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视功能障碍临床特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患者视功能障碍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12年10月至2020年12月在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就诊的急性CO中毒患者490例,其中轻度中毒者132例、中度中毒者193例、重度中毒者165例,通过询问病史、常规体格检查、颅脑磁共振、眼科专项检查及视功能相关生存质量问卷调查(NEI-VFQ)等方法,分析急性CO中毒患者视功能障碍的临床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急性CO中毒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与CO接触时间、院外滞留时间、给氧开始时间及高压氧治疗开始时间相关( P<0.05)。3组患者中均发现少量CO中毒相关眼科病变的病例,其中轻度中毒组14例(10.6%)、中度中毒组18例(9.3%)、重度中毒组17例(10.3%),3组在发病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3组患者中视功能障碍损伤程度略有不同:轻度中毒组眼科检查Ⅰ级损伤的病例略多(9例),重度中毒组Ⅲ级损伤的病例明显增多(10例),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尽管3组患者中均有少数患者出现临床症状和/或眼科专科检查异常,但患者的临床症状与其眼科专科检查结果并不完全符合( P<0.01),有些患者即便出现比较严重的专科检查异常,但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经正规治疗后,重度中毒组患者视功能障碍持续时间为(10.4±3.4)个月,明显超过轻度中毒组[(5.2±5.3)个月]及中度中毒组[(6.1±5.5)个月],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疗效方面,轻度中毒组和中度中毒组患者的治愈率、好转率明显优于重度中毒组( P<0.05)。在预后方面,经过正规治疗,尽管重度中毒组患者临床表现有不同程度改善,但其眼科后遗症发生率(58.8%)明显高于其他2组(0%和16.7%, P<0.05)。 结论:急性CO中毒患者可出现视功能障碍,其临床症状丰富多样、持续时间长、预后差,应及早完善眼科相关检查,尽早干预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血淀粉酶升高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情评估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血淀粉酶升高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患者病情评估中的作用,以及影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血淀粉酶(amylase,AMS)水平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11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DKA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入选和排除标准最终确定249例DKA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次日晨空腹抽取静脉血测得的AMS水平分为正常组( n=176)和升高组( n=73)。对性别、糖尿病类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死亡例数、ICU监护例数、出院后发生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次数等计数资料采用χ 2检验或Fisher检验,对年龄、pH、糖化血红蛋白(HbA1c)、二氧化碳结合力(CO 2CP)、Ca 2+、尿素氮(BUN)、肌酐(Scr)等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临床资料、院内及院外结局的差异。 结果:AMS升高组ICU监护率为50.7%,ICU监护天数中位数为4 d,总住院天数中位数为14 d,治疗费用中位数为2.8万,均高于AMS正常组( P<0.05);病死率、住院期间合并AP、出院后发生AP的比例在AMS升高组与正常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糖尿病病程、既往发生DKA次数、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发生率、HbA1c、pH、BUN、Scr,在AMS升高组均高于正常组( P<0.01或 P<0.05)。 结论:AMS升高的DKA患者,需要收入ICU监护病房的可能性增加,在ICU内监护天数、总住院天数及总治疗费用增加,住院期间总体病死率及出院后发生AP的可能性未增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高压氧通过抑制NLRP3炎症小体活性治疗大鼠急性CO中毒迟发性脑病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处理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模型大鼠脑组织中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的调控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健康成年SPF级雄性SD大鼠9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假手术对照组(Sham组)、DEACMP组、HBO组,每组30只。DEACMP组和HBO组大鼠依照静态吸入染毒法建立DEACMP模型。每组大鼠又分为染毒前及染毒后3、7、14、21 d 5个亚组,每个亚组6只。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估各组大鼠染毒前后的学习和空间记忆能力。利用ELISA、Western blotting实验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IL-18水平及脑组织中NLRP3、衔接蛋白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AIM2)以及caspase-1蛋白的表达水平;TUNEL实验检测大鼠海马组织神经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与Sham组比较,DEACMP组和HBO组大鼠在不同时间点的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 P<0.05),平台象限活动时间明显缩短( P<0.05),血清IL-1β和IL-18水平明显降低( P<0.05)。与DEACMP组比较,HBO组逃避潜伏期和平台象限活动时间从染毒后第7天开始明显改善( P<0.05),血清IL-1β和IL-18水平明显降低( P<0.05)。与Sham组比较,DEACMP组大鼠脑组织中NLRP3、ASC、AIM2以及caspase-1表达水平和海马组织神经细胞凋亡指数均明显提高( P<0.05);与DEACMP组比较,HBO组上述蛋白表达和细胞凋亡水平均明显提高( P<0.05)。 结论:HBO通过阻断NLRP3炎症小体活化抑制DEACMP引起的炎症反应,从而减轻一氧化碳中毒造成的脑组织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急性中重度农药中毒病情评估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NICaS)监测急性中重度农药中毒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方法,分析NICaS在急性中重度农药中毒患者血流动力学的临床指导价值。