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尼可地尔通过激活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减轻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尼可地尔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分为非糖尿病假手术(Sham)组、非糖尿病缺血再灌注(I/R)组、非糖尿病尼可地尔-缺血再灌注(Nic)组、糖尿病假手术(DM Sham)组、糖尿病缺血再灌注(DM I/R)组以及糖尿病尼可地尔-缺血再灌注(DM Nic)组,每组10只。通过注射小剂量链脲佐霉素加高脂高糖饲料喂养建立T2DM大鼠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再灌注结束后取血清测定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一氧化氮(NO)水平、心肌组织活性氧簇(ROS)含量以及心肌梗死面积。并进行心脏组织切片HE染色、原位末端凋亡(TUNEL)染色、麦胚凝集素(WGA)染色,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心肌组织蛋白激酶B(Akt)、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蛋白磷酸化水平。实验数据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Dunnett′s检验。结果:与I/R组相比,DM I/R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更大、心肌组织损伤程度更重以及心肌细胞凋亡率更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与DM I/R组相比,DM Nic组大鼠血清中CK-MB以及心肌组织中ROS含量降低,血清中NO水平升高,心肌组织损伤程度降低,并且心肌梗死面积和心肌细胞凋亡率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此外Akt、GSK3β、eNOS蛋白磷酸化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然而,与Nic组大鼠相比,DM Nic组大鼠的心肌梗死面积、心肌细胞凋亡率、血清中CK-MB以及心肌组织中ROS含量升高,Akt、GSK3β、eNOS蛋白磷酸化水平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但是DM Nic组大鼠与Nic大鼠相比其血清中NO的含量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尼可地尔可能通过激活Akt信号通路,减轻T2DM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远端缺血预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及其临床应用面临的挑战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远端缺血预处理(remot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RIPC)是近几年提出的新型预防性治疗手段,是一种非侵入性和临床相关性的心肌保护策略,即术前给予肢体远端一定时间的急性间歇性缺血,可能减少远端器官(包括心脏、脑等)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RI)。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人体临床试验研究发现,RIPC可减少心肌梗死发生率,具有预防心肌I/RI的作用,但从实验转化到临床应用并获利于患者却非常困难。关于RIPC的研究与探索仍在继续,RIPC是否有临床应用的未来?这种治疗是否存在可行性?文章对近几年RIPC心肌保护效应研究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RIPC应用于临床实践的困难所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电针“内关”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Akt/mTOR通路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电针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模型大鼠心肌组织自噬相关通路Akt/mTOR的影响,探讨电针“内关”对心肌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内关组,每组12只。内关组电针刺激大鼠“内关”,每次30 min,1次/d,连续干预7 d。干预结束后,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法建立MIRI模型。采用HE染色法观察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组织Akt、磷酸化Akt(p-Akt)、mTOR、磷酸化mTOR(p-mTOR)蛋白表达,计算p-Akt/Akt、p-mTOR/mTOR比值。结果:空白组心肌纤维排列规则整齐,心肌间质未见炎性细胞浸润、出血;假手术组心肌纤维排列稍不规则,未见断裂,可见少量心肌纤维间隙稍扩大;模型组心肌纤维分布紊乱,肥大心肌细胞增多,部分线粒体红肿或外膜破裂,间质可见炎性浸润、出血;内关组心肌组织病变程度较模型组减轻,少量间质出血及炎性细胞浸润。各组大鼠心肌组织Akt、mTOR蛋白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p-Akt、p-mTOR表达及p-Akt/Akt、p-mTOR/mTOR降低( P<0.01);与模型组比较,内关组p-Akt、p-mTOR表达及p-Akt/Akt、p-mTOR/mTOR升高( P<0.01)。 结论:电针“内关”预处理可能通过激活MIRI大鼠心肌细胞Akt/mTOR通路抑制过度自噬,从而减轻MIRI,起到保护心肌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黄芪甲苷联合高压氧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心肌梗死范围及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ASⅣ)联合高压氧(HBO)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心肌梗死范围及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SPF级SD雄性大鼠4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对照组、模型组、ASⅣ组及ASⅣ+HBO组,每组10只。