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杭州市经血液传播病原体感染标志物筛查反应性献血者归队情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杭州市经血液传播病原体感染标志物筛查反应性献血者的归队及归队成功者再次献血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2年5月浙江省血液中心病原体感染标志物筛查反应性献血者归队数据。杭州市经血液传播病原体感染标志物反应性献血者归队流程为病原体感染标志物筛查反应性献血者自初次屏蔽期满6个月后,可依据自愿原则向血站提出归队申请,采样后进行常规 ELISA(酶联免疫吸附实验)(HBsAg、抗 HCV、HIV Ab/Ag、抗 TP)筛查和 1 次核酸(HIV/HCV/HBV)检测。对于 ELISA 和核酸无反应性的标本,再采用化学发光法(CLIA)进行屏蔽原因项目的血清学标志物检测,无反应性的允许归队。结果:符合申请归队条件的病原体感染标志物筛查反应性献血者合计4 583人,共收到杭州地区的献血者归队申请475人,归队成功279人,归队成功率58.74%(279/475)。2021年12月底前归队成功的174位献血者,有114人再次献血,合计献血量为全血39 530 ml,单采血小板1 147.2个治疗量,其中21人再次出现病原体感染标志物反应性,占18.42%(21/114)。结论:归队策略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献血者的流失,但存在部分归队成功的献血者再次出现病原体感染标志物筛查反应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军事训练致劳力型热射病的临床特征调查与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军事训练致热射病的临床特点和易感因素,提出预防和应对策略。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4月18日至4月27日期间某部队医院参与某部军事训练考核保障过程中出现劳力性热射病(exertional heat stroke, EHS)患者的相关资料,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相关因素,探讨总结相关治疗经验。结果:此次军事考核共持续10 d,共有2 652名战士参加,其中发生热射病的108例患者全部出现在武装5 km考核阶段,年龄为18~34(21.5±5.3)岁。1~5年军龄阶段患者发生EHS的数量要高于其他军龄组。患者以晕厥或意识障碍为主要表现(80.6%),并可同时伴有行为异常(6.5%)、头晕头痛(23.1%)、肢体痉挛(13.9%)、恶心呕吐(5.6%)等一种或者多种表现。经现场治疗后,多数患者在1 h内达到目标体温(75.0%),73.1%的患者在2 h内完全清醒,93.5%患者完全治愈顺利归队,出现后遗症及死亡患者为0人。EHS的发生与气温密切相关,气温升高时EHS的发生显著增多。结论:EHS发生率高,普及相关人员疾病知识,加强医务人员对EHS的识别和积极救治培训,合理安排训练计划,可有效保证官兵生命健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HBV感染的确认探讨核酸检测反应性献血者的归队策略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基于血液筛查核酸检测反应性献血者的HBV感染的确认,探讨核酸检测反应性献血者的归队策略.方法 联合应用自建的高灵敏度核酸检测体系、血液核酸筛查等多种核酸检测(NAT)方法,并结合血清学检测、献血者随访,对核酸检测反应性(NAT-yield)献血者中的HBV感染进行确认和感染状态识别.依据确认的HBV感染血浆样本,比较不同确认方法、确认指标或指标组合对HBV感染确认的效果.结果 2010年11月—2021年2月,在血液筛查检出的876位NAT-yield献血者中共确认HBV感染者511人(OBI 451人,急性早期HBV感染者27人,不能确认感染者33人,无感染者30人,不能确认HBV感染者335人).采用单检系统对混检系统检出的HBV感染血浆进行复测的检出率为96.6%,明显高于混检系统对单检系统检出的HBV DNA反应性(HBV DNA R)组和鉴别试验无反应性(NDR)组的复测检出率(76.4%和55.7%)(P<0.05).NDR样本在模式2(ID×5+鉴别×2)下复测检出率(65.2%)高于模式1(ID×2+鉴别×1)(39.2%)(P<0.05);2种单检复测模式下的HBV DNA R样本复测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均明显高于NDR样本(P<0.05).回溯OBI献血者既往NAT数据,有46%经历多次NAT检测而未能检出.有59.1%OBI献血者随访检不出HBV DNA.OBI献血者中抗-HBc+占比为90.2%,单独抗-HBc+为49.2%,远高于不能确认感染组(P<0.05);HBeAg、抗-HBe和抗-HBc IgM在OBI和不能确认感染组中的比例极低且无差异(P>0.05).结论 近60%的NAT-yield献血者可以确认HBV感染.为保证献血者归队的安全性,需要更高灵敏度的HBV DNA确证技术提高HBV感染的确认率.抗-HBc是NAT-yield献血者OBI风险排查和归队评估最重要的血清学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状态转移队列模型的战时伤员伤情演变规律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2
