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阳化浊方对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温阳化浊方对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nexplained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URSA)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1月至2022年3月期间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中心和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妇产科240例再次妊娠的脾肾阳虚证URSA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于孕前3个月至孕后8~12周规律口服温阳化浊方治疗,分为中药组(120例)及对照组(120例)。比较两组妊娠结局、围产期结局及产科并发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温阳化浊方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中药组活产率[86.67%(104/120)]、持续妊娠率[90.00%(108/120)]均高于对照组[71.67%(86/120), P=0.004;75.00%(90/120), P=0.002],早期流产率[10.08%(12/119)]低于对照组[25.86%(30/116), P=0.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围产期结局及产科并发症发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应用温阳化浊方能显著改善URSA患者的活产率( OR=8.818,95% CI:3.556~21.871, P<0.001)和持续妊娠率( OR=11.261,95% CI:4.262~29.751, P<0.001)。 结论:孕前及孕期使用温阳化浊方治疗可显著提高脾肾阳虚证URSA患者的活产率及持续妊娠率,改善URSA患者的妊娠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医辨治狼疮性肾炎经验心得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狼疮性肾炎病位主要在肝脾肾,病机总属本虚标实,本虚以肾虚为主,标实乃热毒、瘀血、湿浊互结,促使狼疮活动,其中以热毒为要。疾病后期热邪灼血伤阴,致肝肾阴虚;病情日久,阴损及阳,致脾肾阳虚。治疗上应先分期,后辨证;活动期以祛邪为主兼补肾,缓解期以补虚为主兼清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药奄包热熨及个性化营养护理用于心肾阳虚型心力衰竭合并胃肠功能不全的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研究中药奄包热熨及个性化营养护理对心肾阳虚型心力衰竭合并胃肠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3月杭州市中医院心血管病科收治的心肾阳虚型心力衰竭合并胃肠功能不全患者90例进行随机对照研究,按照简单抽签法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药奄包热熨及个性化营养护理。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心力衰竭评分、简短疲乏量表评分、脑钠肽水平,观察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56%(43/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78%(35/45)(χ 2=6.15, P < 0.05)。治疗后,研究组中医证候积分、心力衰竭评分、简短疲乏量表评分分别为(7.65±0.81)分、(2.56±0.47)分、(61.63±5.23)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80±1.65)分、(6.95±1.60)分、(66.82±6.39)分( t=29.74、9.86、4.22,均 P < 0.001);研究组腹胀改善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恶心呕吐、食欲减退、消化不良、大便不畅评分分别为(3.42±0.42)d、(2.89±0.50)d、(32.98±4.17)d、(6.31±1.02)分、(6.82±1.03)分、(8.15±1.06)分、(9.02±1.08)分,均显著短于或低于对照组的(4.26±0.45)d、(3.60±0.51)d、(45.82±4.29)d、(12.08±1.97)分、(10.87±1.08)分、(9.23±1.07)分、(10.36±1.23)分( t=9.15、6.67、14.40、17.45、18.20、4.81、5.49,均 P < 0.001);研究组脑钠肽水平为(832.19±152.31)ng/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21.51±208.62)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2.71 ,P < 0.001)。 结论:中药奄包热熨及个性化营养护理对心肾阳虚型心力衰竭合并胃肠功能不全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心脏功能和胃肠功能,改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临证指南医案》便闭病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叶天士治疗便闭病用药规律,以供临床参考和借鉴。方法:收集《临证指南医案》“肠痹门”“便闭门”处方中药,运用Excel、SPSS 22.0、SPSS Modeler软件进行证型、药物频次、属性统计及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叶氏治疗便闭病主要辨证为湿热内蕴、肾阳虚、阴虚火旺、肝肾阴虚、肺失宣肃等证型。药性以温、寒、平为主,药味以甘、辛、苦为主,归经以胃、脾、肺、肝、肾、心为主,常使用苦杏仁、当归、茯苓、柏子仁、瓜蒌皮等药物,根据关联规则分析得到常用药对配伍,如苦杏仁-瓜蒌皮、苦杏仁-郁金、当归-柏子仁等。结论:叶天士治疗便闭病是以调理脾胃为中心,注重湿热在致病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注重肺气宣肃、肝气疏泄、膀胱气化作用。叶天士为后世医家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与方法,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王松龄运用化浊醒神法治疗发作性睡病经验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王松龄教授认为,发作性睡病以痰浊瘀窍、脾肾阳虚为核心病机,属本虚标实之证,主要以脾肾阳虚为本,湿、浊、痰、瘀阻滞脑络为标,其中浊邪贯穿病程始终,使本病具有阴邪内盛的特点。