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小RNA-590-3p靶向叉头框蛋白A2对肿瘤细胞增殖和转移特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NA,miR)-590-3p靶向叉头框蛋白A2(FOXA2)对肿瘤细胞增殖和转移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人卵巢上皮细胞HOSEpiC和卵巢癌细胞skov3中miR-590-3p水平;将人浆液性卵巢癌细胞系skov3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miRNA对照和miR-590-3p抑制剂转染skov3细胞,72 h后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克隆形成实验和体外移植瘤实验分析两组细胞的增殖能力;采用Transwell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两组细胞迁移、侵袭和上皮间质转化能力;采用生物信息学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miR-590-3p的靶基因,Western blot分析两组细胞靶基因表达以及增殖和迁移相关蛋白表达水平。计量数据比较采用 t检验。 结果:人卵巢上皮细胞HOSEpiC miR-590-3p表达水平(0.77±0.14)明显低于卵巢癌细胞skov3 miR-590-3p表达水平(1.22±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450, P<0.05)。对照组细胞48 h吸光度值(2.06±0.13)明显高于观察组(1.37±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9.279, P<0.05)。对照组细胞克隆形成数量[(125.83±12.19)个]明显高于观察组[(103.67±10.04)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169, P<0.05)。对照组细胞肿瘤体积[(976.68±79.77) mm 3]明显高于观察组[(718.60±52.52) mm 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619, P<0.05)。对照组细胞肿瘤肿瘤[(4.42±0.51) g]明显高于观察组[(2.74±0.33) 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807, P<0.05)。对照组细胞迁移数量[(134.50±9.89)个]明显高于观察组[(108.17±7.63)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163, P<0.05)。对照组细胞侵袭数量[(93.83±5.31)个]明显高于观察组[(73.29±5.21)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414, P<0.05)。对照组细胞上皮细胞标志物E-钙黏蛋白(E-cadherin)表达水平(0.67±0.13)明显低于观察组(1.25±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7.763, P<0.05)。对照组细胞间质细胞标志物β-连环蛋白(β-catenin)和N-钙黏蛋白(N-cadherin)表达水平(1.25±0.12、1.22±0.13)明显高于观察组(0.92±0.06、0.69±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091、8.993, P<0.05)。FOXA2是miR-590-3p的靶基因。对照组细胞FOXA2蛋白表达水平(1.21±0.13)明显低于观察组(2.16±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2.200, P<0.05)。 结论:miR-590-3p沉默可显著促进靶蛋白FOXA2表达,抑制卵巢癌细胞增殖和转移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相关非编码RNA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是一种妊娠并发症,可导致早产、死胎等严重后果,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非编码RNA起重要的生理性调节作用,影响着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参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微小RNA(miRNA)是一种由DNA转录,长度为18~24 nt的内源性非编码RNA,miRNA 34a(miR-34a)、miR-221/222、miR-148a、miR-3614-5p、miR-590-3p等miRNA在ICP孕妇的血清或胎盘组织中表达异常。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一类长度大于200 nt的非编码RNA,部分lncRNA在ICP患者的胎盘中表达量异于正常产妇,如linc02527在ICP患者的血清及胎盘中表达均增加、lncRNA H19可能与雌激素相互作用从而促进ICP的发生。这些差异表达的非编码RNA通过调节胆汁酸的合成、代谢、转运及与雌激素的相互作用等,与ICP的发生、发展相关。本文综述近年来非编码RNA中的miRNA和lncRNA在ICP中的研究进展,为ICP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衰老皮肤中ⅩⅦ型胶原蛋白α1对表皮干细胞的影响及微小RNA干预机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ⅩⅦ型胶原蛋白α1(COL17α1)在小鼠衰老皮肤中的表达与作用及其对人表皮干细胞(ESC)干性和增殖能力的影响,并且探讨相关微小RNA(miR)干预人ESC中COL17α1表达的机制。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取2个月龄(青年)和24个月龄(老年)雄性C57BL/6J小鼠各12只,取其胸背部全层皮肤标本进行后续检测。