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肾静脉多普勒模式对危重患者28 d肾功能预后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肾动脉阻力指数(renal resistive index, RRI)、能量多普勒超声(power Doppler ultrasound , PDU)半定量评分、肾静脉多普勒波形(renal venous Doppler waveform, RVDW)模式对危重患者28 d肾功能预后的预测价值,并结合临床指标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本前瞻性观察性研究纳入2018年1月至2022年10月期间于沧州市中心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 ICU)住院的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于入ICU 24 h内行肾脏超声检查,获得RRI、PDU评分及RVDW模式结果,并记录行超声检查时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血管活性药物的类型和剂量、氧疗参数以及超声检查前6 h的尿量。入组28 d进行随访,记录存活/死亡及肾功能不全持续时间。依据28 d时肾功能情况分为2组:28 d肾功能正常组及28 d肾功能不全组。28 d肾功能不全定义为入ICU 28 d未能达到肾功能恢复。比较两组间各指标的差异。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28 d肾功能不全的相关因素。基于与28 d肾功能不全独立相关的因素制定列线图模型。绘制生存受试者操作者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评估各指标对28 d肾功能不全的预测价值,各指标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s, AUC)的比较采用Delong检验。结果:最终共纳入187例危重患者,入组时无AKI者97例、AKI 1期48例、AKI 2期24例以及AKI 3期18例。28 d随访时,有16例患者仍存在肾功能不全,2例仍需要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CRRT)。多因素Cox风险回归分析显示,RVDW模式和入组时肌酐是28 d肾功能不全的独立影响因素。生存ROC曲线显示,RVDW模式对14 d肾功能不全[AUC=0.729,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 0.626-0.832, P<0.05]及28 d肾功能不全(AUC=0.771,95% CI:0.652~0.890, P<0.05)的预测价值略优于RRI及PDU,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基于RVDW模式和入组时肌酐的列线图模型预测14 d肾功能不全(AUC=0.918,95% CI:0.871~0.964, P<0.05)的表现最好,且AUC显著高于单独指标(均 P<0.05)。列线图模型预测28 d肾功能不全(AUC=0.924,95% CI: 0.865~0.983, P<0.05)的表现也最好,且AUC显著高于除入组时肌酐外的其他单独指标(均 P<0.05)。列线图模型预测28 d肾功能不全的最佳临界值为85.9,敏感度为81.2%,特异度为90.6%,约登指数为0.719。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列线图总评分>85.9及≤85.9两组的肾功能不全中位持续时间分别为0 d和22 d( HR=0.220,95% CI:0.129~0.376, P<0.001)。 结论:入院时血肌酐和RVDW模式是危重患者28 d肾功能不全的独立相关因素。基于这两个因素的列线图模型对28 d肾功能不全的预测价值优于单个肾内多普勒频谱指标和临床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使用oXiris ®强化血液净化方案治疗重症烧伤患者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一项单中心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估强化血液净化方案对重症烧伤所致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考虑到重症烧伤患者的炎症风暴及该滤器对炎症介质的吸附限制,本院使用每12 h更换滤器的方案治疗了2020年6月在"6.13槽罐车爆炸事故"中重症烧伤的10名爆震伤患者。在基础时间(T0)、24 h(T1)、48 h(T2)、72 h(T3)分析临床资料。结果:患者治疗前均诊断急性肾损伤KDIGO 3级,需要大剂量血管活性药物支持、机械通气、使用广谱抗生素。在使用oXiris滤器治疗后,患者内毒素水平下降、对血管活性药物需求减少、SOFA评分及乳酸下降。除其中1例因深静脉血栓形成需低分子肝素及阿加曲班抗凝外,其余患者均未抗凝,治疗期间无1例凝血下机。结论:对重症烧伤合并脓毒性急性肾损伤患者,应用oXiris滤器行强化血液净化方案持续性肾替代治疗可改善循环情况、肾脏功能,减少抗凝药物使用。上述结论需要更多的RCT研究来证实。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2023年欧洲抗风湿病联盟/美国风湿病学会抗磷脂综合征分类标准》解读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是一种系统性自身免疫病,其特征是反复动脉、静脉或微血管血栓形成、病态妊娠或持续的抗磷脂抗体(antiphospholipid antibodies,aPL)阳性。目前针对APS的研究和试验,应用的分类标准多为2006年于悉尼(Sydney)修订的札幌(Sapporo)标准,但其并未纳入基于证据的对分类标准的定义(如aPL阳性、微血管疾病或病态妊娠),导致研究包含了具有不同风险特征的异质性"aPL阳性"患者群体。