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心脏移植后的体外膜肺氧合支持:单中心队列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用于心脏切开术后低心排患儿,但较少用于心脏移植后。本文总结了心脏移植后接受ECMO支持患儿的预后特点。设计:单中心回顾性研究。场所:大型儿童心脏转诊中心。对象:1995至2016年所有接受心脏移植且插管行ECMO支持的患儿。干预措施:主要预后指标为ECMO后12个月的病死率。根据早期移植失败(心脏移植后ECMO≤7 d)和晚期移植失败,分析患儿的特点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测量方法和主要结果:研究期间共进行了246例心脏移植手术,其中44例患儿进行了50次ECMO。心脏移植至ECMO的中位时间为1 d(0 d~11.7年),其中28例患儿早期移植失败[1(0~2)d],20例晚期移植失败患儿共行22次ECMO[中位时间0.8年(8 d~11.7年)],其中4例患儿之前因早期移植失败亦接受过ECMO支持。26例(59%)患儿存活至出院,24例(55%)患儿ECMO后12个月仍存活,晚期移植失败患儿的存活率较低(40%比67%, P=0.02)。12个月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先天性心脏病、较高的肺血管阻力指数别体表面积值(>2.2 Woods U/m 2)和较高的肌酐值。高群体反应性抗体水平仅与晚期移植失败组12个月病死率有关。 结论:ECMO可有效地用于抢救心脏移植后移植功能障碍的患儿,但其早期病死率较高。与12个月内病死率相关的因素包括先天性心脏病、肾功能不全、肺血管阻力指数别体表面积值升高;在心脏移植后晚期ECMO支持患儿还包括高HLA致敏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心脏移植后肾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分析以及对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总结心脏移植后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率和长期结局,探索心脏移植受者术后肾功能不全的临床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心脏移植的(1 095例)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出现肾功能不全分为术后肾功能不全组(352例)和术后肾功能正常组(743例);分析比较两组受者临床资料,探索心脏移植术后肾功能不全相关的危险因素。为了进一步分析术前肾功能不全对术后肾功能和对预后的影响,根据受者术前及术后肾功能情况将受者分为术前及术后均存在肾功能不全(76例)、术前存在肾功能不全术后恢复正常(39例)、术后新发肾功能不全(276例)、术前及术后肾功能均正常(704例)四组进行生存分析。分别观察比较四组受者的远期结局。结果:1 095例受者中位随访时间为5.6年。352例(32.1%)受者术后合并肾功能不全,其中276例(25.2%)为术后新发肾功能不全,99例(28.1%)发生在术后住院期间,111例(31.5%)发生在出院后至术后第一年。术后肾功能不全组受者年龄和体重指数较大,术前肌酐较高,受者男性、有糖尿病史、术前肾功能不全、原发疾病为既往移植心脏衰竭、术前体外膜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erator,ECMO)辅助和术前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counterpulsation,IABP)辅助的比例更高;体外循环时间更长(均 P<0.05)。术后肾功能不全组受者术后使用ECMO、术后使用IABP、术后气管切开和术后感染的比例更高,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后ICU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更长,院内病死率更高(均 P<0.05)。术后肾功能不全组远期存活率低于术后肾功能正常组( P<0.01)。术前存在肾功能不全的受者无论其术后肾功能是否恢复正常,其远期存活率均低于术前无合并肾功能不全的受者;术后新发肾功能不全受者远期存活率低于术前术后肾功能均正常的受者( P<0.01)。受者年龄、体重指数、术前存在肾功能不全、术后使用环孢素A治疗(相较于他克莫司)、冷缺血时间≥6 h是心脏移植术后发生肾功能不全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心脏移植术后肾功能不全在术后第1年内发生率最高。受者年龄、体重指数、术前存在肾功能不全、冷缺血时间≥6 h是心脏移植术后发生肾功能不全的独立危险因素。心脏移植术后肾功能不全的发生影响受者围手术期和远期存活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心脏移植术前合并肾功能不全受者的临床预后和术后肾功能变化趋势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心脏移植术前合并肾功能不全受者的心脏移植临床预后和术后肾功能变化趋势,并总结相关处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接受原位心脏移植受者(≥18岁)的临床资料,并采用CKD-EPI公式计算受者术前的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根据2012年改善全球肾脏疾病预后组织发布的eGFR分类标准,将受者分为四组:M1组(术前eGFR≥90 ml/min/1.73 m 2),M2组(术前eGFR为60~89 ml/min/1.73 m 2),M3组(术前eGFR为45~59 ml/min/1.73 m 2),M4组(术前eGFR<45 ml/min/1.73 m 2)。比较各组受者术后1年的临床预后。主要终点分析术前eGFR是否是受者全因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次要终点包括术后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使用率、住院周期和肾功能的变化趋势等。 结果:共纳入276例受者,其中eGFR<60 ml/min/1.73 m 2的受者占24.6%。与eGFR≥90 ml/min/1.73 m 2相比,调整模型后的1年内死亡率风险比分别为1.78(M3组,95%CI为1.31~3.39)和2.74(M4组,95%CI为1.41~5.32),且M4组受者的死亡率风险比、CRRT使用率及住院周期风险也明显增加;移植前eGFR中位数为73 ml/min/1.73 m 2,术后3个月后降至61 ml/min/1.73 m 2,此后逐渐趋于稳定,各组eGFR的改变趋势基本相似。 结论:心脏移植术前的eGFR是受者术后短期存活率的独立预测因子;移植术后3个月eGFR可能逐渐恶化,经过恰当处理,术后3个月后eGFR甚至好转。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体外膜氧合机械辅助在心脏移植手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回顾性研究接受心脏移植手术并采用体外膜氧合(ECMO)辅助支持治疗的患者,总结临床经验,为进一步推广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接受心脏移植手术并采用ECMO支持受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受者围手术期ECMO应用情况,统计ECMO支持时间,合并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的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等临床资料。