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视化院前院内信息衔接技术在急诊危重症患者预检分诊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可视化院前院内信息衔接技术在急诊危重症患者预检分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3至8月由120转送至嘉兴大学附属医院嘉兴市第一医院急诊科的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前瞻性非同期对照研究方法,以2023年6至8月由120转送至本院的90例危重症患者作为试验组,以2023年3 至 5 月由 120 转送至本院的 90 例危重症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建立可视化院前院内信息衔接技术前,当患者或家属呼叫急救车,院前急救人员将患者送达医院后,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与院内医护人员进行交接,预检护士接诊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并获取患者身份信息协助建卡挂号,同时院内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规范化处置;试验组建立可视化院前院内信息衔接技术后,当患者或家属呼叫急救车,院前急救人员通过急救中心专用APP将患者的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生命体征、病情等级等)对应输入,并向目标网络医院推送相关信息,预检护士通过院前院内协同救治平台接收急救车即将到达的信息,在急诊预检系统中获取院前提供的患者基本信息,提前进行建卡及预挂号,开通绿色通道,同时院内医护人员根据 120 医生评估的病情等级制定抢救方案.比较两组危重症患者完成建卡时间、预检护士完成分诊时间以及患者/家属对急诊就诊流程满意度的差异.结果 试验组危重症患者完成建立卡时间、预检护士完成分诊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完成建卡时间(min):1.3±0.3 比 2.6±0.4,预检护士完成分诊时间(min):1.1±0.3 比 3.5±0.7,均P<0.05],而患者/家属对急诊就诊流程的满意度明显提升[95.6%(86/90)比 86.7%(78/90),P<0.05].结论 建立可视化院前院内信息衔接技术,实现了院前院内数据传输,真正做到"病人未到,信息先行",有效缩短了危重症患者的预检分诊时间,为急危重症患者赢得了抢救时机,提高了普通患者的预检分诊效率,提升了患者的就医体验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医联体的互联网+联动模式的构建与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构建基于医联体的互联网+联动模式并评价其实施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收治的132例恶性肿瘤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化疗且带管出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治疗间歇期返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PICC门诊进行PICC维护的67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维护方法。将治疗间歇期选择居住地附近维护点进行PICC维护的65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基于医联体的互联网+联动模式维护方法。比较两组患者PICC自我管理能力、带管满意度、PICC并发症发生率、PICC维护所花的平均费用和平均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带管日常生活、带管运动、导管异常情况处理、导管维护依从性及导管管理信心维度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带管满意度调查表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PICC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PICC维护所花的挂号费、维护费、交通费均低于对照组,往返时间、就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基于医联体的互联网+联动模式能够保证恶性肿瘤行PICC化疗且带管出院患者的PICC维护质量,提高其PICC自我管理能力,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时间效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胸痛中心持续改进机制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成功率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胸痛中心持续改进机制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救治成功率及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胸痛中心2018年6~12月实施持续改进机制前收治的50例STEMI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9年1~6月实施持续改进机制后收治的52例STEMI患者作为试验组。对比两组救治成功率、救治流程时间指标及MACE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救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急诊挂号、下医嘱、急诊停留及患者自进入急诊至转入导管室行球囊扩张的时间(D2B)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试验组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胸痛中心需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完善总结,制定合理有效的改进机制,缩短STEMI患者诊疗时间,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同时降低MACE发生率,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优质护理在提升门诊导医护理质量中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提升门诊导医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在该院门诊患者中抽取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导医服务和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挂号与等待检查时间以及导医护理质量,分析两组护患纠纷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明显较高,且导医护理行为规范评分、导医分诊护理质量评分以及导医就诊服务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其挂号时间、等待检查时间以及护患纠纷发生率均明显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优质护理在提升门诊导医护理质量中有显著的应用效果,值得广泛推广实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肿瘤专科医院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初诊就医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某肿瘤专科医院乳腺癌预防治疗中心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初诊咨询系统应用效果,为其他科室和医疗机构提供参考。