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经病欲解时”辨证思路在脐针疗法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伤寒论》“六经病欲解时”揭示了人体疾病与时间节律的关系和变化规律,以“时”为纲领,提出一个昼夜循环共十二时辰,六经各有“当旺之时”。脐十二地支全息进针法是脐针治疗中常用的定位进针方法,与时间医学密切相关,临床多用于治疗发作或症状有明显时间规律的慢性疾病,若从“六经病欲解时”入手运用该疗法,则因时制宜,因势利导,可获佳效。太阳病欲解时可用麻黄三针,少阳病欲解时用青龙三针,阳明病欲解时用白虎三针,太阴病欲解时用真武三针,厥阴病欲解时用厥阴三针,少阴病欲解时用少阴三针。附鼻鼽、郁证、潮热汗出、干燥综合征、失眠等6个病案并加以分析,介绍“六经病欲解时”临床辨证思路指导下脐十二地支全息进针法的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穴位按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选穴规律及手法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穴位按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选穴规律及手法,为临床治疗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有关穴位按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4月27日。建立Excel专题数据库再通过SPSS 25.0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04篇,穴位49个。下肢常用腧穴为足三里、三阴交、太溪、涌泉等,上肢常用腧穴为合谷、曲池和内关,躯干常用腧穴为关元、中脘和肾俞;特定穴以五输穴频次最高占59.40%(335/564);经脉以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为主,其中足太阴脾经频次最高占22.7%(128/564)。对按摩穴位及手法分析各得到3个有效聚类。结论:经分析高频腧穴主要分布在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3条经络,未来可对选穴及按摩手法进一步规范并辅以循经穴位按摩探讨其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王克穷以大承气汤治疗肿瘤热结旁流少阴热化证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热结旁流少阴热化证为少阴火盛水竭热化之变证,乃火盛水竭,少阴邪热炽盛,乘逼胃中津液,以致燥屎内结,迫肠中浊液从旁而下所致。“旁流”是现象,“热结”是其本质,宜予大承气汤治疗,急下存阴。本证患者泻下物为纯水样便,臭秽难闻,口干舌燥、剑突下疼痛拒按加之少阴病脉微、但欲寐为其典型症状。本证在临床上较少见,易误诊失治,临证需仔细辨证,四诊合参,与其他有“下利”表现的疾病相鉴别,如湿热下利、寒结旁流及阳明腑实证,而“心下必痛”是不可忽视的腹诊要点。王克穷主任医师运用大承气汤治疗肿瘤患者少阴热结旁流证取得较好疗效,附验案以佐证观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六经辨证治疗干燥综合征医案四则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六经辨证是《伤寒论》中提出的辨证方法,在临床中不仅指导外感病的治疗,也广泛应用于内伤杂病的治疗。六经辨证分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其中包含了经络、脏腑、气化和八纲的内容,辨证比较全面。本文选择辨证属于太阳阳明合病、少阳太阴合病、少阴太阴合病、太阳太阴合病的四则干燥综合征有效病案,阐释了以六经辨证治疗本病的辨证和选方要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太溪主治作用探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太溪是足少阴肾经的原穴及输穴,在临床中应用广泛,其功效及主治病症可概括为:回阳救逆、益肾填精,可治疗肾阴、肾阳虚弱,导致的腰痛、手足逆冷、默默嗜卧等肢体经络疾病;行气止痛、化痰宽胸,可治疗痛症及呕吐、呃逆属痰阻气滞的脾胃病;滋肾阴、益精血,可治疗便秘消渴、嗌干、热病汗不出等气血津液疾病;利水消肿、宣肺利咽,可治疗津液代谢异常的肺肾疾病;泄热解毒、活血调经可治疗热毒旺盛、血脉瘀滞的疾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穴位贴敷治疗肝硬化腹水临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穴位贴敷作为中医外治疗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操作简便、疗效显著、安全性较好,近年来已被广泛应用于肝硬化腹水患者的治疗中,或单独应用,或联合其他外治法,在改善腹水症状、降低复发率等方面效果明确。