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肃夏河、碌曲县鼠疫主要宿主动物耶尔森菌感染状况调查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甘肃喜马拉雅旱獭鼠疫疫源地夏河、碌曲县鼠疫主要宿主动物耶尔森菌感染状况,为探索该疫源地鼠疫流行状态提供依据。方法:2014 - 2018年,现场采集20世纪50 - 60年代鼠疫活跃疫源地甘肃夏河、碌曲县鼠疫主要宿主动物肠回盲部及内容物、咽拭子(或舌根部)、血液样本,分别进行耶尔森菌分离、毒力测定及鼠疫耶尔森菌F1抗体检测。结果:958份回盲部及内容物样本检出24株耶尔森菌,检菌率为2.51%,分别为13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 Yersinia enterocolitia,Y.e)、1株克氏耶尔森菌( Yersinia kristensenii,Y.k)、2株弗氏/中间耶尔森菌( Yersinia frederiksenii/intermedia,Y.f/i)、6株中间耶尔森菌( Yersinia intermedia,Y.i)、1株奥氏耶尔森菌( Yersinia aldouae,Y.a)、1株 Yersinia massiliensis(Y.m)。958份咽拭子(或舌根部)样本检出19株耶尔森菌,检菌率为1.98%,分别为8株Y.e、1株假结核耶尔森菌( Yersinia pseudotuberculosis,Y.p)、4株Y.k、1株Y.f/i、4株Y.i、1株 Yersinia ruckeri(Y.r)。检出的21株Y.e均没有致病性,毒力型别有ail -ystA -ystB +yadA -virF -rfbc -、ail -ystA -ystB -yadA -virF -rfbc -两种,分别占9.52%(2/21)、90.48%(19/21)。1 079份血清样本F1抗体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结论:夏河、碌曲县鼠疫主要宿主动物咽部及肠道内广泛存在耶尔森菌群,检出的Y.e均为非致病性菌株。本次调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该疫源地鼠疫耶尔森菌在宿主动物和其生存环境中如何保存提供了线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家用冰箱冷藏室卫生现状调查及清洗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 调查居民家用冰箱冷藏室微生物污染状况,并评价专业冰箱清洗对冰箱内微生物污染的改善效果.方法 在清洗前后,分别对成都市15台社区居民家用冰箱冷藏室的食物隔板、蔬菜框和门封条无菌采样,获得样品90份;检测样品细菌总数、真菌总数和大肠菌群以反映冰箱内卫生状况,同时进行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的分离培养以反映致病菌污染状况;依据清洗前后微生物检出情况和清除率综合分析冰箱清洗效果.结果 清洗前,冰箱内细菌总数范围为2.4×103~1.4×105 CFU/cm2,清洗后细菌总数范围为0~230 CFU/cm2;食物隔板、蔬菜框和门封条的细菌清除率分别达到99.90%、99.89%、99.81%.清洗前,冰箱内真菌总数范围为0~750 CFU/cm2,清洗后真菌总数范围为0~58 CFU/cm2;食物隔板、蔬菜框和门封条的真菌清除率分别为99.40%、96.99%、99.41%.清洗前,冰箱冷藏室内大肠菌群平均检出率为64.44%,金黄色葡萄球菌平均检出率为13.33%,沙门菌平均检出率为2.22%,未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清洗后,大肠菌群检出率为13.33%,均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结论 本研究的家用冰箱冷藏室清洗前细菌和真菌数量较大,且存在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菌污染,专业清洗后冰箱卫生状况明显改善,极大地降低了食品安全隐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2017-2022年四川省生肉中常见致病菌污染状况调查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1
目的 了解四川省生肉中常见致病菌污染水平,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参考.方法 2017-2022年在四川省采集生禽肉和生畜肉共1763份,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方法检测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空肠弯曲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和致泻大肠埃希菌,利用x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进行率的差异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空肠弯曲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和致泻大肠埃希菌总检出率分别为26.65%、9.95%、7.66%、0.40%和1.24%.沙门菌在生禽肉和生畜肉的检出率分别为27.40%和24.11%,鸭肉检出率(36.00%)高于(x2=11.711,P=0.008)鸡肉(25.70%),猪肉检出率(30.77%)高于(x2=8.746,P=0.026)牛肉(13.75%);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在羊肉中的检出率(30.77%)高于(x2=13.611,P=0.002)猪肉(5.59%),在冷却肉(13.95%)和冷冻肉(22.48%)的检出率高于(x2=50.632,P<0.001)鲜肉(6.78%),在超市的检出率(17.00%)高于(x2=16.723,P=0.004)农贸市场(8.62%);空肠弯曲菌在生禽肉中的检出率(12.60%)高于(x2=84.318,P<0.001)生畜肉(0.81%),且在生禽肉中的检出率较稳定,为12.22%~13.53%,空肠弯曲菌在鲜肉中的检出率(9.46%)高于(x2=30.667,P<0.001)冷却肉(0.76%)和冷冻肉(0.85%).结论 四川省生肉中常见致病菌污染较为严重,需连续监测,加强监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