方法:以2020年5月12日至2020年12月31日使用某肿瘤专科医院乳腺初诊咨询系统的4 647例患者及系统应用前2019年同期来院就诊的4 622例初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 χ2检验、独立样本 t检验对患者年龄、来源、确需来院进一步诊治患者占比、预约挂号至就诊的等待时间进行比较,并测算系统应用后为患者节省的就医成本。 结果:系统应用后,初诊患者中≥60岁患者占比由15.9%提升至17.9%,外地患者占比由70.2%提升至74.3%,确需来院进一步诊治的患者比例由41.4%提升至71.5%,患者预约挂号至就诊的等待时间由(5.0±4.8)天缩短至(3.9±2.3)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系统应用后共为患者节省费用617.7万元,平均为每例患者节省费用3 895元。 结论:初诊咨询系统的应用对于深化诊前服务内容、提高优质医疗资源可及性、提高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率、缩短就诊等待天数以及节省就医成本具有重要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运用全科理念管理医院健康中心的实践探索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健康管理是对个人或群体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将全科理念用于体检中心的健康管理,可以优化体检流程,便于健康指导。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采用全科医学的理念管理体检中心后,体检人数增加,投诉率下降,体检阳性患者就诊等待天数及就诊挂号费用等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同时,全科医生对大部分体检人员进行了健康处方指导,提高了健康管理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我国136所三级公立医院门诊患者就诊体验满意度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总结2016年至2021年,我国公立医院改善门诊患者就诊体验的进展和成效,为进一步改善门诊患者就诊体验和提升门诊患者就诊满意度提供依据。方法:基于2016年至2021年5次"全国改善医疗服务第三方评估"门诊患者调查,对门诊流程和门诊患者就诊满意度进行描述性趋势分析,并对不同区域及不同机构类型的患者满意度进行分层分析。结果:5次评估门诊患者调查均包含了136所核心样本医院,2021年第5次评估共回收有效问卷30 153份。2016年至2021年,5次评估门诊患者就诊总体满意度依次为91.4%、87.3%、90.1%、91.1%和95.4%,门诊患者对各项诊疗服务的满意度持续提升。门诊患者就诊流程不断优化,预约挂号已成为门诊患者最常用的挂号方式。西部地区门诊患者对就诊流程和就诊环境的满意度明显改善。结论:2016年至2021年,门诊患者就诊总体满意度持续提高。信息化助力优化就诊流程,但建议医院为老年门诊患者提供特别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2017—2019年上海市麻疹病例直接经济负担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上海市2017—2019年麻疹病例所造成的直接经济负担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将上海市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间报告的161例麻疹实验室确诊病例纳入研究。通过电话随访和查阅医院资料的方式,收集人口基本信息、就诊情况、就诊费用等信息,测算病例的直接经济负担,主要包括挂号费、检查费、住院费、医药费等治疗疾病的费用以及病例交通费和其他费用。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直接经济负担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161例麻疹病例的年龄 M( Q1, Q3)为28.21(13.33,37.00)岁;男性病例(56.52%)多于女性(43.48%);≥18岁病例(70.81%)最多。161例麻疹病例的直接经济负担合计为540 851.14元,人均直接经济负担为3 359.32元;直接经济负担 M( Q1, Q3)为873.00(245.01,4 014.79)元/人。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与其他及不详职业、中心地区、非住院病例相比,散居、幼托儿童及学生、干部职员、近郊地区、住院麻疹病例的直接经济负担较高, β(95% CI)值分别为0.388(0.150~0.627)、0.297(0.025~0.569)、0.327(0.148~0.506)、1.031(0.853~1.209)(均 P<0.05)。 结论:上海市部分麻疹病例的直接经济负担较高;职业、居住地区和是否住院是麻疹病例直接经济负担的主要影响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FOCUS-PDCA持续质量改进对门诊预检分诊质量、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将FOCUS-PDCA持续质量改进应用于门诊预检分诊,探究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预检分诊持续质量改进FOCUS-PDCA模式开展前(2020年9月1日至2021年2月28日)及开展后(2021年3月1日至9月1日)分别5 430例、5 6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纳入对照组和观察组,并将研究期间14名门诊预检分诊护理人员纳入研究。比较两组的分诊质量、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分诊护理人员、患方、疾病原因引起的分诊失误占比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预检分诊时间、分诊挂号时间均少于对照组,预检分诊失误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门诊预检分诊质量考核标准表7方面评分与总分、预检分诊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5方面评分与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在门诊预检分诊管理中应用FOCUS-PDCA持续质量改进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提升分诊质量和门诊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不同挂号方式对高端医疗门诊患者候诊时间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对高端医疗门诊患者候诊时间进行统计、分析并寻找对策,以合理缩短患者候诊时间。方法:通过医院信息系统,采集中日友好医院国际部门诊2019年1—7月共30 421例就诊患者的候诊时间。结果:30 421例门诊患者候诊时间为(26.05±24.30)min,其中非预约窗口挂号患者候诊时间(23.45±23.71)min,预约患者候诊时间(30.17±24.6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3.49, P<0.05)。 结论:在目前的门诊流程模式下,高比例的非预约窗口挂号患者会增加预约患者候诊时长。通过门诊流程改革及加强宣教等方式来提高患者预约比例,可以实现精准预约,缩短预约患者的候诊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