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CDH -/-大鼠海马氧化应激损伤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高赖氨酸饮食的戊二酰辅酶A脱氢酶(GCDH)基因缺陷(GCDH -/-)大鼠氧化应激损伤机制及可能通路。 方法:4周龄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野生型标准饮食(WT)组( n=6)、纯合子标准饮食(GCDH -/-)组( n=11)、野生型高赖氨酸(WT+Lys)组( n=8)、纯合子高赖氨酸(GCDH -/-+Lys)组( n=13)、野生型高赖氨酸加维生素E(WT+Lys+VE)组( n=7)、纯合子高赖氨酸加维生素E(GCDH -/-+Lys+VE)组( n=12)。WT组和GCDH -/-组给予标准饮食(常规大鼠饲料),余4组给予4.7%高赖氨酸加强饲料,自由进食水。WT+Lys+VE和GCDH -/-+Lys+VE组于每天上午10点维生素E[100 mg/(kg·d)]灌胃1次,其余各组等量生理盐水灌胃。观察各组大鼠体质量及存活情况。干预28 d后腹腔注射100 g/L水合氯醛麻醉后断头取脑获取海马组织,通过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病理形态学改变;ELISA法检测海马氧化应激指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活性;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海马P38、c-Jun N-氨基端激酶(JNK)、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蛋白表达情况。 结果:(1)一般情况:GCDH -/-+Lys组大鼠存活比例为9/13,GCDH -/-+Lys+VE组大鼠为11/12。干预第7天开始,GCDH -/-+Lys组、GCDH -/-+Lys+VE组大鼠体质量均显著低于W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应激指标检测结果:与WT组相比,GCDH -/-+Lys组和GCDH -/-+Lys+VE组大鼠海马组织MDA含量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WT组比较,GCDH -/-+Lys组大鼠GPx活性、CAT活性、SOD活性显著减弱,GSH含量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GCDH -/-+Lys组比较,GCDH -/-+Lys+VE组大鼠GPx活性、CAT活性、SOD活性显著增强,GSH含量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3)Western blotting实验结果:与WT组比较,GCDH -/-+Lys组和GCDH -/-+Lys+VE组大鼠海马P38蛋白表达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GCDH -/-+Lys组比较,GCDH -/-+Lys+VE组P38蛋白表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高赖氨酸饮食GCDH -/-大鼠海马存在氧化应激损伤,其可能机制与激活P38启动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有关;维生素E可降低P38表达,减轻氧化应激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以横纹肌溶解症为首发表现的迟发型多种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患儿男,16岁,以进行性肌无力、疼痛、活动耐力下降及茶色尿为主要表现,尿检异常,血清转氨酶、肌酸激酶和血氨等增高。串联质谱法检测血液多种酰基肉碱增高;气相色谱法检测尿液戊二酸等增高。全外显子组测序提示ETFDH基因5号外显子c.524G>A(p.R175H)和3号外显子c.250G>A(p.A84T)复合杂合突变,最终诊断多种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予水化、碱化、核黄素、辅酶Q10及左卡尼汀等治疗,患儿肌力及各项生化指标恢复正常。对反复或进展性肌病,横纹肌溶解、急性代谢紊乱、血清肌酸激酶增高的患者,应警惕迟发型代谢性肌病,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表现为肌无力伴肝衰竭的迟发型戊二酸血症Ⅱ型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回顾分析深圳市儿童医院儿童重症医学科(PICU)收治的1例迟发型戊二酸血症Ⅱ型患儿的临床资料和治疗经过。患儿,女,以进行性近端肌无力加重为主要表现,伴呕吐、腹痛、肝大,血清转氨酶、胆红素和肌酸激酶增高,高血氨,低血糖,代谢性酸中毒。血液氨基酸及酰基肉碱谱分析见多种酰基肉碱升高,肌肉活检为脂质沉积性肌病,全外显子组测序显示电子转运黄素蛋白脱氢酶( ETFDH)基因纯合突变。经过维生素B 2、左卡尼汀、辅酶Q10及血浆置换治疗,患儿肌力恢复,各项生化指标恢复正常。对临床上出现迅速进展的肌病,伴肝损害、血清肌酸激酶增高的患儿,应警惕迟发型戊二酸血症Ⅱ型。