目的 探讨状态转移队列模型在战时伤员伤情演变研究中的应用,以预测不同阶段伤员状态及数量,评估不同救治方案的救治效果.方法 以常见海战伤为例,采用专家访谈法获取伤员伤后不同时间节点、不同救治方案下转归概率数据,建立包括死亡、待后送和归队3种状态下的状态转移队列模型,预测不同救治方案下的伤员伤情演变及转归.结果 在假定有100名伤员被击中并处于受伤待后送的初始状态下,比较分析舰艇编队救护所医疗队的7种救治方案,结果显示方案4(伤员在受伤后10 min内接受初级急救、1 h内接受高级急救、3 h内接受早期救治)死亡人数最少(21.4人),归队人数最多(53.8人),救治效果最为显著.结论 状态转移队列模型在战时伤员伤情演变规律研究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可为制定卫勤保障方案、调控保障行动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但仍需进一步完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
-
汉中市无偿献血者献血后HBsAg筛查及确证实验的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目的 联合分析汉中市无偿献血者献血后乙型肝炎病毒性肝炎表面抗原(HBsAg)筛查及确证实验结果,并了解汉中市献血者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的分布情况.方法 选取汉中市中心血站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106 139例无偿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筛选出HBsAg的阳性样本后进行中和实验.HBV核酸检测呈阳性的献血者献血1个月后重新抽取其静脉血做随访确证实验,统计并分析HBV携带者的分布情况,以及确证试验阳性献血者的年龄、献血次数、生活区域、性别、民族和婚姻状况等基本资料的分布特点.结果 2020年ELISA初筛HBsAg阳性的样本有98例,阳性率为0.27%;确证试验的阳性样本有65例,阳性率为0.18%.ELISA双试剂阳性样本有58例,确证实验阳性样本有58例(100.0%);单试剂检测结果为阳性者有40例,确证实验阳性样本有7例(17.5%).核酸检测初筛HBV阳性的33例无偿献血者中,有1例没有完成确证实验,其余32例无偿献血者中确证实验阳性有3例,确证阳性率为9.4%.ELISA双试剂阳性的确证实验结果阳性率比单试剂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8~60岁的无偿献血者进行确证实验的阳性率比<28岁的无偿献血者高,农村无偿献血者的确证实验阳性率比城市无偿献血者高,献血次数为1次的无偿献血者的确证实验阳性率比献血次数>1次的实验献血者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LISA单试剂阳性者和核酸检测阳性者进行确证实验的阳性率低,后续跟踪归队的可能性较大;HBV阳性率与年龄、地区、献血次数有关,HBsAg筛查及确证实验对提高临床输血安全,确保血液质量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烟台地区HBsAg单试剂反应性献血者追踪检测与归队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9/23
目的 分析烟台地区乙型病毒肝炎(HBV)血液筛查及追踪检测数据,探讨HBV反应性献血者追踪检测与归队策略的合理性.方法 对血液筛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单试剂反应性且核酸扩增检测技术(NAT)无反应性的献血者追踪检测.追踪检测采用单人份核酸检测(ID-NAT)的方法检测HBV DNA,ELISA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抗-HBe)、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及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检测HBsAg.结果 ELISA血液筛查HBsAg单试剂反应性且HBV DNA无反应性献血者547名.追踪献血者97名,24名符合归队条件,73名不符合归队条件.符合归队条件的24名献血者中13名再次献血,检测结果全部合格.结论 采用ELISA、ID-NAT及ECLIA3种方法联合追踪检测HbsAg单试剂反应性献血者,血清学抗-Hbs S/CO≥10且其他检测结果无反应的献血者实施归队处理.归队率24.74%,归队后献血者再次献血合格率100%.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23
-
基于血清代谢组学探究摔跤运动员比赛前后代谢变化特征
编辑人员丨2023/9/16
