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华东某城市儿童血清中多环芳烃加合物与血清补体的剂量-效应关系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中国华东某城市儿童的血清中多环芳烃加合物与血清补体C3、C4水平的剂量-效应关系。方法:于2016年9月,以华东地区某市大气污染暴露区和对照区(在大气污染暴露区的上风向30 km以外的区域)的2所寄宿制学校为研究现场,招募符合标准的学龄儿童。共纳入273名学生,暴露组和对照组分别有163、110名。收集研究期间两个地区的全年空气污染物数据(PM 2.5、PM 10和NO 2),利用尿中可替宁评估烟草暴露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补体C3、C4水平,ELISA法测定血清反式二氢二醇环氧苯并[a]芘(BPDE)-白蛋白加合物水平,并采用线性回归模型探讨BPDE-白蛋白加合物和血清补体C3、C4的剂量-效应关系。 结果:273名儿童的年龄为(13.67±0.37)岁,其中男生165名(60.4%)。暴露组儿童的PM 2.5、PM 10和NO 2年均暴露水平以及血清BPDE-白蛋白加合物水平高于对照组( P<0.05)。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调整年龄、性别、BMI z-评分和尿可替宁水平后,儿童血清BPDE-白蛋白加合物水平每升高10%,儿童血清补体C4水平下降1.20%( P=0.017);调整年龄、BMI z-评分和尿可替宁水平后,男生血清BPDE-白蛋白加合物水平每升高10%,血清补体C4水平降低1.68%( P = 0.024);调整年龄、性别和BMI z-评分后,尿可替宁检出组的儿童血清BPDE-白蛋白加合物水平每升高10%,血清补体C3、C4水平分别降低1.31%和3.57%( P<0.05)。 结论:儿童血清多环芳烃加合物与补体C4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2023年高县学生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情况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分析宜宾市高县学生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情况及分布特征,为优化学校结核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3年选取宜宾市高县所有的小学、中学及职业高中,筛查全体在校学生的结核分支杆菌感染情况,对调查对象进行肺结核可疑症状、结核病史、肺结核密切接触史的问诊及结核菌素皮肤试验.采用Excel 2021、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分析不同组别学生的结核感染情况.感染率的差异采用x2检验,年龄和学龄分布趋势采用趋势x2检验,检验水准α=0.05.结果 共43 659名调查对象获得TST复验结果,TST阳性2 828人,阳性率6.48%(2 828/43 659),其中结核分枝杆菌的感染1419人,感染率3.25%(1419/43 659).从地理分布看,感染率最高为文江镇的5.00%(286/5 725),不同乡镇间的感染率存在统计学差异(x2=367.87,P<0.001);城区学校感染率高于乡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9.31,P<0.001);寄宿制学校感染率高于非寄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99.83,P<0.001);从学龄段看,小学的感染率1.18%(273/23 157)最低,高中的感染率6.33%(433/6 837)最高,各学龄段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17.10,P<0.001),趋势x2提示学龄段提高,感染率有上升趋势(x2=648.08,P<0.001);从年龄来看,集中在13岁及以上,不同年龄段的感染率存在统计学差异(x2=737.61,P<0.001),年龄趋势x2提示,年龄增加,感染率呈上升趋势(x2=657.31,P<0.001).结论 高县学生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率为3.25%,处于较低水平,应加强管理感染率高的区域,高学龄段学生应为日后防控的重点人群,对低年龄段加强宣传,指导养成健康行为,降低学生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童年创伤对中学生问题性网络使用的影响:社交焦虑症状和表达抑制的链式中介作用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基于网络使用的补偿理论和网络成瘾的社会情绪模型,考察童年创伤对中学生问题性网络使用的影响以及社交焦虑症状和表达抑制的链式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童年创伤经历问卷、青少年社交焦虑问卷、情绪调节问卷和简版问题性网络使用问卷,对3373名贵州省某寄宿学校的中学生进行测量.结果:童年创伤与问题性网络使用、社交焦虑症状和表达抑制呈正相关;童年创伤分别通过社交焦虑症状和表达抑制的中介作用以及社交焦虑症状和表达抑制的链式中介作用影响问题性网络使用.结论:本研究探索了童年创伤经历与问题性网络使用的潜在机制,为理解和预防资源匮乏地区寄宿制中学生的问题性网络使用提供了理论基础.未来研究可从降低社交焦虑和提升情绪调节能力的角度出发,提出切实有效的问题性网络使用预防干预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2018-2022年仁寿县重点人群碘缺乏病监测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 了解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重点人群家庭食用盐碘水平和碘营养状况,为完善可持续消除碘缺乏病工作机制提供依据.方法 2018-2022年在仁寿县按东、西、南、北、中划分5个抽样片区,每年随机抽取每个片区1个乡镇或街道,在抽取的每个乡镇或街道中随机抽取1所小学,每所小学抽取8~10岁非寄宿制学生40名,在抽取的5个乡镇或街道中随机抽取20名孕妇,采集儿童和孕妇尿样和家中食用盐样,检测尿碘和盐碘含量.