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纯以房室传导阻滞为表现的新生儿红斑狼疮三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编辑人员丨5天前新生儿红斑狼疮(neonatal lupus erythematosus,NLE)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但以房室传导阻滞为首发表现的临床报道较少。本文报告3例单纯以房室传导阻滞为表现的NLE患儿,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红豆杉诱发卡瑞利珠单抗相关心肌炎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编辑人员丨5天前卡瑞利珠单抗是一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造成严重的心脏损害。该文报道1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在应用卡瑞利珠单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红豆杉后发生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心肌炎及左心室收缩功能下降。通过追踪患者的临床症状、肌钙蛋白、B型利钠肽、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的变化,诊断、评价病情变化。最终该患者接受了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及糖皮质激素治疗,随访3个月左心功能未见明显改善。免疫抑制剂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我们应对其相关的心血管不良反应给予重视,此类患者的治疗方案有待进一步探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右心系统子宫静脉平滑肌瘤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编辑人员丨5天前目的:总结右心系统子宫静脉平滑肌瘤患者的发病特点、诊疗方式及预后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2009年11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长期随访评价预后。结果:22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48.1±6.3)岁。患者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14例既往有子宫肌瘤病史,12例已行子宫切除,5例既往流产史。20例接受手术治疗,其中一期手术15例,分期手术5例,心脏停跳下切除肿瘤10例,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1例。术后早期无死亡,术后早期并发症包括深静脉血栓2例、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1例、中-大量胸腔积液1例和切口感染1例;术后3年死亡1例,死于肿瘤复发导致的循环衰竭,其余患者生活质量良好,心功能均为Ⅰ~Ⅱ级,无复发及转移。结论:右心系统子宫静脉平滑肌瘤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早期发现是诊疗的关键,手术切除疗效确切,可取得较好的生活质量和中远期存活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新生儿先天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5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编辑人员丨5天前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产前、产时、产后诊治,以及转归和生长发育情况。方法:选择2017年12月至2021年6月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科收治、胎儿期即发现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新生儿进行回顾性研究,对其临床特点、治疗及转归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研究期间共收治5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患儿,男3例,女2例,均在胎儿期诊断并经剖宫产娩出,诊断胎龄(24.6±3.6)周,出生胎龄(36.7±1.5)周,出生体重(2 493±551)g,其中4例患儿母亲有自身免疫疾病,母亲抗核抗体、抗SSA及抗Ro52抗体均阳性,另1例原因不明。4例患儿生后予异丙肾上腺素治疗后效果差,住院期间最长1例静脉应用异丙肾上腺素18 d;3例住院期间安装永久起搏器,2例1岁内安装起搏器;1例生后26 d因起搏器囊袋感染合并脓毒症休克死亡,存活4例随访到安装起搏器后1岁,生长发育近正常。结论:先天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患儿母亲多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常于孕中期发现胎儿心律失常,但多能近足月分娩,生后药物治疗一般效果差,需安装起搏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系统性淀粉样变性伴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化学治疗后起搏比例变化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编辑人员丨5天前系统性淀粉样变性为临床上少见疾病,临床表现多样,可累及多个器官,其中肾脏和心脏是最常见的受累器官。本中心长期随访1例系统性淀粉样变性并植入起搏器患者达10年,观察到房室传导阻滞程度与系统性淀粉样变性治疗效果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超声引导下经胸微创封堵治疗先心病的远期随访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编辑人员丨5天前目的:总结超声引导下经胸微创封堵治疗儿童先心病的临床经验及随访结果,探讨其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7年12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心脏中心行食道超声引导下经胸微创外科封堵术治疗的先心病患儿临床资料,并进行长期随访。随访截至2020年12月,随访内容包括超声心动图、心电图、临床症状、并发症处理、预后情况。将室间隔缺损病例按照年龄、体重及封堵器类型进行分组,对常见并发症(如新发主动脉瓣反流、三尖瓣反流及右束支传导阻滞)的发生率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本研究共纳入752例患儿,其中室间隔缺损727例,封堵成功691例(95.05%);房间隔缺损19例及联合畸形6例均封堵成功。684例获随访,随访率为95.7%,随访时间3~13年,期间无一例死亡。室间隔缺损患儿随访结果:53例残余分流中,48例自愈;8例新发主动脉瓣轻微或轻度反流中,2例好转;1例迟发性心包积液;新发三尖瓣轻度反流或由轻度进展至中度反流的34例患儿中,13例恢复正常,2例由轻度反流进展至中度反流;1例新发间歇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患儿仍在随访中,2例一过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已恢复;2例新发左束支传导阻滞的患儿中,1例恢复;38例新发右束支传导阻滞患儿中,5例恢复正常。偏心型及鞍型封堵器更易出现主动脉瓣反流( P<0.05),而不同封堵器类型中,三尖瓣反流与右束支传导阻滞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不同年龄组、不同体重组中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复合畸形中,1例新发主动脉瓣轻度反流并在1年后恢复正常。 