-
2022年上海市生禽肉和调理肉制品中主要食源性致病菌监测
编辑人员丨2024/6/1
目的 分析上海市市售生禽肉和调理肉制品中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及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等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情况.方法 2022年1~8月,从上海市农贸市场、超市、餐饮店等环节采集样品348份,其中生禽肉240份,调理肉制品108份.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分别对样品中的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的检测.采用VITEK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对可疑菌株进行生化鉴定,并对沙门菌分离株进行血清学分型.结果 生禽肉中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的检出率分别为28.33%(68/240)、5.00%(12/240)和0.83%(2/240);调理肉制品中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的检出率分别为5.56%(6/108)、28.70%(31/108)和1.85%(2/108);血清学分型结果显示,生禽肉中68株沙门菌分布于14种不同血清型,其中科瓦利斯沙门菌(35.29%)、鼠伤寒沙门菌(16.18%)和肠炎沙门菌(13.24%)占比较高,调理肉制品中6株沙门菌分布于3种不同血清型,分别为肠炎沙门菌(66.67%)、肯塔基沙门菌(16.67%)和鼠伤寒沙门菌(16.67%).结论 上海市市售生禽肉和调理肉制品中沙门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污染率较高,存在引发食源性疾病的风险,在后续的监管中应予以重点关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
-
温州市食源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毒力基因分布及遗传多样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4/6
目的 了解温州市食源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的毒力基因分布及遗传多样性特征.方法 对温州市食品及食源性疾病腹泻病人中分离得到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进行生物型、血清型和耐药性分析,并基于全基因组测序进行菌株的毒力基因、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核心基因组多位点序列分型(cgMLST)分析.结果 71株食源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94.4%(67/71)的分离株为生物1A型,生物血清型以1A/O:5占比最高(29.6%,21/71).分离株对14种抗菌药物的敏感率达到95.8%以上.共获得了 16种126个毒力基因,其中2株菌株携带pYV质粒和染色体相关毒力基因.分离株以ST3型最常见(31.6%,12/38),cgMLST分析显示除具有相同ST型的菌株外,菌株无明显基因型簇形成.结论 温州市食源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存在致病性菌株,菌株呈高度遗传多态性,需加强此类菌株的监测,以预防其引起食源性疾病的暴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6
-
中国四省份禽肉中耶尔森菌的耐药性及其耐药基因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我国4省份禽肉中分离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中间型耶尔森菌和弗氏耶尔森菌的耐药特征和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方法 本研究采用的22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2株中间型耶尔森菌和1株弗氏耶尔森菌来源于2016年全国污染物监测网,其中1株分离自宁夏回族自治区, 3株分离自山东省,16株分离自河北省,5株分离自黑龙江省.采用肉汤稀释法测定25株分离菌对14类25种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将菌株的全基因组序列与抗生素抗性基因数据库(ARDB)比对,对基因组中的耐药基因进行预测.结果25株耶尔森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和头孢唑啉全部耐药,其中22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中对头孢西丁、氨苄西林/舒巴坦、呋喃妥因和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分别为63.7%(14株)、22.8%(5株)、4.6%和4.6%(1株).25株菌全部耐3类及以上抗生素(多重耐药株),耐4类及以上抗生素的比例为64.0%(16株),且4株分离自鸡肉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对头孢曲松、环丙沙星出现了中介耐药.25株菌株中有20株携带有相同的6种耐药基因(簇),分别为mdtG、ksgA、bacA、blaA、rosAB和acrB,有5株分离自新鲜鸡肉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还携带有耐药基因dfrA1、catB2和ant3ia.