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利用中位数M和四分位数间距(P25,P75)描述偏态计量资料,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组间差异,x2检验比较构成比及率的差异,检验水准α=0.05.结果 2018-2022年采集8~10岁儿童尿样和家中食用盐样各1000份;采集孕妇尿样和家中食用盐样各500份,共计1 500份.采集的盐样碘盐覆盖率为100.00%,碘盐合格率为99.80%,合格碘盐使用率为99.80%.2018-2022各年份儿童尿碘中位数分别为 182.10μg/L、171.00μg/L、237.10μg/L、250.50μg/L和200.96 μg/L,孕妇尿碘中位数分别为109.15 μg/L、101.00 μg/L、140.35 μg/L、244.50 μg/L和121.92 μg/L.结论 仁寿县碘盐普及程度较好,儿童碘营养维持在较好水平,但孕妇依然存在碘缺乏风险.未来应该重点完善可持续消除碘缺乏病工作机制,开展有针对性的碘缺乏病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居民碘缺乏病防治意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深圳市龙岗区寄宿制中学新生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现状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目的 分析深圳市龙岗区寄宿制中学新生的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现状,为下一阶段结核病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2022年9月至2023年5月深圳市龙岗区中小学生结核病健康体检数据,分析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现状,采用x2检验探究不同年级、学校性质、学校类别、学校级别的潜伏感染率差异.结果 2022年深圳市龙岗区寄宿制初一和高一新生的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率为2.45%.完全中学(6.45%)、高中(3.37%)、寄宿制初中(0.28%)、九年一贯制(0)和十二年一贯制(1.00%)学生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一新生的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率(2.68%)高于寄宿制初一新生(0.33%),公立学校(2.87%)、市级学校(3.24%)的感染率分别高于私立学校(1.78%)、区级学校(2.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3.58,25.15,22.69,P值均<0.01).结论 深圳市龙岗区寄宿制中学新生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率处于较低水平,高中、公立、市级学校学生的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率更高.学校应充分保证学生的体育活动时间、通过举办健康知识讲座提高学生对结核病的认知,减少学生结核病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一起学校肺结核疫情病例相关人群的5年追踪随访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目的 探讨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LTBI)者预防性治疗的效果,为学校聚集性疫情处置及预防性治疗工作提供借鉴.方法 收集重庆市开州区一所学校寄宿制高中2016级师生在2017年6月至2018年3月发生的学校肺结核疫情资料进行调查分析,并对发病情况、LTBI者及预防性治疗后发病情况追踪随访5年.结果 该校2017年6月至2018年3月共确诊34例肺结核患者.6次集中接触者筛查中共筛查1 357人,筛查确诊结核率为2.43%,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阳性率为27.41%,TST强阳性率为7.39%.其中,首发病例班级确诊率、TST阳性率远高于其他班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286.30,98.59,P值均<0.01).发现LTBI者88例,有31例进行预防性治疗(35.23%),其中28例完成预防性治疗(90.32%).经5年追踪随访,该校高中部2016级共确诊肺结核患者73例,发病率为0.98/102(人/人年).88例LTBI者有15例确诊肺结核,发病率为3.33/102(人/人年),其中完成预防性治疗组发病率[0.7/102(人/人年)]低于医学观察组[4.5/102(人/人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1,P<0.05).结论 TST阳性率、强阳性率越高的班级发病率越高,提高LTBI者预防性治疗率可有效降低结核发病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广西某地农村小学生水合状态及饮水知信行现状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目的 了解广西某地农村小学生水合状态及饮水知识态度行为现状,为学校开展饮水健康教育提供指导.方法 于2022年10月,在广西某县选取2所包括饮水基础设施在内的基本条件相似的农村乡镇寄宿制小学,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择三至六年级439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集学生尿样进行渗透压检测,评价随机水合状态,并进行饮水问卷调查.结果 有35.54%的小学生随机水合状态为正常水合(尿液渗透压≤800 mOsm/kg),女生正常水合状态的比例高于男生(44.50%,26.70%,x2=15.18,P<0.05).