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旨在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被动运输"教学设计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以苏教版"被动运输"第二课时为例,通过创设"观察生活实验""分析科学史"两个递进式的情境,开展小组合作、成果展示、相互评价及模型建构等学生活动,基于活动中问题串的创设,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从而落实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T 4期结肠癌的诊断和治疗探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在全球范围内,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约为10%。T 4期结肠癌预后较差,T 4b期更甚,5年生存率仅为15.8%~27.9%。目前T 4期结肠癌外科诊疗缺乏准确的临床分期评估手段以及系统的围手术期诊疗体系。笔者认为,分期评估仍应以传统CT为主,CT结肠成像可以应用于因肿瘤梗阻结肠镜无法探及全程的患者以及传统CT不易判断的患者。围手术期诊疗方面,T 4a期结肠癌患者可采用根治性手术+术后化疗的治疗策略,T 4b期患者可采用术前新辅助化疗+根治性手术+术后化疗的治疗策略,新辅助放疗可考虑应用于肿瘤较为固定的患者。此外,应成立多学科合作小组针对复杂T 4期结肠癌患者进行讨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临床执业能力的机能学TBL教学实践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探讨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team-based learning,TBL)在机能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选取与动物实验相关的临床病例,在课前通过网络发放给学生,课堂上先进行个人测试,考核学生对病例的理解;再进行小组测试,学生通过组间讨论完成;最后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完成临床病例讨论。教学过程具有诱导文献检索、培养合作精神及培养临床执业能力等独特的教学特点与优势,但目前其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缺点与不足。现结合学校实施经验概述机能实验学TBL教学优势与不足,以促进TBL在我国医学教育中的广泛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产前诊断先天性膈疝的转运救治机制与临床实证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产前诊断先天性膈疝(congenital diaphragmatic hernia,CDH)的转运救治机制与临床实践效果。方法: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与北京市及周边地区8家产前诊断中心建立合作网,以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合作网接受产前咨询的CDH孕妇为研究对象。产前转运救治机制包括:产前以新生儿外科与产科为主导,协同超声影像科、遗传科组成专家小组进行不定期多学科会诊,对产前发现畸形患儿的诊断与预后进行评估;同时对分娩时间、分娩方式、出生后处置及转运、治疗等问题进行商讨,初步确定病情危重程度,分析出生后可能出现的风险,制定最优个性化诊疗方案。结果:共88例CDH孕妇接受产前咨询,最终经绿色通道转运收治63例。63例中,男41例,女22例;足月儿52例,早产儿11例(中位出生胎龄34周);出生体重(2 978.73±607.69)g;产时气管插管22例(34.9%),产房内高频呼吸机辅助呼吸22例(34.9%)。9例二氧化碳分压大于70 mmHg,54例小于70 mmHg。产前评估为重度CDH 31例,中度CDH 32例。产前诊断孕周(27.69±5.33)周。左侧膈疝53例,右侧膈疝10例。肝脏疝入15例。58例行手术治疗,术后存活率为87.9%(51/58);5例产前评估为极重度膈疝,出生后虽经全面抢救仍无法改变呼吸循环衰竭状态而死亡。58例采用手术治疗的患儿中,开放手术8例(13.8%),腔镜手术50例(86.2%);无疝囊35例,有疝囊23例;术中发现B级缺损20例(34.5%),C级和D级缺损共38例(65.5%)。使用补片修补膈肌者占10.3%(6/58)。结论:先天性膈疝治疗水平的提升有赖于产科、儿科密切合作。新生儿外科专业转运团队在产前参与诊断和评估、产时进驻产房共同完成生后抢救及转运工作、以及后续有效的手术治疗和围术期管理,对改善先天性膈疝患者预后有着积极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6S精益化护理管理模式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及医护合作满意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6S精益化护理管理模式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及医护合作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烟台市烟台山医院手术室护士98名为研究对象,根据两组基本资料具有匹配性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名。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给予6S精益化护理管理模式,观察并比较两组手术室质量评分及医护合作满意度变化。结果: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护理操作技能、护理理论知识、仪器设备知识、健康教育知识及巡回配合能力等得分、术中配合、危重患者抢救、手术环境及设备仪器养护等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6S精益化护理管理模式能够显著降低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手术室护士的专业技能水平,使小组管理形式更具团结性和协调性,有效促进医护间配合默契程度,提高医护合作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早期接触临床课程对八年制医学生核心胜任力认知和早期职业规划的影响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早期接触临床是医学生的重要启蒙课程。2022年12月,本研究以74篇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早期接触临床课程总结文本作为研究资料,借助MAXQDA软件进行质性文本分析,通过三段式编码形成框架,根据代码频率与覆盖率进行教学成效分析,最终对照教学目标形成解释分析模型。研究结果显示,早期接触临床课程通过言传身教、观察交流、模拟演练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方法,提升了学生对于病人照护、沟通合作、职业素养、知识技能、终生学习的核心胜任力认知,明晰了职业认知与职业规划。