基于此,为开发新的高特异性APS分类标准,EULAR和ACR采用分级聚类、加权和风险分层等多种方法制定出了新的APS分类标准,并于2023年8月在 Arthritis Rheumatol上发布。新的分类标准如图1所示,与2006年悉尼分类标准相比,除了明确各临床标准的定义,一个重要更新是确定了血栓事件的危险分层:(1)静脉血栓栓塞高危分层(≥1个主要危险因素或≥2个次要危险因素):①主要危险因素:a:活动性恶性肿瘤:未接受治疗/根治性治疗,正在进行根治性治疗包括激素治疗,或在血栓发生时尽管已接受根治性治疗,但仍有复发/进展。b:住院:血栓发生前3个月内因急性疾病入院,并被限制卧床(仅允许如厕)至少3 d。c:手术:血栓发生前3个月内全身/脊髓/硬膜外麻醉>30 min。d:重大创伤:血栓发生前1个月内出现骨折或脊髓损伤。②次要危险因素:a:活动性系统性自身免疫病或活动性炎症性肠病:根据当前指导建议评估疾病活动度。b:急性/活动性严重感染:根据相关指南,如脓毒症、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感染。c:中央静脉置管:在同一血管床。d:激素替代治疗、含雌激素口服避孕药或正在进行体外受精。e:长途旅行:≥8 h。f:肥胖:体质指数≥30 kg/m 2。g:怀孕或产后:分娩后6周内。h:长期制动:如与活动能力降低相关的腿部损伤或在医院外卧床至少3 d。i:手术:血栓发生前3个月内全身/脊髓/硬膜外麻醉<30 min。(2)心血管疾病高危分层(≥1个高危因素或≥3个中危因素):①高危因素:a:严重动脉高压:收缩压≥180 mmHg或舒张压≥110 mmHg。b:慢性肾脏病:估计肾小球滤过率≤60 ml/min超过3个月。c:糖尿病:伴器官受损或长病程(1型≥20年或2型≥10年)。d:高脂血症:总胆固醇≥3 100 mg/L(8 mmol/L)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 900 mg/L(4.9 mmol/L)。②中危因素:a:动脉高血压:治疗中,或收缩压≥140 mmHg/舒张压≥90 mmHg。b:吸烟。c:糖尿病:无器官受损或短病程(1型<20年或2型<10年)。d:高脂血症:治疗中,或总胆固醇<3 100 mg/L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 900 mg/L。e:肥胖:体质指数≥30 kg/m 2。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80岁及以上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患者的短期和长期临床结果探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高龄冠心病患者行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OPCABG)的短期和长期临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安贞医院2005年6月至2014年7月31例80岁以上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接受单纯OPCABG手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院内和出院后3~12年的随访资料。结果:患者80~88岁,平均(82.0±2.1)岁,男25例(80.6%),术前平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2.0±6.5)%,其中LVEF<35%有15例(48.4%)。平均手术时间4 h,院内死亡3例(9.7%),其中1例急性呼吸衰竭,另2例死因为低心排综合征。围术期心肌梗死1例(3.2%),急性脑梗塞2例(6.5%),再次气管插管3例(9.7%),二次开胸止血1例(3.2%),术后持续肾替代治疗3例(9.7%),围术期使用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8例(25.8%)。术前使用IABP2例,术中2例,术后4例。术后随访3~12年,中位时间8年。术后随访28例,随访率100%,全因死亡10例(35.7%),心源性死亡5例(17.9%),肺癌死亡2例(7.1%),全身感染性脓毒血症死亡2例(7.1%),1例不明原因猝死。再次入院2例(7.1%)。再发心绞痛2例(7.1%)。再发心肌梗死1例(3.6%),无再次接受血运重建治疗。术后1年所有存活患者行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TA)检查,桥血管通畅率达100%。结论:80岁及以上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接受单纯OPCABG手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短期和长期临床结果尚可接受,但死亡率和并发症风险较高,需术前全面评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不同喂养不耐受变化轨迹外科危重症患者预后及影响因素的多中心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不同喂养不耐受变化轨迹外科危重症患者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3月至2019年7月中国重症营养临床研究小组-NEED研究中69家医学中心收治的354例外科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47例,女107例;年龄为58(46,68)岁。根据354例患者喂养不耐受变化轨迹模型,分为无喂养不耐受、喂养不耐受下降、喂养不耐受持续分别为164、49、141例。观察指标:(1)不同喂养不耐受变化轨迹患者一般情况。(2)不同喂养不耐受变化轨迹患者营养治疗情况。(3)不同喂养不耐受变化轨迹患者生存情况。