在贴敷穴位选择方面,各医家虽各有其法,但多根据经脉腧穴理论进行选穴,以神阙、气海、足三里、关元、中脘等任脉穴位为主,配以足太阳膀胱经、足厥阴肝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阴脾经穴位;所选药物多以化瘀利水、理气补虚为主,多为中药复方,少有使用单味中药者。今后还需加强基础研究、辨证论治,注意提高临床研究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从汪机不应脉理论管窥《运气易览》在医学史上的独特地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汪机及《运气易览》在运气学说史上具有独特的重要地位。其中对南北政不应脉理论,汪机明辨金元以后理论之流变,依据《内经》及刘温舒《素问入式运气论奥》的相关篇章对该理论进行了探本溯源,务在使其重归经旨。通过对不应脉理论之流变进行古今文献的初步考证,发现南北政不应脉理论在宋代以后有两条主要流变。一条以成无己、刘完素为源头,张景岳、李延昰、姚止庵、陆筦泉、吴谦、黄元御、薛福辰、周学海等为支流,主张“少阴所在为不应”;另一条以刘温舒为源头,汪机、李中梓、张志聪、任应秋等为支流,主张根据“少阴居中,厥阴居右,太阴居左,此不可易也”的方位判断不应脉的左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心力衰竭临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穴位贴敷可改善心力衰竭相关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穴位贴敷治疗心力衰竭选穴可单穴应用,也可双穴或多穴配伍运用,主要有任脉的膻中、神阙,督脉的至阳,手少阴心经的神门、阴郄,手厥阴心包经的内关,足太阳膀胱经的心俞、厥阴俞、膈俞、脾俞、肾俞,足少阴肾经的涌泉,足阳明胃经的足三里、丰隆等穴;用药以经验效方最为常见,也应用经典古方与民族医药;或于疾病发作时每日贴敷,或于三伏天贴敷;穴位贴敷治疗心力衰竭兼症如便秘、胃肠功能不全、睡眠障碍、汗证等亦有较好疗效。今后应开展大样本临床研究,并规范疗效判定标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温针灸治疗失眠症选穴规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温针灸治疗失眠症的选穴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PubMed建库至2023年6月30日有关温针灸治疗失眠症的文献,提取针灸处方,建立数据库,对干预措施、艾灸壮数、总有效率、取穴相关信息等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SPSS Statistics 26.0、SPSS Modeler 18.0软件对体针及温针使用的高频腧穴分别进行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纳入温针灸治疗失眠症文献67篇,干预措施以单用温针灸为主,其次为联用耳针;多使用长1~2 cm的艾条灸1壮;总有效率多在92%~94%之间。共得到处方85首,体针取穴涉及腧穴55个(频次569次),其中百会(55次)、神门(54次)、三阴交(45次)应用较多;选穴主要分布在头面部、背腰部,所属经脉主要为足太阳膀胱经、督脉、手少阴心经;特定穴以交会穴为主,其次为背俞穴;高频腧穴聚类分析得到“心俞-脾俞-肾俞-肝俞”等3个有效类群,关联性最强的穴位组合为百会与神门。温针灸取穴涉及腧穴44个(频次272次),三阴交(32次)、心俞(23次)、脾俞(23次)应用频次较高;高频腧穴聚类分析得到“心俞-脾俞-肾俞-肝俞”等3个有效聚类群,关联性最强的穴位组合为脾俞与心俞。结论:温针灸治疗失眠症注重应用背腰部足太阳膀胱经腧穴,配合头面部取穴,重视特定穴中交会穴的应用,且温针灸选穴以脏腑背俞穴为主,起到平衡阴阳、调理脏腑、补虚安神以助眠的功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从复杂性辨证论治思维论黄连阿胶汤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复杂性辨证论治思维是中医临床辨证方法的"变法"思维,是一种灵动性的辨证方法.黄连阿胶汤本是张仲景少阴热化方,然从复杂性辨证论治思维思之,本方主治病机为升降失因、枢机不利、开阖失常、阴阳失和、中土失畅.因此,黄连阿胶汤在调和阴阳、交通心肾的同时,注重调理中焦、枢转气机,使之一气周流,进而使阴升阳降、水火互融.方中鸡子黄为中土斡旋、通达心肾之要药,其功效既可枢转中轴气机以带动四维运转,又可上行下达恢复气机之龙虎回环,使阴阳升降协调有序,充分体现了"变法"思维的灵动性,也为临床上灵活应用黄连阿胶汤解决疑难性和复杂性疾病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