故以化浊醒神、补脾温肾为基本治法,二者兼顾,并以调和阴阳为本,以平为期,才能获得良好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文献探讨2型糖尿病肾脏病Ⅳ期中医辨治规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通过文献分析探讨2型糖尿病肾脏病Ⅳ期的中医辨治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建库至2020年12月31日有关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肾脏病Ⅳ期的文献,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365录入信息,采用SPSS Statistics 23.0及SPSS Modeler 18.1软件进行数据挖掘及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10篇,治疗2型糖尿病肾脏病Ⅳ期患者共计3 969例,运用处方111首,涉及中药206味。本病病位主要在肾与脾,本虚证以气阴两虚证为常见,标实证以血瘀证为常见。2型糖尿病肾脏病Ⅳ期治疗常用方剂包括六味地黄汤、真武汤、补阳还五汤、参芪地黄汤等,较多运用具有补气或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黄芪是组方核心用药,关联规则分析得出药物关联规则54条。结论:2型糖尿病肾脏病Ⅳ期病性为虚实夹杂,本虚多见气阴两虚、脾肾两虚、脾肾阳虚,标实常见血瘀、湿邪、浊毒。现代中医以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为其基本治法,同时重视健脾补肾、利湿解毒。黄芪、当归、丹参、茯苓、山药、山萸肉、大黄、泽泻为该期基本用药,体现了“气血水同治”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脾虚久泻方治疗小儿慢性迁延性非感染性腹泻脾肾阳虚证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脾虚久泻方治疗小儿慢性迁延性非感染性腹泻脾肾阳虚证的疗效,探讨该方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对照试验研究 。选取2021年12月-2023年2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门诊76例腹泻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8例。观察组服用脾虚久泻方治疗,对照组口服蒙脱石散与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2组均治疗30 d。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主症、中医证候、中医体征评分,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免疫球蛋白IgM、IgA、IgG水平,评价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74%(36/38)、对照组为78.95%(30/3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4.05, P=0.003)。主症积分:观察组治疗后大便次数[(1.86±0.25)分比(2.03±0.49)分, t=7.14]、大便性状[(1.62±0.26)分比(1.98±0.37)分, t=8.26]积分低于对照组( P<0.001)。中医证候积分:观察组治疗后腹痛[(0.68±0.13)分比(0.74±0.37)分, t=7.38]、脘腹胀满[(0.43±0.25)分比(0.75±0.23)分, t=2.16]、食欲[(0.50±0.10)分比(0.88±0.15)分, t=4.35]、恶心呕吐[(0.18±0.33)分比(0.34±0.36)分, t=6.53]、神疲乏力[(0.34±0.24)分比(0.43±0.25)分, t=5.62]、脱水[(0.30±0.11)分比(0.68±0.13)分, t=5.87]积分及总分[(5.63±4.33)分比(9.63±5.53)分, t=16.07]低于对照组( P<0.01或 P<0.05)。中医体征积分:观察组治疗后面色虚浮[(0.18±0.33)分比(0.24±0.13)分, t=2.63]、形寒肢冷[(0.20±0.11)分比(0.28±0.14)分, t=4.13]、脱肛[(0.08±0.33)分比(0.14±0.37)分, t=3.64]、小便清长[(0.23±0.11)分比(0.28±0.13)分, t=8.27]积分低于对照组( P<0.01或 P<0.05)。观察组治疗后免疫球蛋白IgA[(0.52±0.21)g/L比(0.40±0.26)g/L, t=8.15]、IgM[(8.76±1.16)g/L比(7.68±1.43)g/L, t=10.67]、IgG[(0.89±0.39)g/L比(0.62±0.33)g/L, t=12.15]水平高于对照组( P<0.001)。 结论:脾虚久泻方可有效改善慢性迁延性非感染性腹泻脾肾阳虚证患儿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增强患儿免疫力,提高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古方及中成药数据挖掘探讨桂枝-泽泻药对应用规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古今方剂中桂枝-泽泻药对配伍用药规律。方法:分别检索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研制的古代经典名方数据库1.0和已上市中成药数据库1.0含桂枝-泽泻药对的古方及中成药,采用Excel 2019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3.5和SPSS Modeler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等。结果:纳入含桂枝-泽泻药对的古籍条文79条,包含古方76首,涉及中药250味;纳入中成药25种,涉及中药186味。古今方剂用药药性以温、寒、平居多,药味以辛、甘、苦为主,主要归脾、肺、肝、肾经。关联分析提示,古今方剂相同的高频关联组合为茯苓-桂枝-泽泻、苍术-桂枝-泽泻、白术-桂枝-泽泻等。古方药物配伍关联度较高的症状和疾病均为泄泻、水肿、呕吐等,证型为膀胱蓄水、湿困卫表、痰饮内停等;中成药与药物配伍关联度较高的临床症状为肢体关节疼痛、水肿,疾病为风湿性关节炎、肾脏疾病,证型为风寒湿痹、络脉瘀阻、肾阳虚等。高频药物聚类得到4个聚类方。结论:桂枝-泽泻针对的核心病证为水湿内停、寒湿中阻等所致兼有湿邪的外感病证,可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及指导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桂枝汤及其部分类方中桂枝与芍药的药量配比探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桂枝汤中桂枝和芍药比例为1∶1,此乃该方配伍之关键,也是解肌祛风、调和营卫的功效基础。若改变桂枝汤中桂枝与芍药的等量配比,则方剂名称和功效即随之发生根本变化。桂枝用量大于芍药,则桂枝汤演变为桂枝加桂汤,功擅温阳平冲而治疗心肾阳虚之奔豚;芍药用量大于桂枝,则桂枝汤演变为桂枝加芍药汤,功擅益脾和络而治疗太阴脾络不和之腹痛;若将桂枝汤中芍药完全去掉,则桂枝汤演变为桂枝去芍药汤,功擅温通心阳而治疗表证误下后胸阳不振之胸满。临证应详细鉴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论重症之固护阳气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重症治疗过程中,应用苦寒抗生素及清热解毒中药、输注大量寒凉液体,以及病房低温环境、持续给予寒凉肠内营养液、过用物理降温等,均可损伤患者阳气,尤易伤其中焦脾阳,加之重症监护室以老年患者居多,其本身常存在脾肾阳气虚衰状况。因此,固护阳气在重症疾病治疗中不可忽视。临床可以益气健脾温阳法作为重症患者固护阳气的基本治法,将之应用于脓毒性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低T3综合征、获得性衰弱等重症并发症的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