方法:于2019年8月,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收住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的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者和中-重型急性百草枯农药中毒(APP)患者,共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NICaS组68例、经肺热稀释法组(Picco组)67例、经验治疗组(经验组)65例。分析3组患者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心率、血流动力学指标、生存率和并发症的关系。结果:NICaS组、Picco组和经验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比、体重指数、心率、收缩压、无治疗期及入院APACHEⅡ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经验组比较,NICaS组、Picco组患者AOPP及APP住院病死率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心排出量(CO)在2.8~6.7 L·min -1的相关性明显( r=0.738, r2=0.545, P<0.01),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在410~1 950 d·s·cm -5·m 2的相关性明显( r=0.792, r2=0.627, P<0.01)。Bland-Altmen分析显示,Picco和NICaS法所测得CO和SVRI值分别具有97.01%、95.52%的一致性。与经验组比较,NICaS组和Picco组患者平均每日输液量、每日输注胶体液量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各组间获得CO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NICaS可在急性中重度农药中毒患者抢救中有效监测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继发脑梗死患者20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4天前
20例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继发脑梗死患者经高压氧综合治疗后病情好转,但仍遗留肢体活动障碍、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等后遗症。急性CO中毒患者应密切关注继发脑梗死的发生,要根据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治疗中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血清神经轴突导向因子-1联合脑电双频指数对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轴突导向因子-1(Netrin-1)联合脑电双频指数(BIS)对一氧化碳(CO)中毒迟发性脑病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1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CO中毒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出院后3个月内是否出现急性CO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将患者分为DEACMP组( n=53)与非DEACMP组( n=75)。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清Netrin-1水平,并计算BIS值。比较各组患者不同时间点Netrin-1、BIS,并采用研究对象工作特征曲线(ROC)和曲线下面积(AUC)评估Netrin-1、BIS以及Netrin-1联合BIS对CO中毒高压氧治疗后迟发性脑病的预测价值,同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CO中毒高压氧治疗后迟发性脑病的危险因素。 结果:DEACMP组入院1、3、5 d的血清Netrin-1水平、BIS值均明显低于非DEACMP组(均 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Netrin-1、BIS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5、0.810,截断值分别为395、62,敏感度分别为70.62%、78.69%,特异度分别为77.85%、86.64%,Netrin-1联合BIS曲线下面积、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896、85.69%、98.52%。相比Netrin-1或BIS,Netrin-1联合BIS对CO中毒高压氧治疗后迟发性脑病的预测价值效果更好。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Netrin-1<395 ng/ml、BIS<62是影响CO中毒高压氧治疗后迟发性脑病的危险因素( P<0.05)。 结论:BIS、Netrin-1在急性CO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中水平降低,且BIS联合Netrin-1对预测CO中毒经高压氧治疗后患者发生迟发性脑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高压氧治疗时机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CO)患者进行高压氧治疗的时机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〇医院就诊的142例急性CO中毒患者,按首次治疗时间分为3组,A组患者43例,于中毒后6 h内进行高压氧治疗;B组患者52例,于中毒后6~12 h内进行高压氧治疗;C组患者47例,于中毒后12 h以上进行高压氧治疗,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的中毒症状恢复程度、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发生率、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昏迷时间以及中毒消除时间等指标。结果:高压氧治疗后,A组患者中毒症状完全恢复的比例均明显高于B组和C组( χ2=2.556、10.408,均 P<0.05);A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5%,明显高于B组和C组(82.69%、68.09%, χ2=3.863、10.895,均 P<0.05);A组患者的GCS、MMSE评分均高于B组和C组( P<0.05),BI评分高于C组( P<0.05);A组患者的DEACMP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 χ2=8.559, P=0.003);A组患者的血清CRP水平及昏迷时间、CO中毒消除时间明显低于或短于B组和C组( P<0.05);3组患者的GCS评分、MMSE评分与血清CRP水平和DEACMP发生率均存在正相关性( P<0.05)。 结论:急性CO中毒后的高压氧治疗时机与预后存在相关性,中毒6 h内开始高压氧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Nogo-OMgp/Rho-Rock信号通路在CO中毒急性脑损伤中的作用及盐酸法舒地尔治疗的可行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轴突生长抑制因子(Nogo)-少突胶质细胞髓鞘糖蛋白(Omgp)/Ras同源基因(Rho)-Rho相关螺旋卷曲蛋白激酶(Rock)信号通路在一氧化碳(CO)中毒急性脑损伤中的作用,以及Rock抑制剂盐酸法舒地尔对其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将135只健康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CO中毒组和盐酸法舒地尔组,每组45只。后2组大鼠采用高压氧舱吸入法建立急性重症CO中毒模型。