(4)外科危重症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M( Q1, Q3)表示,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校正。根据Stata17.0统计软件中Traj插件构建组基轨迹模型,最佳轨迹模型采用贝叶斯信息准则、平均后验概率参数评价。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计算生存率,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结果:(1)不同喂养不耐受变化轨迹患者一般情况。354例外科危重症患者中,行肠内营养治疗257例、行肠内营养+肠外营养治疗97例,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 Ⅱ)评分为17(13,21)分,序贯性器官功能衰竭(SOFA)评分为6(5,8)分,改良危重症营养风险(mNUTRIC)评分为4(2,5)分,合并症数量为2(1,3)个,急性胃肠损伤分级为Ⅰ级、Ⅱ级、Ⅲ级分别为293、55、6例,行机械通气、连续肾替代治疗、血管活性药物使用分别为224、17、61例。354例患者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第3天发生率达峰值为25.42%(90/354),7 d内发生率为53.67%(190/354)。354例外科危重症患者中,无喂养不耐受、喂养不耐受下降、喂养不耐受持续患者APACHE Ⅱ评分,mNUTRIC评分,合并症数量,急性胃肠损伤分级,机械通气分别为16(12,20)分、17(14,25)分、18(13,22)分,3(2,5)分、4(3,6)分、4(3,5)分,2(1,2)个、2(2,3)个、2(2,3)个,Ⅰ级(152例、27例、114例)、Ⅱ~Ⅲ级(12例、22例、27例),95、39、90例,三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H=6.14、13.11、28.05, χ2=37.96、7.65, P<0.05);进一步分析,与无喂养不耐受患者比较,喂养不耐受下降、喂养不耐受持续患者均有更高的合并症数量和急性胃肠损伤分级( Z=60.32、54.69, χ2=39.72、9.52, P<0.05);与无喂养不耐受患者比较,喂养不耐受下降患者有更高的mNUTRIC评分和机械通气比例( Z=53.41, χ2=7.59, P<0.05)。(2)不同喂养不耐受变化轨迹患者营养治疗情况。无喂养不耐受患者促胃动力药物使用,幽门后喂养分别为36例,13例,喂养不耐受下降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25例,10例,喂养不耐受持续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46例,19例,三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15.76,6.20, P<0.05)。进一步分析,与无喂养不耐受患者比较,喂养不耐受下降患者有更高的促胃动力药物使用和幽门后喂养比例( χ2=15.60,6.10, P<0.05)。(3)不同喂养不耐受变化轨迹患者生存情况。无喂养不耐受、喂养不耐受下降、喂养不耐受持续患者28 d总生存率分别为96.96%、95.92%、87.94%,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10.39, P<0.05);进一步分析,无喂养不耐受与喂养不耐受持续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9.19, P<0.05)。(4)外科危重症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喂养不耐受持续是外科危重症患者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比=3.92,95%可信区间为1.43~10.79, P<0.05)。 结论:与无喂养不耐受患者比较,喂养不耐受持续的外科危重症患者28 d总生存率下降,喂养不耐受持续是外科危重症患者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中国儿童脓毒性休克治疗策略医师认知邮件调查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我国医师对儿童脓毒性休克治疗策略的认知现状。方法:编制问卷,于2017年4至6月中国医师协会儿童重症医师分会368名儿童重症医师完成儿童脓毒性休克治疗邮件问卷调查。结果:回收有效问卷368份(应答率45.1 %),单位应答率87.2%(68/78)。59.2%和77.7%受访者选择清创手术和体液引流等清除病灶;90.8%受访者选择休克1 h内使用抗生素;98.4%选择生理盐水,72.3%使用白蛋白,53.8%选择血浆进行液体复苏;休克复苏静脉通路开通困难时,57.1%首选开通骨髓内通路;79.3%和83.2%受访者使用糖皮质激素和静脉丙种球蛋白等辅助治疗;96.7%受访者可提供氧气和机械通气支持,85.3%提供持续肾替代治疗,22.0%提供体外膜肺氧合等脏器支持。322名(88.7%)、188名(51.1%)和85名(23.1%)受访者符合液体复苏、正性肌力药物和缩血管药物的临床模拟病例的"最佳建议";缩血管和正性肌力药物模拟病例中,分别有69.3%和24.2%受访者选择液体复苏治疗;液体复苏病例中,49.7%(183/368)受访者进行液体容量和反应性评估,评估仪器包括重症床旁超声[39.4%(145/368)],生物阻抗监测器[10.3%(38/368)]和经肺热稀释装置[6.3%(23/368)];接受儿童高级生命支持课程( P=0.006)和重症专科培训中心培训( P=0.002)的儿科医生做出"最佳建议"选项的比例高于未参加培训者。 