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认知功能及脑保护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135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麻醉过程中使用低剂量右美托咪定54例(低剂量组),高剂量右美托咪定38例(高剂量组),未使用右美托咪定43例(对照组)。术前(T 1)、手术开始后1 h(T 2)、手术结束(T 3)和术后72 h(T 4)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D-乳酸和二胺氧化酶(DAO)水平,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脑损伤指标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术前和术后3 d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评估患者认知功能。 结果:三组T 1、T 2和T 4 D-乳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低剂量组T 3 D-乳酸明显低于高剂量组和对照组[(7.87 ± 1.59)mg/L比(8.99 ± 1.82)和(9.32 ± 1.74)mg/L],高剂量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三组T 1和T 2 DAO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低剂量组T 3和T 4 DAO明显低于高剂量组和对照组[(2.77 ± 0.23)kU/L比(3.58 ± 0.25)和(4.30 ± 0.26)kU/L、(2.08 ± 0.25)kU/L比(2.40 ± 0.20)和(2.71 ± 0.23)kU/L],高剂量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三组术前MMSE评分和MoC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低剂量组术后3 d MMSE评分和MoCA评分明显高于高剂量组和对照组[(22.76 ± 0.54)分比(21.41 ± 0.47)和(20.21 ± 0.43)分、(24.90 ± 0.51)分比(24.01 ± 0.48)和(23.12 ± 0.49)分],高剂量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三组T 1、T 2和T 4 S100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低剂量组T 3 S100β明显低于高剂量组和对照组[(4.09 ± 2.01)μg/L比(5.48 ± 1.10)和(6.10 ± 1.58)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三组T 1和T 4 NS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低剂量组T 2和T 3 NSE明显低于高剂量组和对照组[(17.20 ± 4.13)μg/L比(20.29 ± 3.77)和(22.35 ± 3.80)μg/L、(19.40 ± 3.92)μg/L比(23.46 ± 5.26)和(25.18 ± 5.32)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时给予0.5 μg/(kg·h)右美托咪定能够减少肠黏膜损伤,具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并能改善认知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抗肠神经元抗体与胃肠道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肠道神经系统对维持胃肠道功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的研究显示,针对肠神经元的自身抗体可导致胃肠道运动功能的异常,可能是一些肠道动力相关疾病发生的重要机制。本文主要针对抗Hu抗体、抗钾离子通道抗体、钙离子通道抗体和抗尼古丁乙酰胆碱受体抗体等与胃肠道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原发性肝脏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超声造影一例
编辑人员丨2024/4/27
患者女,54岁,体检发现肝占位20 d,无腹痛腹胀、寒战发热,无呕血、黑便等症状。近1个月来体质量下降约2 kg。无肝炎病史。腹部专科查体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乙肝五项、丙肝抗体定量正常,γ-谷氨酰转肽酶、直接胆红素轻度升高;肿瘤标志物CEA、AFP、CA-125、CA19-9均无异常,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升高,胃泌素释放肽前体正常。影像学检查:①上腹部增强CT:肝右叶巨大不规则异常强化影,增强扫描动脉期边缘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强化减弱,提示肝癌(图1)。②常规超声:肝右叶低回声占位,大小约106 mm×87 mm,边界清,形态规则,CDFI周边可见短线状血流信号,考虑原发性肝癌。③超声造影:经肘正中静脉团注SONOVUE 2.4 ml,行肝右叶低回声包块超声造影检查,动脉期肝右叶包块11 s开始增强,23 s增强达高峰,呈不均匀性高增强,内部可见少许条带状无增强区,40 s包块内部开始廓清,造影条件下包块边界清晰,范围未见明显变化,延迟期病灶呈低增强,超声造影表现为"快进快退"特征,支持肝癌(图2)。后行超声引导下肝占位穿刺活检,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CK(+),CK7(+),CK19(+),EMA(+),CgA(+),Syn(+),CD56(+),TTF-1(+),P40(个别+),P63(部分+),CK5/6(-),CDX2(-),P53(+100%),Rb-1(-),SSTR2(3+),Ki67(+95%),肝占位穿刺符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small cell NEC, SC-NEC),建议排除肺等处转移后考虑肝脏原发(图3)。行胸部CT(平扫+增强)检查未见异常;PET-CT检查示肝实质内多发团块状、片状、结节状葡萄糖代谢增高灶,系肿瘤组织;余腹部、胸部、颈部、盆腔、骨骼未见葡萄糖代谢增高灶;胃肠镜检查未见明显异常,遂排除转移。最终确诊为原发性肝脏SC-NEC。由于患者肿瘤体积较大,考虑暂无根治性手术切除机会,遂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并辅以全身化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贲门失弛缓症自身免疫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1/20
