率与对照组相比的 SMD为0.17(95% CI:0.02~0.33);家长对疫苗接种持积极态度比与对照组相比的 SMD为0.55 (95% CI:0.24~0.85)。 结论:开展家长面对面健康教育可以提高≤6岁儿童疫苗接种率、家长的疫苗接种知晓率及接种意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近视儿童家长近视防控认知-行为-需求的现况调查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调查近视儿童的家长对近视防控知识水平、防控依从性、防控态度及需求情况。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6—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642名儿童及其家长为研究对象,采取自制的近视防控的认知行为及需求调查问卷进行调查。本研究共发放问卷642份,回收有效问卷638份,有效回收率为99.38%(638/642)。结果:638名家长近视防控认知行为问卷中知识、行为、态度得分分别为13(11,15)、7(6,8)、8(8,9)分;78.68%(502/638)的近视儿童家长认为自己非常需要近视防控相关知识。52.66%(336/638)的近视儿童家长首选通过医务人员面对面讲解获取近视防控相关知识。结论:近视儿童家长对近视防控知识水平差,防控依从性处于中等水平;大部分家长对近视防控态度积极,希望得到合理高效的近视防控健康教育新模式,以提高其知识水平,从而配合医疗机构、学校、政府采取相应的近视防控干预措施,减低高度近视的发生率,提高近视儿童视力健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0~6岁儿童家长疫苗信任度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0~6岁儿童家长对疫苗信任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21年6月通过线上自填式问卷,开展我国0~6岁儿童家长的基本情况、疫苗的信任度及接种态度的横断面调查,采用χ 2检验比较儿童家长对疫苗信任度、同时接种态度以及接种疫苗后发生异常反应态度不同组间的差异,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 结果:本研究共调查了10 916名0~6岁儿童家长,其对疫苗的信任度为67.20%,其中安全性(55.80%)是限制疫苗信任度的关键因素。37.94%(4 142/10 916)的儿童家长愿意同时接种两种以上疫苗,85.07%(9 286/10 916)的儿童家长担心接种疫苗后会发生异常反应。家长年龄大、文化程度和家庭年收入高是儿童家长对疫苗信任的促进因素( P<0.05);通过接种APP或公众号( OR=1.330,95% CI:1.188~1.489)以及接种门诊派发的科普传单( OR=1.120,95% CI:1.020~1.228)获得疫苗知识是儿童家长疫苗信任度的促进因素。儿童年龄小和家长年轻、家庭年收入和文化程度高是儿童家长愿意同时接种的促进因素( P<0.05),儿童年龄小和家长年轻、家庭年收入和文化程度低是担心接种疫苗后发生异常反应的诱发因素( P<0.05);中部地区儿童家长为儿童同时接种的接受度高,西部地区儿童家长担心接种疫苗后发生异常反应的程度低( P<0.05);自己看书上网获取疫苗知识( OR=1.257,95% CI:1.153~1.371)、城市居民( OR=1.173,95% CI:1.062~1.295)、有工作( OR=1.109,95% CI:1.015~1.212)的儿童家长同时接种的意愿更高;选择接种进口疫苗是儿童家长担心接种疫苗后发生异常反应的促进因素( P<0.05)。 结论:0~6岁儿童家长对疫苗的信任度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现阶段创新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方式,重视疫苗安全性知识的宣传,对提高儿童家长疫苗信任度十分必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儿童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特点以及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究儿童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特点以及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期间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儿科收治的625例腹泻患儿临床资料,按照是否为轮状病毒感染分为轮状病毒感染组246例和非轮状病毒感染组379例,比较分析轮状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感染轮状病毒肠炎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625例腹泻患儿有246例被证实为轮状病毒肠炎,阳性率为39.36%。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呕吐、发热、脱水、合并肠外器官损伤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轮状病毒肠炎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12.592,22.451,17.589,23.678; P=0.000)。两组是否老人看护、居住环境、平均每天户外活动时间、是否与轮状病毒患儿接触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9.718,30.071,8.717,172.559; P=0.002,0.000,0.003,0.000);居住环境为农村、平均每天户外活动时间≤1 h、与轮状病毒患儿接触是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χ2=3.162,4.173,2.230; P<0.05)。 结论:居住环境为农村、平均每天户外活动时间≤1 h、与轮状病毒患儿接触是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应做好对家长的健康教育工作,对患儿要及时做好隔离以及病房消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自制视频健康教育联合家属互动参与在雾化吸入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自制视频健康教育联合家属互动参与在雾化吸入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该院收治的支气管肺炎行雾化吸入治疗的患儿1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自制视频健康教育联合家属互动参与干预,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雾化吸入方式正确率、雾化依从性以及家长知信行水平、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肺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吸气方式规范、残余药液≤0.33 ml、吸入时间≤15 min比例以及雾化吸入整体正确率均高于对照组,治疗期间整体雾化依从性良好比例高于对照组,家长雾化吸入治疗知识、态度、行为评分高于对照组,服务态度、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病区环境和护理质量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自制视频健康教育联合家属互动参与有利于提升雾化吸入患儿治疗依从性,提高雾化吸入正确率,加速患儿康复进程,同时也有利于加强患儿家长知信行水平,提高护理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儿童过敏性疾病健康教育体系建设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建立完善的儿童过敏性疾病健康教育体系,可以及时有效地对家长和患儿进行健康指导,预防疾病的发生发展,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现就儿童过敏性疾病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师资体系建立、健康教育的多元化方式及组织与管理等方面进行探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家长自报食物过敏儿童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家长自报食物过敏儿童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为有效利用病史信息和开展针对性家长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对2019年7—8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保健门诊进行健康体检的3岁以下所有596名儿童开展食物过敏问卷调查及皮肤点刺试验,再通过医生经口服食物激发试验确诊食物过敏患儿。获知家长自报儿童食物过敏发生情况和患儿症状特征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调查内容包括儿童人口学特征、过敏性疾病家族史、母孕期烟雾暴露和抗菌药物使用、出生后喂养方式、居所环境等。采用χ2检验比较家长自报与医生确诊食物过敏儿童临床特征的差异,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家长自报食物过敏的影响因素。结果:596名儿童中男316名、女280名,家长自报儿童食物过敏率为22.0%(131/596),而医生确诊食物过敏检出率为9.9%(59/5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46, P<0.001)。家长自报食物过敏的131名儿童中有48例(36.6%)被医生确诊,而家长自报无食物过敏465名儿童中有11例(2.4%)被医生确诊为食物过敏。家长自报的过敏症状中,37.5%(24/64)的消化道症状和31.5%(23/73)的皮肤症状分别被医生确诊;同时存在皮肤与消化道症状的7名儿童中有6例被确诊为食物过敏。过敏性疾病家族史及居住潮湿环境增加了家长自报食物过敏风险[ OR=1.83(95% CI 1.22~2.73)、2.33(95% CI 1.13~4.79), P=0.003、0.022]。 结论:家长自报食物过敏率高于医生确诊食物过敏检出率,当儿童同时存在皮肤和消化道症状时,临床医生应高度怀疑食物过敏的可能性。过敏性疾病家族史和居住潮湿环境可能增加家长自报食物过敏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