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延迟退休视角下护士长职业生涯后期转型阶段的体验及自我重塑需求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了解延迟退休背景下护士长职业生涯后期转型阶段的体验及自我重塑需求,为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4年1月-2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某区域医疗中心已离任转岗或即将离任的14名护士长进行半结构访谈,运用主题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确定了3个主题和8个子主题,分别为职业认同中心性、身份威胁(尊严感和价值感削弱、自我效能感知差异、归属感变化、岗位意义感知变化、延续和传承的责任、区别性待遇)、应对策略偏好(积极应对自我重塑、制度支持需求).结论 离任是一种不受欢迎的职业生涯中断,需要个人和医疗机构共同关注,协同营造"离任转型友好医院"文化氛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单次屏气左心室人工智能辅助压缩感知T 2加权黑血成像序列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人工智能辅助压缩感知(ACS)的单次激发心脏T 2加权黑血序列(T 2W-DB)在临床心脏MR检查的应用价值 。方法:前瞻性收集2021年8至12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38例因临床需要行心脏MR检查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左心室连续短轴面常规T 2W-DB序列和单次激发ACS T 2W-DB序列扫描,记录采集时间,分别对这两组序列的图像质量采用客观定量和主观评分两种评估方法进行分析。图像质量客观定量评价分别计算两组序列图像的中间段室间隔心肌信噪比(SNR)、室间隔与血池的对比噪声比(CNR)和锐利度。图像质量主观评价分别对两组序列图像的总体图像质量、血池抑制效果及右心室游离壁、左心室游离壁、室间隔的可视性进行Likert量表评分。分别采用组内相关系数和Kendall W系数评价测量者间图像质量的客观定量指标和观察者间主观评分的一致性,并采用配对 t检验或Wilcoxon检验比较常规T 2W-DB和单次激发ACS T 2W-DB的图像质量客观定量指标、主观评分以及采集时间。 结果:单次激发ACS T 2W-DB和常规T 2W-DB在测量者间图像质量客观定量指标和观察者间主观评分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P值均<0.05)。相较于常规T 2W-DB[(85.8±14.7)s],单次激发ACS T 2W-DB[(16.9±3.0)s]缩短了采集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35.42, P?0.001)。相较于常规T 2W-DB的SNR(66.4±29.0)和CNR(61.8±28.6),单次激发ACS T 2W-DB具有更高的SNR(110.8±36.8)和CNR(88.2±3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8.13、-5.89, P?0.001)。相较于常规T 2W-DB[(4.6±0.6)分],单次激发ACS T 2W-DB[(4.7±0.5)分]具有更好的血池抑制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Z=-2.64, P=0.008)。在总体图像质量及右心室游离壁、左心室游离壁、室间隔的可视性上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与常规T 2W-DB序列相比,左心室单次激发ACS-T 2W-DB序列可以显著缩短采集时间并得到更好的图像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支架式教学的翻转课堂在《传染病护理学》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支架式教学的翻转课堂在《传染病护理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级护理、助产专业152名学生为试验组,采用基于支架式教学的翻转课堂教学;2017级182名学生为对照组,采用传统讲授法教学。通过对比学生成绩和使用问卷调查评价教学效果。数值型资料使用SPSS 18.0进行卡方检验和 t检验,文本型资料使用NVivo 11进行主题分析。 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平时成绩[(83.19±7.96)vs.(79.62±3.14)]、期末成绩[(78.47±6.92)vs.(73.16±8.24)]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1);2018级学生在线学习参与度高,问卷结果显示学生在整体感知、课程质量感知、学习价值感知、满意度及开放性问题获得较多认可;在学习者抱怨和忠诚方面得分偏低。 结论:基于支架式教学的翻转课堂在《传染病护理学》教学中具有可行性,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与综合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阿尔茨海默患者家庭照顾者的体验与感知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患者家庭照顾者的照顾体验与感知,为改善及提升阿尔茨海默患者及其家庭照顾者的整体生活质量提供资料基础。方法:以解释构建主义为哲学基础,以现象学为理论指导,通过便利目的抽样,结合滚雪球方式选取27名研究对象,采用半结构式深度访谈法收集资料,运用Colaizzi现象学分析法联合合众法分析、总结访谈资料。结果:阿尔茨海默患者家庭照顾者的照顾体验与感知包括8个主题:冲击感与落差感,矛盾痛苦中的挣扎,过山车的心情起伏,五无感,渴求更多的支持,丰富充实了生活,自我价值与意义的实现与觉知,自我成长与自我认识,其下含有不等副主题。结论:阿尔茨海默患者家庭照顾者在照顾过程中消极体验与积极体验并存,干预者在干预过程中应充分关注照顾者的积极体验与感知并发挥其正向力量,改善照顾者的心身现状,最终提升照顾者与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团体心理干预联合叙事护理在结直肠癌患者心理调适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干预联合叙事护理在结直肠癌患者心理调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52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n=26)和观察组( n=26)。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团体心理干预联合叙事护理。入院时、手术1周后,护理人员进行院内调查,发放汉密尔顿焦虑和抑郁量表、中文版造口者社会心理适应量表(OAI-20)、贬低-歧视感知量表对患者进行测评。比较两组患者负性情绪、社会心理适应情况以及病耻感。 