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少见的原发性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其发病机制未明,病理表现为食管肌间神经丛抑制性神经元减少或缺失.病毒感染、炎症、免疫、遗传因素等可能参与贲门失弛缓症的发病.研究发现,贲门失弛缓症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存在共病现象,自身抗体如抗肠神经元抗体与贲门失弛缓可能相关.本文详细阐述了多种抗肠神经元抗体与贲门失弛缓症的关系,以期加强对该病自身免疫机制的理解,为针对病因的治疗提供证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酷似肝脓肿的原发性肝肉瘤样癌合并感染1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2023/8/6
1 病例资料患者女性,54岁,因"乏力15 d,发热、寒战1 d"于2017年8月11日由外院转入本院.患者15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伴纳差、腹胀、恶心、厌油腻,无腹痛、腹泻、呕吐,无发热、巩膜黄染,在当地医院治疗症状未见明显缓解(具体治疗不详).入院前1天,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8.5 ℃,伴寒战、心悸、气短,有头晕、头痛,无明显咳嗽、咳痰.既往史: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病史10余年,曾口服中药治疗1个月(具体不详),未定期复查;高血压病病史8年,最高血压不详,平素不规律口服降压药物(具体不详),自述血压控制尚可;糖尿病病史5年,平素规律应用"甘舒霖30R"(早晚各20 U),自述血糖控制尚可,否认病毒性肝炎、心脏病及结核病史,有服用中药史,无吸烟饮酒嗜好,无家族遗传病史.查体:体温37.9 ℃,脉搏112次/min,呼吸25次/min,血压148/95 mm Hg,一般状态差,贫血貌,皮肤、巩膜无黄染,心、肺检查未见异常,腹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未见腹壁静脉曲张,右上腹部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肋缘下2 cm,边界清,质地略硬,不触痛,脾肋下未触及,Murmpy征阴性,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实验室检查:肝功能:ATL 21 U/L,AST 30 U/L,Alb 33.8 g/L,TBil 21.50 μmol/L,DBil 16.00 μmol/L,GGT 501.0 U/L,ALP 454 U/L,乳酸脱氢酶(LDH)318 U/L.血常规:WBC 17.1 ×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15.9 ×109/L,RBC 3.66 ×1012/L, Hb 94 g/L,PLT 392.0 ×109/L.高敏 CRP:194.00 mg/L.血沉:91.0 mm.肿瘤标志物:CA12 -5 38.90 U/ml,CEA 3.27 ng/ml,CA19-9 9.49 U/ml,AFP 0.94 ng/ml,铁蛋白(Fer)>2000 ng/ml,CYFRA21-1 11.04 ng/ml,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38.26 ng/ml.空腹血糖10.42 mmol/L,糖化血红蛋白8.40%.免疫常规、甲功五项、结核抗体等基本无异常.影像学检查:胸部+肝胆脾CT(平扫+增强提示):两肺纹理增多,两肺下叶见条片状高密度影,两侧胸腔见液体密度影.肝实质内见类圆形低密度影,边缘欠清,大小约为103 mm×70 mm,CT值约20 Hu,其内可见分隔,增强扫描病灶边缘及分隔明显强化,动脉期病灶边缘可见片状异常强化密度影,肝内见多发结节状软组织密度影,增强扫描环形强化,肝内胆管未见扩张.胆囊体积增大,胆囊壁增厚,其内可见多发类圆形高低混杂密度影,增强扫描未见异常强化密度影(图1).影像诊断:两肺炎症,双侧胸腔积液.肝脓肿可能性大,待除外恶性占位性病变,胆囊炎,胆囊结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含ω-3多不饱和脂肪酸肠内免疫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伤后炎症反应和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含ω-3多不饱和脂肪酸(ω-3 PUFA)肠内免疫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炎症反应、肠黏膜屏障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2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未添加ω-3 PUFA肠内营养损伤组,61例)和研究组(添加ω-3 PUFA肠内营养损伤组,61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试剂盒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d (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浓度.采用酶学分光光度计法测定血浆D-乳酸和血清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浓度.比较两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和预后.结果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伤后各时点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6)、肠黏膜屏障功能敏感指标(D-乳酸、I-FABP)和神经损伤的标志物(NSE)表达明显升高(P均=0.01);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在第3天后炎症因子TNF-α、IL-6表达明显降低[TNF-α:(107.77±19.79) μg/L比(151.76±21.65) μg/L,P=0.01;IL-6:(76.85±7.15) μg/L比(105.27±10.12) μg/L,P=0.01];肠黏膜屏障功能敏感指标D-乳酸和I-FABP表达降低[D-乳酸:(69.81±6.32) μg/L比(89.80±8.75)μg/L,P=0.03;I-FABP:(40.81±6.73) μg/L比(56.60±8.58)μg/L,P=0.01];研究组神经损伤的标志物NSE蛋白表达在干预7d后降低[(13.63±2.53) μg/L比(19.12±3.00) μg/L,P=0.02].