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氮平和利培酮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认知功能、安全性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目的 探究奥氮平和利培酮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认知功能和安全性.方法 将2022年2月~2023年4月本院收治的94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奥氮平组和利培酮组,分别给予奥氮平、利培酮治疗,连续治疗4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mptom Scale,PANSS)、阳性症状评定量表(Scale for Assessment of Positive Symptoms,SAPS)、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BPRS)、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和临床总体印象疗效总评量表病情-严重程度(Clinical Global Impression-Severity of Illness,CGI-SI)评分进行比较,同时比较两组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PANSS量表、SAPS量表和BPRS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低于治疗前,但治疗后组间PANSS、SAPS、BPR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CGI-S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但两组组间CGI-S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MSE量表中定向力、记忆注意和计算维度评分及量表总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但治疗后组间各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安全性评价结果显示,奥氮平组兴奋或激越、血糖升高、恶心呕吐、心动过速、体重增加等的发生率高于利培酮组(P<0.05).结论 奥氮平与利培酮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方面具有相同的疗效,对患者临床症状、认知功能改善程度相当,但利培酮对患者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的影响较小,安全性相对更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
奥希替尼联合尼妥珠单抗一线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目的 探讨奥希替尼联合尼妥珠单抗一线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160例EGFR突变晚期NSCLC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奥希替尼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奥希替尼联合尼妥珠单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血清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随访1年生存情况.结果 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57.5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3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EA、CYFRA21-1、CA125、VEGF、IGF-1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观察组患者CEA、CYFRA21-1、CA125、VEGF、IGF-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腹泻、恶心呕吐、皮疹、肝功能损伤及肾功能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为96.25%,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希替尼联合尼妥珠单抗一线治疗EGFR突变晚期NSCLC疗效显著,能够降低患者肿瘤标志物和生长因子水平,改善患者的预后,安全性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
生长抑素联合血必净治疗急性胆囊炎及对患者肝功能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目的 研究生长抑素联合血必净治疗急性胆囊炎(AC)及对患者肝功能、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1~12月于河北省第七人民医院治疗的AC患者126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63例.对照组行常规对症治疗+生长抑素治疗,试验组行常规对症治疗+生长抑素+血必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体征改变指标;治疗前、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及前清蛋白(PA)等肝功能指标水平;不良反应及3个月内复发率情况.结果 试验组恶心呕吐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腹痛消失时间、饮食恢复正常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血清Hs-CRP、PCT、TNF-α及ALT、TBIL、AS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A水平高于对照组,且治疗前后各指标差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后3个月内,试验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生长抑素、血必净联合治疗AC可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保护肝功能,促进患者康复,疗效显著,复发率低,安全可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
72株纹带棒状杆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及其感染或定植患者的临床特征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的纹带棒状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及其感染或定植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2020年7月—2022年9月临床分离纹带棒状杆菌72株,采用肉汤微量稀释法检测细菌对18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PCR扩增检测喹诺酮类耐药决定区相关基因gyrA并进行测序以分析氨基酸突变位点,PCR扩增核糖体甲基化酶基因ermX和氨基糖苷修饰酶基因aphA1并进行测序分析.病史资料分析纹带棒状杆菌感染或定植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 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所有菌株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达托霉素均100%敏感,对头孢曲松、环丙沙星及莫西沙星均100%耐药,对青霉素(87.5%)、头孢吡肟(95.8%)、美罗培南(95.8%)、甲氧苄啶-磺胺甲唑(90.3%)、红霉素(98.6%)和克林霉素(98.6%)的耐药率较高,对庆大霉素(25.0%)、四环素(30.6%)和利福平(23.6%)耐药率较低.PCR及DNA测序结果显示,3株纹带棒状杆菌发生gyrA基因单点突变(Ser87Val),67株发生双突变(Ser87Phe、Asp91Ala或Ser87Tyr、Asp91Ala),2株发生三位点突变(Ser87Phe、Ala88Pro和Asp91Ala),其中三位点突变是本研究首次发现的突变模式.所有的纹带棒状杆菌均检出ermX基因,aphA1基因检出率为43.1%.病史资料结果显示,72株纹带棒状杆菌主要分离自ICU(占65.2%),标本来源以下呼吸道标本为主(占91.6%),患者平均年龄(68.0±15.3)岁,感染和定植患者比例分别占72.2%(52/72)和27.8%(20/72),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长≥28 d、合并脑出血、意识障碍及病情恶化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该院临床分离的纹带棒状杆菌均为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预后相对较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
