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学科照顾模式联合时效性激励在恶性脑胶质瘤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小时前
目的 探讨多学科照顾模式联合时效性激励在恶性脑胶质瘤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80例恶性脑胶质瘤患者根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分为常规组(n=38)和多学科干预组(n=42).常规组患者采取常规干预,多学科干预组患者在常规组的基础上采取多学科照顾模式联合时效性激励.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自我效能感[中文版癌症自我管理效能感量表(C-SUPPH)]、生活质量[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多学科干预组患者SAS、SD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正性态度、自我决策、自我减压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多学科干预组患者正性态度、自我决策、自我减压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躯体功能、社会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角色功能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多学科干预组患者躯体功能、社会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角色功能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学科照顾模式联合时效性激励可改善恶性脑胶质瘤患者术后心理状态,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感及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小时前
-
认知-行为及心理支持治疗对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6小时前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及心理支持治疗对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效果.方法 本研究对象为2021年8月~2023年1月入组92例老年抑郁症患者,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及心理支持治疗,均治疗8周.治疗前后采用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HAMA)、(HAMD)]评估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治疗前后采用健康状况问卷(SF-36)评估生活质量.结果 两组治疗后HAMA评分以及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两项评分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两组治疗后SF-36量表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治疗后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社会功能、活力、总体健康评分均较对照组更高(P<0.05),两组治疗后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生理功能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认知-行为及心理支持治疗对老年抑郁症患者具有显著的辅助治疗效果,能够降低负性情绪,提高情感、社会功能等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小时前
-
活髓切断术与间接盖髓术对乳磨牙深龋患儿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比较
编辑人员丨6小时前
目的:对比分析活髓切断术与间接盖髓术对乳磨牙深龋患儿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19年1月-2023年2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52例乳磨牙深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n=78,96颗患牙)和B组(n=74,96颗患牙),A组予以活髓切断术治疗,B组予以间接盖髓术治疗,治疗后均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牙本质桥形成率、牙齿咀嚼功能、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影响量表(ECOHIS)的差异.结果:治疗后12个月,A组患牙的修复成功率高于B组(P<0.05);治疗后6、12个月,A组患牙的牙本质桥形成率均高于B组(P<0.05);治疗后12个月,两组牙齿咀嚼功能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同组治疗前,且A组均高于B组(P<0.05);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P<0.05);两组ECOHIS量表口腔症状、口腔功能、心理状态、社会交往评分均低于同组治疗前,且A组低于B组(P<0.05).结论:活髓切断术相较间接盖髓术对乳磨牙深龋患儿的疗效更加显著,能有效提高修复成功率,促进牙本质桥形成,改善牙齿咀嚼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小时前
-
广州市住院精神分裂症及双相障碍患者生活质量保护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小时前
目的 探讨住院双相障碍及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水平的保护性因素.方法 在广州市4家精神科住院部连续入组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双相障碍或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465例,采用自编人口学及临床特征问卷调查患者人口学及临床特征并进行分类,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分析不同社会人口学及临床特征分类患者生活质量差异,采用多元方差分析患者生活质量的保护因素.结果 共465名患者符合入组标准,四所医院患者生理领域评分(58.15±15.65)、心理领域评分(49.13±8.20)、社会关系领域评分(48.78±15.83)、环境领域评分(51.48±14.44),均低于中国常模标准(P<0.05).在睡眠时长、运动情况、年龄、有无合并躯体慢性病、性别、婚姻状况、自知力水平、病程、吸烟情况上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在文化程度、体重状态、起病年龄、饮酒情况上无显著差异,均P>0.05.多元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男性、曾经结婚或同居、自知力水平高、睡眠时长>7小时、规律运动是患者生活质量的保护因素(P<0.05);性别*自知力水平、婚姻状况*睡眠时长*运动情况、婚姻状况*自知力水平*睡眠时长*运动情况、性别*婚姻状况*自知力水平*运动情况对患者生活质量存在交互作用影响.结论 住院精神分裂症及双相障碍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和多种人口学特征及临床特征相关,应根据相关特点进行有针对性干预,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全面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小时前