含ω-3 PUFA肠内免疫营养有效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在第14天GCS评分(9.74± 0.76比8.44±0.53,P=0.04)、APACHE Ⅱ评分(14.67±1.37比17.53±1.47,P=0.03)和住院天数[(19.37±2.27)d比(25.42±2.61)d,P=0.01]均少于对照组.结论 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含ω-3 PUFA肠内免疫营养支持能抑制伤后早期炎症反应,减轻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程度,减少神经元损害,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Neun在神经纤维瘤和神经鞘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Neun抗原在神经纤维瘤和神经鞘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筛选尸检脑组织标本3例;平滑肌瘤、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纤维瘤、胃肠道间质瘤各5例;神经纤维瘤(27例)和神经鞘瘤(24例)行抗Neun抗体免疫荧光染色.结果 在选择的各5例平滑肌瘤、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纤维瘤、胃肠道间质瘤Neun染色均为阴性;27例神经纤维瘤中,抗Neun抗体阳性25例(92.59%);24例神经鞘瘤中,阳性17例(70.83%).结论 在中性甲醛溶液固定、石蜡包埋的组织中,Neun可以辅助神经鞘膜瘤包括神经纤维瘤和神经鞘瘤的诊断,精确病理诊断,对临床诊断也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肠道菌群和癫痫相关性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肠道微生物对维持人类正常的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正常的肠道菌群在宿主营养代谢、药物代谢、维持肠道黏膜屏障结构完整、免疫调节和抵御病原体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肠道菌群不仅通过神经系统,而且通过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和代谢系统对大脑产生影响,这种肠道和大脑之间的双向通信称之为脑-肠轴.人体内存在的脑-肠轴可能是大脑和胃肠道之间关键调控通路,而肠道菌群为该通路的重要参与者,肠道微生物群的变化可通过免疫机制作用于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导致脑功能改变,从而参与了帕金森氏病、老年痴呆症、精神分裂症和多发性硬化症等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癫痫是一种以具有持久性的致痫倾向为特征的慢性脑部疾病,免疫机制在癫痫尤其是免疫性癫痫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免疫性癫痫是免疫介导以反复或持续性癫痫发作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其特征为频繁的局灶性癫痫发作、脑病、进行性认知障碍、局灶性神经功能受损或伴发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缺陷.机体免疫反应的异常激活(包括固有免疫和后天获得性免疫)参与了免疫性癫痫的发病机制,患者脑脊液中可检测到神经元特异性相关抗体具有诊断意义.临床上抗炎或免疫治疗在某些药物难治性癫痫,尤其是诊断明确的免疫性癫痫可能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通过免疫调控和肠道菌群重建可能是未来治疗自身免疫性癫痫的重要途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副瘤性神经系统综合征的常见临床类型与免疫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副瘤性神经系统综合征(paraneoplastic neurological syndrome,PNS)常见临床类型、相关肿瘤及特异性神经元抗体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Graus和Delattre制定的国际PNS诊断标准,回顾性分析了75例PNS患者常见临床类型和相关肿瘤,用间接免疫荧光法、亲和免疫细胞组织化学法及蛋白质印迹技术检测患者血中的特异性神经元抗体.结果:75例患者中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 51例(68.O%),卵巢癌6例,恶性淋巴瘤3例,肺鳞癌、乳腺癌、食管癌各2例,肺腺癌、宫颈癌、多发性骨髓瘤、前列腺癌、胃癌、贲门癌、结肠癌、肝癌、大单核细胞白血病各1例,其中副瘤性周围神经病48例(64.0%)、副瘤性脑脊髓炎11例(14.7%)、副瘤性小脑变性11例(14.7%)、副瘤性边缘叶脑炎3例、郎伯综合征(Lambert-Eaton综合征)2例.特异性神经元抗体阳性31例,其中抗一Hu抗体阳性18例,抗-Yo抗体阳性7例,抗-Ma2抗体阳性4例,抗CV2抗体阳性、抗神经突胆触囊泡抗体阳性各1例.结论:在PNS患者中密切相关肿瘤是SCLC和妇科肿瘤,最常见的临床类型是副瘤性周围神经病,其次是副瘤性脑脊髓炎及副瘤性小脑变性,特异性神经元抗体的常见类型主要是抗Hu抗体、抗Ma2抗体及抗Yo抗体,抗体检测对于PNS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自身免疫性肠神经元损伤与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胃肠动力障碍可见于多种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和功能性胃肠病中,因症状无特异性,诊断困难,缺乏有效治疗,常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耗费大量医疗资源.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炎症性肠神经病变在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中广泛存在,循环内自身抗体的发现使自身免疫性肠神经元损伤受到关注和研究.本文就自身免疫性肠神经元损伤与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相关性作一概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