1例肝癌患者行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支气管转移瘤突发破裂出血的急救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支气管转移瘤(endotracheal/endobronchial metastases,EEM)是指由肺部以外的恶性肿瘤转移至中央支气管及亚段支气管,并在纤维支气管镜下可见的肿瘤,约占气管肿瘤的1.1%[1],临床上极为罕见.支气管部位的肿瘤可导致中心气道狭窄,如治疗不及时,可因阻塞严重或破裂出血导致窒息,严重者可能导致死亡[2].目前临床针对大咯血患者采用的主要方法有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ronchial artery embolization,BAE)、支气管镜腔内治疗以及外科手术[3].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超声引导下外侧弓状韧带上腰方肌前侧阻滞在减重手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外侧弓状韧带上腰方肌前侧阻滞(QLB-LSAL)和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用于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LSG)术中及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择期行LSG的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QLB-LSAL组和TAPB组,各45例.两组均于全身麻醉诱导前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神经阻滞,均每侧单次注入0.375%罗哌卡因20 mL.两组患者全身麻醉方法相同,术毕患者均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记录两组阻滞后不同时间的阻滞平面节段、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记录术中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用量、手术结束至第一次按压镇痛泵的间隔时间及术后48 h内镇痛药物用量、补救镇痛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QLB-LSAL组切皮后1、5 min MAP和HR,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术后2、6、12、24 h VAS评分,及术后48 h内镇痛药物用量和恶心呕吐发生率均显著低于TAPB组(P<0.05).QLB-LSAL组阻滞后5 min、10 min、6 h、24 h的阻滞平面节段,手术结束至第一次按压镇痛泵的间隔时间多于TAPB组(P<0.05).两组术中舒芬太尼用量、补救镇痛率以及呼吸抑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QLB-LSAL联合全身麻醉可使LSG术中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减少术中阿片类药物用量,并提供有效的术后镇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右美托咪定联合羟考酮用于开放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围手术期辅助镇痛的随机对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右美托咪定应用于开放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辅助镇痛的临床观察.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接受开放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的患者.本实验采用随机、单盲平行对照的非劣性实验设计,计算出试验所需最低样本量为103例/组,按照10%的脱落失访率,估算每组例数为116例,确定总样本量为232例,将232例患者随机分为羟考酮组(OXY组,n=116)和右美托咪定联合羟考酮组(DEX组,n=116).主要观察指标为两组患者术后48 h运动状态下(即患者非静止状态)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次要观察指标为围手术期镇痛药物的使用剂量、术后Ramsay镇静评分,以及两组患者术中肿瘤切除、术后拔管时的血流动力学差异,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和满意度.结果 与OXY组相比,DEX组患者术后48h运动状态下VAS评分低于OXY组(P<0.01),围手术期其他镇痛药物使用量更少(P<0.01).DEX组患者术后镇静效果优于OXY组(P<0.01);DEX组患者术中及拔管时心率、平均动脉压水平较低(P<0.01);DEX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OXY组,满意度高于OXY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在开放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围手术期具有良好的辅助镇痛镇静的作用,可减少围手术期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剂量,副反应少,安全性更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合并脓毒症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者,男性,45岁,公司职员.因皮肤巩膜黄染、腹胀入我科诊治.2023年5月10日患者劳累后出现皮肤巩膜黄染,伴腹胀、纳差、尿色加深,无恶心、呕吐、发热、腹痛、腹泻,未诊治,前述症状逐渐加重.2023年6月12日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8.5℃,伴畏寒寒战、胸闷、气促、周身水肿,至我院急诊就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老年开颅肿瘤切除患者围手术期同时并发缺血性卒中及脑出血报道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观察老年开颅肿瘤切除术围手术期合并缺血性卒中及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为老年开颅肿瘤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的麻醉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连续回顾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0月收治的年龄65岁以上,择期进行了开颅肿瘤切除术的患者资料,对围手术期同时并发缺血性卒中及脑出血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征进行总结.结果 研究期间共6例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同时合并缺血性卒中及脑出血,年龄65~72岁,男性、女性各3例(50%).其中5例(83%)患者为恶性肿瘤,4例(67%)为胶质母细胞瘤;5例(83%)患者肿瘤最大径≥40 mm;5例(83%)患者合并高血压,其中2例(33%)既往有缺血性脑血管病;2例(33%)合并糖尿病.术中有2例(33%)患者发生低血压.6例(100%)患者术后首次发现的缺血性卒中为隐匿性卒中,2例(33%)患者缺血性卒中发生于脑出血前,3例(50%)患者脑出血发生在术后48h内,1例(17%)患者在血肿清除术后再次发生缺血性卒中,且为大面积脑梗死.1例(17%)患者自动出院,NIHSS评分为25分,深昏迷状态;其他患者出院时有2例(33%)NIHSS评分为1分,其余3例(50%)NIHSS评分为0分.结论 老年开颅肿瘤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合并缺血性卒中和脑出血预后欠佳,多合并高血压病史.本研究中发现的缺血性卒中多为隐匿性,提示对老年患者需注意围手术期卒中轻微或可疑症状的观察,及时诊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早期中断双联抗血小板治疗45例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1个月内意外中断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的45例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方法 以2017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成功进行PCI并置入至少1枚支架(除外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单纯药物涂层球囊或非药物球囊治疗以及同时口服抗凝药物治疗)者4 876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中术后1个月内意外中断DAPT患者45例进行分析,随访其临床结局.结果 45例患者中男性29例,女性16例,年龄48~80(61.7±15.3)岁.中断DAPT原因包括:出血35例;恶性肿瘤手术3例(含2例出血患者);创伤5例;血液病2例;自行终止DAPT 2例.停药期间有低分子肝素替代治疗的6例患者均未发生支架内血栓形成或其他MACE;无抗栓替代治疗的39例患者中,5例发生了支架内血栓和急性心肌梗死(11.1%,5/45),除1例为PCI术后2周自行停用DAPT者,其余4例均为PCI术后2周内合并出血患者,停用DAPT时间均在10 d以上,支架内血栓形成分别发生于停用DAPT后第10天、第11天、第11天、第13天,其中2例并发急性左心衰竭,1例死亡;另有1例因脑干出血死亡.结论 PCI术后过早停用DAPT潜在很大风险,停药时间早、停药持续时间长、无替代治疗者风险尤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