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激光球囊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激光球囊消融是一种针对心房颤动(房颤)的新型消融技术。本文报道1例经激光球囊消融治疗阵发性房颤病例,手术过程中运用激光作为消融能量,在可视化内镜下明确球囊贴靠及消融部位,通过自动消融模式完成所有肺静脉隔离。望该病例对激光球囊治疗房颤提供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单纯环肺静脉隔离与联合Marshall静脉化学消融对持续性心房颤动的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环肺静脉隔离(PVI)基础上联合Marshall静脉化学消融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于中日友好医院心脏科因持续性心房颤动首次行射频消融的120例患者,根据治疗策略分为单纯PVI组(PVI组, n=90),PVI+Marshall静脉化学消融组(Marshall组, n=30)。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X线曝光量及术后6、12个月有无心房颤动/房性心动过速(房速)发作、手术并发症等。 结果:共纳入首次行射频消融的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120例。PVI组年龄(55.4±7.4)岁,其中男72例(80.0%,72/90);Marshall组年龄(58.4±6.6)岁,其中男23例(76.7%,23/30)。①与PVI组相比,Marshall组二尖瓣峡部持久性损伤的成功率提高,也增加了手术时间[(150.3±30.7) min对(120.3±20.6) min, P<0.001]及X线曝光量[(180.3±45.7) mGy/cm 2对(50.3±25.5) mGy/cm 2, 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②随访结果:Marshall组较PVI组术后未发作心房颤动/房速、维持窦性心律成功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6个月:80.0%(24/30)对70.0%(63/90), P=0.013;12个月:76.7%(23/30)对64.4%(58/90), P=0.012]。③Marshall组与PVI组相比,两组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7)。 结论:PVI联合Marshall静脉化学消融安全、有效,且可增加持续性心房颤动的远期成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256层螺旋CT左心房肺静脉双期扫描成像在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左心房肺静脉双期扫描成像(简称CT双期成像)在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18年10月至2020年9月74例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CT双期成像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以TEE结果为"金标准",评价CT双期成像对左心房血栓前状态(PTS)和血栓的诊断价值,并观察肺静脉变异情况。结果:CT双期成像诊断左心房PTS的灵敏度为52.94%(9/17),特异度为92.45%(49/53),阴性预测值为85.96%(49/57),阳性预测值为69.23%(9/13);诊断左心房血栓的灵敏度为100.00%(4/4),特异度为90.74%(49/54),阴性预测值为100.00%(49/49),阳性预测值为44.44%(4/9)。肺静脉变异率为21.62%(16/74)。结论:CT双期成像对左心房血栓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度和高阴性预测值,并可详细评价肺静脉解剖特征,发现肺静脉变异,为非瓣膜病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提供可靠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消融指数与压力导管指导下射频消融术治疗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和术后复发率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比较消融指数(AI)和压力导管(CF)指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疗效和预后情况。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在北京友谊医院心内科住院并首次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的≥60岁阵发性房颤患者共77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I组(40例)和CF组(37例)。术后随访1年,比较2组患者的单圈环肺静脉电隔离术(PVI)成功率、安全性、复发率,并分析与消融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研究最终纳入77例患者,年龄(68.5±6.4)岁,男40(51.9%)例。AI组单圈PVI成功率[52.5%(21例)比29.7%(9例), P=0.011]高于CF组,消融时间[(24.5±1.7)min比(33.7±2.2)min, P<0.001]及总手术时间[(136.6±6.1)min比(139.7±7.4)min, P=0.048]均短于CF组。术后随访1年,生存分析显示AI组房颤累积复发率低于CF组(22.5%比40.5%, P=0.048)。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F指导射频消融( HR=3.272,95% CI:1.319~8.114, P=0.011)、左心房直径扩大( HR=4.233,95% CI:1.511~11.862, P=0.006)及合并冠心病( HR=4.829,95% CI:1.399~16.666, P=0.013)是老年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 结论:与CF相比,AI指导的射频消融提高了PVI单圈成功率,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术后复发率。CF指导射频消融、左心房前后径扩大及合并冠心病是老年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心房颤动患者肺静脉隔离消融术后"空白期"疾病感知现状及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调查心房颤动患者肺静脉隔离消融术后"空白期"疾病感知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加快康复进程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以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5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320例肺静脉隔离消融术后"空白期"门诊复查的心房颤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简易疾病感知问卷(BIPQ)和修订版控制态度量表(CAS-R)进行现场调查。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20例患者,男177例,女143例,年龄(61.64 ± 10.74)岁。调查对象的疾病感知总分为(42.98 ± 10.49)分,感知控制总分为(27.20 ± 5.65)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静息心率、术后病程和感知控制是疾病感知的影响因素( F = 25.24, P<0.05)。 结论:心房颤动患者肺静脉隔离消融术后"空白期"的疾病感知状况亟待改善,医护人员应对高龄、静息心率快、术后病程短及感知控制力低的患者多加重视,采取有效措施以减轻负性疾病感知,促进术后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75岁以上心房颤动患者射频导管消融及冷冻球囊消融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比较75岁以上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射频导管消融(RFCA)及冷冻球囊消融(CB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连续选取2016年8月至2020年12月于北部战区总医院心内科应用三维标测系统行环肺静脉电隔离及二代冷冻球囊消融隔离肺静脉的年龄>75岁的房颤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RFCA组(33例)及CBA组(70例)。