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合脑血管重建术治疗成人烟雾病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联合脑血管重建术治疗成人烟雾病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采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联合脑-硬膜-肌肉-血管融合术治疗的成人烟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共370例。观察单侧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术后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患者的临床疗效,根据基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Matsushima分级标准评估术侧的脑血流重建情况。结果:370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75例(20.3%)发生神经系统相关并发症,其中脑出血6例、脑梗死1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29例、癫痫26例。15例患者预后差(mRS 3~6分),其中2例死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首发症状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OR=2.616,95% CI:1.442~4.744, P=0.002)、合并高血压病史( OR=2.308 ,95% CI:1.326~4.015, P=0.003)、术前mRS 3~5分( OR=2.371,95% CI:1.236~4.547, P=0.009)是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370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15.6±5.3)个月(6~32个月)。末次随访mRS的中位数为1分( P25、 P75分别为1、2分),与术前的2分( P25、 P75分别为1、2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362例患者行DSA检查,术侧Matsushima分级0级12例,1级121例,2级198例,3级31例。 结论:术前首发症状为TIA、合并高血压病史、术前mRS 3~5分的成人烟雾病患者,应用联合脑血管重建术治疗术后相关并发症的风险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舱室内颅脑爆震伤后大鼠血清生物标志物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舱室内轻型颅脑爆震伤(bTBI)后早期相关血清生物标志物的变化。方法:起爆器引爆模拟舱室内的点爆源,建立舱室内爆炸冲击波致伤的大鼠bTBI模型。选择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6只)和bTBI组(18只),bTBI组又分为3,24,72 h亚组,每亚组6只。爆炸过程中测量大鼠头部的冲击波压力变化;于bTBI后3,24,72 h观察爆后大鼠的一般状况;心脏穿刺取血,之后迅速断头取脑,对各组大鼠的脑组织行大体观察;HE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神经细胞的损伤情况;留取血清用于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αⅡ-血影蛋白分解产物-145(SBDP-145)和Tau蛋白水平变化。结果:大鼠头部冲击波压力曲线最大峰值为(818.2±33.3)kPa,持续时间约为1 000 μs。爆后大鼠的活跃程度明显下降,被毛无光泽,食欲下降。大体观察可见脑组织明显肿胀,脑表面血管增粗,部分有少量的斑片状出血,但未见明显的脑挫裂伤。HE染色可见大鼠海马CA1区的部分神经细胞发生凋亡或坏死。血清IL-6在bTBI 3,24,72 h亚组分别为(155.3±10.7)pg/ml、(171.3±25.3)pg/ml和(155.6±18.2)pg/ml,均较正常对照组[(116.3±7.3)pg/ml]明显升高( P<0.05);NSE在bTBI 3,24,72 h亚组分别为(12.0±1.0)ng/ml、(11.0±1.0)ng/ml和(11.0±1.2)ng/ml,均较正常对照组[(8.1±0.5)ng/ml]明显升高( P<0.05);S100-β在bTBI 3,24,72 h亚组分别为(71.9±10.7)pg/ml、(58.0±11.5)pg/ml和(56.5±12.2)pg/ml,均较正常对照组[(35.2±2.5)pg/ml]明显升高( P<0.05);SBDP-145在bTBI 3,24,72 h亚组分别为(29.4±2.8)ng/ml、(24.5±4.8)ng/ml和(20.7±2.1)ng/ml,仅bTBI 3 h亚组较正常对照组[(20.9±1.2)ng/ml]明显升高( P<0.05);Tau在bTBI 3,24,72 h亚组分别为(141.4±11.7)pg/ml、(189.5±28.2)pg/ml和(179.1±32.5)pg/ml,较正常对照组[(97.8±5.9)pg/ml]明显升高( P<0.05)。 