采用SPSS23.0软件处理,正态分布采用独立样本Student's test,非正态分布采用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 U test。分类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检验法。 结果:所有ECMO支持模式均为静脉-动脉ECMO模式(V-A ECMO)。有8例受者成功使用ECMO过渡到心脏移植。使用ECMO的心脏移植受者中61例(89.7%)成功脱离ECMO机械辅助,48例(70.5%)存活出院。出血、术后急性肾功能不全、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是心脏移植ECMO循环支持过程中最多见的并发症。在手术室早期建立ECMO辅助循环的心脏移植受者脱机率和存活率分别为95.6%和84.4%,而在ICU床旁建立ECMO的受者脱机率和存活率分别为72.2%和27.8%,早期使用ECMO结果更好。结论:ECMO机械辅助循环能对心脏移植受者提供有效的循环、呼吸功能支持,使得受者平稳渡过移植手术围术期。提倡早期、同期联合应用IABP增加重要器官的灌注,改善受者的预后,获得良好的转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心脏移植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血流储备分数变化的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分析心脏移植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血流储备分数(FFR)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期间入院并接受心脏移植的7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CCTA检测FFR值,根据FFR变化分为FFR降低组(n=48)和FFR升高组(n=25).收集并分析入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心率、移植病因、既往病史以及供者的年龄、脏器的冷缺血时间等.随访入组患者是否发生心脏移植物血管病变、发生时间、合并症等情况.结果 FFR升高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比、体质指数(BMI)、心率、收缩压、术后时间均低于FFR降低组(P<0.05).FFR降低组和FFR升高组的心脏移植病因最常见的是扩张型心肌病.FFR升高组的心功能优于FFR降低组(P<0.05).FFR升高组接受术前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率、术中ECMO辅助率、术后ECMO辅助率、术后ECMO持续时间、术前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治疗率、术后CRRT治疗率和术后CRRT持续时间均低于FFR降低组(P<0.05).FFR升高组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FFR降低组(P<0.05).FFR升高组的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和心肌重量指数均低于FFR降低组(P<0.05).随访结果显示,FFR升高组的无心脏移植物血管病变发生率高于FFR降低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NYHA心功能分级、支持治疗率、左心室射血分数、收缩末期容积和FFR均为患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的影响因素.FFR升高组术后1~3个月和术后6~12个月心脏移植物的血管病变发生率低于FFR降低组(P<0.05),FFR降低组术后3~6个月血管病变发生率低于FFR升高组(P<0.05).FFR升高组高脂血症和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率显著低于FFR降低组(P<0.05).结论 FFR的变化对接受心脏移植患者的心功能以及预后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可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心脏移植免疫抑制诱导和维持治疗
编辑人员丨2023/8/6
心脏移植免疫抑制治疗旨在预防或治疗移植术后排斥反应,同时尽量减少不良反应.在全球范围内,IL-2受体拮抗剂已成为心脏移植最常用的免疫诱导剂.临床结果一致表明他克莫司抗排斥反应的作用至少等于或优于环孢素,但接受以两种CNI为基础的维持免疫抑制方案的心脏移植受者术后生存率无差异;快代谢基因型黄种人受者服用环孢素比他克莫司更易以较低剂量达到目标血药浓度.与硫唑嘌呤相比,吗替麦考酚酯可降低受者死亡率和移植心脏功能障碍发生率,并减缓移植心脏血管病的发生和进展.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抑制剂西罗莫司和依维莫司已被用于合并肾功能不全或心脏移植物血管病的受者,但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关于糖皮质激素撤除及减量的时机,目前仍存在争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原位心脏移植术后并发急性肾损伤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原位心脏移植受者术后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发生情况并总结相关防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市第一医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行原位心脏移植术的38例受者临床资料,根据2012年改善全球肾脏疾病预后组织发布的AKI诊断标准分为AKI组(21例)及对照组(17例),并对发生AKI的受者进行肾功能损伤分期.比较两组受者术后一般资料及预后转归.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受者年龄,体表面积,体质指数,术前血清肌酐、肾小球滤过率、血红蛋白、血糖、肺动脉收缩压、左室射血分数、心输出量,术中心肺转流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尿量、输注晶体量/胶体量、手术时间,术后中心静脉压(CVP)、右心室直径、左室射血分数、24 h尿量以及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和总住院时间.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两组受者性别、术前合并症以及术后28、90和180 d死亡比例.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38例受者中有21例(55.3%)术后7 d内发生AKI,其中AKI 1期15例,AKI 2期4例,AKI 3期2例.AKI组受者术前肺动脉收缩压为(60±18)mmHg(1 mmHg=0.133 kPa),高于对照组[(45±15)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90,P<0.05).