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模型组通过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构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ASⅣ组为模型大鼠冠状动脉结扎后经十二指肠注射羧甲基纤维素钠,冠状动脉解除结扎后即刻十二指肠注射3 g/kg ASⅣ;ASⅣ+HBO组冠状动脉解除结扎后于十二指肠注射3 g/kg ASⅣ,并同时开始给予0.25 MPa(2.5 ATA)的HBO处理。测量并计算各组大鼠心肌缺血梗死范围,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细胞色素C(Cyt-C)含量,TURNEL实验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细胞的凋亡情况,免疫组化(SP)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细胞中凋亡蛋白的表达量。结果:与ASⅣ组比较,ASⅣ+HBO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和梗死面积占比均明显缩小或降低( P<0.05);血清Cyt-C水平明显降低( P<0.05);心肌凋亡细胞数量最少,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 P<0.05);ASⅣ+HBO组心肌细胞内凋亡蛋白Bcl-2表达明显上调,Bax、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下调( P<0.05)。 结论:ASⅣ联合HBO处理能够有效地降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心肌梗死的范围,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调控心肌细胞凋亡蛋白的表达水平,从而相应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肌细胞凋亡的数量来实现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体外心脏震波联合超声微泡后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体外心脏震波联合六氟化硫微泡后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大鼠的心肌保护作用,为临床治疗MI/RI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将32只雄性SD大鼠均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组)、MI/RI组(IR组)、体外心脏震波治疗(CSWT)组(IR+SW组)和CSWT联合六氟化硫微泡治疗组(IR+SW+MB组),每组8只。IR+SW组及IR+SW+MB组在造模后第1 d、第3 d及第5 d进行治疗干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各组大鼠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所有大鼠于第7 d取材,应用Masson染色观察心肌纤维化,TUNEL染色观察心肌细胞凋亡。应用Western blot检测梗死边界区心肌凋亡指标Bcl-2、BAX、激活Caspase-3和激活Caspase-9蛋白的表达水平。比较各组间以上指标的差异。结果:①治疗前及治疗后各组间大鼠心律及心率无明显变化,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②治疗后超声心动图结果显示,与IR组比较,IR+SW组、IR+SW+MB组LVEDD及LVESD依次减小,LVEF及LVFS依次升高,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③与IR组比较,IR+SW组、IR+SW+MB组心肌纤维化及凋亡程度依次减轻,以IR+SW+MB组减轻最明显。定量分析显示,与IR组比较,IR+SW组、IR+SW+MB组心肌细胞凋亡比例依次减少,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④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IR组比较,IR+SW组、IR+SW+MB组Bcl-2水平依次升高,BAX水平及Caspase-3、Caspase-9蛋白的活化水平依次降低,组间两两比较,除IR+SW组与IR+SW+MB组Caspase-3蛋白的活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余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CSWT联合六氟化硫微泡治疗可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改善左心室重构,提高左心室收缩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SphK1/S1P信号通路在脂联素恢复七氟烷后处理减轻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价SphK1/S1P信号通路在脂联素恢复七氟烷后处理减轻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8~10周龄,体重250~300 g,采用高脂高糖喂养联合腹腔注射1%链脲佐菌素-柠檬酸盐缓冲液40 mg/kg制备大鼠糖尿病模型。取糖尿病模型制备成功的大鼠9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 n=15):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七氟烷后处理组(S组)、脂联素预处理组(A组)、脂联素预处理+七氟烷后处理组(AS组)和脂联素预处理+SphK1特异性激活剂(K6PC-5)+七氟烷后处理组(AKS组)。