通过质性文本分析,本研究形成了早期接触临床课程成效评估框架、可视化教学目标与学生收获的关联逻辑,进而提出早期接触临床课程设计的完善建议:优化课程安排,注重教学方法的均衡性;重视师资培训,加强胜任力与临床场景的融合;加强小组学习,提升临床体验的充分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项目的小组合作学习在预防医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基于项目的设计和实施过程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自主建构。本研究设计和实施基于项目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探讨其达到预防医学课程教学目标的可行性及效果。教师以课程核心知识点划分模块,分小组确立感兴趣的预防医学议题,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设计相应的健康干预项目,项目设计是学生将预防医学课程所学,由理论转化为实践,最终在课堂上以模拟实施干预项目的形式完成课程考核。课程结束后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该方法"提高学习兴趣和动力"[4(4,4)分]、"全面清晰地理解理论知识"[4(4,5)分]、"有利于建立预防医学的思维模式"[4(4,5)分]等认同度较高。基于项目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可以为相关课程教师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原发性肝癌射波刀治疗患者围手术期营养风险筛查的循证护理实践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为将循证理念引入临床护理工作,对原发性肝癌射波刀治疗患者进行围手术期营养风险筛查,以增强护理人员的全面营养管理意识和营养护理干预水平,同时为将护理人员推向多学科合作、开阔专业视野提供依据和支持。方法:2019年8月—2020年7月按照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实践模式,检索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协会网站以及中国肠外肠内营养协会网站,并检索PubMed、CNKI和万方数据库中所有关于原发性肝癌射波刀治疗患者营养风险筛查的相关证据,进行小组评价后应用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肝脏肿瘤科病房的护士和患者。选择21名护士在证据应用前、后通过研究小组自行设计的原发性肝癌行射波刀治疗患者营养相关知识问卷进行调查。将2019年8—12月收治的41例原发性肝癌射波刀治疗患者(未应用本证据)作为对照组,将2020年1—4月收治的39例原发性肝癌射波刀治疗患者(证据应用后)作为观察组,在患者入院时和射波刀治疗完成后出院时采集并比较两组患者与营养相关的指标。结果:证据应用后,21名护士对于原发性肝癌射波刀治疗患者围手术期营养风险相关知识知晓率、营养风险筛查的执行率以及患者营养筛查的相关知识知晓率、营养筛查执行率均高于证据应用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应用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实践模式为框架的循证护理实践方法,丰富了护士营养风险筛查相关知识,提升了护士临床工作的主动性,也有利于加强多学科间的合作,提高原发性肝癌射波刀治疗患者围手术期的营养护理管理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Teach-back的角色转型冲击模型在膝关节置换护理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反馈教学(teach-back)的角色转型冲击模型在膝关节置换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方法:本研究将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到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骨科膝关节置换小组的50名实习护生作为研究对象,按进科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观察组采用基于Teach-back的角色转型冲击模型教学。实习后评价护生考核成绩、转型冲击程度对护生综合能力的影响及教学满意度。采用SPSS 22.0进行 t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 结果:观察组实习护生转型冲击评价量表中身体、心理、知识和技能、社会文化与发展4个维度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实习护生的护患沟通能力、护理实践能力、病情观察能力、健康教育能力、人文关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及应急应变能力8个方面综合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2.31、11.52, P均<0.001)。观察组教学满意度为100.00%(25/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00%(1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9.52, P=0.002)。 结论:基于Teach-back的角色转型冲击模型有助于缓解实习护生进入临床工作时所面临的转型冲击,在提升实习护生综合能力的同时,教学满意度也得到提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员工需求的定期督查沟通对护理执业环境影响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在护士长管理中实施基于员工需求的定期督查沟通,对提升护理执业环境的影响,为改善护理执业环境提供参考。方法:分别于2020年12月和2022年1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某医院实施基于员工需求的定期督查沟通(2021年1—12月)的5个护理单元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盖洛普Q12调查问卷(以下简称Q12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含基本需求、护士长支持、团队合作和自我成长4个维度,共12个条目;同时,采用焦点小组访谈法对10名调查对象进行有关定期督查沟通体验的访谈。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65名调查对象,督查沟通实施前77人,实施后88人。Q12问卷总分平均值从实施督查沟通前的53.75分增加至实施后的56.9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基本需求、护士长支持、团队合作和自我成长4个维度得分从实施前的4.59分、4.41分、4.50分和4.45分增至实施后的4.84分、4.69分、4.75分和4.7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访谈结果显示督查沟通能够营造人文关怀氛围,提升团队凝聚力,增强自我效能感,提高工作效率,及时解决问题,提升护理质量。 结论:实施基于员工需求的定期督查沟通,能够加强护士长与护士之间的联系,提升护士对基本需求、护士长支持、团队合作和自我成长的认可度,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护理执业环境,满足护士情感需求和成长需求,提升护士工作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