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症对冲性颅脑外伤患者采用改良手术与传统标准手术方案的效果及预后对比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对比改良手术与传统标准手术方案治疗重症对冲性颅脑外伤(STBI)患者的效果。方法:对平湖市第二人民医院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采用手术方法治疗的120例STBI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63例患者采用改良扩大额颞大骨瓣手术治疗(改良组),57例患者采用传统的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传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颅骨手术修补时间,颅内压、鹿特丹CT评分、脑组织氧分压(PbtO 2)、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的变化趋势,患者的预后结局和手术并发症情况。 结果:手术前,改良组和传统组患者的颅内压、PbtO 2、GCS评分、鹿特丹CT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后24 h,改良组患者的PbtO 2、GCS评分均高于传统组(均 P<0.05);术后3 d、术后1周,改良组患者的鹿特丹CT评分均低于传统组(均 P<0.05)。改良组患者手术后3个月GOS评分5分14例、4分28例,传统组患者术后3个月GOS评分5分10例、4分17例,改良组的预后良好率[66.67%(42/63)]高于传统组[47.37%(27/57)]( P<0.05)。改良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组[15.87%(10/63) vs 31.58%(18/57), P<0.05]。 结论:改良扩大额颞大骨瓣手术较传统的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重症对冲性STBI患者对于改善患者病情、预后方面更有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对冲性颅脑外伤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控制减压技术在单侧开颅手术治疗对冲性颅脑损伤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控制减压技术在单侧开颅手术治疗对冲性颅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四医院神经外科采用单侧开颅手术治疗160例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其中80例采用控制减压技术(控制减压组),80例采用常规减压技术(常规减压组)。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损伤原因、术前瞳孔大小、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头部着力部位及受伤距手术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脑膨出的发生率,术后迟发性脑出血、远隔部位再次手术、脑梗死、癫痫、脑积水的发生率,以及术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级(GOS)的差异。 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术后迟发性脑出血、癫痫、脑积水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与常规手术组比较,控制减压组术中脑膨出[分别为13%(10/80)、33%(26/80)]、远隔部位再手术[分别为16%(13/80)、30%(24/80)]及术后脑梗死[分别为24%(19/80)、41%(33/80)]的发生率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后6个月,控制减压组的预后良好率为35%(28/80),病死率为10% (8/80),均优于常规减压组的20% (16/80)和24% (19/80) (均 P<0.05)。 结论:单侧开颅手术治疗对冲性颅脑损伤术中采用控制减压技术,能降低患者术中和术后部分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改善患者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开颅手术后以癫痫发作为首发症状的皮质静脉梗死性脑出血11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开颅手术后以癫痫发作为首发症状的皮质静脉梗死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全军神经外科中心自2011年6月至2019年9月收治11例开颅手术后以癫痫发作为首发症状的皮质静脉梗死性脑出血患者,均为开颅术中皮质静脉损伤所致,原发病为脑膜瘤7例、对冲性额叶脑挫裂伤2例、高血压脑出血1例、强迫症1例。现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疗效,末次随访时采用Engel分级评估患者癫痫发作的控制效果。结果:11例患者术后4 h~7 d出现首次癫痫发作,其中局灶性知觉保留性发作2例、局灶性演变为双侧强直阵挛发作3例、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6例。复查头颅CT显示术区或邻近部位皮质及皮质下散在出血9例(血肿量15~50 mL),急诊行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治疗5例,急诊行单纯血肿清除术3例,保守治疗1例。复查头颅CT显示术区少量弥散性出血伴严重脑水肿2例,保守治疗2个月后一过性肢体瘫痪恢复。11例患者随访(4.5±1.7)年(2.3~7.0年),末次随访时恢复正常4例;一侧肢体轻度至中度偏瘫5例,右眼视力轻度下降1例,长期昏迷1例。癫痫控制效果:Engel分级Ⅰ级8例,Ⅱ级3例。结论:彻底清除血肿及失活脑组织能有效控制开颅术后皮质静脉梗死性脑出血患者的癫痫发作及再次出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超声导向双置管对冲引流术在脊柱内固定术后感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双置管对冲引流在脊柱内固定术后术区感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6例行超声引导下双置管冲洗引流术患者纳入试验组;收集同期16例对脊柱术区感染灶行切开清创灌注引流术患者作为对照组,并进行对比.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体温恢复时间、换药次数、拔管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患者满意度.同时,回顾性分析32例患者的年龄、感染灶大小、是否有分隔、是否合并感染性休克对拔管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的影响.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7.5%、81.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治疗后体温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与对照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换药次数、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换药次数更少,患者满意度更高.32例患者的拔管时间在年龄、感染灶大小、是否合并感染性休克方面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在感染灶是否有分隔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愈合时间在感染灶大小上无显著差异,在年龄、是否有分隔、是否合并感染性休克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超声导向双置管对冲引流在脊柱内固定术后术区感染的治疗中临床疗效确切,具有创伤小、经济、安全、患者满意度高等优点,可作为脊柱术后术区感染保守治疗的有效补充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高原地区急性进展型硬膜外血肿致脑疝1例