结论:我国儿童脓毒性休克治疗现状是积极的病灶清除、抗生素使用及脏器支持等,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意识增加,但可能存在过度液体输注,不合理使用血浆、激素和丙种球蛋白等,不同形式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可能促进合理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体外膜肺氧合治疗恙虫病并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恙虫病是立克次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在中国澳门偶有感染个案报道,危重症的个案更是罕见。由于恙虫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呈非特异性及多样性,若不能及时诊治,病情可进展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出现严重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甚至死亡。中国澳门镜湖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2021年9月30日收治1例恙虫病伴MODS患者,结合患者郊外活动史(接触恙虫幼虫)、临床症状、体征(腹部皮肤发现恙虫病特有焦痂)及实验室相关检查(外裴氏试验阴性),诊断为恙虫病伴MODS。入院后给予抗感染、纠正凝血功能障碍、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去甲肾上腺素维持血压、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无明显改善。启动静脉-静脉体外膜肺氧合(VV-ECMO)支持。VV-ECMO初始设定血流量5 L/min(70 mL·kg -1·min -1),转速3 500 r/min,吸入氧浓度(FiO 2)1.00,肝素抗凝,监测活化凝血时间(ACT)180~200 s,同时调整CRRT脱水量;ECMO支持9 h后氧合改善,ECMO血流量下调至4 L/min(58 mL·kg -1·min -1)左右,转速3 000 r/min;ECMO治疗4 d患者病情好转,逐渐下调ECMO流量及FiO 2;于入院5 d撤离ECMO支持。持续呼吸机支持8 d后,患者成功脱机并拔除气管插管;入院11 d停止CRRT改为间断血液透析治疗;入院12 d患者病情稳定转出ICU。之后患者自主尿量逐渐增加,各器官功能恢复正常,住院36 d后康复出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腹腔高压持续时间对危重症患者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背景:临床场景中,腹腔高压对人体的影响依赖时间,尚不清楚时间因素所起作用。目的:研究腹腔高压持续时间对危重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于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连续性纳入入住福建省10所三甲医院外科重症监护病房的腹腔高压(intra-abdominal hypertention, IAH)危重症患者256例,动态监测腹腔压力(intra-abdominal pressure, IAP)后获得IAH持续时间(duration of intra-abdominal hypertention, DIAH),同时观察并记录机械通气时间、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CRRT)时间、ICU住院时间以及住ICU期间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 EN)日平均摄入能量,应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其相关性。根据被纳入研究后60 d的生存状态将患者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两组间临床特征差异,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探索并验证DIAH对IAH危重症患者60 d死亡风险的影响。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curves, ROC曲线),分析DIAH对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DIAH与机械通气时间、CRRT时间及ICU住院时间均呈正相关关系, r分别为0.679、0.541及0.794,与EN日平均摄入能量呈负相关关系, r=-0.669, P值均<0.001。多因素校正后,DIAH是与IAH危重症患者60 d死亡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 OR 1.05, 95% CI 1.01~1.12; P = 0.012),并且与死亡风险之间存在线性变化趋势。DIAH的ROC曲线分析显示,其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为0.825,[95% CI(0.763~0.886)], P<0.001,当截断值为16.5 d时,灵敏度为78.4%,特异度为75.4%。 结论:DIAH是影响危重症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应尽早识别并快速干预IAH的病因,缩短DIAH。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持续肾替代治疗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不同等级的腹内高压控制的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持续肾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对合并不同等级腹内高压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腹内压的作用及临床意义,同时明确腹内压高低是否可作为该类患者启用CRRT治疗的指标之一。