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参数分配法的病种成本核算模型研究进展与思考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国家相关部门发布的成本核算系列制度提出了项目叠加法、服务单元叠加法和参数分配法3种病种成本核算方法.其中,参数分配法在医院病种成本核算理论和实践上尚未引起重视.通过文献研究法,在明确基于参数分配法的病种成本核算相关概念基础上,梳理和总结了当前国内外运用该方法开展病种成本核算的特点、核算模型及现有问题,探讨优化改进路径,以期进一步完善与推广该方法,加快推进核算结果广泛实践运用的进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浙江省各地市DRG医保支付的差异系数比较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为比较浙江省各地市DRG点数法支付中差异系数的设置情况,对该省11个地市发布的11个点数支付实施细则进行全面梳理,发现浙江省各地市的差异系数可分为3大类,包括单独由医院系数构成,由医院系数和等级系数加权构成,以及由医院系数、等级系数、个人负担水平、病例组合指数、人头人次比等因素加权构成,其设置差异包括内涵构成、权重分配、阈值、医疗机构等级分类4个方面。应科学设置调整周期对差异系数进行动态调整,并综合考量分级诊疗、病种收治、收费标准、历史成本、人次人头比、个人负担水平等因素,通过省域协同推进差异系数的科学设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大型公立医院基于RBRVS理论的医技科室绩效改革实践
编辑人员丨2天前
随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进程的深入推进以及高质量发展要求的进一步细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也拉开了帷幕。作者以某医院为例,深入剖析了医技科室基于以资源为基础的相对价值比率(RBRVS)理论,以工作量考核为基础、多维度成本考核为重点、工作效率为鞭策、工作质量为根本的四维一体绩效考核方案,并介绍了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方案落实至科室二次分配的过程。该绩效考核方案科学反映了医技科室医务人员的工作价值,加强了科室对成本的管控意识,提升了科室工作的效率与质量,显著激励了医技科室人员,深化了医院现代化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四川省医疗机构薪酬特征及人员支出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分析四川省实施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医疗机构的薪酬特征及人员支出的影响因素,以期为进一步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提供参考。方法:以机构调查的方式,获取四川省21个市(州)96所医疗机构2017年至2020年的人员支出、经济运行及医疗服务数据。采用人均薪酬水平及薪酬结构描述薪酬特征,以人员支出水平来反映薪酬总额。计量资料以 M(IQR)表示,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及构成比描述,运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分析人员支出的影响因素。 结果:2017年至2020年,医疗机构人员支出年均增长13.04%。2020年人均薪酬水平为15.19万元,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分别占16.20%和54.60%。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次均费用( β=0.596)、百元医疗收入消耗的药品和卫生材料水平( β=0.286)、诊疗人次( β=0.328)、年份[(2018、2019、2020) β=0.025、0.052、0.066]与人员支出呈正相关( P<0.05),平均住院日( β=-0.693)、医疗服务收入占比( β=-0.392)、收支结余率( β=-0.062)与人员支出呈负相关( P<0.05)。财政补助收入占比、地区生产总值、资产负债率不是人员支出的影响因素( P>0.05)。 结论:四川省实施薪酬制度改革医疗机构的薪酬水平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主要基于工作量进行薪酬分配,薪酬制度改革"指挥棒"作用显现;但薪酬的基本保障作用尚未得到有效发挥,应进一步加强精细化管理,并结合医院财务状况和成本分析及时动态调整人员支出,合理提升人员薪酬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内镜手术治疗复发性rT1-rT3期鼻咽癌基于马尔可夫模型的成本-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从医疗保健和经济学的角度,通过内镜手术对比再程放疗治疗局部复发性鼻咽癌(recurrent nasopharyhgeal carcinoma,rNPC)的成本-效果分析,为临床选择rNPC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纳入2011年9月30日至2017年1月16日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治疗的200例患者,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为局部rT1-rT3期rNPC,并按1︰1随机分配至内镜手术组和再程放疗组。内镜手术组中男性69例,女性31例,年龄38~55岁;再程放疗组中男性72例,女性28例,年龄41~54岁。使用马尔可夫模型对队列进行回顾性成本效益分析。采用不同治疗方式的生存数据、质量生命调整年(quality-adjusted life year,QALY)以及相应治疗的费用数据用于建立模型。通过Weibull拟合原始数据,计算时间依赖的状态转移概率,并使用β回归将欧洲癌症治疗与研究组织生活质量量表-C30转化为不同状态的效用值。