对青年小鼠和老年小鼠全层皮肤标本,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后观察表皮层结构并测量表皮厚度,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表皮基底膜形态和半桥粒并行半桥粒计数,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RT-PCR)法与蛋白质印迹法检测COL17α1的mRNA与蛋白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法观测COL17α1的蛋白表达与分布。取于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行包皮切除手术的3名20~30岁健康男性术后弃用的新鲜包皮组织,提取ESC,取生长良好的细胞进行后续实验。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方法下同)将ESC分为进行相应处理的空白对照组、转染试剂对照组、空载体质粒组、敲低COL17α1质粒组,培养48 h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COL17α1的mRNA表达,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COL17α1和细胞角蛋白14(CK14)的蛋白表达,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法检测细胞增殖水平。通过DIANA、miRTarBase、miRNAMap、TargetScan、microRNA数据库筛选可能作用于 COL17α1 mRNA 3'非编码区的miR。将ESC分为转染miR模拟物阴性对照物的阴性对照组和转染前述筛选出的各miR的模拟物的各miR模拟物组,转染后48 h,通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COL17α1的蛋白表达。基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的miR测序数据集GSE114006,使用GEO2R工具统计分析前述筛选出的可造成COL17α1蛋白表达下降的miR在30名青年(18~25岁)人和30名老年(>70岁)人皮肤中的表达。取青年小鼠和老年小鼠全层皮肤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前述老年人皮肤中表达增多的miR的表达。取2批ESC,第1批分为COL17α1野生型+miR-203b-3p阴性对照组与COL17α1野生型+miR-203b-3p模拟物组,第2批分为COL17α1突变型+miR-203b-3p阴性对照组与COL17α1突变型+miR-203b-3p模拟物组,分别转染对应序列,48 h后,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检测COL17α1的基因表达水平。组织实验中样本数均为6,细胞实验中样本数均为3。对数据行独立样本 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检验或Dunnet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或Kruskal-Wallis H检验。 结果:与青年小鼠比较,老年小鼠皮肤表皮层与真皮层分界模糊且细胞层次较少,表皮层厚度明显变薄( Z=-2.88, P<0.01),基底膜形态不连续,表皮-真皮连接处半桥粒较少且分布不均,半桥粒数量明显减少( Z=-2.91, P<0.01),COL17α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 t值分别为10.61、6.85, P<0.01)。与青年小鼠比较,老年小鼠皮肤表皮基底层和毛囊球部的COL17α1蛋白表达均明显减少( Z=-2.24, P<0.05)。培养48 h后,空白对照组、转染试剂对照组、空载体质粒组、敲低COL17α1质粒组ESC中COL17α1的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1.00±0.27、1.12±0.21、1.13±0.23、0.42±0.18。相较于空白对照组,转染试剂对照组和空载体质粒组ESC中COL17α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CK14的蛋白表达水平及ESC增殖水平均未发生明显变化( P>0.05),敲低COL17α1质粒组ESC中这些指标均明显降低( P<0.05或 P<0.01)。miR-203a-3p、miR-203b-3p、miR-512-5p、miR-124-3p、miR-28-5p、miR-590-3p、miR-329-5p可能结合 COL17α1 mRNA的3'非编码区。转染48 h后,与阴性对照组的1.000±0.224比较,miR-329-5p模拟物组、miR-203b-3p模拟物组和miR-203a-3p模拟物组ESC中COL17α1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0.516±0.188、0.170±0.025、0.235±0.025, t值分别为3.17、5.43、5.07, P<0.05或 P<0.01)。老年人皮肤中仅miR-203b-3p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青年人( t=3.27, P<0.01)。老年小鼠皮肤中miR-203b-3p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青年小鼠( Z=-2.88, P<0.01)。转染后48 h,COL17α1野生型+miR-203b-3p模拟物组ESC中COL17α1的基因表达水平明显低于COL17α1野生型+miR-203b-3p阴性对照组( t=7.66, P<0.01),COL17α1突变型+miR-203b-3p模拟物组ESC中COL17α1的基因表达水平与COL17α1突变型+miR-203b-3p阴性对照组相近( P>0.05)。 结论:COL17α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随小鼠年龄增长而减少,可能导致小鼠ESC脱离表皮基底膜。COL17α1的表达减少可抑制CK14的表达与ESC增殖,这可能是老年人皮肤中表皮层变薄和创面愈合减慢的原因。