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例晚期肝癌行介入联合靶免转化治疗序贯手术切除的临床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评估晚期肝细胞癌行介入联合靶向及免疫转化治疗后序贯手术切除的临床特征,探讨其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并分析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三二○一医院自2021年6月—2023年5月期间收治的10例初始不可切除的晚期肝癌患者的临床数据.结果 10例患者中,8例为男性,2例为女性,中位年龄55(33~72)岁;Child-Pugh分级标准A级6例,B级4例;CNLC分期Ⅱb期4例,Ⅲa期6例;ECOGps评分均≤1分;6例合并肝硬化,4例无肝硬化;合并门静脉癌栓6例,无门静脉癌栓者4例;转化治疗前最大肿瘤直径13 cm,治疗前AFP>400 ng/mL者7例,AFP<400 ng/mL者3例;乙肝患者7例,丙肝2例,1例无肝炎;转化治疗方案:TACE+靶向+免疫方案治疗的有5例、HAIC+靶向+免疫方案5例,治疗过程中发生高血压4例、乏力2例、腹泻1例;中位转化时间为4月;转化治疗后术前的肿瘤最大直径为8.8 cm,转化治疗后术前的中位AFP水平17.2 ng/mL,术前影像学评估(mRECIST)CR 4例,PR 3例,SD 3例;术前PS评分均≤1分.转化后行手术切除:3例行肝部分切除,7例行半肝切除;经腹腔镜手术7例,开腹手术3例.中位手术时间240 min,中位术中出血量400 mL,术后中位住院天数为8 d,术后中位拔除引流管的时间为7 d.术后病理结果pCR3例,pPR有7例,MVI分级M0有8例,M1有2例,术后切缘均为阴性.术后出现腹水1例,胆漏1例,余无明显术后并发症.术后中位随访时间8个月,1例出现复发,随访期间无患者死亡.结论 部分晚期肝细胞癌患者行介入等局部治疗联合靶向及免疫转化治疗后序贯手术切除是安全有效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针刺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胃肠道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围手术期针刺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验证针刺减少术后胃肠道并发症、改善预后的效应.方法:将70例择期行LC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围手术期快速康复外科(ERAS)管理,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予围手术期针刺干预.评价两组患者的术后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首次排气和排便时间以及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分别于术后6、24、48、72h,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腹胀、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的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抗生素使用天数、术后住院天数、医疗总费用,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①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均为100%,且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组患者的术后首次排气和排便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缩短(P<0.05).③术后24 h,治疗组患者的腹胀、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48 h,治疗组患者的恶心、呕吐发生率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④术后6、24、48、72h,治疗组患者的疼痛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⑤治疗组患者的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抗生素使用天数、术后住院天数较对照组均明显缩短(P<0.05),且住院总费用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LC围手术期针刺干预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缓解术后疼痛,对LC后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有一定促进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Micra无导线起搏系统的临床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Micra无导线起搏器系统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连续入选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南京鼓楼医院住院治疗且具备Micra无导线起搏器系统植入适应证的心律失常患者41例.其中因囊袋感染电极导线拔除后再植入无导线起搏器21例(再植入LP组),首次植入无导线起搏器20例(首次植入LP组).对比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释放次数、X线曝光时间、起搏参数、并发症等数据.随访两组植入1、3、6及12个月时起搏参数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植入Micra无导线起搏器,起搏器植入部位为中高位室间隔.再植入LP组男性15例(71.4%),平均年龄(72.5±19.1)岁.首次植入LP组男性12例(60%),平均年龄(60.8±8.4)岁.再植入LP组与首次植入LP组相比,在手术时间、释放≤ 2次比例、X线曝光时间、起搏阈值、感知、阻抗之间均无差异(P均>0.05),两组均未发生手术及起搏器相关并发症和严重不良事件.两组患者在1、3、6及12个月随访时的起搏阈值、感知、阻抗均无差异(P均>0.05).结论 Micra无导线起搏器植入安全可行,传统起搏器因感染并发症移除后更换无导线起搏器亦同样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采用杂交手术经心脏表面置入起搏电极治疗起搏器囊袋感染一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者女性,27岁,电极导线使局部感染经抗生素及清创治疗难以控制,导致心脏相关感染性心内膜炎,联合心脏外科在全麻下开胸经心脏表面起搏器电极植入术及起搏器安置术,原起搏器取出及电极拔除术.术后患者预后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使用针眼圈套器拔除1 200根以上心脏植入式电子装置导线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观察针眼圈套器(NES)作为经静脉导线拔除(TLE)一线工具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22年1月采用NES作为一线工具行导线拔除的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手术数据,观察比较装置类型、导线留置时间、感染适应证对TLE结果和并发症的影响.结果 共连续纳入593例[426例男性;年龄(65.9±14.9)岁].所有导线的平均留置时间为92(60,132)个月,人均导线拔除数目为(2.1±0.7)根.手术临床成功率98.0%、无并发症发生率95.4%.15例(2.5%)发生主要并发症,其中12例发生心脏压塞(心房撕裂9例),抢救成功率83.3%(10/12).随着导线留置时间的延长,拔除的完全成功率降低(P=0.00),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增加(P=0.01).未观察到不同装置类型、感染与非感染适应证对拔除成功率和并发症有影响.结论 采用NES拔除导线是安全有效的.