提高认识是早期诊断和治疗的关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多种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的筛查与诊治共识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多种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multiple acyl-CoA dehydrogenase deficiency,MADD)又称戊二酸血症Ⅱ型,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脂肪酸氧化代谢紊乱,临床表现高度异质,从新生儿期至成年期均可发病。新生儿期发病者症状重,有致死性。迟发型者常有脂质沉积性肌病以及呕吐、肝病、脑病等表现。采用串联质谱技术进行血液酰基肉碱谱分析可进行新生儿筛查及高危筛查,迟发型MADD维生素B 2治疗效果较好。本共识旨在规范MADD的筛查、诊断与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减少死亡和残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戊二酸血症ⅡC型胎儿1例的临床表型及遗传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1例戊二酸血症ⅡC型(GAⅡC)胎儿的临床表型及基因变异特征。方法:选取2021年12月因"孕17周胎儿超声提示双肾体积增大并回声增强、羊水少"来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产前诊断中心就诊的1例32岁孕妇及其GAⅡC胎儿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孕妇的相关临床资料及胎儿的影像学检查信息。采集孕妇的羊水标本及孕妇夫妇的外周静脉血样本进行家系全外显子组测序,对候选变异进行Sanger测序家系验证,并利用低深度全基因组测序技术检测拷贝数变异(CNV)。结果:胎儿孕18周超声提示双肾体积增大并回声增强、肾实质内裂隙样管状无回声、羊水过少。孕22周MRI提示双肾体积增大、T 2信号异常均匀增高并DWI信号降低、双肺体积小并T 2信号呈稍高信号。CNV检测结果未见异常。测序分析提示胎儿 ETFDH基因存在母源性c.1285+1G>A及父源性c.343_344delTC复合杂合变异。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相关指南,判定二者均为致病变异(PVS1+PM2_Supporting+PS3_Supporting;PVS1+PM2_Supporting+PM3)。 结论:ETFDH基因c.1285+1G>A和c.343_344delTC复合杂合变异可能是患儿的遗传学病因,GAⅡC在胎儿期可表现为双侧肾脏体积增大并回声增强、羊水过少。上述发现丰富了 ETFDH基因的变异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气相-色谱质谱法尿有机酸检测诊断遗传代谢病患儿的疾病谱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了解气相色谱-质谱技术检测尿有机酸水平诊断的遗传代谢病患儿的氨基酸、有机酸、脂肪酸氧化代谢病疾病谱。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21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诊断为遗传代谢病的2 461例患儿的疾病谱,患儿均通过气相色谱-质谱尿有机酸谱检测,并结合血串联质谱氨基酸及酰基肉碱检测结果及基因变异检测结果诊断。结果:2 461例患儿中男1 446例,女1 051例,共有32种遗传代谢病,其中氨基酸代谢病10种662例(26.9%),常见的前6种疾病为高苯丙氨酸血症、希特林蛋白缺乏症、鸟氨酸氨甲酰转移酶缺乏症、枫糖尿病、尿黑酸尿症及酪氨酸血症-Ⅰ型;有机酸血症17种1 683例(68.4%),常见的前6种疾病为甲基丙二酸血症、丙酸血症、戊二酸血症-Ⅰ型、异戊酸血症、3-甲基巴豆酰辅酶A羧化酶缺乏症及多种羧化酶缺乏症;脂肪酸β氧化代谢病5种116例(4.7%),常见的前2种疾病为多种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和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结论: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尿有机酸谱检测诊断的疾病中有机酸血症最常见,然后为氨基酸代谢病及脂肪酸氧化代谢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迟发型多种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3例患儿的临床及遗传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3例迟发型(Ⅲ型)多种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MADD)患儿的临床特征和基因变异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就诊于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的3例迟发型MADD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针对候选变异进行Sanger测序家系验证。对3例患儿进行改善代谢治疗并追踪随访1 ~ 3年。结果:3例患儿中男2例、女1例,就诊年龄为出生2个月~ 11岁7个月,例1及例2分别表现为间断呕吐、下肢肌无力,例3为新生儿筛查异常但未发病。3例患儿血串联质谱结果均提示短中长链多种酰基肉碱升高,例1及例2尿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示戊二酸及多种双羧酸升高。