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少阳之上,火气治之”从少阳论治浆细胞性乳腺炎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浆细胞性乳腺炎属中医“粉刺性乳痈”范畴,临床常以肝脾肾三脏失调为病理基础,以肝胃蕴热为核心病机,气血与痰乳蕴于乳络,郁蒸成痈。而《黄帝内经》“少阳之上,火气治之”理论蕴含的“少阳主火气为病”及“少阳主枢,郁而化火”的核心内涵,与浆细胞性乳腺炎的发病密切相关。基于“少阳之上,火气治之”理论,从少阳本火、主枢2个角度出发,探析浆细胞性乳腺炎各期病机演变,并以和枢清火、开散郁结为立法之要,以小柴胡汤为组方基础,分期随证加减,可作为本病的治疗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虚拟筛选-分子对接-活性评价技术探讨四逆汤抗抑郁的药效物质基础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基于虚拟筛选-分子对接-活性评价技术探讨四逆汤治疗抑郁症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检索四逆汤(甘草、干姜、附子)的活性成分,并根据类药五原则及相关条件进行二次筛选.通过RCSB PDB数据库检索抑郁症的作用靶点.借助Discovery StudioTM 2016 软件对四逆汤活性成分与抑郁症靶点进行分子对接,探索两者的亲和力和结合方式,进而筛选关键活性成分.HT22 细胞分为空白组、模型组、(R)-去甲乌头碱组、甘草素组及山柰酚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细胞加入皮质酮(1 mol·L-1,200 μL)培养24h建立体外抑郁模型.然后,加入相应药物(1 mol·L-1,100 μL)干预24 h,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TUNEL染色观察细胞凋亡情况.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R)-去甲乌头碱组(10 mg·kg-1)、甘草素组(15 mg·kg-1)、山柰酚组(20 mg·kg-1).除空白组外,其余小鼠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结合孤养的方式建立抑郁模型.造模首日开始给药,每日1 次,连续28 d.末次灌胃后,通过糖水偏爱实验(sucrose preference test,SPT)、强迫游泳实验(forced swimming test,FST)与悬尾实验(tail suspension test,TST)检测各组小鼠的抑郁情绪和绝望情绪.结果:四逆汤活性成分 493 个,二次筛选得到 91 个化合物.抑郁症作用靶点 4 个,即单胺氧化酶A(monoamine oxidase A,MAO-A)、多巴胺转运体(dopamine transporter,DAT)、5-羟色胺转运体(serotonin transporter,SERT)、组胺H1 受体(histamine receptor H1,H1R).通过分子对接得到15 个四逆汤抗抑郁的关键活性成分,进一步筛选得到 3 个核心成分,即(R)-去甲乌头碱、甘草素、山柰酚.细胞实验显示,空白组细胞光泽度好,突起交错分布且相互连接;模型组细胞光泽度较差,突起连接部分断裂消失,可见细胞变圆皱缩;与模型组比较,(R)-去甲乌头碱组、甘草素组、山柰酚组细胞形态有所改善,突起连接更紧密.空白组基本无细胞凋亡;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凋亡增加;与模型组比较,(R)-去甲乌头碱组、甘草素组、山柰酚组细胞凋亡减少.动物实验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糖水偏爱度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R)-去甲乌头碱组小鼠糖水偏爱度升高(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不动时间(TST 和 FST)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甘草素组小鼠TST不动时间减少(P<0.05),(R)-去甲乌头碱组、甘草素组小鼠FST不动时间减少(P<0.05).结论:本研究采用中药新药发现与评价的新模式"虚拟筛选-分子对接-活性评价",深入挖掘四逆汤抗抑郁的物质基础主要为(R)-去甲乌头碱、甘草素及山柰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探讨不同浓度的清郁和降汤对反流性食管炎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清郁和降汤对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36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其中1组为假手术组,剩余5组大鼠采用"前胃结扎+外置幽门部分结扎术"手术造模方法建立反流性食管炎模型.造模2周后将术后全部存活的30只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中药高剂量组(予高剂量清郁和降汤)、中药中剂量组(予中剂量清郁和降汤)、中药低剂量组(予低剂量清郁和降汤)、西药组(予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枸橼酸莫沙比利分散片+复方嗜酸乳杆菌片),每组6只.于术后第15天开始灌胃,其中假手术组及对照组予蒸馏水灌胃,其他组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灌胃,持续灌胃14 d后将所有大鼠处死后进行取材.以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观察大鼠食管组织的病理学改变;采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检测其肠道黏膜的菌群构成.