通过马尔可夫模型得出增量成本-效果比(incremental cost-effectiveness ratio,ICER),并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内镜手术总费用为29 611.88元,调强放疗总费用为110 082.51元,手术对比放疗治疗局部rNPC的ICER为-85 555.88元/QALY,小于3倍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居民可接受的支付意愿内。敏感性分析显示再程放疗的费用对ICER的影响最大,在参数波动范围内ICER稳定。结论:内镜手术对比放疗治疗局部rNPC具有经济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县域医疗共同体便携式彩超设备配置选点模型构建与实证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开展医疗共同体(以下简称医共体)医疗设备优化选点配置,对科学配置设备资源、提升医共体服务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作者以县域医共体便携式彩色多普勒超声仪(以下简称彩超)选点配置运营成本最小、居民就诊花费时间最短为目标,根据价值工程法建立医共体配置总价值目标函数,考虑距离、时间、人员资质等相关约束条件,构建县域医共体便携式彩超设备选点配置最优规划数学模型。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基于既定约束条件,5 000次迭代测算终结后,模型在实证医共体9个选配点中输出5个相对优化的配置点,且当每个配置点的配置数量为1台时,医共体内配置总价值达到最大。研究为我国县域医共体设备资源配置提供了新思路和可行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黑番茄浓缩浆治疗BPH伴下尿路症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黑番茄浓缩浆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伴下尿路症状(LUTS)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采用开放、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纳入2018年12月至2020年9月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泌尿外科确诊为BPH伴有LUTS患者。纳入标准:年龄≥50岁;初诊BPH,或停用治疗BPH药物1个月以上;最大尿流率(Q max)<15 ml/s;前列腺体积(PV)≥20 ml;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8分,生活质量评分(QOL)≥2分。排除标准:非BPH所致的下尿路梗阻、残余尿量(PVR)>250 ml;近3个月有急性尿潴留病史;直肠指检或经直肠B超发现前列腺结节、怀疑前列腺癌或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10 ng/ml;神经源性膀胱,既往有膀胱、前列腺、尿道手术史;患有严重的心、肺、肝、肾等疾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患者随机分配至试验组、安慰剂组、阳性对照组,计算所需样本量共150例,上述3组分别为60、45、45例。试验组服用黑番茄浓缩浆(30 g/次,3次/日),安慰剂组服用安慰剂。阳性对照组中若患者PV≤30 ml,服用坦索罗辛(0.2 mg/次,1次/日);若患者PV>30 ml,服用坦索罗辛+非那雄胺(5 mg/次,1次/日)。3组治疗3个月后评估IPSS、QOL、Q max、平均尿流率(Q ave)、PV、PVR、tPSA、fPSA、睾酮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共纳入150例,剔除不能规律服药及失访者,最终128例患者完成本研究,其中试验组52例,安慰剂组36例,阳性对照组40例。试验组、安慰剂组、阳性对照组治疗前年龄[(63.21±8.61)岁与(62.36±6.32)岁与(63.94±7.78)岁]、体质量指数[(23.74±3.17)kg/m 2与(23.94±3.09)kg/m 2与(24.26±2.91)kg/m 2)、IPSS[(17.5±6.6)分与(15.4±5.8)分与(17.9±6.8)分]、QOL[4.0(3.0,4.0)分与4.0(3.0,4.5)分与4.0(3.0,5.0)分]、Q max[(8.60±3.04)ml/s与(9.13±2.92)ml/s与(9.58±3.26)ml/s]、Q ave[(4.39±1.69)ml/s与(4.66±1.76)ml/s与(4.88±1.60)ml/s]、PV[32.00(25.55,45.40)ml与30.00(24.45,38.35)ml与34.80(27.65,56.65)ml]、PVR[23.50(8.25,45.75)ml与5.50(0,47.75)ml与29.00(0,84.00)ml]、tPSA[1.53(0.89,3.00)ng/ml与1.23(0.69,1.98)ng/ml与2.23(0.90,4.15)ng/ml]、fPSA[0.37(0.28,0.76)ng/ml与0.37(0.22,0.52)ng/ml与0.54(0.30,0.97)ng/ml]和睾酮[(443.64±156.32)ng/dl与(493.97±176.16)ng/dl与(450.89±135.08)ng/d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3个月后,试验组IPSS为(9.9±5.7)分,QOL为2.0(2.0,3.0)分,Q max为(11.78±5.24)ml/s,Q ave为(5.86±3.00)ml/s,tPSA为1.64(0.96,3.32)ng/ml,睾酮为(475.91±177.33)ng/d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阳性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IPSS为(9.0±6.2)分,QOL为2.0(2.0,3.0)分,Q max为(11.73±4.50)ml/s,Q ave为(6.11±2.53)ml/s,tPSA为1.57(0.80,3.09) ng/ml,fPSA为0.37(0.24,0.63)ng/ml,睾酮为(526.11±126.88)ng/d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安慰剂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IPSS、QOL、Q