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密歇根神经筛查量表、痛觉触觉温觉检测联合震动感觉阈值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价值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密歇根神经筛查量表(MNSI)、痛觉触觉温觉检测联合震动感觉阈值(VPT)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500例,其中64例DPN患者纳入DPN组,其余436例纳入非DPN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及MNSI、痛觉触觉温觉检测阈值及VPT检测结果,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上述检查指标单一及联合诊断DPN的临床价值。结果:DPN组MNSI症状问卷评分及MNSI体格检查评分均高于非DPN组[(3.00 ± 1.35)分比(1.69 ± 0.52)分、(1.57 ± 0.50)分比(1.01 ± 0.24)分],触觉、痛觉、温觉减退或消失比例高于非DPN组,且DPN组VPT高于非DPN组[(26.34 ± 5.03)V比(17.97 ± 6.82)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单一指标诊断时VPT诊断的曲线下面积(AUC)值最高为0.825,并显著高于触觉、痛觉、温觉( P<0.01);联合诊断时VPT + MNSI的AUC值最高为0.738,诊断DPN的灵敏度、特异度为51.56%、96.10%。 结论:VPT诊断DPN效能最佳,联合MNSI可进一步提升特异度,但灵敏度下降,值得临床重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依帕司他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及其对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究依帕司他联合羟苯磺酸钙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es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省亳州市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病科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92例DPN患者,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男32例,女14例,年龄(62.57±5.12)岁;对照组男34例,女12例,年龄(63.15±5.29)岁。对照组依帕司他加糖丸治疗,观察组依帕司他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比较两组密歇根糖尿病神经病变量表(Michigan diabetic neuropathy score,MDNS)、密歇根神经病变筛查量表(Michigan neuropathy screening instrument,MNSI)评分、氧化应激反应[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erum 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还原型谷胱甘肽(reduced glutathione, GSH)],临床疗效、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情况。采用 t检验和卡方检验。 结果:治疗后,两组的MDNS和MNSI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23.49±3.73)、(8.49±1.97)分低于对照组(28.49±3.85)、(11.53±2.28)分( t=8.337、6.843, P均<0.05);治疗后,两组SOD及GSH水平较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38.96±4.89)、(89.79±6.92)高于对照组(36.42±4.61)、(86.74±6.20)( t=2.563、2.226, P=0.012、0.028);观察组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 Z=1.592, P=0.042);观察组一年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χ2=4.389, P=0.036);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 χ2=0.155, P=0.694)。 结论:依帕司他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DPN疗效确切,可有效减少并发症,且治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电子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电子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肝肾亏虚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肝肾亏虚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6例.治疗组采用电子灸治疗,对照组采用中药熏洗足部治疗.两组均治疗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总积分及密歇根神经筛查量表(MNSI)评分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1、2、3个疗程后中医症状总积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中医症状总积分改善率为(60.9±16.7)%,对照组为(56.6±19.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7%,对照组为95.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MNSI评分差值为(2.98±3.66)分,对照组为(0.78±2.92)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电子灸是一种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方法,其疗效略优于中药熏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电子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电子灸治疗肝肾亏虚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肝肾亏虚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6例.治疗组采用温热电针艾绒隔热穴位治疗,对照组采用中药熏洗足部治疗.两组均治疗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全血黏度、血脂、空腹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密歇根神经筛查量表(MNSI)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全血黏度各项指标、血脂各项指标、空腹血糖水平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MNSI评分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前后MNSI评分差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电子灸是一种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超声评估Ⅱ型糖尿病患者胫神经改变与密歇根筛查量表评分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Ⅱ型糖尿病患者胫神经的超声改变特征与密歇根筛查量表评分的关系.方法 对139例糖尿病患者和25例正常人为对照组进行胫神经超声检查,依据密歇根筛查量表评分对入选的糖尿病患者进行如下分组:<1分组,1~2分组,2~3分组,3~4分组,>4分组,测量胫神经左右径、前后径和横截面积,比较不同密歇根筛查量表评分间年龄、性别、胫神经左右径、前后径和横截面积差异,分析胫神经左右径、前后径和横截面积与密歇根筛查量表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1~2分组胫神经左右径与<1分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任意两组间的胫神经左右径、胫神经前后径和横截面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糖尿病患者的胫神经左右径、胫神经前后径和横截面积均大于对照组,评分高者组的胫神经左右径、胫神经前后径和横截面积均大于评分低者组,胫神经左右径、前后径和横截面积与密歇根筛查量表评分均相关,胫神经横截面积与密歇根筛查量表评分的相关性最好.