目的: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法(UPLC-Q-TOF-MS)研究摔跤运动员比赛前后血清代谢变化特征,为科学化营养补充实现快速恢复以及发现训练监控新指标提供新思路.方法:筛选女子摔跤运动员11人(年龄22.09±2.77岁,身高 1.63±0.04 m,体重60.45±8.43 kg,运动等级为一级运动员或运动健将),分别于比赛前1天、比赛结束归队后次日清晨7时空腹进行肘静脉采血,共计采血2次.每次各采集肘静脉血两管,一管(3 mL)用于全血生化指标分析,另一管(5 mL)离心后取血清用于生化指标检测和代谢组学检测.采用UPLC-Q-TOF-MS进行代谢组学检测及数据分析,确定运动前后的代谢差异物,获取的差异代谢物进行通路分析,确定比赛前后涉及的潜在代谢通路变化.同时对检测的生化指标与代谢物进行皮尔森相关性分析.结果:(1)运动员赛后血清尿素(BU)、血清总睾酮(TT)水平显著高于赛前(P<0.01,P<0.05),红细胞压积(HCT)显著低于赛前(P<0.05).(2)根据组间比较的P值小于0.05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分析的变量重要性(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VIP)值大于1的标准,确定了42个代谢特征峰,筛选出19个与比赛相关的差异代谢物,其中13个代谢物赛后水平上调,6个代谢物赛后水平下降.(3)确定了2条比赛后出现异常的通路,分别为苯丙氨酸代谢通路,色氨酸、苯丙氨酸和酪氨酸合成通路.(4)发现血红蛋白(HGB)、HCT、BU、血清肌酸激酶(CK)、血清皮质醇(C)与多个代谢差异物存在显著相关,特别是溶血磷脂酰乙醇胺LPE(20:4).结论:代谢组学分析法可以很好地揭示运动比赛代谢特征,为实现科学精准营养补充和筛选训练监控新指标提供新思路,摔跤运动员在比赛前期和赛后补充足够的蛋白质,特别是进行色氨酸、酪氨酸和支链氨基酸的针对性营养补充,维持氨基酸良好比值,对于运动员维持良好体能,延缓运动疲劳,促进赛后快速恢复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呼和浩特市单试剂反应性无偿献血者的归队情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26
目的 对2019-2021年呼和浩特市HBV、HCV、TP、HIV单试剂反应性献血者归队检测及再次献血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论证呼和浩特市无偿献血者归队策略的合理性、可行性和必要性,为进一步规范完善无偿献血者归队工作提供理论支撑.方法 收集2019-2021年呼和浩特市申请归队的献血者标本225份,HBV、HCV、HIV进行2种试剂血清学检验和核酸检测,TP采用2种试剂血清学方法检测抗-TP,检验结果均无反应性,符合归队要求,追踪分析归队后献血者的献血情况.结果 2019-2021年,呼和浩特市共进行HBV、HCV、TP、HIV归队标本225人,归队检测合格178人,归队率达79.11%,75人再次献血,归队后再次献血率为42.13%.结论 呼和浩特市HBV、HCV、TP、HIV单试剂反应性献血者归队策略有效,对于维护献血者权益、缓解地区供血紧张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26
-
军事训练伤战士住院天数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军事训练伤战士住院天数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军区近六年收治的军事训练伤住院战士信息,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结果 转科次数、确诊天数、是否手术、人员类别、是否病重/病危、入院情况、治疗结果、性别及年龄对治疗天数是影响因素.结论 要高度重视疑难危重复杂的军训伤患者的救治,对于女性、年轻的战士、海军,既要治疗军训伤,也要关注这类伤者的心理问题,有利于其早日归队.部队要强调军事训练伤的预防,有效降低其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单试剂阳性献血者屏蔽与归队的可行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献血者血液筛查中ELISA法单试剂阳性检测结果假阳性情况,探讨其献血归队的可行性.方法 对本地区2015年1月1 日-2016年12月31日,251例ELISA法单试剂阳性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相应的确证试验;经过6个月以上的献血屏蔽期后,对此前确证试验阴性的部分献血者再次采集标本进行追踪检测,并及时关注符合归队条件的献血者再次献血的情况.结果 对251例ELISA法单试剂阳性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确证试验,结果有31例确证试验为阳性(阳性率为12.35%);经过6个月以上的献血屏蔽期后,对此前确证试验阴性且主动要求献血归队的87例献血者进行追踪检测,结果仍有11例没有符合献血归队条件,76例成功归队的献血者再次献血的检测结果全部阴性.结论 利用ELISA试验和确证试验制定适合的献血者屏蔽与归队方案,能有效地保证受血者临床用血的安全,又能保障献血者无偿献血的合法权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