[结果]反流性食管炎大鼠存在着较为明显的肠道菌群结构变化及肠道菌群多样性较低的情况,B组(对照组)中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占比减少,变形菌门占比增多,且假单胞菌属、青枯菌属等细菌增多.低、中、高3种浓度的清郁和降汤均能够提升RE大鼠的肠道菌群多样性,增加拟杆菌门及厚壁菌门,降低变形菌门的占比,从属水平上看,清郁和降汤能够提升大鼠肠道中拟杆菌属、乳杆菌属、瘤胃球菌属、颤螺旋菌属、双歧杆菌属和狄氏副拟杆菌属等益生菌占比.以D组(中剂量组)对大鼠肠道菌群多样性提升最为明显,其效果最接近假手术组.特征微生物方面,B组以变形菌门为特征性微生物,D、E两组出现了放线菌门及拟杆菌门下属细菌为特征微生物的情况,在门水平与F组相同.[结论]清郁和降汤能够有效地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其机制可能与改变RE大鼠的肠道菌群结构、减少有害菌、提升益生菌的占比和改善肠道菌群多样性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国医大师王庆国调枢机辨治溃疡性结肠炎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4/3/16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炎症性肠道疾病,属于中医"久痢""肠澼"等范畴."开、阖、枢"理论由《黄帝内经》首次提出,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枢机为人体气机运行的关键,枢机不利则气血阴阳失调,百病丛生.王庆国教授认为本病的关键病机是枢机不利,进而产生脾虚湿滞,大肠湿热,肝郁脾虚等多种证型.在临证治疗上,王教授从调和枢机入手,巧用升阳益胃汤、柴胡桂枝干姜汤、四逆散、乌梅丸等多个方药加减化裁,疗效显著.本文介绍了溃疡性结肠炎以枢机立论的病因病机,用药治法,并附上王庆国教授的临床验案 1 则加以佐证,以期为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陈永灿从"本虚毒结"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经验浅析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总结陈永灿主任基于"本虚毒结"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经验.[方法]通过随师临诊,收集、整理典型医案,结合陈主任临证的阐释,从核心病机、辨证论治、遣方用药三个方面,总结陈主任临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经验,并附一则验案予以佐证.[结果]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是胃癌发生发展的关键环节,陈主任认为"本虚毒结"是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核心病机,"本虚"即脾胃虚弱,元气不足;"毒结"即浊毒留滞,蕴结隐伏.辨治以寒热错杂为基本面,主张平调寒热,根据虚实偏胜,随证治之.处方以自拟十味泻心汤为主,扶元解毒,如脾虚及肾,加用滋肾之品;兼有气血怫郁,喜用花类疏和;针对痰毒、瘀毒、热毒的不同,分别选用山慈菇、石见穿、猫人参,蜂房、刘寄奴、莪术,蒲公英、半枝莲、白花蛇舌草三对角药治之.验案辨证为脾虚毒结、寒热错杂,治法为健脾解毒、平调寒热,以十味泻心汤为主方,考虑兼有瘀毒阻滞、浊滞血瘀,选用蜂房-刘寄奴-莪术角药;复诊因气血不通,气机升降失调,以三花百草饮轻宣开郁;三诊考虑患者年龄增长,肝肾渐衰,且久病伤元,合四君贞元饮健脾益肾、固本培元.[结论]陈主任从"本虚毒结"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经验独到,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学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中医外治法治疗紫杉类药物所致周围神经毒性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2/3
紫杉类化疗药是临床常用的抗肿瘤药物,其所致的周围神经毒性(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CIPN)是最常见的毒副反应之一,现代医学治疗主要包括抗氧化剂、神经营养及抗抑郁药物等.中医药治疗CIPN取得一定成效,尤其是中医外治法(中药熏洗、针刺治疗、中药塌渍及按摩等)不仅可以弥补口服汤剂加重胃肠道反应的不足,且具有安全廉验的优势.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是,紫杉烷的神经毒性临床常见,而研究多围绕奥沙利铂引起的周围神经毒性进行,紫杉类药物仍缺乏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无论是中药熏洗还是针灸治疗,都缺乏大资料研究作为支撑点,且中药作用于周围神经毒性的具体机理和靶点仍需深入探索.今后,应开展大样本的随机、对照、双盲实验,为紫杉类药物神经毒性的防治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发挥中医外治法的传统特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基于肠道菌-神经递质-脑轴探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对大鼠抑郁症的改善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12/9