结论:轻型bTBI大鼠的血清IL-6、NSE、S100-β、SBDP-145及Tau水平在早期呈不同程度上升,可为血清标志物用于轻型bTBI的早期诊断提供理论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儿童心血管健康随访队列设计方案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肥胖、血压偏高、高血糖、血脂异常以及不健康生活方式等呈现流行态势,这可能会增加近期靶器官损害和成年期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因此,本课题组于2017年11月—2018年1月以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一所公立小学为基础建立了包括1 515名6~11岁儿童的“桓台儿童心血管健康随访队列”,旨在探讨儿童期各种暴露因素对近期靶器官损害以及成年期心血管疾病的影响,为从源头上遏制我国心血管疾病的流行提供循证依据。本研究将主要介绍该项目的调查对象、调查内容、质量控制、基线特征、研究局限性以及未来展望等,以期为其他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童年期不良经历与成年人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童年期不良经历(ACE)对成年后健康的影响在国际上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国内相关研究仍较少。本文对ACE的测量方法、其与成年人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关系和可能机制进行综述,发现国内外研究对ACE的测量范围不一,但目前的主要测量量表基本满足疾病预防的需求。绝大多数ACE类别会增加成年期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患病风险,且受到社会经济状况、年龄和性别等的影响,但有研究表明童年期经历饥荒却与高血压患病呈负相关。基于累积不平等理论,ACE的发生可导致个体生理功能损伤或采取不良的行为和生活方式,进而直接或间接增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风险,但若因该经历而早亡则可能使关联方向逆转。我国仍需更多研究证明两者的关联及相关机制,并选择合理的ACE指标,为预防措施的提出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甲基丙二酸血症的多学科综合治疗与防控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甲基丙二酸血症(MMA)是一组可治可防的罕见病,是我国最常见的有机酸尿症。MMA患者基因型复杂,可在胎儿至成年发病,致死及致残率很高。如果不能及时治疗,多数患者发生神经精神疾病及多脏器损害,导致癫痫、智力运动落后、贫血、脑积水、心肌病、肺动脉高压、肾功能不全、视力损害等多种疾病。MMA患者显著的表型及预后差异取决于疾病类型及治疗,新生儿筛查、产前诊断及早期规范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为降低MMA引起的死亡及残障,新生儿、重症医学、遗传、代谢、神经、心血管、肾脏、外科、产科、医学检验、药学、营养、康复等多学科合作至关重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北京市18~79岁非糖尿病患者睡眠状况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关联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了解2017年北京市18~79岁非糖尿病患者睡眠状况,及其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关联。方法:数据来源于2017年北京市成年人慢性病与危险因素监测,在北京市16个区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18~79岁常住居民,收集人口学信息、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睡眠时长及问题、血清学指标,构建复杂抽样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非糖尿病患者睡眠状况与血清HbA1c的关联。结果:纳入11 608名非糖尿病患者,年龄(43.36±15.27)岁,睡眠时长为(7.49±1.29)h/d,30 d内存在睡眠问题(每周≥3 d存在打鼾/窒息、入睡困难、觉醒≥2次、早醒或服用安眠药)比例为47.38%,血清HbA1c中位数为5.30%。血清HbA1c水平随着睡眠时长出现显著波动( F=413.06, P<0.01);不同年龄组间是否存在睡眠问题,血清HbA1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58.3, P<0.01)。单因素分析发现,存在≥1种睡眠问题的人群血清HbA1c水平高于无睡眠问题者( U=15.11, P<0.01)。控制人口学变量、慢性病及危险因素后,无论性别,存在≥1种睡眠问题( OR=1.21,95% CI:1.03~1.41)和打鼾/窒息与HbA1c≥5.7%有关( OR=1.37,95% CI:1.16~1.61),<60岁人群睡眠问题与HbA1c水平较高有关。 结论:成年人睡眠过长、过短及打鼾/窒息影响血清HbA1c水平,<60岁对象作为高危人群应采取改善睡眠的措施以降低糖尿病发生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儿童脑动静脉畸形的治疗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脑动静脉畸形(brain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 bAVM)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病。与成年人相比,儿童bAVM更易发生破裂出血且致死致残率较高。