max、Q ave变化值与安慰剂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阳性对照组IPSS、QOL、Q max、Q ave、PV、tPSA、fPSA、睾酮变化值与安慰剂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阳性对照组PV、tPSA和fPSA变化值与试验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7%(3/52,1例头痛,2例胃部不适),安慰剂组为5.56%(2/36,1例头痛,1例胃部不适),阳性对照组为10.00%(4/40,1例头晕,1例鼻塞,2例勃起功能障碍),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黑番茄浓缩浆对BPH伴有LUTS患者具有改善下尿路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作用,无明显不良反应,为临床提供一种可供选择的植物制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序位进退法在医院绩效考核中的应用探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在医院绩效考核中,由于各科室在工作对象、工作内容和经济运行等方面差异显著,使得很多考核指标在不同科室之间缺乏可比性,这已成为各医院长期以来难以有效解决的突出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绩效分配的公平性。作者从成本收益评价的困境入手,提出序位进退法的基本概念,并全面阐述了采用序位进退法进行绩效考核的实施步骤及操作要点,指出序位进退法具有纵横结合弱化科间差异、对照科学避免导向偏移、等级区分突显激励作用、末端调整体现奖优惩劣4个方面的特点;同时从推动医院去利益化进程、实现医院绩效分配公平、强化医院绩效管理导向3个方面,探讨了该方法在医院绩效考核体系中的应用价值,为构建更加科学、公平的绩效考核体系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监管的影响因素与重点内容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明确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以下简称紧密型医共体)监管的关键影响因素和重点内容,为完善紧密型医共体监管体系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00—2021年发表的紧密型医共体监管与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监管相关文献及2003—2021年发布的相关政策文本,采用文献分析和德尔菲法确定紧密型医共体监管影响因素和监管内容;采用决策试验与评价实验法(DEMATEL)分析影响紧密型医共体监管的关键因素,并通过优序图法确定紧密型医共体监管的重点内容。结果:共获得14项紧密型医共体监管影响因素和15项监管内容。根据各影响因素的中心度和原因度结果,确定激励约束(11.349,0.936)、卫生法律法规(10.912,0.653)、绩效考核(10.610,0.249)、财政投入(10.198,0.481)为对其他因素有较强影响的关键原因因素;监管成本(12.293,-0.822)、专职监管人员能力(10.471,-0.654)、专职监管人员数量(10.378,-0.388)为较易受到其他因素影响的核心结果因素。根据优序图法结果共确定12项监管重点内容,按照重要性得分排序依次为服务对象满意度(60.0)、医务人员满意度(59.0)、公共卫生服务(56.5)、绩效考核标准(51.5)、双向转诊情况(51.0)、紧密型医共体运行考核(50.5)、医疗质量管理标准(49.0)、医疗服务质量(47.0)、财政补助经费(47.0)、绩效考核分配(46.5)、医保支付打包(46.5)和基金结余分配(45.0)。结论:为完善紧密型医共体监管体系,有效提升监管成效,应重点关注关键原因因素和关键结果因素的影响,聚焦于对满意度、医疗服务、管理标准和利益机制4个方面重点内容的监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的住院患者跌倒成本效益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基于医院电子病历真实世界的临床数据,探析住院跌倒、跌倒伤害住院时间及成本费用现状。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基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电子病历系统,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医院护理管理信息系统跌倒上报科室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共纳入74个科室38 481例研究对象。对患者特征、跌倒、跌倒伤害、住院时间、自下而上直接成本数据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发生跌倒243例占0.6%,跌倒伤害154例占63.4%;跌倒患者住院时间中位数为19 d,高于未跌倒患者的7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15.18, P<0.05)。跌倒患者住院费用中位数为39 000元,高于未跌倒患者的16 300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11.47, P<0.01)。受伤与未受伤患者之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 Z=-0.92、-0.64, P>0.05)。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共病、住院科室单元、住院原因与跌倒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有影响( F=280.05、217.31,均 P<0.05)。 结论:住院跌倒患者医疗资源使用及直接成本增加,可能主要归因于跌倒本身而非跌倒伤害。本研究可为真实世界优化策略研究、合理资源分配及跌倒预防成本效益评价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