目的 基于肠道菌-神经递质-脑轴探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对大鼠抑郁症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西药组(盐酸氟西汀 2.06 mg/kg)和中药低、中、高剂量组(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颗粒剂 2.89、5.78、11.56 g/kg).除正常组外,其他各组大鼠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UMS)建立抑郁模型,持续刺激 49 d,第29 天开始灌胃给予相应剂量药物.造模、给药结束后,评估大鼠抑郁症相关行为学表现,ELISA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神经递质五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乙酰胆碱(Ach)水平.采用 16S rRNA测序对大鼠粪便菌群结构、组成进行全面表征分析.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中药各剂量组大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减少(P<0.05),水平运动总距离、中央区进入次数、中央区停留时间增加(P<0.05),海马组织神经递质 5-HT、NE、Ach 水平升高(P<0.05),肠道菌群α多样性降低(P<0.05),菌群结构向正常组回调,益生菌乳酸杆菌丰度增加(P<0.05),有害菌大肠埃希氏菌丰度减少(P<0.05).肠道菌群与多种行为学指标和神经递质呈一定相关性.结论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可调节肠道菌群,增加乳酸杆菌丰度,减少大肠埃希氏菌,调节抑郁症大鼠脑组织神经递质水平,改善抑郁症状.肠道菌群及其相关的神经递质可能是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抑郁的重要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基于痰气交阻理论的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治疗体会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PPPD)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头晕,占门诊头晕患者的10%左右,是一种新定义的以非旋转性眩晕或(和)不稳感为表现的慢性前庭功能障碍疾病,于2015年被WHO国际疾病分类ICD-11beta草案录入.是指患者出现超过3月或更久的持续性非旋转性眩晕及不稳感,可自发出现,也可在突然运动时发作,在直立位、复杂视觉刺激及头部运动时症状加重.通常继发于急性或发作性前庭病及平衡相关性疾病.可能的发病机制包括前庭通路与焦虑相关神经网络重叠机制、经典和操作性条件反射建立假说、再适应失败假说、脑区活动的改变和分子病理学机制,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前庭康复治疗、行为认知治疗以及非侵入性迷走神经刺激.近几年,中医药治疗PPPD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我们根据"无痰不作眩"的理论,提出痰郁气滞、痰气交阻是本病发生的主要病机,以理气化痰、开窍定眩为主,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疗效. PPPD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晕或者昏沉感:站立或行走时不稳的感觉(不稳);摇摆、滚动、跳动、反弹等自身(内在非旋转性眩晕)或环境移动的类似感觉(外在非旋转性眩晕).目前多数专家认为PPPD是可以心因性的:患者没有前庭疾病病史,常伴有心因性易感体质,原发性焦虑障碍疾病是引起头晕的主要原因.也可以是神经耳源性:患者无焦虑障碍病史,但在初期出现前庭疾病症状时产生较高焦虑水平,之后好转但焦虑水平居高不下,逐渐以PPPD形式存在;也可能是交互性:指在出现任何头晕症状之前,患者有焦虑障碍病史或存在焦虑易感性,在急性前庭障碍疾病导致头晕后,焦虑症状加重.在PPPD发生前、发生过程中、发生后都有不同程度的焦虑障碍表现,其主要症状特点包括:① 站立或行走时不稳的感觉(不稳);摇摆、滚动、跳动、反弹、头晕头昏(风痰上蒙).②焦虑、烦躁易怒、情感低落、闷闷不乐、失眠、口苦咽干、担心害怕、惶惶不安.(肝郁、肝火)3.睡眠障碍、神倦乏力、周身困重.(脾虚、痰湿).③心悸、胸闷、憋气.(痰闭胸阳).④食欲减退、呕吐痰涎、恶心嗳气、恶心、腹胀腹痛、打嗝、反酸等(痰湿,脾虚).通过以上症状特点,我们发现PPPD的主要病机指向了肝郁气滞,痰湿困阻,也就是痰气交阻. PPPD的病人常伴有心因性易感体质、原发性焦虑障碍疾病,这些人群多愁善感、杞人忧天,容易产生肝气郁滞,肝郁乘脾,脾失健运,从而痰湿内生,上蒙清窍.当经历过一次前庭事件,更加加重了易感和焦虑,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严重的痰郁气滞,痰气交阻,上蒙清窍,而出现头晕或者昏沉感,导致PPPD的发生.基于PPPD痰气交阻的病机特点,以及临床症状的方证相应理论,我们筛选了治疗本病的几首处方,分别是温胆汤、半夏白术天麻汤、真武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开窍醒神汤(石菖蒲、郁金、远志).温胆汤,为祛痰剂,具有理气化痰,和胃利胆之功效.主治胆郁痰扰证.黄煌老师说此方为古代壮胆方,用于胆怯易惊,头眩心悸,心烦不眠,夜多异梦;或呕恶呃逆,眩晕,癫痫,苔白腻,脉弦滑.《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10:"治心胆虚怯,触事易惊,或梦寐不祥,或异象惑,遂致心惊胆慑,气郁生涎,涎与气搏,变生诸证,或短气悸乏,或复自汗,四肢浮肿,饮食无味,心虚烦闷,坐卧不安."半夏白术天麻汤,为祛痰剂,具有化痰熄风,健脾祛湿之功效.主治风痰上扰证.用于眩晕,头痛,胸膈痞闷,恶心呕吐,舌苔白腻,脉弦滑.《医学心悟》卷四:"眩,谓眼黑,晕者,头旋也,古称头旋眼花是也.——有湿痰壅遏者,书云头旋眼花,非天麻、半夏不除是也,半夏自术天麻汤主之."