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制视频健康教育联合家属互动参与在雾化吸入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自制视频健康教育联合家属互动参与在雾化吸入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该院收治的支气管肺炎行雾化吸入治疗的患儿1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自制视频健康教育联合家属互动参与干预,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雾化吸入方式正确率、雾化依从性以及家长知信行水平、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肺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吸气方式规范、残余药液≤0.33 ml、吸入时间≤15 min比例以及雾化吸入整体正确率均高于对照组,治疗期间整体雾化依从性良好比例高于对照组,家长雾化吸入治疗知识、态度、行为评分高于对照组,服务态度、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病区环境和护理质量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自制视频健康教育联合家属互动参与有利于提升雾化吸入患儿治疗依从性,提高雾化吸入正确率,加速患儿康复进程,同时也有利于加强患儿家长知信行水平,提高护理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癌症患者参与团体音乐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回顾性分析影响癌症患者参与团体音乐治疗依从性的因素.方法 收集接受团体音乐治疗的经病理学证实的癌症患者的病历资料及音乐治疗记录.按照患者的依从性分为两组,探讨性别、年龄、职业、居住地、宣教方式、文化水平、治疗参与性、报销方式、是否带瘤生存、治疗目的等因素对依从性的影响.结果 298例经音乐治疗筛查的癌症患者中,有58例参与了后续音乐治疗,因资料不完善剔除3例,最终有55例患者纳入分析.结果显示,音乐爱好(χ2=5.174,P=0.024)、文化水平(χ2=7.503,P=0.006)、治疗参与性(χ2=16.456,P<0.001)、宣教方式(χ2=11.246,P=0.001)、治疗目的(χ2=20.792,P<0.001)在患者依从性良与依从性差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性别、年龄、职业、居住地、报销方式、是否带瘤生存各因素在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音乐爱好是音乐治疗前基线筛查的重要指标.在治疗过程中,音乐治疗师需要关注患者音乐爱好的培养及开发,入组方式会影响患者后续治疗的依从性,但宣教方式及内容尚需进一步探索及深入.明确治疗目的对于提高患者依从性具有积极的作用.治疗过程中,音乐治疗师需关注互动性并鼓励患者主动参与,鼓励患者家属陪同参与到音乐治疗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门诊会话中家属参与诊疗的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基于自然发生的医生—患者—家属互动的语料,使用会话分析和实证研究方法,对门诊会话中家属参与诊疗所采用的语言和话语策略及其社会语用功能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从认知情态的视角加以阐释.研究发现,家属在诊疗过程中主要实现的功能有提供信息,分担责任;提出疑问,参与决策;提出话题,表示建议.这反映了医生—患者—家属基于对交际者认知状态以及认知地位的认识,实时监控并调整话语策略,来表达自己的认知立场,并对门诊交际和沟通提供一定的启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同步实施家属健康教育对女性不孕患者家庭亲密度依从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女性在未做避孕措施但有性生活情况下1年未见怀孕称为女性不孕症,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前者指从来没有避孕,但是也没有怀孕过,后者指已经怀孕过了或者已经生过孩子了,但是以后不能怀孕[1]. 女性不孕患者备孕过程漫长,容易产生诸多心理负担和不良情绪,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在对患者采取积极临床治疗外,还应注重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2,3].同步实施家属健康教育是主张家属参与健康教育互动的新型护理模式,重视家属,尤其是配偶在护理干预中的积极作用. 基于此,笔者选择本院收治的500例女性不孕患者为研究对象展开对照研究,探讨同步实施家属健康教育对女性不孕患者家庭亲密度、依从性的影响,报告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多模式健康管理平台的构建及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构建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多模式健康管理平台,为专科疾病健康管理提供帮助.方法:构建多模式健康管理平台(包括护士版APP、微信公众号、科室官方抖音、EpiData信息化出院随访系统、发声矫治线下培训班),调取2018年7月1日—2020年6月30日平台使用情况、健康管理平台使用前后护士健康教育时间成本、病人对健康管理平台满意度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健康管理平台注册医护人员72人,病人和家属6961人,总推送量为45951次,医患互动356次,平均满意度为97.47%,回访成功率达98.6%.健康管理平台使用后与使用前比较,护士健康教育时间成本减少(P<0.001),病人对健康管理平台总体评价为(70.65±3.96)分.结论: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多模式健康管理平台提供了院前、院内、院外全程一体化,线上线下双轨制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病人健康教育参与率及科室关注度,节约护士健康教育时间,并为护理信息化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上海市社区安宁疗护服务困境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分析上海市社区医护人员在提供安宁疗护服务中遇到的困难,为促进服务开展提出建议.