-
外周炎症指标与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相关性:一项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
编辑人员丨6小时前
目的 探索外周炎症炎性指标与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行为的相关性.方法 本研究选取中山市第三人民医院2021年5月~2022年4月期间就诊的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依据是否伴有NSSI行为,将患者区分为NSSI及非NSSI两组.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进行NSSI组与非NSSI组的1∶1倾向性评分匹配,比较PSM成功后两组患者外周血中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例(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的水平差异,并对比不同炎性学参数对于NSSI行为的预测效能.结果 本研究共选取了 150名患者,其中93例诊断为NSSI.PSM后,NSSI组和非NSSI组各有37例患者,两组社会人口学及心理学方面的基线达到平衡.NSSI组患者NLR、hs-CRP均显著高于非NSSI组(P<0.05);其中hs-CRP的曲线下面积更大(AUC=0.891),预测效能最佳.结论 NLR、hs-CRP、等外周炎症指标与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发生存在显著相关性,其中hs-CRP对于NSSI行为的预测效能最佳,为早识别、早干预NSSI行为的提供临床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小时前
-
心理社会干预对改善儿童孤独症伴精神发育迟滞患者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6小时前
目的 探讨心理社会干预方案在改善儿童孤独症伴精神发育迟滞患者病情中的价值.方法 遵循随机原则,选择2021年4月~2022年4月在我院确诊为儿童孤独症且合并精神发育迟滞的50例患者,以入院单双数分组后每组25例,对照组实施吡拉西坦片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心理社会干预.记录干预前后各项临床指标变化、格里菲斯(Griffiths)发育评估量表(Griffiths Developmental Assessment Scale,GDS)评分.结果 观察组25例患者经心理社会干预治疗后GD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孤独症行为评分结果、睡眠质量评分结果、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Parent Symptom Questionnaire,PSQ)评分结果,均较对照组降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则较对照组升高(P<0.05).结论 在儿童孤独症伴精神发育迟滞治疗中,选择心理社会干预措施可减少疾病对患者睡眠质量、生活质量的影响,亦可促进适应能力、大运动、精细运动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小时前
-
正念减压联合叙事护理对产后抑郁患者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6小时前
目的 探讨正念减压联合叙事护理对产后抑郁的干预效果.方法 本研究选择2020年2月~2022年2月100例产后抑郁患者,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心理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正念减压联合叙事护理.比较护理前后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焦虑自评量表(SAS)、生活质量量表(WHOQOL-BREF)评估结果.结果 护理后两组EPDS评分、SAS评分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护理后EPDS评分、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WHOQOL-BREF量表自评、生理、心理、社会、环境评分均显著上升,观察组护理后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正念减压联合叙事护理能够显著降低患者抑郁以及焦虑情绪,并提升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小时前
-
基于效标法与分布法的消化性溃疡生命质量测定量表的最小临床重要性差值制定与评估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慢性病患者生命质量测量体系之消化性溃疡量表QLICD-PU(V2.0)得分的最小临床重要性差值(MCID).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于2013年3月至2014年8月使用QLICD-PU(V2.0)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效标法和分布法制定MCID,分析比较取平均值法、取小值法和取大值法制定的MCID.结果 取平均值法得到的生理功能(8.53)、心理功能(8.45)、社会功能(7.61)、共性模块(7.05)、特异模块(8.82)和量表总分(7.53);取小值法得到的MCID 分别为 5.25、5.78、6.16、4.19、7.18、4.09;取大值法得到的 MCID 分别为 11.99、12.05、10.09、9.48、10.99、11.04.结论 本文采用多种方法和标准制定了 MCID,使用者可根据情况选用.MCID可用于评估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为生命质量的应用提供参考.在后续研究中,制定的MCID值可通过临床实践进一步验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人工流产术后放置宫内节育器1年停用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调查非意愿妊娠人工流产者术后放置宫内节育器(IUD)停用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22年1-12月本院收治的人工流产者1035例,均流产术后应用IUD避孕措施,随访1年,观察IUD使用情况并分为停用组(189例)、续用组(846例).调查IUD停用原因,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人工流产者术后落实避孕措施1年内停用危险因素.结果:随访1年,人工流产术后IUD停用189例(18.4%),原因包括不良反应83例、社会心理因素100例、其他原因6例.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低、无生育史、无重复流产、受教育程度高中及以下为人工流产者术后放置IUD停用的危险因素(OR=1.657、1.669、2.442、1.790,P<0.05).结论:非意愿妊娠人工流产者术后放置IUD仍存在一定比例的停用情况,影响因素较多,临床需加强术前咨询、术后管理,针对性采取干预对策以提高流产后长效避孕措施的落实使用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老年人未来照护准备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综述未来照护准备的概念、现状及评估工具,分析人口学、认知、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对老年人未来照护准备的影响,并总结以家庭为中心干预、团体健康教育和网络辅助决策对提高老年人未来照护准备水平的有效性,为后续开展干预性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