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劳动密集型企业女工职业倦怠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了解劳动密集型企业女工职业倦怠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19年8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广东省5家劳动密集型企业的750名女工作为研究对象,回收有效问卷665份,有效回收率为88.67%。采用《职业倦怠通用量表》调查其职业倦怠水平,用《工作付出-回报失衡紧张量表》评估其职业紧张水平。组间比较用Mann-Whitney U检验,两两比较采用排序后的秩次进行SNK检验;多组间比较用Kruskal-Wallis H检验,组间职业倦怠与职业紧张各维度的相关性分析用Pearson相关分析。职业倦怠影响因素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665名女工中,有429人(64.51%)存在职业倦怠,其中轻中度职业倦怠380人(57.14%),重度职业倦怠49人(7.37%)。不同年龄、婚姻状况、目前岗位工龄、每周工作时间、个人月收入、工作制度和职业紧张的女工间职业倦怠综合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不同年龄、婚姻状况、目前岗位工龄、每周工作时间、个人月收入和职业紧张的女工情绪耗竭维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不同年龄、每周工作时间、个人月收入、工作制度和职业紧张的女工人格解体维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不同文化程度、每周工作时间、工作制度和职业紧张的女工个体成就感低落维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劳动密集型企业女工整体处于轻中度职业倦怠水平,每周工作时间和职业紧张是职业倦怠的主要影响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Scrum赋能培训模式对手术室护士职业倦怠和护理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研究Scrum赋能培训模式对手术室护士职业倦怠和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在手术室工作的42名护士,2022年4~9月(实施前)采用常规护理模式,2022年10月至2023年3月(实施后)采取Scrum赋能培训模式。比较两组护士职业倦怠、情绪状态、护士核心能力及护理质量。结果:实施后护理人员情绪耗竭、去人性化评分低于实施前,个人成就感评分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施后护理人员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施后护理人员临床护理、人际、领导能力等护士核心能力评分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施后护理人员仪表及在岗情况、消毒隔离制度执行、专科质量等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手术室护士采用Scrum赋能培训模式管理护理质量更高,可改善提高护士核心能力,降低职业倦怠感,减轻护士焦虑、抑郁情绪。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感染科护士社会支持、积极应对与工作倦怠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感染科护士社会支持、积极应对与工作倦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0年3月—2021年6月选取浙江省杭州市8所三甲医院的110名感染科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工作倦怠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其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感染科护士工作倦怠、社会支持与积极应对的相关性。本次调查共发放11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02份,有效回收率为92.73%。结果:102名感染科护士中,17.65%(18/102)的护士处于轻度倦怠,57.84%(59/102)的护士处于中度倦怠,20.59%(21/102)的护士处于重度倦怠。感染科护士SSRS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SCSQ的积极应对维度得分呈正相关( P<0.05),与工作倦怠量表的情绪耗竭维度、去人格化倾向维度得分均呈负相关( P<0.05),但与个人成就感维度得分呈正相关( P<0.05)。 结论:感染科护士总体工作倦怠处于中重度水平,社会支持、积极应对与工作倦怠具有相关性。临床护理管理者应制订相关措施,以减轻感染科护士的工作倦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不同类别规范化培训医师职业倦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了解不同类别规范化培训医师(简称规培医师)职业倦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20年4月采用基本情况调查表和中文版Maslach职业倦怠量表对某大学17家附属医院和教学医院的全体规培医师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不同类别和培训专业的规培医师职业倦怠各维度评分,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职业倦怠影响因素。结果:共收到有效问卷3 531份,规培医师职业倦怠3个维度情绪耗竭、去个性化、成就感低落评分依次为(10.24±6.82)分、(5.60±4.84)分、(13.36±8.12)分,职业倦怠总体检出率为53.2%(1 878/3 531)。以住院医师为参照,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倦怠风险较高( OR=1.40,95% CI:1.14~1.71);工作量越大发生职业倦怠的风险越高( OR=1.26,95% CI:1.19~1.34);受疫情影响程度越大越容易引发职业倦怠( OR=1.24,95% CI:1.14~1.34),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不同类别规培医师职业倦怠存在差异,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以及全科、妇产科等规培医师职业倦怠风险较高。