小鼠衰老皮肤中表达增多的miR-203b-3p可以靶向结合 COL17α1 mRNA的3'非编码区,阻碍转录后翻译过程,造成COL17α1蛋白表达减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微小RNA-590-5p靶向CCNG2对神经胶质瘤细胞增殖、侵袭和干细胞特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NA,miR)-590靶向CCNG2对神经胶质瘤细胞增殖、侵袭和干细胞特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21年3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集的59例神经胶质瘤和癌旁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分析癌旁组织和肺癌组织miR-590表达水平。神经胶质瘤细胞U251分为miRNA对照组、miR-590组和miR-590 KD组,并采用转染试剂转染对照miRNA、miR-590-5p模拟物、miR-590-5p抑制剂,48 h后检测。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和克隆形成实验分析两组细胞增殖能力;采用Transwell实验分析两组细胞的侵袭能力。采用成球实验和流式细胞术分析两组细胞的干细胞特性;采用生物信息学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miR-590靶基因。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细胞和肿瘤组织靶基因的表达水平。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 结果:癌旁组织中miR-590-5p表达水平(1.03±0.15)明显低于神经胶质瘤组织(2.25±0.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0.640, P<0.05)。对照组细胞48 h吸光度值(2.01±0.15)明显高于miR-590-5p KD组(1.37±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0.640, P<0.05)。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组细胞克隆形成数量[(81.33±10.78)个]明显高于miR-590-5p KD组[(36.67±6.71)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8.614, P<0.05)。对照组细胞侵袭数量[(122.17±15.13)个]明显高于miR-590-5p KD组[(60.17±7.83)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8.913, P<0.05)。对照组细胞SP亚群比例[(3.67±1.04)个]明显高于miR-590-5p KD组[(0.71±0.32)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669, P<0.05)。对照组细胞成球数量[(32.33±8.09)个]明显高于miR-590-5p KD组[(13.33±2.16)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557, P<0.05)。CCNG2是miR-590-5p的靶基因。对照组细胞CCNG2蛋白表达水平(0.89±0.08)明显低于miR-590-5p KD组(2.32±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1.130, P<0.05)。 结论:miR-590靶向CCNG2调节神经胶质细胞的增殖、侵袭和干细胞特性等细胞生物学行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血浆外泌体携带的差异微小RNA和蛋白表达谱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检测初治多发性大动脉炎(TAK)患者血浆外泌体携带的微小RNA和蛋白,分析其在TAK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选2020年6月至11月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确诊的初治TAK患者10例,另选与之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者5例,分别通过RNA测序和蛋白质谱技术检测血浆外泌体携带的微小RNA和蛋白,筛选出差异表达的微小RNA和蛋白,并对其进行层次聚类分析、功能、信号通路和结构域富集分析,最终筛选出与血管炎有关的微小RNA和蛋白,探究其在TAK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统计学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检验或 χ2检验。 结果:TAK患者血浆外泌体携带的差异表达的微小RNA 29个,其中miR-101-3p、miR-122-5p、miR-143-3p、miR-185-3p、miR-192-5p、miR-194-5p、miR-19a-3p、miR-19b-3p、miR-20b-5p、miR-21-5p、miR-22-3p、miR-335-5p、miR-34a-5p、miR-3613-5p、miR-548ad-5p、miR-590-3p、miR-7-5p表达上调,miR-1249-3p、miR-141-3p、miR-199a-5p、miR-199b-5p、miR-200a-3p、miR-200c-3p、miR-204-5p、miR-29c-5p、miR-335-3p、miR-381-3p、miR-4433b-5p、miR-584-5p表达下调。差异表达的蛋白357个,其中236个表达上调,121个表达下调,最终筛选前激肽释放酶、激肽原1、桥粒蛋白。结论:血浆外泌体携带的miR-34a-5p、miR-200c-3p、miR-143-3p、miR-22-3p、miR-21-5p、前激肽释放酶、激肽原1、桥粒蛋白可能通过调节血管生理过程、炎症反应、自身免疫等过程参与TAK的发病机制,具有作为TAK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的潜在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miR-590通过靶向STAT3增强NK细胞对膀胱癌的免疫功能
编辑人员丨2023/12/9