因此,准确评估bAVM患儿的出血风险并合理选择干预措施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儿童bAVM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保守治疗、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血管内栓塞治疗、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以及多模式联合治疗。目前,bAVM患儿的治疗适应证和具体治疗方法选择均存在一定争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陕西汉中儿童和青少年体重指数轨迹变化与成年期亚临床肾损伤的相关性分析:一项30年的队列随访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儿童至中年期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轨迹与成年期亚临床肾损伤(subclinical renal damage,SRD)的发生关系。方法:1987年在陕西汉中三个镇选取4 623名6~18岁儿童和青少年建立"汉中青少年高血压研究队列",并分别于1989年、1992年、1995年、2005年、2013年和2017年进行随访,基于群体轨迹模型,根据不同BMI轨迹变化对人群进行分组,采用广义线性模型分析不同BMI轨迹与中年期SRD发生的关系。结果:共纳入从儿童到中年期随访的2 678名受试者,根据BMI轨迹变化将人群分为:低增长组( n=1 017)、中增长组( n=1 353)和高增长组( n=308),其中共有248名(9.3%)受试者在中年期出现SRD。低增长组、中增长组和高增长组尿白蛋白/肌酐比分别为0.9(0.6,1.4)、1.0(0.7,1.7)、1.6(0.8,3.2)( P趋势<0.001),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分别为98.5(87.6,111.6)、96.2(86.4,109.7)、95.3(87.5,125.0)ml·min -1·(1.73 m 2) -1( P趋势=0.025)。广义线性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从BMI低增长组到高增长组,尿白蛋白/肌酐比呈线性增加趋势[ β=3.16(95% CI 1.02~5.31), P趋势=0.004];BMI轨迹变化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无相关性且未呈现线性趋势[ β=-2.30(95% CI-5.18~0.57), P趋势=0.117]。在校正性别、年龄、病史及生活方式等多种混杂因素后,BMI高增长组成年期SRD发生的风险是低增长组的2.83倍( OR=2.83,95% CI 1.84~4.36, P趋势<0.001)。 结论:BMI增长水平较高,成年期SRD风险也显著升高。早期识别BMI轨迹可能有助于预测个体成年后的肾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颅内肿瘤开颅术后双侧额部积气与术后谵妄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颅内肿瘤开颅术后双侧额部积气与术后谵妄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重症医学科连续常规监测治疗的594例颅内肿瘤开颅术后的成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于术后第1天进行谵妄评估,以术后是否发生谵妄将患者分为谵妄组和非谵妄组。并收集术后谵妄评估前的相关临床资料和出院时的转归资料;根据术后12 h内的头颅CT诊断双侧额部积气,以是否存在双侧额部积气将患者分为双侧额部积气组和无双侧额部积气组。进行术后谵妄的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根据术后谵妄的影响因素应用倾向性评分法进行1 ∶1匹配,分析双侧额部积气与术后谵妄的相关性。结果:594例患者中,91例(15.3%)术后发生谵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双侧额部积气是术后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 OR=1.94, 95% CI: 1.03~3.67, P=0.041)。594例患者中,有190例(32.0%)患者发生双侧额部积气。应用倾向性评分成功匹配出163对患者。与无双侧额部积气组比较,双侧额部积气组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率明显升高[分别为11.7% (19/163)、24.5%(40/163), P=0.003]、术后住院天数延长[ M( Q1, Q3)分别为9 (8, 12)d、11 (8, 14)d, P=0.016]。 结论:术后谵妄在颅内肿瘤开颅手术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发生率且与不良转归相关。双侧额部积气可能是术后谵妄的重要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急性共同性内斜视的病程特征解析和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急性共同性内斜视是一种急骤发生的特殊类型内斜视,伴随复视。近年来,患病人数具有明显增高趋势。伴随着年龄和屈光状态的不同,儿童和成年人患病特征和自然病程在急性共同性内斜视分型、屈光状态、眼位、双眼视功能方面各具特点。然而,目前关于急性共同性内斜视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本文重点探讨了急性共同性内斜视的发病机制和危险因素,包括屈光不正、集合痉挛、眼外肌相关以及可能参与的视觉中枢机制,并建议与颅内和全身疾病无关的急性共同性内斜视按照发病的主导机制重新进行分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