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负性情绪、心理社会适应、病耻感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观察组汉密尔顿焦虑和抑郁量表、贬低-歧视感知量表得分低于对照组,OAI-20量表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团体心理干预联合叙事护理在结直肠癌患者心理调适中有重要意义,可消除患者的病耻感及改善负性心理,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及其配偶回归家庭二元疾病管理体验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了解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及其配偶回归家庭二元疾病管理的真实体验,为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及其配偶制订针对性临床干预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22年2—4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复查的13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及其配偶,运用现象学研究法,进行面对面半结构深度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法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基于二元疾病管理理论归纳出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及其配偶回归家庭二元疾病管理3个主题8个亚主题:二元负性疾病感知(病情认知偏差;缺乏并发症认知)、二元消极家庭管理(自我价值感低,抵触管理;管理依从性差;经济压力大,态度消极)、二元健康有待改善(负性情绪主导;病耻感,自我封闭;沟通障碍,亲密关系受损)。结论: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及其配偶回归家庭后在疾病感知、依从性、管理态度、管理行为等方面存在消极和抵触心理,医护人员应针对回归家庭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及其配偶加强疾病教育,引导角色转变,给予针对性积极心理干预,提供多维度社会支持,以改善负性情绪,减轻病耻感,提高二元健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安宁疗护课程对临床医学和护理学专业本科生生死观与职业规划影响的探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安宁疗护课程对临床医学和护理学专业本科生(以下简称医学生)生死观与职业规划的影响。方法:选择杭州师范大学21名选修安宁疗护课程的学生为研究对象,教学后进行小组访谈和个人深度访谈,对所得资料采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整理和提炼主题。结果:安宁疗护课程促进医学生树立积极的生死观,包括触发对死亡的思考、提升与他人沟通死亡的信心、接受死亡准备相关行为、感悟生命价值。安宁疗护课程拓宽医学生职业规划的广度和深度,包括感知职业的多元角色功能、思考未来的职业发展。结论:安宁疗护课程可帮助医学生树立积极生死观、深化职业认知,从而对职业规划更加清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 18F-FDG PET/CT影像组学特征的机器学习对胃癌和原发性胃淋巴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 18F-FDG PET/CT影像组学特征的机器学习模型在胃癌(GC)和原发性胃淋巴瘤(PGL)的术前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术前行 18F-FDG PET/CT检查且经病理证实的155例GC患者[男104例、女51例,年龄(59.3±12.8)岁]和82例PGL患者[男40例、女42例,年龄(56.8±14.6)岁],使用Python3.7.1软件将患者随机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分别对PET和CT图像进行感兴趣体积(VOI)勾画,提取三维和二维影像组学特征。使用多层感知机(MLP)、支持向量机(SVM)2种机器学习模型分别对CT影像组学特征、PET影像组学特征和PET/CT影像组学特征进行学习,以鉴别GC和PGL。通过ROC曲线分析评估各模型的预测性能。 结果:训练集166例,测试集71例。基于PET/CT影像组学特征的SVM模型在GC和PGL的鉴别诊断方面(AUC=0.88,95% CI:0.83~0.94)有优于MLP机器学习模型(AUC=0.80,95% CI:0.73~0.87)的趋势( z=1.15, P=0.337)。基于PET/CT影像组学特征的SVM预测模型对2种疾病的预测效果优于单独CT影像组学特征模型(CT-SVM:AUC=0.74,95% CI:0.67~0.81; z=2.28, P=0.022)。 结论:基于 18F-FDG PET/CT影像组学特征的机器学习模型有望成为GC和PGL患者术前无创且有效的鉴别诊断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利用机器学习方法建立基于血细胞分析参数的抑郁症预测模型初步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通过机器学习算法挖掘常规检验的血细胞分析参数,构建抑郁症诊断及与焦虑症鉴别诊断的预测模型。利用2020—2021年北京朝阳医院和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血细胞分析参数进行研究,收集研究对象22项血细胞分析检验项目及年龄、性别参数,探索采用支持向量机、决策树、朴素贝叶斯、随机森林和多层感知器多种机器学习技术构建抑郁症预测模型。结果显示,基于健康人群和抑郁症组血细胞分析参数,构建的随机森林模型预测抑郁症发生准确率高达0.99,F1为0.97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和平均精准度分别为0.985和0.967。血小板参数变化是影响抑郁症发生的重要因素。而基于抑郁症组和焦虑症组的血细胞分析数据,构建的随机森林鉴别诊断模型显示出最高的预测准确性(0.68)和AUC(0.622)。年龄和血细胞参数及红细胞平均体积对该模型贡献最大。综上,本研究通过挖掘血细胞分析项目,初步建立了抑郁症预测及与焦虑症的鉴别诊断模型,显示了机器学习模型在精神疾病中更为客观的评估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扮亲法"陪护联合思维导图在老年冠心病心脏搭桥手术患者围术期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分析"扮亲法"陪护联合思维导图在老年冠心病心脏搭桥手术患者围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1月于安阳市人民医院就诊的老年冠心病拟行心脏搭桥手术患者8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8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扮亲法"陪护联合思维导图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情况、干预前后心理应激、干预后疾病感知及生活质量水平。结果:观察组拔管时间、ICU监护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而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677, P=0.097);干预后,两组汉密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明显减少,观察组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认知表征、情绪表征、疾病理解能力评分及总分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活力、总体健康及精神健康评分较干预前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且观察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活力、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扮亲法"陪护联合思维导图对老年冠心病心脏搭桥手术患者在围术期应用,能缩短住院时间,缓解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患者的疾病感知,提高其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