目的:在膀胱癌患者外周血自然杀伤(NK)细胞中探究微小RNA(miRNA)-590的表达及其对NK细胞免疫功能的调控机制.方法:收集31例膀胱癌患者(Tumor组)和相同例数健康体检者(Normal组)的外周血为研究对象,使用NK细胞分离试剂盒从两组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分离原代NK细胞.qRT-PCR实验检测miR-590和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在原代NK细胞中的表达;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膀胱癌患者NK细胞中miR-590与STAT3 mRNA表达的相关性;采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miR-590与STAT3的靶向结合位点,双荧光素酶基因报告实验进行检测;将miR-590的模拟物(miR-590 mimics)、miR-590的抑制剂(miR-590 inhibitor)及阴性对照miR-NC转染入人NK细胞系NK-92中,并应用白介素-2(IL-2)活化细胞.按处理方式的不同将NK-92细胞分为:Control组、IL-2组、IL-2+miR-NC组、IL-2+miR-590 mimics组和IL-2+miR-590 inhibitor组.ELISA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中干扰素γ(IFN-γ)和肿瘤细胞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细胞毒性实验检测各组NK-92细胞对膀胱癌细胞系T24细胞的杀伤效应;为探究STAT3在miR-590介导的NK细胞免疫功能中的作用,将NK-92细胞又分为IL-2+miR-590 mimic+pcDNA-NC组和IL-2+miR-590 mimic+pcDNA-STAT3组.再次使用ELISA和细胞毒性实验进行检测各组NK-92细胞对IFN-γ和TNF-α的分泌以及对T24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与Normal组相比,miR-590在Tumor组中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而STAT3表达升高(P<0.05),且两者在膀胱癌患者NK细胞中表达呈负相关(r=-0.641,P<0.05);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STAT3的3'UTR区具有miR-590识别的序列区,双荧光素酶基因报告实验结果表明miR-590可靶向抑制STAT3的表达.与Control组相比,IL-2组、IL-2+miR-NC组、IL-2+miR-590 mimics组和IL-2+miR-590 inhibitor组中NK-92对IFN-γ、TNF-α分泌水平和对T24细胞杀伤效应均明显升高(P<0.05);与IL-2组相比,IL-2+miR-590 mimics中NK-92对IFN-γ、TNF-α分泌水平和对T24细胞杀伤效应明显升高(P<0.05),IL-2+miR-590 inhibitor组中明显降低(P<0.05),IL-2+miR-NC组无明显变化(P>0.05).此外,与IL-2+miR-NC组相比,IL-2+miR-590 mimics组和IL-2+miR-590 mimics+pcDNA-NC组中NK-92分泌IFN-γ、TNF-α水平和对T24细胞的杀伤效应均明显升高(P<0.05),IL-2+miR-590 mimics+pcDNA-STAT3 组无明显变化(P>0.05);与IL-2+miR-590 mim-ics组相比,IL-2+miR-590 mimics+pcDNA-STAT3组中NK-92分泌IFN-γ、TNF-α水平和对T24细胞的杀伤效应均明显降低(P<0.05),IL-2+miR-590 mimics+pcDNA-NC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miR-590在膀胱癌外周血NK细胞中表达降低,上调其表达可通过靶向抑制STAT3来增强了NK细胞对肿瘤细胞免疫毒性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口腔扁平苔藓及口腔鳞癌患者口腔黏膜组织中微小RNA-590表达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及口腔鳞癌(oral squamous carcinoma,OSCC)患者口腔黏膜组织中微小RNA-590(miR-590)的表达,探讨其在口腔黏膜细胞癌变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间锦州市口腔医院收治且经病理学确诊的OLP患者32例(OLP组)和OSCC患者28例(OSCC组),所有OLP患者均为初诊且经病理学确诊取材,OSCC患者均为术中病理确诊后开始取材.另选择2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3组受试者口腔黏膜组织中miR-590的表达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OSCC组患者的miR-590相对表达水平(2.75±0.78)最高,OLP组的相对表达水平(1.96±0.52)次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0.77±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SCC组与OLP组的miR-590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正常对照比较,miR-590的表达在OSCC和OLP组中显著升高,miR-590可能参与了口腔黏膜细胞癌变过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lncRNA HCG11、miR-590-3p的表达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长链非编码RNA(lncRNA)HCG11、微小RNA-590-3p(miR-590-3p)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69例,手术治疗时留取癌组织及癌旁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lncRNA HCG11、miR-590-3p进行检测.分析癌组织中lncRNA HCG11、miR-590-3p表达量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癌旁组织中lncRNA HCG11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1±0.33、1.04±0.12,两者相比,P<0.05;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癌旁组织中miR-590-3p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4.6±5.94、1.06±0.23,两者相比,P<0.05.