学生饮水知识总知晓率为37.36%,高年级高于低年级(42.32%,31.75%,x2=26.10,P<0.05);积极态度总持有率为66.20%,女生高于男生(71.27%,61.20%),高年级高于低年级(68.78%,63.29%)(x2值分别为39.82,11.77,P值均<0.05);正确饮水行为总形成率为40.83%,女生高于男生(44.38%,37.33%),高年级高于低年级(43.56%,37.74%)(x2值分别为9.03,6.13,P值均<0.05).小学生在校随机水合状态与饮水方式有关(x2=5.09,P<0.05),不正确的饮水方式会增加脱水的风险(OR=1.61,95%CI=1.06~2.44,P<0.05).2所学校各年级中正常水合状态者所占的比例与知识总知晓率、积极态度总持有率、正确行为总形成率的关联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广西某地小学生在校期间随机水合状态不足比例较高,健康饮水知识知晓率、积极态度持有率和正确行为形成率低.建议加强学生健康饮水方面的宣传教育,引导学生健康饮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河北省学校直饮水水质卫生状况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目的 调查河北省学校直饮水水质卫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学校饮用水的监督管理及学生饮水安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 2021 年河北省共 320 所直饮水学校,根据GB/T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进行水质监测;根据GB/T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进行水质评价.结果 调查的 320 所学校中,水质合格率为 91.25%(292/320).城区和乡镇学校水质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托幼机构、小学和中学水质监测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寄宿制学校水质监测合格率低于非寄宿制学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全省范围内北部、南部、东部、西部、中部地区合格率分别为 98%、92.86%、82.5%、98%和 90%,地区间水质监测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河北省学校直饮水水质情况总体较好,西北部地区水质抽检结果最好,中南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水质较差,各地应因地制宜,一市一策,针对各地的薄弱环节加强宣传教育与监督管理,进一步提高学校饮用水卫生安全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
应用铁强化酱油进行寄宿制学生营养干预的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铁强化酱油对寄宿制学生营养干预的效果,为青少年铁缺乏及贫血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12-2014年针对天津市津南区共7所寄宿制中学共2 199名学生,进行为期2年的铁强化酱油宣传、推动及应用的干预.并在津南区南华中学建立铁强化酱油干预效果监测点,从中选取110名初一年级的学生进行营养知识问卷调查、智力与认知测试、血红蛋白含量测定,比较干预前后监测指标的变化.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和t检验.结果 铁强化酱油干预2年后,监测点学生铁缺乏及铁强化酱油等营养知识认知水平显著升高,其营养知识知信行(KAP)问卷得分由(54.55±14.34)分提高到(73.89±18.56)分;反映认知能力的基本认知总分、折纸得分分别由(55.76±9.66)、(75.27±17.96)分提高到(60.05±9.88)、(83.18±16.0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1年后男女生血红蛋白含量分别由(148.66±8.93)、(140.71±8.52)g/L升高到(155.13±10.18)、(144.61±9.07)g/L,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贫血人数由3人下降到1人.结论 铁强化酱油可以提高寄宿制学生营养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及血红蛋白含量,减少贫血人数,是改善青少年缺铁性贫血的有效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代谢组学的儿童大骨节病患者血液差异代谢物筛选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寻找大骨节病(KBD)儿童血液中与KBD相关的差异代谢物.方法 在青海省KBD病区7~15岁寄宿制学生中,通过临床检查和X线拍片,选择病区患儿56人(病例组)、非患儿51人(内对照组);同时,在经济水平和生活习惯相似的非病区选择同年龄组非患儿50人(外对照组).采集目标儿童空腹血样,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检测血清中小分子代谢物谱.通过多元统计分析以及数据库比对,筛选与KBD相关的内源性差异代谢物,找出有生物学意义的靶向标志物.结果 在病例组,内、外对照组间共筛选出存在明显差异的血清代谢物1384个,在病例组与外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的有670个,包括25个与KBD相关的内源性差异代谢物.其中,犬尿喹啉酸和花生四烯酸的相对含量为病例组高于外对照组,N-α-乙酰精氨酸、6-羟基褪黑素和二氢鞘氨醇的相对含量均为病例组低于外对照组(P均 <0.05).结论 病区KBD儿童血液中的代谢物与非病区儿童存在明显差异,其中N-α-乙酰精氨酸、犬尿喹啉酸、6-羟基褪黑素、二氢鞘氨醇、花生四烯酸与KBD的发生更为密切,可为KBD生物标志物的筛选提供一定线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