心脏压塞是最常见的心血管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全身麻醉患者拔除气管导管后微旁流PETCO2与PaCO2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患者拔除气管导管后微旁流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江苏省肿瘤医院2021年1月至5月择期行腹部手术的患者12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3组,每组40例,分别经鼻导管不同流量吸氧,低流量组(L组)2 L/min,中流量组(M组)4 L/min和高流量组(H组)6 L/min.在拔除气管导管30 min时记录PETCO2数值并抽取动脉血测量PaCO2,Pearson法分析PETCO2与PaCO2的相关性.结果 拔管30 min时,三组PETCO2、PaCO2、R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组PaO2和 SpO2均显著低于M组和H组(P<0.05).L组、M组、H组微旁流PETCO2与PaCO2均呈高度相关(r=0.931、0.878、0.838,P<0.01),二者的相关性随着氧流量的升高而降低.结论 PACU内全身麻醉患者拔除气管导管后使用微旁流PETCO2监测时,在2~6 L/min的氧流量下微旁流PETCO2与PaCO2均保持高度相关性,可作为评估PaCO2的重要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盂成形术治疗儿童肾盂成形术后再梗阻的初步经验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总结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盂成形术治疗儿童肾盂成形术后再梗阻的初步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儿童泌尿外科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采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盂成形术治疗17例肾积水肾盂输成形术后再梗阻患儿,其中男14例,女3例,平均年龄为(6.1±0.6)岁,平均体质量为(18.7±1.8)kg,左侧11例,右侧6例.本研究根据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对儿童肾盂成形术后再梗阻的诊断和结果进行评估.结果:17例再梗阻患儿手术均获得成功,无术中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78.5±10.2)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0.0±2.0)ml、平均进食时间(3.0±0.4)h、平均引流管拔除时间(4.1±0.5)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0±1.5)d.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术后随访时间4~24个月,术后ClavienⅠ~Ⅱ级并发症发生率23.5%(4/17),经保守治疗后好转;术后无吻合口狭窄、再次梗阻、泌尿系感染等Clavien Ⅲ、Ⅳ级并发症.术后 3个月复查 17例患儿,B超显示肾盂前后径平均值为(1.8±0.3)cm,较术前[(3.5±0.3)cm]减小(P<0.05);同位素排泄性T1/2显示肾盂输尿管无梗阻;分肾功能[(39.7±1.8)%]与术前[(36.2±1.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盂成形术治疗儿童肾盂成形术后再梗阻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经皮球囊扩张联合引流管支撑治疗胆总管囊肿切除术后胆肠吻合口狭窄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经皮球囊扩张联合引流管支撑治疗胆总管囊肿切除术后胆肠吻合口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3年6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采取经皮球囊扩张联合引流管支撑治疗的6例胆总管囊肿切除术后胆肠吻合口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及肝功能的改善情况,胆道镜检查评估患者吻合口狭窄情况.结果 6例患者均成功实施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及瘘道扩张术,镜下诊断为单纯性吻合口狭窄4例,吻合口狭窄合并肝内胆管结石2例.2例肝内胆管结石经多次胆道镜手术取净.6例患者均成功实施狭窄胆肠吻合口球囊扩张术,外引流管支撑胆肠吻合口6~7个月后拔除.胆道镜检查发现吻合口黏膜正常5例;吻合口黏膜水肿伴相对狭窄1例,经继续置入引流管支撑3个月后拔除.术后随访10~74个月,均无吻合口狭窄复发.结论 经皮球囊扩张联合引流管支撑是治疗胆总管囊肿切除术后胆肠吻合口狭窄的一种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经静脉导线拔除后植入全皮下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的临床结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估没有起搏指征的静脉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TV-ICD)患者经静脉导线拔除(TLE)后植入全皮下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S-ICD)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连续纳入 2018 年 6 月至 2023 年 10 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TLE后再植入S-ICD的所有患者.统计并分析TLE指征、S-ICD植入适应证、除颤阈值(DFT)测试、并发症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共有 11 例TV-ICD患者在TLE后接受了S-ICD植入,男性 8 例,中位年龄 56(44,65)岁.TLE的指征为感染和导线功能障碍.ICD二级预防的有 9 例患者,最常见的植入原因是离子通道疾病(5 例).S-ICD的手术时间为 51(48,58)min,未发现围术期并发症.8 例患者进行了DFT测试,全部成功.在中位 30(9,39)个月的随访中,2 例患者共发生 6 次适当的治疗,无并发症发生,包括不适当的治疗、无效治疗、感染、导线故障和死亡.结论:本研究为S-ICD作为TV-ICD移除后的替代提供了依据.TLE后植入S-ICD是安全有效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双镜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可行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双镜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一期缝合的安全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176例行双镜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取石术后胆总管切口处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胆总管一期缝合组(80例)和T管引流组(96例),观察2组患者的相关围手术期数据指标.结果 2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胆漏发生例数、手术前后炎症指标、手术前后肝功能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电解质紊乱发生方面,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一期缝合组发生胆漏10例,T管引流组发生6例,均经过通畅术区引流后自行消失,均未发生胆汁性腹膜炎等腹腔感染,拔除引流管前经超声检查无术区及腹腔积液;电解质紊乱在一期缝合组发生4例,T管引流组发生16例,经过调整后恢复正常.结论 把握好手术适应症,双镜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胆总管切口行一期缝合,安全有效,充分体现了双镜联合的优越性,使患者受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