编辑人员丨2024/6/15
急性硬膜外血肿(AEDH)是颅脑损伤后3d内在硬脑膜和颅骨内板之间的潜在空间中出现的血肿.部分AEDH病例为进展型,早期症状较轻或被对冲伤症状掩盖,首次头颅CT检查未发现硬膜外血肿或血肿量较小,经过一段时间后复查头颅CT出现血肿或血肿增大,病情严重者,甚至出现脑疝,危及病人生命.本文报道1例高原地区的AEDH,为50岁男性,因高处坠落伤致头痛、头晕伴恶心呕吐0.5 h入院,GCS评分14分,首次头颅CT示左侧侧裂区片状高密度影,左侧颞枕部颅板下气体影,其内夹杂少量硬膜外血肿,右侧颞底硬膜下弧形高密度影.入院后6h发生病情变化,GCS评分7分,左侧瞳孔散大至5 mm、对光反射消失,复查头颅CT示左侧颞枕部大面积硬膜外血肿形成,中线明显右移,左侧侧脑室受压变形.急诊全麻下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术后2h复查头颅CT示左侧颞枕部硬膜外血肿清除彻底.术后6个月随访,病人GOS评分5分.这提示颅脑损伤病人,具有手术指征时要及早行开颅减压和血肿清除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摔跌后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合并硬脑膜下血肿死亡1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1 案例1.1 简要案情某男,51岁,某日与他人发生打斗,数分钟后昏迷,即被送入医院,经抢救无效于入院第2天死亡.于死后第2天进行尸体检验. 视频监控资料显示,其在与人扭打过程中摔倒,右侧顶枕部着地,起身后即出现身体摇晃且步态不稳表现,数分钟后倒地昏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去骨瓣减压术对对冲性颅脑外伤颅内压和预后影响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国内应用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对冲性颅脑外伤的病例,分析此手术方式对患者颅内压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通过关键词检索中文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由两位工作人员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并提取本研究所需的数据,用Stata 14.0软件对提取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双侧去骨瓣减压术的有效率差值比(RD)为0.22,其95%置信区间(CI)为0.16 ~0.28,病死率的相对风险比(RR)为0.48,其95% CI为0.35 ~0.67.结论 双侧去骨瓣减压术能够显著性增加治疗有效率和降低术后病死率,有效改善手术治疗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脑挫裂伤进展与伤后首次CT征象及早期临床表现的相关关系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脑挫裂伤的伤后首次CT征象、早期临床表现与脑挫裂伤进展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8年2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收治的84例脑挫裂伤,根据脑挫裂伤是否进展分为两组,分析患者伤后是否出现意识障碍和首次CT征象(硬膜下血肿、硬膜外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颅骨骨折、对冲伤),找出与脑挫裂伤进展相关的危险因素;将相关因素通过判别分析建立判别函数.结果 两组病例的年龄、性别无统计学差异;对两组病例首次头颅CT检查中出现的硬膜下血肿、硬膜外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颅骨骨折、对冲伤等CT征象进行卡方检验,P值分别为0.045、0.755、0.020、0.132、0.500,硬膜下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硬膜外血肿、颅骨骨折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此外通过建立判别函数,可以使错判率达到最小.结论 硬膜下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是进展性脑挫裂伤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对冲性颅脑损伤常规或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发生情况及预后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比较常规及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术中急性脑膨出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常规组(n=44,常规大骨瓣减压术)与标准组(n=56,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统计两组术中急性脑膨出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双侧血肿厚度及中线移位程度,记录两组手术前后不同时间颅内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的变化,比较术后3个月两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标准组术中急性脑膨出、切口疝、迟发型血肿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均<0.05);与术前相比,术后两组对侧血肿厚度明显降低,中线移位明显减少(P<0.05);标准组对侧血肿厚度及中线移位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1、3、7 d两组颅内压均明显降低、GCS评分均明显上升(P<0.05);标准组术后不同时间颅内压及GCS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均<0.05);标准组GOS评分中轻度残疾例数高于常规组,死亡例数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行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可有效降低患者颅内压,减轻血肿及中线移位程度,预防术中急性脑膨出,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有助于改善其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