术后随访至少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手术即刻成功率、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单次术后房颤复发率。结果:共纳入103例房颤患者,年龄(77.26±2.28)岁,其中男38例。RFCA组(33例)中持续性房颤患者病程长于CBA组[70例,(45.00±31.07)个月对(18.92±25.19)个月, P=0.027]。RFCA组合并其他心律失常比例高于CBA组[39.4%(13/33)对5.7%(4/70), P<0.001]。其余基线资料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RFCA组及CBA组两组的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1.8%(27/33)对78.6%(55/70), P>0.05]。CBA组患者出现迷走神经反射比例高于RFCA组[24.3%(17/70)对3.0%(1/33), P=0.008]。CBA组发生膈神经损伤2例,RFCA组无膈神经损伤。两组患者心包积液、脑梗死及假性动脉瘤等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75岁以上房颤患者,选择RFCA及CBA均可获得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CBA中需加强迷走神经反射及膈神经损伤的监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肺静脉隔离联合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治疗风湿性二尖瓣狭窄伴长程持续性心房颤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估肺静脉隔离(PVI)联合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治疗风湿性二尖瓣狭窄伴长程持续性心房颤动(LSPAF)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入选2012年7月至2019年7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接受PVI联合PBMV治疗的风湿性二尖瓣狭窄伴LSPAF的患者11例,其中男2例,年龄(58.2±10.0)岁,在三维电解剖系统(Carto)指导下完成PVI,以达到全部肺静脉-心房间电隔离为消融终点,然后采用球囊(Inoue)实施PBMV。比较手术前后二尖瓣瓣口面积、左心房内径、射血分数等指标,出院后通过电话及门诊随访患者症状、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等。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了PVI+PBMV手术,手术时间(189±29)min和X线曝光时间(30±10)min,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与术前相比,术后早期超声心动图显示二尖瓣口面积明显增加[(2.13±0.13)cm 2对(1.19±0.13)cm 2, P<0.001],未发现中重度二尖瓣反流。在15~72个月(中位56个月)随访中,4例患者心房颤动(房颤)复发,其中2例接受再次消融,1例在二次手术后再次复发;2例拒绝再次消融。在1~2次房颤消融术后,11例患者中8例未复发房颤。 结论:对于风湿性二尖瓣狭窄伴LSPAF患者,PVI联合PBMV治疗是安全可行的,对于多数患者可以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肺静脉共干的心房颤动患者冷冻消融特点及长期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二代冷冻球囊电隔离共干肺静脉有效性、安全性。方法:入选2016年8月至2017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接受二代冷冻球囊消融治疗的心房颤动(房颤)患者456例,其中男368例,年龄平均54.6岁,年龄范围33~85岁。根据术前左心房肺静脉CT结果分为肺静脉共干(CPV)组45例,对照组90例。分析与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左心房CT、手术资料及术后随访情况,包括肺静脉电隔离时间(TTI)、隔离时温度、冷冻次数、射频补点次数、术中并发症以及术后房颤复发情况。结果:CPV组冷冻135支肺静脉,对照组360支。两组患者TTI[(51.3±28.4) s对(48.6±29.2) s, P=0.41]、隔离时温度[(-47.6±7.4)℃对(-49.4±6.0)℃, P=0.334]、射频补点( P=0.8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PV组X线曝光时间及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术后随访时间[(24.2±3.7)个月对(23.9±4.8)个月]、并发症及房颤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房颤患者左侧肺静脉共干临床非常常见,手术时间和冷冻消融次数较正常解剖肺静脉略有增加。二代冷冻球囊消融是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消融策略,其中远期疗效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封堵后发生延迟性心脏压塞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左心耳封堵术后发生延迟性心脏压塞发生与左心耳毗邻解剖结构及封堵器关系。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纳入13例2016年8月至2021年6月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周浦医院因左心耳封堵术导致的延迟性心脏压塞并行急诊心包穿刺引流患者,随访时间(16±12)个月,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术前,术中及延迟性心脏压塞恢复后通过左心房CTA,食道超声心动评估左心耳及左心耳封堵器周边解剖结构关系。结果:左心耳封堵后发生延迟性心脏压塞行心包穿刺引流患者13例,男性7例,年龄(72.1±8.3)岁,6例同时行冷冻消融治疗;患者左心耳菜花型8例,鸡翅型5例;盘式封堵器密封盘直径(29.5±2.8)mm;10例患者心脏压塞恢复后复查左心房CTA,8例锚钩贴靠肺动脉,1例锚钩贴靠左上肺静脉,1例锚钩同时贴靠肺动脉和左上肺静脉;除1例术后2 d死亡外其他患者预后良好。结论:左心耳封堵后发生延迟性心脏压塞与左心耳毗邻肺动脉,左上肺静脉位置关系密切,与较大的封堵器及其锚钩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高功率房颤消融对术中急性肺静脉隔离及术后肌钙蛋白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对比高功率与常规功率房颤消融对术中急性肺静脉隔离、术后肌钙蛋白水平及房颤复发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阵发性房颤患者105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高功率消融组(52例)及常规功率消融组(53例),对比两组术中单圈急性肺静脉隔离率、急性肺静脉隔离后电传导恢复情况、需补点的部位及点数;同时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消融时间、手术射线曝光时间及射线量,术中并发症,术后12 h肌钙蛋白水平、消融术后1年内房颤复发情况。结果:高功率房颤消融组的术中单圈肺静脉隔离率、术后肌钙蛋白水平高于常规房颤消融组(均 P<0.05),手术时间、消融时间、术中需补点的部位及点数少于常规房颤消融组(均 P<0.05)。两组术中并发症及术后房颤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高功率房颤消融对比常规消融有更高的单圈急性肺静脉隔离率、更少补点部位及点数、较短的手术时间、更大消融损伤,且两组术后临床疗效相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