结论:先心病经胸微创封堵技术结合了体外循环手术和导管介入手术治疗的优势,远期随访提示安全、有效,但需进行全生命周期随访和健康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17例新生儿红斑狼疮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编辑人员丨5天前目的:总结新生儿红斑狼疮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2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17例新生儿红斑狼疮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7例患儿中,男9例,女8例。出现皮肤损害13例,心脏损害8例,其中房室传导阻滞4例,QT间期延长合并房性早搏1例,房间隔缺损3例,室间隔缺损1例,动脉导管未闭2例,心包积液1例,肺动脉高压1例,心功能不全2例。1例患儿同时出现皮肤损害及心脏传导阻滞。血液系统损害15例,肝胆系统损害11例。血清学指标中,抗ANA抗体阳性17例,抗SSA-60阳性12例,抗SSA-52阳性13例,抗SSB阳性7例,抗Sm阳性1例,抗RNP阳性3例。其中4例房室传导阻滞患儿抗SSA-60、抗SSA-52均为阳性。皮肤损害患儿多预后良好,仅1例遗留褐色瘢痕,1例Ⅱ°Ⅱ型房室传导阻滞患儿及1例QT间期延长合并房性早搏患儿复查心电图正常,2例仍存在Ⅲ°房室传导阻滞,另1例于1岁2个月安装起搏器,且遗留痉挛性脑瘫。患儿母亲共16例行血清学检测,产前发现结缔组织抗体异常10例,产后发现结缔组织抗体异常6例。结论:新生儿红斑狼疮无显著性别差异,Ⅲ°房室传导阻滞难以逆转,心外损害患儿多预后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机器学习算法构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风险预测模型并与传统模型比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编辑人员丨5天前目的: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建立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风险预测模型,并与传统Logistic回归模型比较。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11年7月至2016年12月AMI患者的人口学、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案和用药情况等资料。AKI诊断标准参照2012年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公布的AKI诊疗指南,入选AMI患者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训练集(70%)及内部测试集(30%)。运用SelectFromModel和Lasso回归模型选择重要特征因素为AMI患者发生AKI的预测因素。分别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模型A)及机器学习算法(模型B)建立AMI患者发生AKI的风险预测模型,DeLong法比较模型A和模型B在测试集中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curve,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并选出最佳模型。 结果:共6 014例AMI患者被纳入该研究,年龄(58.4±11.7)岁,男性3 414例(80.5%),AKI 674例(11.2%),训练集4 252例(70.7%),测试集1 762例(29.3%)。SelectFromModel和Lasso回归模型选取的12项临床指标包括心肌梗死次数、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室性心动过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入院时伴失代偿性心力衰竭、入院血肌酐、血尿素氮、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使用利尿剂、利尿剂日最大剂量、利尿剂使用天数及使用他汀类药物。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预测测试集AMI患者发生AKI的ROC曲线 AUC为0.80(95% CI 0.76~0.84)。机器学习算法模型在测试集中得到的ROC曲线 AUC为0.82(95% CI 0.78~0.85)。2种模型ROC曲线 AUC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0.858, P=0.363),但机器学习算法预测模型ROC曲线 AUC略高于传统模型。 结论:基于机器学习算法构建的AMI患者发生AKI的风险预测模型与传统Logistic回归模型的预测效应相似,但机器学习算法模型有更优的趋势,引入机器学习算法模型可能提高预测AMI患者发生AKI风险的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舒更葡糖钠用于婴幼儿日间手术拮抗罗库溴铵肌松残余的药代动力学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编辑人员丨5天前目的:探讨舒更葡糖钠用于婴幼儿日间手术拮抗罗库溴铵残余肌松的药代动力学。方法:腹腔镜下行日间手术的腹股沟斜疝和/或鞘膜积液患儿104例,年龄3~36个月,性别不限,ASA分级Ⅱ级,BMI 18.5~28.0 kg/m 2。使用TOF Guard监测仪以四个成串刺激法(TOF)透皮刺激腕部尺神经监测术中神经肌肉阻滞情况。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9 mg/kg、丙泊酚3 mg/kg和舒芬太尼0.5 μg/kg诱导麻醉;静脉输注丙泊酚6~8 mg·kg -1·h -1维持麻醉。根据患儿术后神经肌肉阻滞程度分为2组:Ⅰ组,当TOF恢复到T 2重现时,静脉注射舒更葡糖钠2 mg/kg;Ⅱ组,当强直刺激后计数为1或2时,静脉注射舒更葡糖钠4 mg/kg。分别于给予罗库溴铵后2、10 min、手术结束即刻、给予舒更葡糖钠后2 、10 min和符合离开复苏室标准时采集静脉血标本,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血浆罗库溴铵和舒更葡糖钠浓度,采用Pheonix WinNonlin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记录罗库溴铵起效时间和TOF比值恢复至90%的时间。 结果:舒更葡糖钠药代动力学符合混合效应非线性房室模型。2组舒更葡糖钠达峰浓度、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消除半衰期、表观清除率、表观分布容积、平均滞留时间和TOF比值恢复至90%的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舒更葡糖钠用于婴幼儿日间手术拮抗罗库溴铵肌松残余的药代动力学符合混合效应非线性房室模型,且2和4 mg/kg舒更葡糖钠药代动力学相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心外膜起搏器治疗婴幼儿先天性Ⅲ°房室传导阻滞的观察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编辑人员丨5天前目的:总结植入心外膜起搏器治疗新生儿及婴幼儿期先天性Ⅲ°房室传导阻滞(CAVB)的经验,探讨永久性起搏器治疗新生儿及婴幼儿CAVB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22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儿科医学部收治的4例CAVB患儿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2例于早期(1岁以内)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2例于非早期(1岁及以上)植入。术前通过临床症状及完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确诊,术后复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监测起搏阈值等方法,观察起搏器的起搏情况与感知功能,通过临床症状改善、生长发育情况及有无其他并发症等综合评估治疗效果。结果:4例患儿均植入成功,除1例非早期植入的患儿死于重症肺炎及严重脓毒症外,其余3例患儿随访期阈值水平、幅度、阻抗和每分通气量传感器功能均良好,心率为起搏心率,患儿发育沿着百分位曲线生长,运动和认知发育均未受损。结论:对于新生儿及婴幼儿期诊断的CAVB患儿,通过早期开胸植入心外膜起搏器,临床症状改善明显,生长发育未受影响,该治疗方案安全可行,预后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