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再灌注120 min的方法制备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于缺血前15 min时A组、AS组和AKS组腹腔注射基因重组脂联素5.0 μg/g,AKS组经尾静脉注射SphK1特异性激活剂K6PC-5 1 μg/g,再灌注即刻S组、AS组和AKS组吸入2.5%七氟烷5 min。于再灌注结束时抽取颈内静脉血样,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cTnI浓度;采用TTC染色法确定心肌梗死体积百分比;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SphK1、S1P和磷酸化NF-κB p65(p-NF-κB p65)的表达。 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血清cTnI浓度和心肌梗死体积百分比升高,心肌SphK1、S1P和p-NF-κB p65表达上调( P<0.05);与I/R组比较,S组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A组血清cTnI浓度和心肌梗死体积百分比降低,心肌SphK1、S1P和p-NF-κB p65表达下调( P<0.05);与S组比较,AS组血清cTnI浓度和心肌梗死体积百分比降低,心肌SphK1、S1P和p-NF-κB p65表达下调( P<0.05);与AS组比较,AKS组血清cTnI浓度和心肌梗死体积百分比升高,心肌SphK1、S1P和p-NF-κB p65表达上调( P<0.05)。 结论:SphK1/S1P信号通路参与了脂联素恢复七氟烷后处理减轻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过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抑制HMGB1/STAT3轴活性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研究抑制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轴活性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体内和体外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甘草酸组和NSC74859组,每组6只。假手术组不结扎,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不给药,甘草酸组和NSC74859组大鼠在缺血/再灌注前12 h 30 min和缺血后30 min分别尾静脉注射HMGB1拮抗剂甘草酸或STAT3抑制剂NSC74859 5 mg/kg。采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心功能指标左心室缩短分数(FS)和左心室射血分数(EF),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TUNEL染色评估心肌细胞的凋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和Western Blot法检测HMGB1、STAT3和磷酸化STAT3(p-STAT3)的表达水平。MTS法测定H9C2细胞活力,通过细胞内腺苷三磷酸(ATP)含量测定和流式细胞术检测H9C2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评估心肌细胞的存活。采用免疫沉淀法研究HMGB1/STAT3的作用方式。采用免疫染色法检测HMGB1/STAT3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的表达和迁移情况。结果:抑制HMGB1或STAT3的表达后,大鼠EF和FS均升高,心肌细胞免疫浸润和凋亡下降;抑制HMGB1表达可降低STAT3的表达,但抑制STAT3表达不影响HMGB1的表达。缺氧导致HMGB1、p-STAT3表达升高,STAT3表达降低,在缺氧8 h时,STAT3表达水平突然升高。复氧后HMGB1、STAT3表达降低,p-STAT3表达升高,但p-STAT3(Ser 727)未参与该过程。缺血再灌注损伤后,HMGB1和STAT3在心肌细胞中牢固结合,但抑制STAT3或HMGB1会减弱这种结合。抑制HMGB1或STAT3表达可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缺氧后再复氧心肌细胞HMGB1表达增加,HMGB1从细胞核向细胞质迁移。结论:抑制HMGB1/STAT3轴活性可有效降低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线粒体动力相关蛋白1表达与糖尿病因素取消大鼠七氟烷后处理心肌保护作用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价线粒体动力相关蛋白1(Drp1)表达与糖尿病因素取消大鼠七氟烷后处理心肌保护作用的关系。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6只,14~16周龄,体重300~3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 n=12):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七氟烷后处理组(SPC组)。雄性GK大鼠36只,14~16周龄,体重300~3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 n=12):糖尿病假手术组(DM+S组)、糖尿病缺血再灌注组(DM+I/R组)和糖尿病七氟烷后处理组(DM+SPC组)。I/R组、SPC组、DM+I/R组和DM+SPC组采用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再灌注120 min的方法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SPC组和DM+SPC组于再灌注前1 min时吸入2.4%七氟烷15 min行后处理。再灌注120 min时,随机取6只大鼠,取动脉血标本,采用比色法测定血清LDH活性;然后处死大鼠,取左心室缺血区域组织,采用比色法测定ATP含量,透射电镜下观察心肌线粒体超微结构,根据Flameng线粒体评分判断线粒体受损程度,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Drp1表达。再灌注120 min时,随机处死6只大鼠,取心肌组织,采用TTC染色法确定心肌梗死体积,计算心肌梗死体积百分比。 结果:与S组比较,I/R组及SPC组血清LDH活性、心肌梗死体积百分比升高,心肌组织ATP含量降低,Flameng线粒体评分升高,心肌线粒体Drp1表达上调( P<0.05);与I/R组比较,SPC组血清LDH活性、心肌梗死体积百分比降低,心肌组织ATP含量升高,Flameng线粒体评分降低,心肌线粒体Drp1表达下调( P<0.05),心肌病理学损伤减轻。