3例患儿均检出 ETFDH基因复合杂合变异。其中例1携带父源c.1211T>C(p.M404T)变异及母源c.488-22T>G变异,例2携带父源c.1717C>T(p.Q573X)变异及母源c.250G>A(p.A84T)变异,例3携带父源c.1285+1G>A变异及母源c.629A>G(p.S210N)变异。3例患儿均被给予大剂量维生素B 2、左卡尼汀及辅酶Q 10等改善代谢,辅以低脂、低蛋白及高碳水化合物饮食。随访患儿均病情稳定,生长发育正常。 结论:ETFDH基因的复合杂合变异可能是Ⅲ型MADD患儿存在反复肌无力、呕吐,短中长链多种酰基肉碱升高,戊二酸及多种双羧酸升高的遗传学病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戊二酸血症1型诊治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戊二酸血症1型(glutaricacidemia type 1,GA1)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于戊二酰辅酶A脱氢酶活性降低或缺失导致赖氨酸、羟赖氨酸及色氨酸分解代谢受阻,代谢产物戊二酰肉碱、戊二酸等在体内异常蓄积,引起代谢紊乱,主要导致神经系统受损。患者临床表现为巨颅、肌张力障碍、运动障碍及发育落后等,常在婴幼儿期由于感染、疫苗接种及手术等诱发急性脑病。由于GA1罕见,临床表现与其他神经系统疾病表现类似,特异性不强,易漏诊或误诊。为了早期诊断和治疗,改善患儿预后,指导临床医师合理诊治,由国内儿科内分泌遗传代谢科专家共同讨论,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及国际指南,制定了本共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戊二酸血症Ⅰ型病儿5例临床及基因突变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回顾性分析5例确诊戊二酸血症Ⅰ型病儿临床特点及戊二酰辅酶A脱氢酶(GCDH)基因突变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及产前诊断提供借鉴.方法 回顾性分析山西省儿童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及随访的5例戊二酸血症Ⅰ型病儿临床资料及基因检测结果.结果 5例病儿中男4例,女1例,5例病儿就诊年龄分别为8个月26 d、3个月24 d、4个月8 d、10个月25 d、1个月5 d.5例病儿的临床表型各异.3例经新生儿筛查确诊,2例因运动发育落后经遗传代谢病检测确诊,其中1例以抽搐为首发症状,2例出现运动发育落后且1例伴有运动发育倒退.5例病儿血戊二酰肉碱及比值均升高、尿戊二酸水平均增高.基因检测证实5例病儿均为复合杂合突变,以错义突变为主.结论 5例病儿中有3例病儿是通过新生儿疾病筛查发现的,新生儿串联质谱筛查可以对于戊二酸血症病儿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戊二酸血症Ⅰ型病儿临床表现具有明显异质性,对临床可疑的病儿可进行血串联质谱检测、尿气相色谱分析及基因检测,以便进行早期严格的干预治疗及饮食管理,从而改善预后;此外,该研究发现了1个新的GCDH基因突变位点,丰富了GCDH基因的突变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重组腺相关病毒感染细胞后目的蛋白表达水平检测方法的建立及验证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 建立重组腺相关病毒(recombinant adeno-associated virus,rAAV)感染细胞后目的蛋白表达水平的检测方法,并进行方法验证,以期用于rAAV9生产过程中不同阶段产物的质量监控.方法 将rAAV9供试品用感染增强剂Envirus-AAV处理后,感染经羟基脲(hydroxyurea,HU)作用的人脑星形胶质母细胞瘤细胞U87-MG,以rAAV9参考品为标准,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中目的蛋白戊二酰辅酶A脱氢酶(glutaryl-CoA dehydrogenase,GCDH)的表达水平,并验证方法的专属性、准确性、精密性、线性范围、定量限及耐用性.采用建立的方法检测8批rAAV9供试品.结果 供试品缓冲液的A45.-A63.为0.3,略低于蛋白定量四参数标准曲线最低稀释点(1 ng/mL);150%、100%、50%理论相对效价水平样品平均回收率均在100.0%~107.3%范围内;同1名实验员重复3次及不同实验员检测3个理论相对效价水平样品的目的蛋白表达水平RSD均<25%;rAAV9供试品在50%~150%理论相对效价水平范围内,与相应的目的蛋白表达水平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直线回归方程为y=1.077 x-0.022,R2为0.984;方法的定量限为0.59,即6.0× 1012 vg/mL;U87-MG细胞用HU孵育不同时间(18、21、24 h)、细胞培养上清液于不同条件(室温放置0.5 h、-60 ℃以下放置12 h、-60 ℃以下放置24 h)保存后,目的蛋白表达水平RSD均<25%.1~8批rAAV9供试品目的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 111%、121%、72%、65%、86%、75%、102%、91%.结论 建立的rAAV感染细胞后目的蛋白表达水平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专属性、准确性、精密性及耐用性,可用于rAAV9生产过程中不同阶段产物的质量监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