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1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26名参与安宁疗护服务的医护人员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以社会生态模式为框架,采用质性内容分析法提炼主题.结果 影响安宁疗护服务开展的个人层面因素包括患者和家属的认知与观念、医护人员的工作能力和积极性;人际层面的影响因素包括医患互动不理想;组织层面的因素包括服务形式和频次、人力资源、医疗药品和设备、绩效评估体系和服务收费标准.结论 建议完善社区人力、药物资源配置;构建完善绩效评估体系和服务收费标准;提供安宁疗护专科培训,提升医护人员专业能力;加强安宁疗护宣传,提高民众接受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作为医疗可沟通媒介的3D打印技术应用现状
编辑人员丨2023/8/5
医疗中的沟通问题是世界公共卫生面临的重要挑战.医护人员、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等不同主体间的沟通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治疗、医疗服务的质量与健康结果.随着科技进步,3D打印技术顺应了"互联网+"医疗健康、数字医患沟通以及个性化医疗服务趋势,其可触、可感的物理样态能够发挥医疗信息实体化的特殊优势、参与到现实空间互动中,成功融入医疗沟通语境.随着3D打印技术的融合应用,其衍生出了一个有趣的应用分支——作为沟通中介的效用功能.本文围绕3个主要文献数据库(PubMed、中国知网、Web of science),以"3D打印"或"3D printing"或"3D printing technology"和"medical care"或"health communication"或"医患沟通"或"健康教育"或"知情同意"为关键词,检索相关文献.纳入标准:(1)3D打印技术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2)3D打印技术在医患沟通领域的应用;(3)3D打印技术在医疗教学领域的应用.排除标准:内容相似的研究.通过文献梳理,本文指出3D打印技术作为一个可视化、个性化、精准化的沟通物理媒介,在当前中国特殊语境下改善紧张的医患关系所具备的潜在优势.同时介绍了其在国内外医疗沟通情境,包括医生教学、患者健康教育、医患术前谈话、医护人员临床沟通等情境中的应用前景和沟通潜势.最后,本文展望了这项技术作为有效沟通媒介在未来医疗沟通领域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孕晚期以家庭为单位的线上和线下联动教育提高初产妇母乳喂养率的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在孕晚期以家庭为单位实施线上、线下联动教育对提高初产妇母乳喂养率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2月—2020年10月在深圳市福田区妇幼保健院产前检查并确定在院内分娩的初产妇200例,按照门诊建卡的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两组孕妇都参加常规产前检查,进入医院线上孕产妇微信群.观察组在孕晚期以家庭为单位建立微信学习小群,线下对孕妇进行一对一母乳喂养相关知识培训,借助婴儿模型模拟母婴皮肤接触,进行母乳喂养实操训练,家属参与微信小群学习和互动;两组产妇均在分娩后1 h内进行肌肤接触、早吸吮及早开奶.观察两组产妇分娩后1 h内肌肤接触和主动母乳喂养、产后3~5 d母乳喂养掌握程度、生理性涨奶、乳头皲裂及家庭对母乳喂养的支持情况;产后7d、30 d及3个月的母乳喂养率与产后15 d和30 d新生儿体质量增长情况.结果 观察组分娩后1 h内肌肤接触和母乳喂养意愿、产后3~5 d母乳喂养掌握程度与家庭对母乳喂养支持、产后7d、30 d及3个月的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产后3~5 d生理性涨奶、乳头皲裂、产后15 d及30 d新生儿体质量增长不良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晚期以家庭为单位的线上、线下联动教育可有效提高初产妇母乳喂养率和家属对母乳喂养的支持率,促进婴儿健康成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走进癌症患者:患者参与医疗决策要素及健康结果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为了解癌症患者参与医疗决策的实际需求及影响因素,于2020年9月至2021年2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9名癌症患者进行半结构化访谈,根据访谈法对资料进行逐级实质性编码分析.结果显示,患者与临床医生互动的质量是影响决策质量的重要因素.癌症患者参与医疗决策的要素包括:患者疾病知识、选择意识、沟通时长、家属及医生支持、医患相互信任.医护人员应尊重患者参与医疗决策的偏好,打破以医疗为中心的制度安排,帮助患者获取与决策参与偏好相匹配的服务,实现对患者个人有利,同时对医疗系统有利的格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失智症老年人蒙台梭利型非药物干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了解失智症老年人蒙台梭利型非药物干预研究进展,为研发适合国内失智老人的系统规范的非药物干预模式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从志愿者及家属的纳入、应用小组形式或积极参与互动计划等方面探讨蒙台梭利型非药物干预的实施及效果,并在认知、饮食、神经精神症状及心理各方面总结干预对失智老人的影响.结果 在蒙台梭利型非药物干预过程中,志愿者和家属的参与能增加干预的人力资源及发挥老人个性化特点,应用小组形式能提高老人之间的社会互动和社交技能,应用积极参与互动计划提高了老人的积极参与度;蒙台梭利型非药物干预能在认知、饮食、神经精神症状及心理各方面提高对失智老人的积极影响.结论 目前国内外有关失智症老年人蒙台梭利型非药物干预尚未系统规范化,实施过程存在资金短缺、沟通障碍及照护人员态度消极或不够专业等问题,研发适合我国老年人的系统规范的蒙台梭利型非药物干预模式,设置完善失智老人照护平台服务机制,能有效提高失智症老年人照护的效果,缓解其照护压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