截至2019年6月,所有受者随访时间为6~56个月.AKI组和对照组受者术后CVP、术后右心室直径和ICU停留时间分别为(12.1±4.1)和(9.3±2.8)mmHg、(26.1±2.7)和(23.7±2.4)mm、(10.0±9.4)和(5.2±1.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65、2.829和2.038,P均<0.05).经过治疗,15例AKI 1期受者中12例肾功能恢复正常,2例遗留慢性肾功能不全,1例因纵隔严重感染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4例AKI 2期受者中3例肾功能恢复正常,1例遗留慢性肾功能不全.2例AKI 3期受者均对利尿剂反应不佳,最终1例心功能恢复,但遗留慢性肾功能不全,另1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 AKI是心脏移植术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但只要积极预防、及时诊断、有效处理,大部分受者肾功能可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儿童心脏移植单中心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总结单中心儿童心脏移植关键技术和方法,为中国儿童心脏移植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2008年9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完成的47例儿童心脏移植临床资料,观察受者临床特征、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和生存率.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中位数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以全因死亡或再次移植为主要终点事件,运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结果 47例患儿心脏移植时年龄为(10.3±4.8)岁,男性24例,女性23例,体质量(32±15)kg,术前肺动脉压(33±12)mmHg.原发病包括:心肌病36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9例和心脏肉瘤2例,4例患儿既往有心脏手术史.受者群体反应性抗体均<10%,供受者ABO血型相同39例,相容8例,供受者体质量比1.6±0.6.供心冷缺血时间为(330±115)min,其中24例冷缺血时间>6 h.采用双腔静脉法37例,双房法10例.术中体外循环时间(119±53)min,体外循环并行辅助时间(80±48)min.术后机械通气时间中位数32 h(13~1250 h),ICU停留时间中位数7 d(5~11 d).术后20例受者发生一种或以上并发症,包括心功能不全7例、心律失常5例、肾功能不全7例、排斥反应3例和血液系统并发症1例.受者术后3周时左心室射血分数为(67±5)%(57% ~79%),46例受者顺利康复出院,1例术后59 d死于肺炎.截至2019年6月30日,46例受者平均随访时间(42±31)个月(6~129个月),术后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5.74%、93.01%和93.01%.结论 心脏移植是治疗儿童终末期心脏病的有效方法.本中心儿童心脏移植术后近、中期生存率良好,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儿童心脏移植技术流程,行之有效,值得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110例原位心脏移植临床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总结110例原位心脏移植治疗终末期心脏病患者临床经验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心脏外科(山东省心脏移植中心)2003年3月至2020年7月完成的110例原位心脏移植供者及受者资料,从围手术期处理、免疫抑制的维持、感染监测、术后并发症的治疗以及随访指导等方面进行总结.结果 手术成功率94.5%,术后并发症主要有右心功能不全(8.18%)、器官功能衰竭(15.76%)、急性排异反应(10.91%)、肺部感染(42.31%)及糖尿病(8.18%),均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取得满意效果.术后中位随访时间37个月(1~208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5.5%、84.2%、70.3%,其中9例存活超过10年.结论 心脏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心脏病的最有效方法.手术治疗是成功的关键,通过采取术前评估供、受体质量匹配以及肝肾功能,术后给予个体化抗排异治疗,及时监测抗排异药物浓度,尤其是围手术期采用药物治疗、呼吸机支持、机械循环辅助装置以及持续肾脏替代和血浆置换等的综合治疗方法,可取得满意的近期和远期临床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常规供心与边缘供心在终末期心脏病心脏移植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背景:供心资源匮乏是困扰心脏移植术的世界性难题,拓宽供心纳入标准、合理应用边缘供心,是缓解供心资源匮乏的有效途径,也是目前心脏移植术努力发展的方向.目的:比较常规供心与边缘供心在终末期心脏病患者心脏移植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4月至2021年3月进行心脏移植的80例终末期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供心来源分为常规供心组56例、边缘供心组24例.所有患者均实施原位心脏移植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血清生化及预后指标.结果 与结论:①边缘供心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常规供心组[(465.35±62.45)min vs.(423.42±58.23)min,t=2.888,P<0.05],术中出血量大于常规供心组[(1235.36±203.4)mL vs.(678.65±123.21)mL,t=15.075,P<0.01];②随访12个月,两组患者血清肌酸激酶同功酶、心肌钙蛋白Ⅰ、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0.693,1.322,1.514,1.348,1.285,P>0.05);③边缘供心组感染、肾功能不全发生率(17%,29%)高于常规供心组(2%,9%),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6.349,5.397,P<0.05);④结果表明,在严格做好供心保护、围术期管理的前提下,使用边缘供心可达到常规供心心脏移植术的手术效果,但应预防术后感染、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