与DM+S组比较,DM+I/R组及DM+SPC组血清LDH活性、心肌梗死体积百分比升高,心肌组织ATP含量降低,Flameng线粒体评分升高,心肌线粒体Drp1表达上调( P<0.05);与DM+I/R组比较,DM+SPC组血清LDH活性、心肌梗死体积百分比、心肌组织ATP含量、Flameng线粒体评分、心肌线粒体Drp1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心肌病理学损伤未见明显减轻。 结论:糖尿病因素取消七氟烷后处理对心肌保护作用的机制可能与抑制Drp1表达下调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对H9c2心肌细胞高糖及缺氧/复氧损伤的影响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PDI)在糖尿病缺血性心脏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H9c2大鼠心肌细胞建立高糖(HG,33 mmol/L葡萄糖)及缺氧/复氧损伤模型(H/G,提前30 min往密闭缺氧盒中灌注95%的氮气及5%的CO 2混合气体)和高糖+缺氧/复氧组(HG+H/R)组模型的过表达PDI腺病毒及下降PDI siRNA转染心肌细胞,检测各实验组大鼠乳酸脱氢酶(LDH)活性、丙二醛(MDA)及高分子量脂联素(HMW-APN)的浓度,心肌细胞PDI、脂联素(APN)、活化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及糖调节蛋白78(Grp78)的表达。 结果:在HG、H/R以及HG+H/R组细胞模型中PDI的表达与正常组(葡萄糖浓度5.5 mmol/L)相比均明显减少,LDH活性[(179.7±10.4)、(218.4±18.4)、(328.2±5.3)比(91.0±11.0) U/L]、MDA浓度[(7.0±0.4)、(10.0±1.0)、(11.7±1.0)比(4.2±1.8) μmol/L]及Cleaved Caspase-3、Grp78蛋白表达明显升高,同时,APN及HMW-APN的蛋白表达显著减少[(2.01±0.21)、(1.64±0.27)、(1.20±0.14)比(2.62±0.12) μg/L,均 P<0.05]。过表达PDI病毒干预后,H9c2细胞在高糖、缺氧/复氧条件下,APN及HMW-APN[(2.86±0.03) μg/L比(3.03±0.10) μg/L、(2.06±0.05) μg/L比(2.31±0.06) μg/L、(1.83±0.07) μg/L比(1.96±0.11) μg/L、(1.20±0.06) μg/L比(1.39±0.09) μg/L]的蛋白表达增加,细胞凋亡和氧化应激情况得到明显改善(均 P<0.05)。利用特异性siRNA下降PDI的蛋白后,H9c2细胞在高糖及缺氧/复氧损伤条件下,APN及HMW-APN[(0.75±0.09) μg/L比(0.59±0.09) μg/L、(0.62±0.04) μg/L比(0.53±0.05) μg/L、(0.55±0.14) μg/L比(0.51±0.12)μg/L、(0.48±0.12) μg/L比(0.35±0.08) μg/L]的蛋白表达减少,LDH活性、MDA浓度及Cleaved Caspase-3、Grp78蛋白表达明显升高,细胞凋亡及氧化应激损伤增加(均 P<0.05)。 结论:PDI可能通过调控APN及HMW-APN的蛋白表达,发挥对糖尿病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功能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金钗石斛总生物碱对犬体外循环缺血再灌注心肌脂代谢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金钗石斛总生物碱对犬体外循环(CPB)过程中缺血再灌注心肌脂代谢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健康成年中华田园犬24只,雌雄各半,体重(11.2±1.5)k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溶剂对照组、治疗组(金钗石斛总生物碱,剂量为6 mg/kg)4个组(每组6只),均建立体外循环,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均阻断主动脉60 min后再开放。各组于体外循环转流前(T1)和开放主动脉再灌注15 min(T2)、60 min(T3)、90 min(T4)4个时间点检测心肌对血浆游离脂肪酸的摄取率、心肌组织中长链脂肪酰辅酶A(LCACoA)浓度,分析心脏功能及测定心肌组织内脂肪酸转位酶(FAT/CD36)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各组犬心肌对血浆游离脂肪酸的摄取率、心肌组织中LCACoA浓度及FAT/CD36 mRNA的表达在流转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主动脉开放后(T2)以上指标模型组[分别为(35.8±4.7)%、(8.55±1.51)nmol/g、3.23±0.68]和治疗组[分别为(27.4±2.7)%、(6.10±1.38)nmol/g、2.20±0.56]均高于假手术组[分别为(19.6±3.9)%、(4.16±0.81)nmol/g、1.19±0.52](均 P<0.05),在T2时间点最高,后逐渐下降;同模型组相比,以上指标治疗组的升高幅度偏低(均 P<0.05)。各组心脏功能指标: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内压最大上升/下降速率(±dp/dtmax)流转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主动脉开放后(T2),以上心脏功能指标模型组[分别为(76.5±9.1)mmHg、(31.1±2.9)mmHg、(1.2±0.4)mmHg/ms、(-0.9±0.1)mmHg/ms]与治疗组[分别为(92.9±8.7)mmHg、(25.3±3.6)mmHg、(1.8±0.4)mmHg/ms、(-1.3±0.1)mmHg/ms]均低于假手术组[分别为(165.5±12.9)mmHg、(6.5±0.5)mmHg、(3.3±0.6)mmHg/ms、(-2.9±0.3)mmHg/ms](均 P<0.05),但治疗组的心脏功能指标受损程度低于模型组(均 P<0.05)。 结论:金钗石斛总生物碱在犬体外循环过程中,可通过抑制FAT/CD36在心肌组织中的表达异常,降低心肌对游离脂肪酸的摄取,减少LCACoA在心肌组织内异常蓄积,达到减轻缺血再灌注后心肌损伤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