培训管理部门应提高关注度,加强人文关怀,通过多种途径减缓规培医师职业倦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男护士职业应激与职业倦怠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了解临床男护士职业应激与职业倦怠的现状,探讨男护士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电子问卷收集系统以整群抽样法,于2020年10月选取济宁市4所综合医院的男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工作应激量表、工作倦怠量表进行调查。本研究共发放问卷540份,回收有效问卷514份,有效回收率为95.19%。结果:514名男护士的工作应激量表总分为157.50(144.00,171.00)分,工作倦怠量表总分为(29.07±17.36)分。分层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工作倦怠量表中的情绪耗竭可解释男护士职业应激总变异的23.8%( P<0.05)。 结论:男护士的职业应激与职业倦怠具有相关性。护理管理者应关注男护士在职业发展中产生的职业应激,从管理层面采取有效措施协助男护士应对挫折与困难,降低职业应激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山东省西南地区乡村全科医生职业倦怠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了解乡村全科医生职业倦怠现状,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2020年5月,采用多阶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山东省西南3个县区共2 805 名乡村全科医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量表调查全科医生个人基本情况,采用职业倦怠量表-人类服务工作者版(MBI-HSS)调查其职业倦怠情况。采用百分比、频率等统计指标描述乡村全科医生工作倦怠的现状,通过Pearson χ2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乡村全科医生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结果:回收有效问卷2 272份,有效率为81.0%。在情绪耗竭、去人格化倾向和个人成就感降低维度中,处于中高度职业倦怠的乡村全科医生中分别有1 251名(55.1%)、772 名(34.0%)和2 075 名(91.3%)。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中发现,影响乡村全科医生情绪耗竭维度的危险因素包括平均每周工作时长≥60 h( OR=1.341,95% CI:1.057~1.702)、平均每月夜班次数≥20次( OR=1.434,95% CI:1.182~1.739)、平均每天接诊时长≥13 h( OR=1.294,95% CI:1.055~1.589)、接诊患者数11~20例( OR=1.317,95% CI:1.075~1.614)、不参与兼职( OR=1.583,95% CI:1.201~2.087)、存在失眠症状( OR=2.638,95% CI:2.225~3.128)、在工作中感到沮丧( OR=3.170,95% CI:2.661~3.776);影响乡村全科医生去人格化倾向维度的危险因素包括参与公共卫生服务( OR=1.485,95% CI:1.155~1.910)、在婚( OR=2.273,95% CI:1.198~4.313)、不参与兼职( OR=1.677,95% CI:1.276~2.203)、存在失眠症状( OR=1.487,95% CI:1.211~1.827)、在工作中感到沮丧( OR=1.642,95% CI:1.339~2.015);影响乡村全科医生个人成就感降低维度的危险因素包括平均每周工作时长≥60 h( OR=2.089,95% CI:1.454~3.002)、平均每天接诊时长≥9 h( OR=2.495,95% CI:1.748~3.561)、存在失眠症状( OR=2.061,95% CI:1.519~2.796)、在工作中感到沮丧( OR=1.894,95% CI:1.383~2.593);其中保护因素包括月收入≥3 000元( OR=0.589,95% CI:0.353~0.982)、平均每月夜班次数10~19次( OR=0.581,95% CI:0.411~0.820),均 P<0.05。 结论:山东省西南地区乡村全科医生整体工作倦怠情况严重,尤其是去人格化倾向和个人成就感降低维度。建议提高乡村全科医生工资待遇,减少乡村全科医生工作强度,优化乡村全科医生工作时间,同时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的问题,从而缓解乡村全科医生职业倦怠的现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情绪劳动在ICU护士职业价值观与工作倦怠间的中介作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情绪劳动在ICU护士职业价值观与工作倦怠间的中介作用,为减轻ICU护士工作倦怠、调动其工作积极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2017年6—7月选取南昌市3所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的276名ICU护士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护士情绪劳动量表、职业价值观量表及工作倦怠量表对其进行调查,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情绪劳动在职业价值观与工作倦怠间的中介效应。结果:共发放问卷276份,有效问卷249份。249名ICU护士情绪劳动条目均分为(3.55±0.45)分,职业价值观条目均分为(3.63±0.41)分,工作倦怠3个维度条目均分分别为情感耗竭(2.77±1.07)分、去人格化(1.54±1.26)分、个人成就感(3.78±1.16)分。结构方程拟合指数χ 2/ df=1.155,拟合优度指数( GFI)=0.976,调整拟合优度指数( AGFI)=0.942,近似误差均方根( RMSEA)=0.027。ICU护士的职业价值观、情绪劳动均对其工作倦怠具有直接预测作用,职业价值观还以其情绪劳动为中介变量,间接影响工作倦怠。 