方法:回顾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由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ICU收治,接受CRRT治疗的符合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断标准,且腹内压(intra-abdominal pressure,IAP)≥12 mmHg的6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IAP高低分为A组:12 mmHg≤IAP<15 mmHg,22例,B组:15 mmHg≤IAP≤20 mmHg,23例,C组:IA P>20 mmHg,21例,记录三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和行CRRT治疗前和治疗后的IAP值,以及治疗前后IAP的差值ΔIAP,对比分析三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同时以独立样本 t检验比较分析治疗前后IAP的差别以及BC两组ΔIAP的差别,并通过spearman相关性检验,分析治疗前IAP和?IAP的关系。 结果:治疗前三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修正马歇尔评分、APACHE Ⅱ评分、机械通气数、病因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行CRRT治疗后,A组患者治疗前后IAP变化不明显( P>0.05),B组和C组患者治疗后IAP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P<0.05),且C组的ΔIAP要明显大于B组的ΔIAP( P<0.05)。B组与C组患者治疗前IAP与?IAP存在正相关性( P<0.05)。 结论:⑴对于合并腹内高压的重症胰腺炎患者,当IAP≥15 mmHg时行CRRT治疗可有效降低IAP,并且IAP越高则CRRT控制腹内压的效果越明显。⑵IAP≥15 mmHg可作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启用CRRT治疗的指标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CRRT启动时机与脓毒症相关性AKI患者预后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启动时机与脓毒症相关性急性肾损伤(SA-AKI)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1月入住宁波市第一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进行CRRT的SA-AKI患者临床资料。将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诊断急性肾损伤(AKI)1、2期启动CRRT的患者纳入早期治疗组,将AKI 3期启动CRRT的患者纳入晚期治疗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28 d和90 d病死率、CRRT持续时间、28 d和90 d肾脏替代治疗(RRT)脱离率、存活患者中28 d和90 d RRT依赖率等指标。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两组患者90 d累积生存率。结果:共入选244例行CRRT的SA-AKI患者,其中早期治疗组71例,晚期治疗组173例。两组在年龄、性别构成、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手术患者比例、感染部位、抗凝方案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早期治疗组CRRT持续时间明显短于晚期治疗组〔h:26.0(12.0,49.0)比41.0(20.8,87.0), P<0.01〕,但早期治疗组与晚期治疗组在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病死率、RRT脱离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ICU住院时间(d):9.0(4.0,15.0)比10.0(4.5,18.0),总住院时间(d):17.0(10.0,30.0)比18.0(10.0,32.0),28 d病死率:45.1%比48.0%,90 d病死率:46.4%比51.4%,28 d RRT脱离率:49.3%比45.1%,90 d RRT脱离率:52.1%比47.4%,均 P>0.05〕;早期治疗组与晚期治疗组28 d和90 d存活患者的RRT依赖率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28 d RRT依赖率:10.3%(4/39)比13.3%(12/90),90 d RRT依赖率:2.6%(1/38)比2.4%(2/84),均 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提示两组90 d累积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检验: χ2=0.791, P=0.374)。 结论:SA-AKI患者早期启动CRRT治疗会减少CRRT持续时间,但对患者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肾功能恢复及病死率等预后指标无影响。目前的数据尚不能确定CRRT的最佳治疗时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