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lncRNA HCG11的表达量与miR-590-3p呈负相关(r=-0.597,P<0.01).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lncRNA HCG11和miR-590-3p的表达量与肿瘤组织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以及临床分期有关(P均<0.05).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lncRNA HCG11高表达者5年总生存率为87.5%(28/32)、低表达者为59.46%(22/37),两者相比,P<0.01;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miR-590-3p高表达者5年总生存率为58.33%(21/36)、低表达者为81.82%(27/33),两者相比,P<0.01.结论 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lncRNA HCG11低表达,miR-590-3p高表达;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lncRNA HCG11低表达和miR-590-3p高表达预示肿瘤组织较大并处于较高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可能性较大、患者预后较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口腔扁平苔藓及口腔鳞癌患者口腔黏膜组织中微小RNA-590的表达及临床价值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究微小RNA-590(miR-590)在口腔扁平苔藓(OLP)及口腔鳞癌(OSCC)患者口腔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临床价值.方法 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抽取2013年3月至2018年4月于河北省衡水市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治疗的OLP患者91例(OLP组),OSCC患者83例(OSCC组),另外收集42名健康志愿者的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比较OLP、OSCC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口腔黏膜内的miR-590相对表达量与对照组间的差异.结果 治疗前,miR-590在对照组、OLP组以及OSCC组中的相对表达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OLP组患者miR-590相对表达量为1.95±0.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84±0.32,OSCC组患者miR-590相对表达量为2.84±0.61,显著高于OLP组与对照组(P<0.05);经治疗后,OLP、OSCC组患者miR-590相对表达量分别下降至0.89±0.35、0.94±0.28,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在OLP患者口腔黏膜组织中,miR-590呈现高水平表达,并且在OSCC患者口腔黏膜组织中,miR-590呈现更高水平的表达,提示以miR-590的表达水平为依据作为临床上OLP癌变的早期诊断标准具有极高的可行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miR-590-3p对结直肠癌细胞顺铂耐药的影响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微小RNA-590-3p(miR-590-3p)对结直肠癌(CRC)细胞顺铂(DDP)耐药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在CRC细胞系SW480、SW620、HCT116中选择miR-590-3p表达最高的SW620细胞构建DDP耐药株(DDP/SW620).取SW620、DDP/SW620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并计算DDP作用后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iR-590-3p表达.将DDP/SW620细胞分为miR-590-3p inhibitor组和NC组,分别转染miR-590-3p inhibitor和NC质粒,计算DDP作用后的IC50.采用TargetScan7.1软件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预测miR-590-3p的靶基因为富含亮氨酸的重复序列和免疫球蛋白样结构域蛋白1(LRIG1).取miR-590-3p inhibitor组和NC组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LRIG1、耐药相关基因MDR1和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蛋白表达.结果 DDP/SW620细胞DDP的IC50、miR-590-3p相对表达量均高于SW620细胞,二者比较P均<0.05.miR-590-3p inhibitor组DDP的IC50、miR-590-3p相对表达量均低于NC组,两组比较P均<0.05.miR-590-3p inhibitor组细胞凋亡率及LRIG1、Bax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高于NC组,MDR1和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低于NC组(P均<0.05).结论 miR-590-3p可促进CRC细胞发生DDP耐药,其机制可能与负性调控LRIG1进而促进MDR1表达及减少细胞凋亡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