真武汤,为祛湿剂,具有温阳利水之功效.主治阳虚水泛证.用于畏寒肢厥,小便不利,心下悸动不宁,头目眩晕,身体筋肉瞤动,站立不稳,四肢沉重疼痛,浮肿,腰以下为甚;或腹痛,泄泻;或咳喘呕逆.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舌苔白滑,脉沉细.《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为和解剂,具有和解少阳,通阳泄热,重镇安神的作用,用于胸胁部满闷,头晕头昏、失眠、烦躁、易惊吓,纳呆、肢体麻木、酸重,浑身烦重乏力,舌象以红舌多见,苔薄黄、黄厚、厚腻苔,脉象以弦滑、弦数、弦细.《伤寒论》第107条:"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开窍醒神汤(现代经验方),为豁痰剂,具有开心、解郁、祛痰、醒神之作用,用于神志不清,语言、思维迟钝,头晕头昏者.根据我们的临床观察,PPPD的病机以痰郁气滞、痰气交阻、上蒙清窍为总纲,但又有偏于痰湿,偏于气滞之分.偏于痰湿者,症状常见头晕头昏、身体筋肉瞤动、站立不稳、胆怯易惊、心下悸动、心烦不眠、夜多异梦、胸膈痞闷,恶心呕吐,畏寒肢厥,四肢沉重疼痛,舌苔白腻,脉弦滑.我们以半夏白术天麻汤、温胆汤、真武汤、开窍醒神汤合方加减:半夏、天麻、白术、茯苓、陈皮、竹茹、枳实、芍药、附子、菖蒲、郁金、远志、甘草、生姜、大枣.对于热象明显,舌红苔黄者,去附子,加黄连.对于偏肝郁气滞者,症见头晕头昏、胸胁部满闷、失眠、烦躁、易惊吓、纳呆、肢体麻木、酸重、浑身烦重乏力,舌红舌,苔薄黄、黄厚、厚腻苔,脉象弦滑、弦数.我们以半夏白术天麻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开窍醒神汤合方加减,半夏、天麻、白术、茯苓、柴胡、黄芩、党参、桂枝、龙骨、牡蛎、菖蒲、郁金、远志、甘草、生姜、大枣.以上是我们的初步研究,目前仍在做临床病例收集、分析,进一步优化处方组合,欢迎批评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开郁和胃汤联合雷尼替丁治疗门脉高压性胃病疗效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9/23
目的 观察开郁和胃汤联合雷尼替丁治疗门脉高压性胃病(PHG)疗效.方法 将我院120例PHG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口服雷尼替丁等治疗,治疗组服用开郁和胃汤联合雷尼替丁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总有效率、胃镜总有效率、血红蛋白(HG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国际标准化比值(INR)、D-二聚体(D-D)、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数值.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胃镜好转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HGB、ALB数值高于治疗前,ALT、AST低于治疗前,治疗组HGB、ALB高于对照组,ALT、AST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INR、D-D、CRP数值低于治疗前,治疗组INR、D-D、CRP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开郁和胃汤、雷尼替丁联合作用于PHG,明显提高临床疗效,促进胃黏膜、血常规和肝功能恢复正常,改善凝血,降低炎性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23
-
辛开苦降和中汤联合西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52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辛开苦降和中汤联合西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及多潘立酮片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辛开苦降和中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胃镜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胆汁反流积分、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 Scale,SAS)积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积分.结果:临床疗效:对照组有效率为82.69%,治疗组有效率为92.3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镜疗效:对照组有效率为78.85%,治疗组有效率为90.38%,两组患者胃镜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烧心、胃痛、暖气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烧心、反酸、胸痛、胃痛、嗳气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烧心、胸痛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胆汁反流积分、SAS和SDS积分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开苦降和中汤联合西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显著,能显著改善患者治疗后各种症状,减少胆汁反流和溃疡面积,改善患者愈后焦虑、抑郁症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