各组大鼠均接受高压氧治疗2周,其中盐酸法舒地尔组大鼠同时给予腹腔注射盐酸法舒地尔[15 mg/(kg·d),1次/d,共2周],CO中毒组和正常对照组大鼠给予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注射。于造模后1周时应用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大鼠海马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于造模后1 d、1周、1个月、2个月时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或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中Nogo、OMgp及Rock阳性细胞染色强度,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中Nogo、OMgp及Rock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CO中毒组大鼠海马组织超微结构及血脑屏障损伤明显,以细胞核、线粒体及突触结构改变显著,而盐酸法舒地尔治疗能有效地维持海马组织超微结构及功能的完整性,减轻脑水肿。造模后1 d、1周、1个月、2个月时,CO中毒组大鼠脑组织中Nogo、OMgp、Rock阳性细胞染色强度及Nogo、OMgp、Rock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同一时间点的正常对照组,盐酸法舒地尔组大鼠脑组织中Nogo、OMgp、Rock阳性细胞染色强度及Nogo、OMgp、Rock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同一时间点的CO中毒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Nogo-OMgp/Rho-Rock信号通路相关分子的激活与CO中毒急性脑损伤密切相关,而盐酸法舒地尔能有效下调Nogo、OMgp和Rock蛋白的表达水平,从而明显减轻CO中毒后脑损伤程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纳洛酮联合高压氧治疗对急性CO中毒患者血清S100β、nNOS的影响及其对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究纳洛酮联合高压氧治疗对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患者血清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蛋白)及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的影响及其对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德州市人民医院急诊科2017年9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92例急性CO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n=46)。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高压氧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联合纳洛酮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S100β、nNOS水平,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及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随访3个月记录迟发性脑病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9.13%( P<0.05);且苏醒时间为(2.21±0.61)h,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03±1.16)h( 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氧分压(PaO 2)、S100β及nNOS水平有明显改善( P<0.05);且观察组患者血清S100β及nNOS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P<0.05);GCS和GOS也显著高于治疗前( P<0.05),且在治疗3 d及7 d后GCS均高于对照组( P<0.05)。随访3个月观察组患者迟发性脑病发生率为2.1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04%( P<0.05)。 结论:纳洛酮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CO中毒疗效显著,能有效降低血清中S100β蛋白和nNOS水平,进而减轻脑组织及神经功能受损,有利于加快患者苏醒康复,减少迟发性脑病发病率、改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高流量鼻导管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早期呼吸困难的治疗作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针对百草枯(paraquat, PQ)中毒早期存在呼吸困难的患者应用高流量鼻导管吸氧(high flow nasal cannulae, HFNC),评估此治疗措施对急性PQ中毒患者早期呼吸困难的改善情况。方法:前瞻性研究,纳入2017年5月1日至2018年5月1日因急性PQ中毒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的患者。纳入标准:急性PQ中毒伴呼吸困难的患者,并符合以下条件:呼吸困难伴呼吸频率(respiration rate, RR) >25次/min或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O 2, PCO 2)<32 mmHg(1 mmHg=0.133 kPa)。记录HFNC应用前及应用后15 min、30 min及1、2、4、6、12、24 h的RR、血氧饱和度(pulse oxygen saturation, SPO 2)、心率(heart rate, 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记录应用前、应用后6 h、24 h的血气结果。比较患者应用HFNC前后的RR、SPO 2、HR、MAP、PCO 2、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 2, PO 2)、pH以及动脉血乳酸(lactic acid, Lac)的改善情况。组间差异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共有50例患者被纳入本研究,经随访28 d,存活26例,死亡2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基本特征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自诉服毒量、入院首次尿PQ浓度定量、Lac、PaCO 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余生化检查结果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应用HFNC可以明显降低所有患者各时间点的RR和HR,应用后6 h的PaCO 2明显升高,36 mmHg(34,38)mmHg vs 30 mmHg(27,32)mmHg, P<0.05。而MAP、SPO 2、PO 2、pH以及Lac在应用HFNC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比较生存组与死亡组在应用HFNC前后的RR及HR变化,发现生存组在应用HFNC后RR和HR比死亡组降低的更为明显,生存组患者应用HFNC的最大流速明显低于死亡组,35 L/min(25,40) L/min vs 55 L/min(50,60) L/min, P<0.01。 结论:HFNC可以明显降低急性PQ中毒伴呼吸困难患者早期的RR和HR,通过降低患者自身耗氧量对中毒后患者的相对或绝对低氧状态具有明显改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