结论:护理管理者可从个体自身因素层面通过提升ICU护士的职业价值观水平、优化其情绪劳动策略选择来减轻护士的工作倦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振动作业对工人职业心理行为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振动作业对工人职业心理行为的影响。方法:2021年5~8月期间以广东省某市20家工厂共384名作业工人作为研究对象,按是否从事振动作业分为振动组和对照组,振动组229人,对照组155人。采用职业紧张量表、职业倦怠量表和作业疲劳症状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IBM SPSS 24.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两组独立样本比较采用 t检验,多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检验作进一步两两比较。 结果:振动组职业紧张量表中认知行为紧张[(3.78 ±1.79)分]、心理紧张反应[(4.15 ±2.29)分]、躯体紧张[(2.81 ± 1.65)分]、总得分[(10.74 ± 5.11)分]均高于对照组[(2.23±1.23)分、(2.30±1.62)分、(1.81±1.07)分、(6.34±2.88)分, t=9.31,8.67,6.68,9.72,均 P<0.01];振动组职业倦怠量表中情感耗竭[(8.95 ±3.62)分]、人格解体[(3.24 ±2.16)分]均高于对照组[(5.37±2.72)分、(1.79±1.20)分, t=10.48,7.59,均 P<0.01],个人成就[(26.20 ±2.47)分]低于对照组[(29.73±2.52)分, t=13.64, P<0.01];振动组作业疲劳症状量表中困倦感[(8.38±1.52)分]、情绪不安感[(6.85 ± 1.74)分]、不快感[(6.38 ±1.57)分]、怠倦感[(8.94 ±2.05)分]、视觉疲劳感[(7.83 ± 1.95)分]、总分[(38.37 ± 6.56)分]均高于对照组[(7.89±1.29)分、(6.21±1.32)分、(5.61±1.29)分、(6.54±1.52)分、(6.67±2.02)分、(32.92±5.56)分, t=3.26,3.90,5.00,12.45,5.61,8.48,均 P<0.01]。各工龄组振动作业工人的职业紧张得分、职业倦怠得分和作业疲劳症状得分在总体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6~10年和10年以上工龄组工人的职业紧张、职业倦怠和作业疲劳症状得分均高于0~5年工龄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工龄与职业紧张、职业倦怠和作业疲劳存在相关性(均 P<0.01)。振动作业工人的职业紧张量表各维度得分及总得分与职业倦怠量表各维度得分( r=-0.67~0.63, P<0.01)、作业疲劳症状量表各维度得分及总得分( r=0.26~0.73, P<0.01)均具有相关关系。职业紧张对作业疲劳的直接效应为0.417,职业紧张通过职业倦怠对作业疲劳的中介效应为0.127。 结论:振动作业可导致工人的职业紧张、职业倦怠和作业疲劳,是影响职业心理与职业行为的重要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医务人员职业倦怠及其影响因素的横断面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索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为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8年11~12月,采用现况调查的研究设计,对某综合性医院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193份,回收问卷939份,问卷回收率78.7%,其中有效问卷891份,有效回收率为94.9%。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估社会支持程度,用《Maslach职业倦怠量表》(MBI-GS)评估职业倦怠情况,单因素分析用χ 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探究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 结果:平均年龄为(27.47±4.22)岁,女性占71.5%(637/891)。职业倦怠总体检出率为46.6%,情绪耗竭、玩世不恭、成就感降低的得分分别为(10.10±3.75)、(6.14±3.43)、(17.91±4.13)分。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以未检出职业倦怠为对照,年龄小、工作1~3年、平均睡眠≤6 h、社会支持程度差者更易出现轻度职业倦怠( OR=0.91、0.40、2.25、2.38, P<0.05);女性、过去一年值夜班频率高、平均睡眠≤6 h、社会支持程度差者更易出现中重度职业倦怠( OR=1.59、2.94、4.01、2.40、3.66, P<0.05)。 结论:应针对不同因素制定相应的措施来降低职业倦怠状态,提高工作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上海市普陀区家庭医生工作满意度与职业倦怠状况调查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调查上海市普陀区家庭医生工作满意度及职业倦怠现状。方法:于2019年11—12月面向普陀区家庭医生开展问卷调查,将完成问卷符合要求的164名家庭医生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工作满意度、职业倦怠的问卷调查;将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参加过规范化培训分为规培组(103人)和非规培组(61人),比较两组家庭医生的一般情况、工作满意度及职业倦怠情况,分析影响工作满意及导致职业倦怠的相关因素。结果:家庭医生的总体工作满意度得分为(116.6±15.2)分,处于一般水平。规培组家庭医生工作满意的比例高于非规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7%(9/103)比3.3%(2/61), χ2=9.759, P=0.007]。年龄( r=-0.161, P=0.039)、工作年限( r=-0.204, P=0.009)和职称( r=-0.217, P=0.005)是影响家庭医生工作满意度的因素。工作满意程度与职业倦怠的3个维度情绪耗竭( r=-0.202, P=0.010)、个人成就感( r=-0.158, P=0.043)、去人格化( r=-0.193, P=0.013)呈负相关。 结论:上海市普陀区家庭医生工作满意度不高、存在职业倦怠,建议建立合理工作制度、优化流程、提高待遇,加强家庭医生心理建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