结论 糖尿病患者胫神经超声改变特征与密歇根筛查量表评分关系密切,可作为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筛查的工具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消渴丸对2型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糖和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消渴丸对2型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疗效及其对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德州市中医院2型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 2组患者均接受降糖、营养神经等常规处理,观察组在基础治疗方案上加用消渴丸,5丸/次,3次/d. 2组患者均以14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疗程中间间隔2 d.治疗结束后比较糖化血红蛋白(HbAlc)、餐后2 h血糖(2 hBG)、空腹血糖(FBG)、纤维蛋白原(FIB)、密歇根筛查量表(MNSI)、后正中神经(MN)和腓总神经(CPN)的肌电以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的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HbAlc、2 hBG、FBG、FIB水平均有所下降,观察组下降的幅度明显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MNSI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其中观察组下降的趋势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受试者MN和CPN的MNCV、SNCV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升,其中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HAMA、HAMD评分数值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AMA、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MNSI评分与FIB存在正相关关系(r=0.189,P<0.05).结论:消渴丸可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神经传导速度,可明显改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羟苯磺酸钙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对老年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羟苯磺酸钙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对老年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7年5月在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老年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给予羟苯磺酸钙分散片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2周.对照组予甲钴胺注射液,治疗2周.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IL-6和MCP-1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2周后,观察组MDNS评分及MNSI评分分别为(13.09±5.38)分和(2.53±1.19)分,较对照组[(18.31±6.13)分、(4.19±1.05)分]明显降低(t=2.036、2.365,均P<0.05);同时观察组MDNS评分及MNSI评分较治疗前[(21.26±4.28)分、(5.40±0.89)分]也明显降低(t=3.251、3.698,均P<0.05).治疗1周后及2周后观察组的VAS-PI评分[(6.24±1.25)分、(4.13±1.69)分]均较对照组[(7.26±1.28)分、(6.34±2.65)分]明显降低(t=3.265、5.395,均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血清IL-6、MCP-1含量[(15.16 ±0.88) ng/L、(157.19±11.22) ng/L]较对照组[(17.87±1.19) ng/L、(198.21±12.07)ng/L]均明显降低(t=2.152、1.365,均P<0.05);且观察组血清IL-6、MCP-1含量明显低于治疗前[(20.26±1.05) ng/L、(260.44±13.63) ng/L](t=1.235、0.965,均P<0.05).结论 羟苯磺酸钙和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联合用药可缓解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感觉异常及疼痛,这一机制可能通过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实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高频超声对2型糖尿病伴下肢周围神经病变症状患者腓总神经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评估2型糖尿病(T2DM)伴下肢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在医院治疗的130例T2DM患者,根据T2DM伴下肢周围神经病变情况将其分为病变组(50例)和无病变组(80例),同时选取100名健康志愿者纳入健康对照组,3组均给予高频超声检查.比较各组腓总神经前后径、横径和横截面积及其与密歇根筛查量表(MNSI)评分的相关性分析.结果:病变组腓总神经前后径、横径和横截面积分别为(4.07±0.18)mm、(6.20±0.27)mm和(19.70±1.40)mm2,明显高于无病变组的(3.89±0.20)mm、(5.90±0.30)mm和(18.15±1.51)mm2,且高于健康对照组的(3.50±0.19)mm、(5.01±0.28)mm和(14.21±1.36)mm2,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644,F=22.103,F=40.103;P<0.05).病变组腓总神经出现神经束回声减低、"筛网状"结构模糊、外膜不均匀增厚,与毗邻组织分界不清的比例分别为82.00%、90.00%、92.00%和44.00%,明显高于无病变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335,x2=31.855,x2=66.289,x2=18.173;P<0.05).MNSI评分与腓总神经前后径、横径和横截面积呈正相关(r=0.564,r=0.622,r=0.603;P<0.05).结论:高频超声可为T2DM伴下肢周围神经病变诊断提供影像依据,具有临床使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2月~2016年12月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收治的123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和联合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甲钴胺分散片,观察组给予依帕司他胶囊,联合组联用甲钴胺分散片和依帕司他胶囊.三组均治疗12周.采用密歇根神经筛查量表(MNSI)评价患者的神经病变症状及体征.采用肌电图测定治疗前后患者正中神经、腓总神经、尺神经的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三组MNSI神经症状、体征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联合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观察组和联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尺神经的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明显快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联合组显著快于对照组(P<0.05),但观察组和联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与甲钴胺分散片比较,依帕司他能更有效地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症状、体征和神经传导速度,且安全性较好,但两者联用并未显示出更好的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量表评分和定量感觉检查在中医药诊治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检测方法和诊断标准缺乏统一,其患病率差异较大.文章就神经症状评分、神经缺陷评分、密歇根神经病变筛查、多伦多临床评分等评分以及无创的定量感觉检查系统在中医药诊治DPN应用中的研究作一综述,以期了解各诊断方法的优势与不足,后期可针对不同的患者,选择个性化的评估手段,或合理的采用多种方法联合应用.在明确糖尿病病史的基础上,提高DPN的诊断率,以期早期发现,并应用中药、针灸、刮痧等早期干预,提高治疗效果,体现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理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