结论 我国部分地区生禽肉中耶尔森菌的耐药性严重,携带有多种耐药基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外膜蛋白A对SD大鼠免疫保护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外膜蛋白A(OmpA)对大鼠的免疫保护作用,为研制疫苗提供技术基础.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3组,通过腹股沟注射方式对大鼠进行免疫,包括OmpA免疫组(OmpA+弗氏不完全佐剂)、对照组(PBS+弗氏不完全佐剂)和空白对照组(未做任何处理).经首次免疫(0.58 mg/只)和加强免疫(1 mg/只)后,用两个浓度的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Ye92010(106 CFU、108 CFU)对OmpA免疫组和对照组进行攻毒,观察攻毒后各组大鼠的体征、排菌情况以及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攻毒后OmpA免疫组与对照组大鼠均出现厌食、被毛杂乱、粪便呈松软非颗粒状等症状.OmpA免疫组大鼠粪便排菌时间均为14 d,对照组大鼠粪便排菌时间分别为17 d(低剂量攻毒)和21 d(高剂量攻毒).OmpA免疫组的肝、脾、肠组织病变程度相对较轻,组织变性及坏死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结合各组大鼠粪便排菌时间和大体观察结果,表明实验大鼠经OmpA免疫后可有效抵御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肠道定植,且组织病理学改变明显减轻,提示OmpA对SD大鼠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一株分离自丽江野鼠疫源地鼠疫噬菌体裂解特性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测定一株分离自丽江野鼠鼠疫疫源地鼠巢土的野生型鼠疫噬菌体(命名为LJ-7)的裂解谱,分析LJ-7的裂解能力及特点. 方法 采用双层平板法观察LJ-7对248株菌(包括10株云南鼠疫耶尔森菌、1株鼠疫疫苗株EV76、6株假结核耶尔森菌、37株致病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17株非致病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100株大肠埃希菌和77株其他菌株)在28℃、37℃及18℃3种温度时的裂解能力. 结果 LJ-7对10株云南鼠疫耶尔森菌、1株鼠疫疫苗株EV76及1株弗氏志贺菌有裂解作用;对其余236株菌均不裂解.在37℃时LJ-7较鼠疫诊断噬菌体裂解性高,而在28℃时LJ-7较鼠疫诊断噬菌体裂解性低. 结论 J-7在28℃、37℃及18℃时均能裂解鼠疫耶尔森菌,对弗氏志贺菌也有裂解性作用.表明LJ-7裂解细菌谱较宽,在不依赖鼠疫菌的情况下可由其他细菌提供营养而存在,它的发现对我国鼠疫疫源地环境微生态学和流行病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2009~2012年黑龙江省细菌性腹泻症候群病原菌 检测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为了解黑龙江省细菌性腹泻病原谱构成,探讨主要病原体的变异和流行变迁规律,提高监测实验室腹泻病原实验室诊断、监测预警、突发细菌性腹泻疫情的处置能力,并为进一步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收集哨点医院肠道门诊的细菌感染性腹泻患者粪便,采用分离培养、生化鉴定和血清分型的方法,检测沙门氏菌、志贺氏菌、致泻大肠杆菌等肠道致病菌.检测细菌性腹泻症候群患者标本537份,检出率为36.69%,其中,主要致病菌为致泻性大肠杆菌、志贺氏菌、副溶血弧菌、沙门氏菌、类志贺邻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霍乱弧菌、空肠弯曲菌、大肠埃希氏菌、检出率分别为9.31%、6.89%、1.30%、3.35%、0.56%、0.19%、0.37%、0.74%、5.40%、16.95%;性别差异不显著,各年龄组病原菌检出率和各月病原菌检出率差异显著,病原菌检出率存在季节性差异,其中6、7、8、9月份病原菌检出率高,检出率之和占总检出率的93.40%,0~10岁年龄组患病人数和检出率均高于其他年龄组.分析发现:黑龙江省夏秋两季是细菌感染性腹泻高发季节,主要致病菌为大肠杆菌埃希氏菌、志贺氏菌、沙门氏菌、空肠弯曲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云南省梁河县家鼠鼠疫疫源地中致病性耶尔森菌的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对梁河县家鼠鼠疫疫源地鼠疫、假结核及小肠结肠炎3种致病性耶尔森菌分布情况调查分析并研究其病原学特征.方法 选择梁河县5个鼠疫常规监测的乡镇,采集鼠盲肠标本,4℃冷增菌后采用耶尔森菌选择培养基进行致病性耶尔森菌的分离;对所分菌株进行生化鉴定、生物分型、血清分型和毒力基因(ail、ysrA、ystB、yadA、virF及rbfc)检测.结果 共捕鼠533只,主要是黄胸鼠、臭嗣鼱、斯氏家鼠等;自鼠肠道中分离到2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分离率为0.4% (2/533),皆分离自黄胸鼠;2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均为生物1A型,且毒力基因检测均为阴性;未检测到鼠疫耶尔森菌和假结核耶尔森菌.结论 梁河县家鼠中少量携带非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未发现鼠疫耶尔森菌与假结核耶尔森菌的相关线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